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长征精神在工作实践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2020-05-03 13:48王帅
青年与社会 2020年9期
关键词:长征精神实践应用

摘 要:长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巍峨丰碑,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走向不断胜利的转折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初期准备、战略意图、宣传策略以及长征精神历史记忆的建构,长征精神的每一项组成部分,对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我们做好平时工作也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长征精神;实践;应用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赣州市于都县,向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2019年是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习长征精神,对于全党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16年,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长征精神作了精辟概括:“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首先应思考长征精神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有许多新的精神是在长征精神和延安时代之后,在原生系统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次生形态、再生形态。例如建国前的抗大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張思德精神、“小米加步枪”藐视美蒋的精神;又如建国后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大庆和铁人精神、雷锋精神和焦裕禄精神;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女排拼搏精神、对越自卫反击战“猫耳洞”精神、“98抗洪英雄”精神、“02年抗击非典”精神等。

其次,应思考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在联系。伟大长征精神,是我们深入认识社会主义价值观,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席国庆认为,长征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长征精神的价值追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不谋而合”,长征精神是优秀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模范教科书”,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动力。[3]学习长征精神,就是要思考长征精神每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红军长征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把握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内涵和要求。关于新时期长征精神,主要有几点思考:长征初期经过了哪些准备阶段?在出发前,是否进行了充分的传达,对基层传达了哪些内容?红军长征的深层次原因,长征的战略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战略目的采取了哪些具体行动。

一、长征的初期准备

1934年初,红军受“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了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革命根据地面积不断缩小,红军数量锐减,红军和共产党面临着困境。因此,中共中央决定实施战略转移,保存红军实力,建立新的根据地。

金一南认为,红军长征是有准备的战略行动,借用伍修权的回忆录证实,在广昌战役后,重要领导人就开始谋划转移,只不过还得上报共产国际,因此只有几个领导人知道转移战略。[4]曾景忠归纳长征的准备工作共有十个方面:(1)分途远征,实行战略配合;(2)猛烈扩红,增建新的军团;(3)筹粮借谷,充实军械军需;(4)组织调配,确定干部走留;(5)开展统战,选定南线突破;(6)制订政策,预筹地方工作;(7)政治动员,发扬攻击精神;(8)整顿补充,实行军政训练;(9)换防集结,编队布局阵容;(10)安排善后,坚持苏区斗争。

长征前及长征期间,总政治部多次发布指令、训令,严明军队纪律。例如:在群众纪律的制定上,总政治部充分考虑长征的实际情况和战士的实际素质,别于苏区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提出了七点要求:“(1)不乱打土豪,不乱拿群众一点东西;(2)不私打土豪,打土豪要归公;(3)损坏了群众东西要赔偿,借群众东西要送还;(4)不强买东西,买东西要给钱;(5)完全做到上门板、捆禾草,把地上打扫干净;(6)实行进出宣传,进入宿营地时要向群众做宣传解释,出发时要向群众告别;(7)保持厕所清洁,不要随便乱屙屎,宿营时要掘厕所”等。总政治部指出:“这是在保持红军纪律与争取群众工作上最低限度的要求。”

二、根据地策略

在长征中红军先后七次选择目的地,就是为了要发现红军能够长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地。革命根据地策略的灵活调整和不断修正,成功引领着红军一步步走出困境,不断开创新局面,最终实现了长征的伟大胜利。那么,根据地策略重点体现于三个方面:

(一)“扩红”

长征艰苦卓绝,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浴血转战,因各种原因产生减员,因此需要不断补充兵员。由此,长征中的“扩红”运动,成为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

(二)“筹粮”

红军长征途中,一边行军打仗,一边通过战争缴款、打土豪筹粮款、生产自救、艰苦自筹、购买借贷、群众支持等方式来解决物资供给问题[8]。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难的一段行程,两次爬雪山,三次过草地,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粮秣供给更是匮乏,粮食问题是红军在雪山草地亟需解决的首要难题。李星梳理了红军在长征中的六次筹粮高潮,认为红军在长征中由于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注意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参与民族革命的解放战争中,不仅获得了少数民族中、下层群众的支持帮助,也削弱了反动势力同国民党勾结,减轻了红军压力,这是成功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策应”

湘鄂川黔、鄂豫陕、川陕、陕甘边等革命根据地坚持反“围剿”斗争,起到了战略策应和配合的重大作用,是中央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例如:在中央红军出征之后不久,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开始长征。尽管红二十五军长征以后,由于没有电台联系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但在创建和巩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打破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不仅粉碎了国民党企图消灭红二十五军的计划,而且间接地牵制了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的全力“追剿”。

三、红军在长征中的宣传策略

长征期间,红军尤其重视用党和红军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引导教育群众,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话语来宣传,消除老百姓心中的错误认识,使他们拥护党和人民军队的正确主张,支持人民军队建设发展。

(一)政治宣传策略

红军长征中的政治宣传工作,对处于逆境中的红军起到了良好的思想引导作用,明确了以后的军事方向和指导原则。具有五個特点:(1)领导重视,放眼全局,全员参与;(2)覆盖面宽,对象广泛,影响深远;(3)形式多样,文字与口头宣传相结合,群众喜闻乐见;(4)针对性强,通用性和针对性相结合;(5)注重理论宣传与实践相结合,言行一致。

(二)思想政治教育

红军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势需要紧密结合,强调统一认识,坚决拥护新的领导集体;重振士气,鼓舞全体将士的战斗情绪;强调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坚持办好《红星报》,继续办好流动学校,深入战士之中和战士亲切交心;利用各种曲艺形式激发战士斗志,张贴布告,书写标语,描绘图画。思维方略具有多方位性,具体方针和长远目标相结合,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突出重点与把握全局相结合。

(三)女红军在宣传中的突出作用

长征中的女红军以特殊的革命意志,在红军长征史上留下了壮丽一页。她们不仅是英勇的战士,而且是红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在鼓舞士气、宣传群众,在救死扶伤、给养筹运的各种后勤工作中,她们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3]军内宣传她们抓住三大环节:(1)做好行军途中的宣传工作,目的“使红军指战员在行军途中振作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疲劳,不开小差,不掉队”;(2)做好战斗中的宣传鼓动工作,目的激励斗志,使战士们发扬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保证战斗的胜利;(3)做好宿营休息时的宣传工作,使大家得到有益的思想教育、文化娱乐和充分的休息,以消除疲劳,迅速恢复战斗力。为做好宣传工作,她们经常穿梭来往于队伍之中,不顾疲劳、坚持不懈地进行各种宣传。

四、长征精神的建构

长征的伟大历程,不仅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

(一)红星照耀中国

1936年6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作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斯诺在1937年10月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将“长征”单列一篇,以“第五次围剿”、“举国大迁移”、“大渡河英雄”、“过大草地”为线索,向世人呈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

从此以后,不少外国学者怀着浓厚兴趣研究长征,出版了一系列专著。例如:日本学者冈本隆三《长征——中国革命锻炼的记录》和《中国革命长征史》,英国专家迪克·威尔逊《一九三五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美国作家埃德蒙兹《毛泽东的长征:人类大无畏精神的史诗》,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以及美国学者简·弗瑞兹《中国的长征:6000英里的险遇》。美国杨炳章《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英国杭尔德《向自由的长征》,法国迪皮伊《毛泽东领导的长征》,日本宾户宽《中国红军—困难与险峻的二万五千里》[15],李爱德和马普安《中国革命长征史》等著作。

(二)党的领导核心发挥关键作用

(1)“北上抗日”的正确主张

长征精神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内政治时局的正确判断,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以及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革命理想。在日本帝国主义已占据东北全境并企图占领全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及时举起抗日大旗,提出了“北上抗日”的大战略,反映了党的领导核心高瞻远瞩的战略考量。“北上抗日”战略是长征路上走出来的方向,使得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国际认可和来自社会底层群众的拥护。

(2)红军长征历史记忆的建构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更喜岷山千堆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同志的这些诗词语句反映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折射了毛泽东同志在长征期间的心情变化,也构成了红军长征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通过传承保留珍贵史料,回溯和总结长征历史过程,奠定了长征评价的基调,塑造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为提炼和升华长征精神提供了历史素材、历史原形。

(3)长征引发的中国国内政治时局演变

金一南认为,“中共党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步,莫过于长征。”,“被誉为里程碑的遵义会议,也是长征路上的里程碑,是长征的产物。”[4]他还认为,西安事变甚至很大程度上都是红军长征的结果。唐国容认为,长征是中国革命在危急关头迫不得已的战略抉择,但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善于把握“危”与“机”,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五、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没有参加过长征,仅仅凭借历史资料获取对长征的认识,想用一篇短文记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是很难做到的。在这里我们整理了一组数字,反映了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总计行程六万五千里,翻过十八条山脉,走过一千里草地,渡过24条大江大河,历经上千次战斗,红军全部将领的平均年龄25岁,其中军级平均年龄29岁。这些足以说明长征的艰辛。

毛泽东同志指出“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向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联系这篇文章,要求全党同志不忘的初心就是不忘红军,继承红色基因,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一)坚定理想信念

重温长征精神,是对中国青年一代的革命爱国情操的熏陶,现在网络上仍然流传着许多关于红军长征的流言蜚语,重塑红军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可以教育青年正确认识历史,珍惜美好生活,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新的时期,赋予了长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到工作中去,踏实从小事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防范金融风险。

(二)服从组织领导

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据统计,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在中将以上的将军中,有87.4%参加过长征。可见,长征精神对于个人的成长同样意义重大。孔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将每个人的成长与党、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与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

(三)加强执行力建设

伟大长征的胜利,也昭示了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想要做好工作不能依靠纸上谈兵,更不能依靠直觉靠空想,必须通过实践要“接好地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例如:做好企业的品牌管理,张德中认为,借鉴根据地战略与长征精神,坚定不移抓质量,真心实意去服务;精细化管理争效益,紧密型措施保护资源;要用好长征精神,凝聚员工合力;确定切合实际的中短期目标;坚持创新,力求高效;选择合作伙伴,积极引进人才等。

(四)不畏艰难险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易经象辞上传》中乾卦第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长征精神,都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与艰苦奋斗精神。今天的新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相比,虽然在物质条件上不可同日而语,但都是具有开创性、艰苦性、复杂性的事业,都有着许多艰难险阻需要克服。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安徽省的贫困状况“面宽、量大”,皖北地区、皖南山区作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压力更大,更应在扶贫开发上花大力气,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普惠金融理念,坚定自信心,不畏艰难,砥砺前行,迎来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春天。

(五)精诚团结合作

廉臣在其《红军长征随军见闻录》中如是写道:红军部队之所以坚固与有战斗力是与兵心团结分不开的。其“兵心之团结及士气之旺是国内任何军队所不及”。试想红军“几年来在这样困难条件之下作战,如果军心不固,则早已失败。”兵心团结一是因为共产党在红军中进行许多教育工作,例如:宣传官兵平等,经常开展谈心谈话,召开群众大会等;二是因为红军战士自认抗日救国,解放工农是自己的责任。

在企业发展中,我们要相信只有依靠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团结一心,才能将企业做好。要给员工以激励,为实现长期目标而奋发有为。制定团结奖励机制,如团体奖、互助奖等。我们作为企业员工,要在工作中培養团结互助的精神,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要有认同感、责任心与使命感,努力奉献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推动企业朝着更长远的目标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2] 范义.红军长征精神体系的演进形态[J].甘肃理论学刊,2016(07):05-237.

[3] 席国庆.长征精神对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作用研究——基于三代领导人在纪念长征胜利大会的讲话[J].学理论,2018(03):39-41+03.

[4] 金一南.苦难辉煌[M].作家出版社,2015:188.

[5] 曾景忠.关于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之准备[J].近代史研究,1986(05).

[6] 周晓婷.红军长征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及启示意义[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4):112.

[7] 楚艳辉.阳勇中央红军长征中黔西“扩红”述论[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04):1-6,09.

[8] 王东.红军长征中物资供给保障工作探析[J].历史教学,2006(10):23-27.

[9] 李星.红军长征在雪山草地的粮食问题研究——红军的六次筹粮高潮[J].理论观察,2018(10):34-37.

[10] 杨占城.从根据地建设看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J].龙岩学院学报,2017(01):01-6,19.

[11] 李继奎.何叶荣.红军长征宣传教育策略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8(02):43-46,62.

[12] 裴恒涛.论长征时期人民军队宣传工作的特点[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32-39.

[13] 王东.论女红军在长征中的突出作用和贡献[J].中州学刊,2006(05):208-210.

[14]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回忆史料[M].解放军出版社,1992:412.

[15] 卢毅.外国学者笔下的红军长征[J].共产党员:河北,2016(29):18.

[16] 张秀丽,张敏.“北上抗日”大战略与红军长征的胜利[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68-70,96.

[17] 陈金龙.毛泽东与红军长征历史记忆的建构[J].毛泽东研究,2016(03):04-11.

[18] 唐国容.略论红军长征中的 “危”与“机” [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05):50-52.

[19] 鸿声.数说红军长征[J].科教文汇,2016(32).

[20]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9-150.

[2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文学年鉴,2017(01):3-12.

[22] 张德中.根据地战略与长征精神——谈区域乳品企业的品牌管理[J].中国乳业,2007(07):25-26.

[23] 廉臣.红军长征随军见闻录[M].人民出版社,1949.

[24] 王一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探析[M].海外文摘·学术,2019(16).

[25] 陈家兴.共产党人的心学——政治文化小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王帅(1984.03- ),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硕士,中级经济师(金融),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银行经营管理。

猜你喜欢
长征精神实践应用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