师生情 词曲缘

2020-04-27 08:31胡磊蕾
曲艺 2020年2期
关键词:弹词快板苏州

胡磊蕾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艺术,一方艺术滋润一方水土。流传了四百多年的苏州弹词尽得吴中山水之灵气,成为了江南大地上的奇珍异葩。弹词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人,是书,是流派,是音乐,而音乐则是将苏州弹词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最明晰与直观区分的有效载体。

口传心授是苏州弹词最原始的传承方式。因为苏州弹词发展之初的四大流派因其程式化、个性化、质朴化的声腔特点而便于口传心授,这与众多曲种早期的传承方式并无二致。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艺术自身的发展需求,书目不断更新,流派日益纷呈,弹词音乐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复杂,这就亟待出现一批在此领域进行研究与创作的专业化人才,对苏州弹词音乐的艺术特征与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性归纳与梳理,创作出既不失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音乐作品,促使苏州弹词沿着艺术规律的方向健康从容地发展。潘益麟老师就是苏州弹词音乐领域的探索者、实践者、创新者、建功者。

潘老师的弹词创作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三十多年来,他一边从事苏州评弹的教育工作,一边在研究与创作领域探索耕耘。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样式丰富,既遵循苏州评弹曲调的传统性,又富于音乐传播的时代性,以至于他的诸多作品倍受业内外好评而屡获省部级大奖。

作为一名词作者,我与潘老师的合作要从师生之缘说起。二十七年前,正值及笄之年的我误打误撞地成为了苏州评弹学校弹词表演专业的一名学生。而潘老师作为班主任自然而然地成为我学艺生涯的启蒙之师与领路之人。喉咙好、脾气好、唱得好、教得好是潘老师留给我的最初印象,在他身上有着姑苏男子特有的刚柔并济,细腻不失大气,练达不失婉约。这些特质从他的作品中可见一斑,与他的创作风格也一脉相承。

与潘老师的初次合作并非“写”,而是我从评校毕业进入苏州评弹团后,以一名演员的身份“唱”了潘老师的两个作品:弹词女声小组唱《英雄谱》和弹词曲牌连缀《十佳展唱》。前者是一首歌颂新时期各条战线先进人物的主旋律作品,作曲者在把握作品轻快昂扬的基础上,将激越高亢的琴调唱腔和委婉抒情的丽调唱腔交织于叙事中,赋予了观众一种美好向上的精神体验。后者则将现今书台上很少出现、几近失传的曲牌小调如:山歌调、无锡景、柳青娘、银绞丝、金绞丝、剪剪花等熔于一炉,根据作品的结构要求进行裁剪、编缀,创作成了一件饶有趣味、耐人寻味、值得回味的别出心裁的音乐作品,也让听众在领略韵味无穷的弹词曲牌音乐时煞了念、过了瘾。

直到2009年,我从苏州市弹团调入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成为一名职业编剧四年后,与潘老师首度合作的评弹与快板《生命的价值》才为我们师生俩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词曲合作的帷幕。《生命的价值》是以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勇救落水女子而在婺江中献出生命的军人楷模孟祥斌为人物原型,以北京二炮文工团演员王岩先生最先创作的快板节目《碧浪丹心》中的叙事内容作为快板部分,结合由我创作的以抒情为目的的弹词部分,将苏州评弹与北方快板嫁接而促成南北曲艺首度联姻的有益尝试的创新之作。潘老师作为弹词部分的曲作者,在以韵白语言为主的快板表演中,以丽调、俞调为框架,先后设计了引子、江中救人、悲天恸地、祭奠英烈、尾声五段弹词女声齐唱唱段。声情并茂,催人泪下,较好地烘托了作品的主题,也为英雄人物的立体化、生动化、人性化塑造提供了完美的听觉形象。特别是情节发展至高潮,当岸上的围观群众急切寻找跳入江中的主人公时,五个“在哪里”在音乐处理上层层递进,直击心灵,营造出了空前紧张的气氛,使听众仿佛置身现场,深感震撼。《生命的价值》以其南北曲艺说唱互补、亦刚亦柔的鲜明特色,开拓了苏州评弹和北方快板合作的崭新空间,为不同门类的艺术融合和艺术创新提供了实施依据和有效借鉴。而我与潘老师的首次合作,也让我收获了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的莫大殊荣。

专业上的良师成为了创作中的搭档,我无疑成为了弹词创作领域的幸运儿。自此之后,我们师生俩又联合创作推出了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人礼赞》、少儿评弹表演唱《姑蘇游》、以苏州历史文化名人为题材的《冯梦龙》等一系列作品。或许因为我们有着相同的专业背景,又极熟悉舞台,也热爱这份事业,所以无论是潘老师与我的词曲合作还是我俩与演员们的创演合作,几乎因无障碍沟通而倍感愉悦。虽然多数作品都要经历一稿、二稿、三稿……反复修改的“折磨”,但是这种“折磨”却让每一件作品越磨越精,在舞台上愈发闪亮。

这些年,已从苏州评弹学校副校长位子上退休多年的潘老师其实一直过着退而不休的生活。他依旧在评弹教学和弹词音乐创作及理论研究领域积极地发挥着颇有能量的余热。这本凝结着他创作智慧与事业追求的个人作品集《弦索吟》的出版,无疑是对潘老师这位书坛园丁、评弹音乐人最诚挚而崇高的礼赞!作为学生,我在撰此文恭祝,真心期待着与潘老师的下一次合作……

猜你喜欢
弹词快板苏州
浅谈快板的创新与发展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为快板艺术正名
快板艺术形式及其发展路径
简论江南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民国时期弹词的电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