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探析

2020-05-03 13:46潘楚绚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时代传播

潘楚绚

摘要: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在我国的覆盖范围逐渐增大,以信息技术、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时代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媒体行业领域的典型发展趋势。国内社会的传媒格局、传媒方式以及传媒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一发展趋势下传统媒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缩小,大部分公众开始对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产生了共鸣和认可。本文基于新媒体时代,分析了新媒体的特征和发展现状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作为研究对象,强调了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以及中华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信息时代:传播

“党的十九大四中全会”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信息时代推动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而新媒体的发展又为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内传媒领域、教育领域在落实党的重要指导思想环节中关键的举措就是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与传播便利。

一、新媒体的特征和发展现状

新媒体具备传播时效性、获取任意性、个性化、推送快以及便携性等多重特点,在互联网、移动互联设备的广泛应用下,新媒体时代一改传统媒体更新慢、空间局限以及内容固定等缺点,基于大数据资源对传统媒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得知阅读在线新闻的用户中存在3分之1的人数普遍认为传统媒体已经“过时”,纸媒介如报纸、期刊、杂志的购买量同新媒体时代广泛铺盖之前下降了2 3Yo;传统媒体传播如电视、广播的收听收看率相较于新媒体时代在广泛覆盖之前下降了26-35%。这一现状表明信息时代下传统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新媒体逐步占据传统媒体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地位。

二、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优势

1.历史机遇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中华文化得以源远流长的核心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弘扬。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社会上逐渐出现令人唏嘘的“道德事件”,追究其根源这一问题的发生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存在直接关系,虽然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其社会影响力逐渐降低,但是传统媒体基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所编订的公益节目、感动中国人物等节目,仍能够反映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仍是我国文化工作的核心内容。基于受众类别的角度展开探析,新媒体的受众主要为社会中流砥柱,所以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覆盖范围和辐射范围更为广泛。新媒体时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促使传统文化传播更为广泛、时效的历史机遇。

2.准确性与多样性

首先准确性主要指的是新媒体通过分析不同类别的受众,为受众推送适合其心理诉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传统文化传播的时间、方式、内容,从而保证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准确性,在激起受众的共鸣同时,保证受众能够真正的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其次多样性主要指的是新媒体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形式多样,新媒体不仅继承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还通过互动APP、资源点拨以及软件推送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无形中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质量和传播成效。

三、新媒体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1.重视移动社交阵地的占领

移动社交软件是新媒体时代下用户最为广泛的一个平台,如微信、微博等。移动社交软件中所涵盖的媒体传播途径能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新途径,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借助这一优势和便利将相应的内容嵌入到各移动社交软件平台中去,并通过点赞量、转载量、浏览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进行评价。如微信公众号建立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主题公众号: (1)历史经典回顾、(2)熟语解释、 (3)做人的涵养等。并每日在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的内容如南昌起义经典回顾、什么是朋友、老子与道家思想等。移动社交阵地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应重视热门话题、与交互性,通常情况下“大V”对于微博用户群体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可以利用“大V”账号,或具备传播价值的账号定期推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以及当下热点话题、道德事件。恰当的运营微博账号使其能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工具。此外还可以借助移动社交软件的功能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以相应的奖项激发用户群体的参与兴趣,从而潜移默化的帮助用户群体建立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责任意识。

2.重视娱乐APP设计内容的融入

娱乐APP是近年来移动设备用户群体较为喜爱的休闲方式,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应重视娱乐APP设计内容的融合,如汉字听写、补全成语等休闲娱乐APP的设计,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用户群体的生活中去。

3.重视网络直播平台的传播

近年来快手、抖音等微视频网络直播平台得到了众多受众的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应充分发挥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的传播效率,以正能量为主题,以生活实例、动漫动画故事等视频录制形式为受众推送蕴含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微视频。

四、结论

信息时代的到来冲击着我国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对媒体行业领域提出的要求,新媒体时代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在新媒体时代下中华文化需要利用其传播功能与社会影响力,扩大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播的覆盖范围。

参考文献:

[1]汪心馨,新媒体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优化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 (23):234-235.

[2]王冰,李磊,新媒体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19 (12):61-63.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时代传播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信息时代初中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信息时代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忘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