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发展历程

2020-05-06 08:59姜子玥李存如
青年与社会 2020年7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

姜子玥 李存如

摘 要:民生问题自人类诞生第一天起就存在,最广义上说就是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凝结着全党智慧的、体现着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民生思想。这些内容在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为我国进一步推进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发展历程

自古以来,民生问题就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牵涉着人民群众最根本、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政党,自1921年建党以来,就一直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在充分吸收、借鉴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以及中国优先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将解决民生问题视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民生理论。纵观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发展可以分成以下几个过程。

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的民生思想

民生关乎国之大计,自中国共产党党成立以来,就一直关注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虽然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没有明确提出民生概念,但毛泽东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博大精深地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

近代的中国,在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和中国封建保守思想和官僚主义的影响下,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断,到处充满饥饿和贫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在这三座大山的压制下,不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根本不能解决民生问题,更谈不上改善民生。在这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共产党人为了解放被剥削的人民,让人民成为自己和国家的主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争权”的革命道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长达28年的新民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

新中国建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着让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目标,积极开展建设,将百姓最基本的吃穿住等民生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开展了各种措施,如提出“一五计划”等恢复和解放发展生产力,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重视卫生防疫,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提出“以工代赈”、“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等着力解决就业问题……在此基础上,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大量私有制成分问题的存在,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的变革,结合国情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基本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为国家的民生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的民生思想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以社会主义本质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的思想理论,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推动了民生建设。

建国后到文革期间,社会主义在我国初步建立,但是由于受到“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遭受严重的挫折,民生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在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情况下,邓小平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了要想建设社会主义,解决好民生问题,就必须通过改革发展生产力,从制度和体制方面入手,为改善民生创造条件的结论。于是,他创造性地提出改革开放的新伟大决策,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为民生问题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落脚点就是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最终目标。当然,由于中国人口密度差异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因此,允许、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先进带动落后。

此外,邓小平还从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出发,站在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为我们现代的民生建设规划出一条其实可行的战略步骤。通过这一战略旨在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达到共同富裕,带领中国亿万人民走向现代化。总之,在邓小平的带领下,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民生问题也得到了根本改善。

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的民生思想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改善和发展民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提出了一些新的民生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为世纪之交的民生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面对国际形势的严峻挑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高度,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其中,其思想核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执政党层面突出强调了民生思想,不仅体现了将新时期改善民生問题与执政党地位的辩证统一关系,也体现了党以人为本、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

2001年,江泽民首次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科学论断,突出强调了民生关注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他还指出人只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同时满足物质精神的需求,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幸福,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发展。由此,他将人的全面发展看做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这就把改善民生提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目标和导向。

四、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的民生思想

进入21世纪之后,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出发,紧紧抓住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把党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在新世纪初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上鲜明提出改善和保障民生是改革建设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理念,把维护人民利益、共享发展成果、人的全面发展与改善民生有机联系起来,一并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还从民生角度出发,规划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将和谐社会定义为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作为一个美好的社会状态,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条件和保障,也是衡量民生改善的重要标准。因此,将民生与和谐社会紧密结合,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民生的重视。

胡锦涛还指出,民生是一项系统工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并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必须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针对这六大任务和五大目标,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全方位地部署。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扩大就业、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等。可以说,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五、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的民生思想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领导集体在前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民生思想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关注生态民生,致力于脱贫攻坚等等,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民生理论,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创新。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升,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梦”的战略构想,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中国梦的主要内容。实现人民幸福不仅是“中国梦”的主要目标之一,更是解决和改善民生的终极目标。因此,不仅要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衡量人民幸福的标准,更要着力增强人民精神层面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提出了系统而全面的民生建设思想,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公平、居住环境、社会治理、医疗、就业、教育等各个领域。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脱贫攻坚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贫困人口扶贫、脱贫问题,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工作重点。习近平承诺道:“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他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至今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这取得的成绩是世界扶贫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脱贫攻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意义上来说,都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此外,生态民生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大创新之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这就表明了我们党既重视经济建设,又不忘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和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共产党主张既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中享受生活,也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转变和提升,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与时俱进。

六、结语

总之,党的五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具体的国情和民生需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纵观其发展历程,毛泽东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阐明了民生思想的核心;邓小平从社会主义本质论出发,确立了民生思想的目标;江泽民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发展了民生思想的理念;胡锦涛立足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深化了民生思想的要求;习近平则从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中,创新完善了民生思想的主要內容。

这系列民生思想相互贯通、相互衔接,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逐步形成了科学的、理性的体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民生思想,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加速了中国梦的奋斗进程。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江泽民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01).

[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7] 青连斌.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的新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18(06):68-73.

[8] 王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历史考察[J].唯实,2017(10):49-52.

[9] 庄百鹏.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的探索、形成与发展[J].党政论坛,2012(04):12-14+1.

作者简介:姜子玥(1997- ),女,江苏泗洪人,南京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李存如(1984- ),江苏南京人,南京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