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全育人”,筑建班团文化高地

2020-05-03 13:48胡颖蔓
青年与社会 2020年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

摘 要:现阶段,由于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直接影响着我国高校学生的价值判断与思想观念,进而造成部分大学生缺少正确的是非观念,缺少一定的道德意识,并且加之电脑、网络等多样化信息工具的广泛普及,虽然为人民带来了巨大便利但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应做到教师先行、言传身教,充分把握当中的薄弱环节,基于“三全育人”的引导筑建高校班团文化高地,文章也将对有关建筑路径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班团文化

对于班团文化而言,其是建设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班团文化活动的主要指南,将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作为重点载体。通过班团文化建设高校文化品位、创设文化育人环境,而且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简析“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之间的关系

第一,“三全育人”是实施立德树人任务的主要路径之一。关于“三全育人”,其主要围绕着以下几方面教育问题“如何培养”、“培养怎样的人”、“为谁培养”,做好学校各种教育工作与育人因素的协调整合,充分调动所有育人因素将校内外資源充分挖掘,从而使大学生能实时得到其自身发展需要的各种资源,进而实现大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借助“三全育人”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具备正确“三观”,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和高层次人才,从而提高和“立德树人”之间的契合程度。所以,“三全育人”能够将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到高校中提供相应的实践路径。

第二,立德树人落实是开展“三全育人”的中心目的。一切教育工作应将“立德树人”中的“德”作为根本,也就是说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在高等教育培育体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至于当中的“树人”则需要高校教师能认识到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依据大学生成长管理与教书育人客观规律,对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有效培养,使其成为具备正义感、责任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三全育人”中彰显德育的重要地位,对于“育人”而言其整个过程,不仅要注重全方面而且要在全员范围内落实。与此同时,也体现出我国高校思政工作在科学性、思想性以及全面性方面相结合,其所强调的概念是系统性的。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到高校中,需要把教育工作的核心与主线,与社会实践、知识文化与思想道德等教育环节有效结合。只有将教学、学科、教材体系均围绕该目标进行设计,高校教师将该目标与教学相结合,高校学生将该目标与学习相结合,才可以增强凝力提高实效,从而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

二、简析筑建班团文化高地的路径分析

第一,通过内涵建设助力班团文化建设。学会使用周围环境、高校学生主体所创造的各种情景、内涵十分多彩的集体精神世界进行教育工作,便会发现其在教育进程中的奇妙。重视班团文化有关事项的构建,做好内涵发展工作。基于客观现实层面来看,高校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应与当下社会发展的新形式相符合、严格遵守客观变化规律突破以往教育思想观念的桎梏,助力于高校学生培养良好的“自律”习惯,这样学生便不再处在被动管理的状态,而是实现自我管理。对于“人培方案”而言,应在其中融合终身学习思想、内涵教育以及创新教育。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应达到以下几点:扎实专业基础知识、扩展专业范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等,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不应只关注高校学生某一方面的实际发展,而是应该和学生个性特点相结合,推动学生全方面发展,尤其是实现学生能力水平与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正所谓“智者不惑、仁者不忧”。

第二,重视思想引领。在高校学生教材与教师授课过程中,应积极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除此之外使得教师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领悟其中的真谛,进而提高学生思考能力。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打造“寝室文化”、“班团文化”等,这样有助于班级乃至于学生寝室均可以具备和谐良好的“室风”与“学风”,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所涉及的精神传达给学生,有利于思政教育深入学生心中,进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实现“思政课程”逐渐朝着“课程思政”方向去改革,进一步推动感恩教育、爱国教育、心理教育等,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人才观。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三全育人”不应该只停在表面,应确保构架体系的完整性而且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应转变以往理念,在突出信息化特征的基础上打造品牌特色,从而促进“三全育人”体系的合理建构,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育人力量,另一方面还能促进思政工作的开展。

第三,重视文化引领。正所谓“润物无声”,这也是班级应该具备的文化氛围,其主要被内外环境所影响,其中包括着感召力、凝聚力以及人文关怀,这和以往的德育模式不一样,属于一种新型科学的模式建构,属于一种虽然隐藏但却可以在无形中影响班级的强大教育力量,从而使得班级发展更具生命力与丰富的内涵[3]。首先,通过提高班级内部的聚合力,最大限度地号召学生能够参到其中,达到各执其职的目的。其次,具有一定的价值引导趋势,现阶段学生所接触的信息来不仅源广而且接触面积大、信息数量十分庞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中之重。比如,可以借助多元化的班会形式,进行头脑风暴、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此外,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做人做世原则,而这个培养过程是具有渐进性的,需秉承着谦虚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彰显班级独有的核心思想,逐渐融入学生的思想与内心。

第四,重视制度引领。曾有一位学者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我们需要认识到教育工作需要达到的效果应该提高学生的自律性与自主性,不能依靠别人去管束。依据班级情况建立班规,把班规视为开展思政工作的约束工具与利器。使学生和别人进行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中应该做什么,进而将“他律”逐渐转变成“自律”。健全班级制度,增强班委关键成员力量,科学划分每个人的职责;提高对学生责任心培养的重视程度,重点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通过调动学生兴趣程度的方法,增强高校学生的自主独立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独立管理检测工作,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进行自主管理时可以有据可循,并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级中有人可以主动管事并各执其职、班级成员均能进行相互监督并做好自我管理。

第五,通过立德树人助力于班团文化建设。对于提高班团文化建设内涵,其核心点是质量而不是衡量“量”。应该做到不忘初心、以学生为本,以通过教育挖掘学生价值潜力为核心目标。在教育公平方面,需具有“将所有学生均可以成为可用之才”的态度,将学生放置于核心地位,教师应走进学生心中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最大限度地扩展工作空间,从而推动学生群体可以实现综合性发展;通过网络现代媒体针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辅导以及学习指导,积极开展阳光教育与底线教育,而其中的关键性因素就是建立科学正确的安全观,关于底线教育包括着许多方面,例如感情、生命与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基于乐观思想对教育进行引导也需要涉及困难教育、冒险教学、自立教育等方面。需不断提高学生在解析、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知道终身学习的重要作用,进而使终身学习为学生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实践中有效应用这些知识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除此之外,严格筛选骨干、重视激发与教育工作,认真进行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有关工作,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从而为班团与党支部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充分把握动态性将正能量注入。总而言之,班团文化在高校学生成长方面十分重要,其肩负着健全高校学生人格、坚定其理想信念、实现个性化发展、扩展知识结构以及提升学生自身综合性素质的责任,与此同时,也是构建高校育人体系、校园文化要素的关键性构成要素。

三、结语

对于广大高等教育人员而言,应做到与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依据现代高校學生特征与变化的新形势、自身实际相结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一步创新与不断探索,加大建设班团文化力度,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班团文化氛围的优化,推动高校学生素质、知识的协同发展,从为我国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层次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贲利.文化校园功能论:校园文化功能的文化学解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07):29-30.

[2] 沈雪妹,谢钢.试论当代大学生班级文化的特点及意义[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07):58-61.

[3] 高金祥.试析大学文化功能的产生及构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5):65-67.

[4] 王一寒.高校“三全育人”系统化建设的四点认识[J].大众标准化,2019(14):144-145.

[5] 吴学敏.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实践与创新——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苏高职教育,2019,19(01):4-7.

作者简介:胡颖蔓(1974- ),女,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党建、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