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七年级学生感知、收集、提取信息能力的研究

2020-05-06 02:45黄万强
读与写 2020年5期
关键词:统计图整理销量

黄万强

(广西田林县利周瑶族乡中学 广西 百色 533301)

新课标围绕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进行了改革,要求学校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对现有的一切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优化,以迎合当下课堂教学创新性变革的新要求,同时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在数学领域,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感知、收集和提取能力已经愈发受到教师的关注,这一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为此,数学教师需采取有效策略,切实培养学生的这一自主学习能力。

1.七年级学生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是当下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能力,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予以关注和培养的信息素养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可以体现在对数学信息的感知、收集以及提取,这是关系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的重要能力,也是与学生个体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能力[1]。就农村学校的七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正迈进初中阶段不久,其对信息的感知、收集和提取能力还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教师要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并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则可将培养学生的信息感知、收集和提取能力作为切入点。而这一教学举措的教学意义可体现在:

首先,培养学生的信息感知、收集和提取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信息素养,这是数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其次,培养学生的信息感知、收集和提取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改与数学课程标准都明确倡导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重要保障。最后,培养学生的信息感知、收集和提取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技能,尤其是在数学信息比较多或者繁杂的情况下,学生的这一学习技能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困境,更快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2.七年级学生数学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笔者主要以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教学为例,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2.1 数学信息感知与收集能力的培养。农村学校七年级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以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为主的自主学习能力,首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感知与收集能力,这是非常基础的内容,也非常考验学生的个人能力。在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第一部分“数据的收集”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结合其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达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感知与收集能力[2]。教材要求学生要亲自经历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并从中感知现实世界中的数据,体会到数据在生活中的有用性,然后将其收集起来。教师需要注重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学会掌握自主收集数据的正确方法,并且学会善于利用数据来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调查内容,如:“班级同学最希望谁当班干部?”、“班上同学的生日主要集中在哪一月份?”、“班上同学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根据自己小组选择的主题来展开调查,让学生在这一调查过程中培养自身良好的信息感知能力,并且在与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收集信息,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信息感知与收集能力。

2.2 对学生数学信息整理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感知信息和收集信息之后,就会进入到信息的整理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让原本比较繁乱的数学信息得到合理的整理,有利于学生一目了然地发现其中比较明确的数学关系。在《数据的整理》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具有实用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会对其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并学会建立相应的数据统计图,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例如教师可创设以下的教学问题情境:李晓的妈妈开了一间成衣店,在春节后的一个周末,李晓在店里帮忙妈妈看店,而妈妈让她在空闲的时候帮她计算去年店里各个季度的销量,并且用统计图来表示相应的销量情况。李晓在收集和整理信息时,制作了去年12个月的销量表格,如图1所示:

图1 李红妈妈成衣店去年一年的每月销量

根据这一表格,教师可提问:“假如你是李红,要如何计算各季度的成衣销量?”这一问题可很好地考验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例如第一季度的销量是1-3月份的销量,总数为230件;第二季度的销量是4-6月份的销量,总数为23件;第三季度的销量是7-9月份的销量,总数为13件;第四季度的销量是10-12月份的销量,总数为285件。根据去年每个季度的具体销量,我们可以制作相应的数据统计图,如图2所示:

图2 李红妈妈成衣店去年一年的季度销量统计图

在这样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整理数据的时候有效地培养了自身的信息整理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2.3 对学生数学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学生在提高自己的信息感知、收集、整理能力之后,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信息提取能力,这是为提高信息运用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七年级数学教师依托于教材内容,要着重加强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3]。比如在“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掌握好各种统计图,包括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具体的统计图来描述相应的数据。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取其中信息的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有利于锻炼学生从统计图数据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比如在图3所示的条形统计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提取其中的信息,描述相应的数据。

图3 条形统计图

由图3可知,横轴代表的是参赛类别,而纵轴则代表的是参赛人数,那么第一个条形统计的就是参加空模的人数,即8人,而第二个条形统计的是参加海模的人数,即6人,第三、四个条形分别统计的是参加车模和建模的人数,即是4人和6人。由此可见,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述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具有直观的特性。这一教学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结束语

总之,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感知、收集以及提取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师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培养的重要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积极采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信息感知、收集与提取能力。

猜你喜欢
统计图整理销量
同比增长130%!剑指3万吨销量,丰华黄颡料迎来大爆发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盘点2018年车企销量
2016年度车企销量排名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上汽通用172万销量下的阴影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整理“房间”
学会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