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2020-05-03 16:10吕晓明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吕晓明

摘要: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核心任务之一。本文从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创设操作场境,诱發学生思维产生、设计有效数学问题,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设计多样化训练,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思维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这启示我们要想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必须营造一种愉悦的思维氛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多激励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如:赞许的口吻

“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亲切的动作 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这些充满激情、鼓励的评价,孩子们放松了紧张、焦虑的情绪,保护了学习的积极性,他们觉得学习是快乐的,逐渐地喜爱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活动。

二、创设操作场境,诱发学生思维产生

小学生的独立性和归纳概括能力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我们只有用“生动地直观”去温暖“冷冰冰的抽象”,学生才会乐于思考,思维才能走向深入。

如:课题“9+几”,其核心思维就是“凑十法”,创设直观操作,引导学生实际操作与思考相结合,运用“箱子里面有9盒饮料,箱子外面有4盒饮料,”这个“将盒装箱”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盒饮料?”这一问题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列式,当学生回答出“9+4”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可能出现“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等。重点探究“凑十法”。笔者创设直观操作场境,让学生用实物摆一摆,将操作和抽象相结合,理解9添上1凑成10(即一箱),帮助学生建立“凑十法”的表象,理解“凑十法”的过程,初步形成“凑十法”思维。再出示“9+几”,让学生用凑十法算。将直观转抽象,算理与算法相结合,慢慢帮助学生形成“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协调配合促进大脑的积极思维。

三、设计有效数学问题,扩展学生思维空间

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提出正确的问题。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点燃思维的火花。

如:学习《8加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凑十?、怎样凑十?,再如“8+6”提问:“可不可以将大数8,拆成4和4,让4与6来凑成10?”这样提问

提出思考空间,最终学生探究出:既可拆大数8,也可拆小数6,即:大小数都可以拆分凑十,“活凑十”。以此类推7+6、9+5……灵活拆分凑十,拓展学生学习思维的空间。

四、设计多样化训练,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有效的课堂训练有利于学生数学认知机构的形成、发展和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因此,在课堂训练环节中,注意挖掘习题的内涵,设计多样化训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练;分析、推理与归纳;分析与综合等训练,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比如:一题多解

解出个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一题多解,是拓宽思路、发展思维和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多训练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通过比较优化,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这样的练习题能很好地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设计练习题:用2个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4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组合成一个大长方体,问组合后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用2个相同的长方体摆一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如下:

解法一:大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5)厘米、4厘米、3厘米时,表面积是: (10×4+10×3+4×3)×2=164(平方厘米)解法二:大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

4+4)厘米、 3厘米时, 表面积是:(5×8+5×3+8×3)×2=158(平方厘米)解法三:大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4厘米、(3+3)厘米时,表面积是: (5×4+5X 6+4×6)X2=148(平方厘米)通过分组讨论,许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发现:不同的组合,表面积不一样,物体遮住的部分面积越大,组合后的表面积越小,减少的面积越大。 (2)对于同一问题,可以采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这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形成思维的灵活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买新书200本,把它放到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解法一:要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己知每个书架有4层,需要先算出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再算每层平均放多少本:200÷2÷4=25(本)。

解法二:要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先算出一共可放多少层, 再求每层平均放多少本书:200÷(2×4) =25(本)…….

这样的训练不但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而且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想到的方法越多,越能开启思维创造。设计多样化训练,可以不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五、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很重要,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以训练学生的能力为主,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的培养和拓展,使数学成为训练思维的最佳体操。

参考文献:

[1]魏忠海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3.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