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关系

2020-05-03 14:05王超
公关世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王超

摘要: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而教育部牵头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目前影响最广的,同时,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异常突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中国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样具有足够影响力的平台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迫切需求,同时,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把控好“互联网+”这样的创业平台方向和原则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 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作用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高校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好中国的高等教育,前提是必须把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使高校成为拥护党领导地位的坚强力量。党委务必把控住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务必把控住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务必使高校一以贯之地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以及接班人的培养阵地。各级党委必须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领导和有关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级部门齐抓共管的常态化格局。

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常抓不懈。

中國“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李克强总理亲自提议举办的。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核心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在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支撑在于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结合的紧密性,加快培养数量宏大、乐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以及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

教育强则国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对科学知识、卓越人才的渴求相辅相成。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创业者在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公益价值上的方向把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创业实践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反向促进和巩固的作用,使得思政教育的思路和视野更加丰富和充实,两者交互影响、相得益彰。

一、 思想政治教育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方向的把控作用

(一)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公益功能的指向性

政治功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出席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时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高校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中心环节在于坚持立德树人,方法在于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力以赴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相关负责同志务必把控住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务必使高校一以贯之地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以及接班人的培养阵地。各级党委必须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领导共同办好我国高等教育。总书记为创业者指出了成人成才的政治努力方向。

社会功能:习主席在讲话中多次指出,教育强则国强,高等教育的地位更加特殊,其发展水平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以及潜力的重要标志。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当前,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过去更加急迫,对科学知识、卓越人才的渴求比过去更加强烈。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战略决策,目的就在于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决策为高校创业者指出了成人成才的社会努力方向,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公益价值性:习近平再三强调,要结合国情,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因此,在高等教育发展这条道路上必须走适合自己的路,扎扎实实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院校。始终与国家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是高等教育不变的发展方向。高等教育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以及发展,尽己所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创业者服务社会、服务他人,更加突出创业的公益价值。

(二)精神层面的驱动力

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动机。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多,就业压力较大。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大学生创业动机无外乎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造福社会,奉献他人。崇高的精神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而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个人追求与祖国需要,加强使命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加强同学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面对全球范围内思想文化领域的大交流大融合大交锋下价值观较量的新形势,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更加紧迫重要,而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使青年一代永保崇高价值追求,贯穿于创业的方方面面和整个过程。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和落实作用

(一)“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促使创业者扎根中国大地、了解中国国情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李克强总理亲自提议举办的。目前已举办五届,在中国各种创业类竞赛中位居首位。是目前国内的两大顶级创业赛亊之一,聚拢了海量的资源。大赛分为: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国际赛道和萌芽版块。其中,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相互连接的重要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大学生回信中写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圆中国梦就有不竭的青春力量。期盼大学生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生,增长智慧才干于创新创业之中,锤炼意志品质于艰苦奋斗的实践之中,在全国上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不负韶华,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精彩篇章。从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中可以看出,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殷殷期盼之情和对大赛寄予的厚望。因此,从大赛举办的背景,尤其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可以看出,本赛事对大学生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具有较强的指向性。

(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影响力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定位为中国创业大赛第一赛亊,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发布的竞赛排行榜中排名第一。高定位创新创业与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关注当前国家需求、民生福祉,将大赛办成中国最大的一堂思政课。

以下是前四届参赛情况。

第一届数据:参赛项目36508个,参赛院校1878所,参赛学生超过20万,主办单位6部委

第二届数据:参赛项目数量12万个,参赛院校2110所,参赛学生超过54万+,主办单位10部委

第三届数据:参赛项目数量37万个,参赛院校2241所,参赛学生超过150万+,主办单位10部委

第四届数据:参赛项目数量64万个,参赛院校2278所,参赛学生超过265万+,主办单位14部委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影响力越来越大,覆盖学生范围日益广泛。因此,具备了通过这一平台对创业者行为进行引导的基础,可以让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锤炼意志品德,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有本领、有担当的热血青春力量。鼓励青年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引导青年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接受革命前辈创业史的熏陶,走好属于青年一代的新长征路。同时,为增加创业过程中思政教育的丰富性,可以从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加人员、活动内容等方面做具體细致的安排。

三、结语

一方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紧跟当下互联网发展的热潮,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促进和落实的作用。使得大学生在创业、解决自身就业的同时,能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中国国情,结合国家需求、民生关切,主动担起民族复兴的伟业,拓宽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公益价值保驾护航。使得青年一代在创业中实现自我价值、助力中国梦,在自主创业、促进有效就业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两者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暨南大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理论学习资料

[2]施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的作用关系 [J]. 教育现代化 ,2018,5(21):28-29.

[3]周延鑫.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作用[J]. 才智, 2018(32):160.

[4]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预通知

[5]秦蔚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关系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 2(01):14-16.

[6]关于举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省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7]柳晓夫.“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思考与探索[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14;No.56(4):127-130.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探究
高校教师赴东航机务产学研践习之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政府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角色缺失及重塑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