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信息 FINANCE & ECONOMY

2020-04-29 07:23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0年4期
关键词:疫情经济

《中央定价目录》项目缩减近30% 5月1日起施行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对《中央定价目录》(2015年版)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定价项目缩减近30%,并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现行《中央定价目录》是2015年颁布的,明确对天然气、水利工程供水、电力、特殊药品及血液、重要交通运输服务、重要邮政业务、重要专业服务等7种(类)20项商品和服务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还明确了暂按现行办法管理并将视相关改革进程及市场竞争程度适时放开的10项商品和服务。此次修订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删除近年来已经明确放开价格或取消收费的定价项目。二是突出垄断环节价格监管和竞争性环节价格市场化改革方向。 三是根据机构改革调整定价部门。(摘自新华社)

银保监会出台保险资管产品管理暂行办法

近日,银保监会出台《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投资范围方面,办法规定,保险资管产品的投资范围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政府机构债券、金融债券、银行存款、大额存单、同业存单、公司信用类债券、证券化产品、公募基金、其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和银保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办法同时要求保险资金投资的保险资管产品,其投资范围应当严格遵守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规定。风险管理方面,办法严格规范产品运作,在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去通道、禁止资金池业务、限制期限错配等方面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办法同时要求保险资管机构按规定提取风险准备金,加强关联交易管理,细化信息披露安排。(摘自新华社)

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箱开启 更大力度新政待发

3月2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会议还对加快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支持湖北有序复工复产等作出部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政治局会议释放出明确的信号,更大力度的宏观调控政策呼之欲出。其中,积极财政政策将从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专项债规模等三方面加力;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降息降准空间显现;以消费回补为代表的扩内需政策也将加速落地。(摘自经济参考报)

财税立法全面提速 年内将迎多项积极进展

我国财税领域重点领域立法正全面提速。财政部3月26日披露2019年立法工作情况显示,增值税法、消费税法、关税法等立法已取得较大进展。此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条例送审稿上报国务院审核,预算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拟尽快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根据财政部2020年立法计划,今年将力争完成增值税、消费税、关税法等起草工作,及时上报国务院。业内权威专家指出,我国财税领域立法已经迈出重要步伐,2020年是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关键之年,预计财税重要领域立法将再提速,消费税立法等将取得积极进展。在施正文看来,其中,增值税法、消费税法会是税收立法的重点、难点,因为目前增值税和消费税都是仍处在改革进程中的税种。(摘自经济参考报)

前两月我国对外投资超千亿

3月26日,记者在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月至2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的173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07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从投资结构来看,我国对外投资结构持续多元。数据显示,1月至2月,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和采矿业等传统投资领域,占比分别为40.8%、15.1%、11.3%和8.9%。其中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3.3亿美元,同比增长43.2%,成为增速最高的领域。从区域来看,对“一带一路”投资合作增幅较大。1月至2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27.2亿美元,同比增长18.3%。(摘自经济参考报)

上海基层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探索建立“首谈”报备和主谈制度

上海新近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杨浦区探索建立重大项目招商引资“首谈”报备和主谈制度,发展楼宇经济,强化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引资布局力度。据最新推出的投资促进政策,上海杨浦以项目需求为导向,设立包括重点企业服务、总部项目、楼宇经济、外资项目、金融项目、现代设计项目、科创项目、文创项目、建筑项目在内的9个专项工作组,获取项目信息、协助推进重点项目落地、提供政策支持。依托重点项目信息库,支持各招商主体进行“首谈”报备。对有跨区域布局等需要的重大项目,按照分工由对应的专项工作组牵头进行主谈。(摘自中国金融信息网)

中国担当全球供应链“稳定锚”

随着稳外贸系列举措的逐步落地生效,我国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全面步入快车道,订单履约率不断上升。《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接下来,相关部门还将推出更多举措,从力促企业复工达产、加强国际货运等方面提高进出口效率,保障产业链畅通。中国将继续担当全球供应链的“稳定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副所长竺彩华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出口国,同时也是第二大进口国。“无论是作为供应链的上游还是下游,还是作为最终产品的消费市场,中国都举足轻重。因此,中国的疫情稳定和生产稳定,对维护全球产业链至关重要,将担当起全球供应链的‘稳定锚’。”(摘自经济参考报)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印发

科技部3月25日公布的《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明确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一流企业,催生若干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经济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的重要产业,形成若干具有广泛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创新高地。方案介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为综合类、领域类布局建设: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围绕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推动重点区域创新发展,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把国家战略部署与区域产业企业创新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与开放合作。(摘自新华财经)

美国两万亿美元刺激法案:鱼和熊掌难兼得

美国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3月25日晚间在参议院获得一致通过后,3月27日又获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美国总统特朗普也随即签署了该法案。这项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财政刺激法案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能获得通过,救急意味十分明显。然而从长远来看,该法案会给美国经济留下一些严重的后遗症,可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经济影响较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及时出台这样的财政刺激法案对冲疫情影响,对帮助美国经济恢复,提振信心能起到一定作用。2万亿美元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推出的7000多亿美元刺激计划,相当于美国现有经济规模的10%、美国2021财年联邦政府预算总额的近一半,将给美国经济埋下长期隐患。(摘自经济参考报)

加拿大央行本月第三次降息行长称暂不考虑负利率

3月27日,加拿大央行再度紧急降息,将基准利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至0.25%,并宣布了购买商业票据和政府证券的计划,这是加拿大央行本月内的第三次降息,3月4日该央行跟进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后,于3月14日再度紧急降息。加拿大央行将启动“商业票据购买计划”,“以缓解短期融资市场的压力,从而为企业保留重要的融资来源”,加拿大央行还将开始在二级市场上每周购买至少价值50亿加元的加拿大政府证券,以应对政府债券市场的压力“COVID-19的传播对加拿大公众和经济造成严重后果,世界石油价格的突然下跌也是如此。病毒大流行引起的紧缩促使加拿大采取了果断的财政政策行动,以支持个人和企业,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经济结构的永久性损害”。(摘自汇通网)

贸发会议:疫情对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冲击恐超金融危机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3月2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和全球产业链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加严重。贸发会议当天就疫情对全球FDI的影响发布最新一期投资监测报告。2008年和2009年全球FDI因金融危机分别下降21%和17%;而眼下的疫情及其可能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使得今年全球FDI降幅或将高达40%,成为本世纪以来全球FDI降幅最大的一年。报告指出,随疫情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应对疫情采取贸易限制和人员封锁等措施,市场需求受到巨大冲击,将对全球FDI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市场对主要经济体可能陷入衰退的担忧,也将对全球FDI产生负面影响。(摘自新华财经)

英国央行维稳利率 如期扩大资产购买规模

3月26日20:00,英国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如期扩大央行资产购买规模,但企业债购买规模意外维持不变。英国央行维持0.10%基准利率不变,资产购买规模如期从4350亿英镑扩大到6350亿英镑。但英国央行意外维持企业债购买规模100亿英镑不变。市场预期企业债购买规模会扩大到200亿英镑。英国央行称,几乎没有证据可以评估经济冲击的确切规模,经济面临长期风险,将密切关注疫情进展,如果有必要可以进一步扩大资产购买。英国央行表示,生产活动急剧下降,预计受汇率影响长期通胀将会加速上升。货币政策应考虑更广泛的公共政策回应,以减少疫情蔓延对家庭和企业造成的破坏性后果。英国央行表示,在不确定性加剧的环境下,企业可能会推迟投资决策,出口可能会减弱。(摘自汇通网)

预计新西兰2020年经济将萎缩5.9%

新西兰ASB银行预计,新西兰2020年经济将萎缩5.9%,第一季度零增长,第二季度萎缩14.5%(避免了技术性衰退),到第三季度将反弹8.5%。ASB银行称,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封锁的时间长短、受经济影响的领域和经济活动的受影响程度。所有这些都是未知的,可能导致一系列潜在后果。而随后的复苏将是渐进的,重点在安全和储蓄,而不是突然解除支出的束缚,因为家庭和企业甚至政府的资产负债表都受到了冲击,需要时间来恢复。该行预计到2022年底,经济活动才会超过2019年底的水平。2020年2月的失业率将从4%升至7.3%,2022年初仍将维持在6.8%。由于不断增长的闲置产能和疲弱的新增增速,预计到2021年初通胀将处于1%-3%目标区间的低端水平。(摘自中国金融信息网)

韩国出台进一步措施缓解汇市流动性问题

03月26日援引Finance Magnates(FM)报道,当前韩国方面为试图合作缓解美元流动性压力已经采取进一步措施。据韩国经济和财政部声明,其计划舒缓银行的外汇流动性覆盖率LCR。据路透社一篇报道指出,韩国银行的LCR将舒缓3个月,旨在激励银行向韩国本土市场在疫情持续带来流动性问题的当下,继续提供更多美元。韩国财政部副部长Kim Yong-beom尤其概述,外汇LCR将较当前的80%被放宽至70%,该举措将实施直至5月底。路透社报道称,日内这一措施要求银行减少持有易于出售的外国资产。副部长同时强调韩国政府预期外汇储备将暂时减少,因部分将被用来缓解流动性短缺。本月早期时间,财政部与韩国央行宣布将实施另一项措施,也旨在解决韩国当地市场的美元空头问题。(摘自FX168)

日本启动5G服务 多行业将受益

日本《朝日新闻》3月26日刊载题为《日本拟将5G服务运用于远程手术和缓解交通拥堵》的报道称,新一代高速移动通信标准5G服务已在日本开始。5G不仅可用于提升智能手机相关服务,还有望在工厂和医疗行业得到广泛使用。日本大型移动通信运营商正在与其他行业加深合作。报道称,KDDI在东京的开发基地设有利用5G体验模拟远程手术的设备。移动专用的操纵杆,通过监视器画面,操作者可以得到逼真的体验。据日本总务省统计,5G普及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达46.8万亿日元(1日元约合0.06元人民币)。5G尤其有望在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方面发挥作用,因此交通领域受益最大,可获得21万亿日元的经济效益。(摘自参考消息网)

疫情或致德国经济萎缩多达20%

德国伊福经济研究所(Ifo)经济学家3月26日指出,受冠状病毒的影响,德国经济今年可能最多萎缩20%,德国企业信心跌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灾难性预测发布之际,议员们正在讨论一项规模超过7,500亿欧元(8,131.5亿美元)的史无前例的救援计划,政府希望议会暂停宪法中的“债务刹车”条款。Ifo最终调查终值显示,德国企业景气指数从2月份的96.0下滑至86.1。伊福经济研究所所长福斯特(Clemens Fuest)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是自德国统一以来的最大降幅,也是自2009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福斯特指出,德国经济受到冲击,特别是企业预期指数下降幅度创纪录,而企业现状指数也急剧下滑。(摘自新华财经)

新加坡再次下调2020年经济增长预期

新加坡贸工部3月26日发布公告称,下调2020年全年新加坡经济增长的预测范围到“-4%至-1%”。这是继今年2月17日贸工部将其对2020年新加坡经济增长的预测范围从“0.5至2.5%”下调至“-0.5至1.5%”后,该部门再一次下调新加坡经济增长预期。公告指出,当前国际形势仍在快速演变,疫情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疫情得到控制后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公告称,今年第一季度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幅的提前估算值(Advance estimates)为-2.2%,而上一季度的同比增幅为1%。经季节性调整按环比计算,该季度新加坡经济相比去年第四季度收缩了10.6%,而上一季度新加坡经济环比扩张了0.6%。(摘自新华财经)

猜你喜欢
疫情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开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