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2020-05-06 08:59田彬刘晓枫王继堂聂玉娇
青年与社会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互联网+互联网

田彬 刘晓枫 王继堂 聂玉娇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与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多元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扩散,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增加难度,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造成威胁。针对这种情况,文章分析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策,希望为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使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传统教育环境中,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 但也存在落后于时代快速发展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为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也为其带来一定的冲击。高职院校作为实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要领地,如不积极探索更具成效的教育创新路径,不仅会造成网络教育资源的浪费,还会限制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全新教育环境中的良好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为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利用网络技术来应对挑战提供多种路径选择。

一、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是体现人们看待自然事物的方法,它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使其满足当前主流社会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不仅是高校的义务,更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极为重要,事关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关乎我国民族与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逐渐成为人们发表自我看法的主要工具,个体在网络环境中的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网络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也随之显现。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者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维护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重大。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生带来学习与生活的便利,网络中积极的思想和理念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面对网络环境中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不具备足够的辨别能力,受到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而迷失反向。不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还会为社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要要重视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为国家发展奠定良好的青年群众基础。

二、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法和理念落后,思政教育课程吸引力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作为实施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影响意识形态教育质量与成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大部分思政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强调自身的引导作用,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以教师和教材为重心,使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客体位置,不能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无法调动学会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仍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不能获得学生主观意识上的认同,学生缺少课堂学习兴趣,就会导致教与学的脱离,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作用就难以发挥。同时,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师方法,阻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教师缺少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与洞察,使教学内容缺少引导性和针对性,弱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功能,降低高职学生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效率与质量。

(二)对网络技术的应用力度不够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生展示自我个性提供丰富的平台,同时网络舆论对学生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日益深刻。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时,对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力度不足,还停留在依靠新媒体进行宣传的层面。虽然部分校园为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而开设官方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推动相关教育内容。但缺少对平台的管理与规划,导致所传送的内容不具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情感方面的认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网络平台中的宣传效果不理想。另外,缺少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使部分负面的信息和理念侵蚀着学生的思想,部分立场不坚定的学生,容易在其影响下产生负面的情绪,为学生学习与生活带来较大的改变。同时网络信息的多樣性和内容的新颖性,容易使学生沉溺于网络,失去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成为网络的奴隶,对高职学生意识形态的构建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三)网络负面舆论弱化传统课堂的可信度

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使社会对于多元化思想和信息的包容性不断增强。网络技术应用的自由与管理的宽松,使网络平台中所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整体网络环境日趋复杂。在传统教育环境中,高职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教师对课本知识的讲授与传递。这种途径所传播的信息资源都是经过反复考量与筛选后才进行发布,学生不需要考虑信息内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应用软件和通讯工具出现在高职学生学习与生活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的限制。学生可借助移动互联设备随时随地的获取第一手咨询,提升信息传递时效性的同时,弱化传统课堂的教育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在学生群体中出现相信网络而不相信教师的情况,部分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出现抵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心理。为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阻碍主流意识形态在高职学生群体中的认同。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策

(一)更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法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冲击着高职院校传统课堂的主导位置,为进一步提升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质量,高职院校教师应跟随时代发展脚步,不断更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法,化挑战为机遇,不断巩固课堂的主体位置。首先,需要教师主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渠道,学生在选择学习方式上具有能动性。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看法,并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为学生完善自我与认知自我提供充足的空间。其次,教师要创新马克思主义在课堂中的融合方式,将意识形态教育理论中过于抽象的内容与时政热点向结合,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确保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能够贴合时代发展要求,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最后,在课堂教学手段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介来展示教学内容,比如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为学生增加更多学习体验,调动学生多感官,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度。

(二)开拓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网络新阵地

在“互联网+”时代中,高职院校要认识到不能将意识形态教育局限在课堂之内,还应将网络线上平台建设纳入到教育途径中,让学生在良好的网络空间中完成对意识形态的学习,保障知识的传递效果。其一,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打造教育全新的平台。高校可在网络中建立具有趣味性的专题栏目,在保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科学性的同时,重视对网络话语应用方式的创新,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感与吸引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与消化。 比如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时,高校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用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意识形态在网络中宣传效果。其二,高职院校要加强网络阵地的建设。高职学生作为网络空间中最为活跃的群体,所受网络环境的影响较为深刻。为减少网络复杂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占领网络思想舆论的阵地,加强校园网络论坛的建设,并形成通畅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及时发展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为学生解惑答疑。还要加强对学生网络思想动态跟踪,掌握学生在网络中的舆论动态导向,为学生阻挡更多言语攻击,创造更好的网络氛围与环境。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将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高职院校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文化的引领原则,把握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方向。第一,高校要确立社会主义思想的领导地位。将党的最新指导方针和习近平重要思想贯穿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增加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理解,保障学生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的正确性。第二,高职院校要尊重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内容繁多种类丰富,除涵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还具有着众多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校园文化内化的建设,需要高职院校在充分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处理好主流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管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来整合多元文化,保持校园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第三,高职院校要充分了解学生内心思想和诉求,结合学生喜好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比如艺术展示竞赛、知识问答、主题交流活动等。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感染与熏陶下,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从而主动了解社会主流形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高职院校还可利用教师、寝室、校园宣传栏等场所,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进行宣传,不断优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成果,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四)提升意識形态安全教育的监督和管理能力

高职院校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管理,是强化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为学生营造更加健康安全学习环境的主要措施。高职院校提升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监督管理能力,能够为学生剔除掉更多的不良信息,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制定网络使用制度,可建立实名制注册制度,将学生个人信息作为登录网站的凭证,保障在出现网络使用安全问题时,能够落实到学生个人。规范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降低不良信息对学生思想的影响,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主导位置。另一方面,高校要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在网络安全建设中,开发更多网络安全防御和预警技术。利用防御系统来过滤不良的信息,清除网络环境中负面的思想,为学生营造更加干净的网络学习空间。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领地,承担着弘扬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的使命。为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主流地位,应对网络技术对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冲击。高职院校应紧跟时代要求进行教育改革创新,解决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到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再到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与制度,真正的做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营造更优质的学习环境,促进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网络环境中实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丽华,王英刚,李国亮.新媒体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面临的冲击与创新——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法制博览,2019(34):34-36.

[2] 张思军,余茜.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机遇、挑战与路径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7(06):112-117.

[3] 贺瑞虎.意识形态安全战略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应对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05):105-110.

[4] 陈慧.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3):41-43.

[5] 张本青,李红革.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97-100.

基金项目:文章属于2019年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田彬(1983.07- ),男,山东单县人,汉族,硕士研究生,菏泽家政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