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探究

2020-05-06 08:59代梦莹
青年与社会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代梦莹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性问题。高校共青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引领青年健康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呈现了多元化态势,这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文章以此为研究方向,就高校共青团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现状

(一)研究的背景

根据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1%。从年龄结构来看,10-39岁的网民占整体65.1%,而其中占比最高的是20-29岁网民群体,达24.6%;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最多,占整体网民的26.0%,不难看出,在校大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新媒体技术正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渠道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各种新媒体平台的信息浪潮中,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影响和冲击,这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高校共青团作为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适应环境变化,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已成为必然趋势。文章立足于新媒体时代背景,就高校共青团如何开展思想引领工作加以分析。

(二)研究的意义

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研究具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首先,通过梳理新媒体时代的特征,提出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出现的新的问题与挑战。数字通讯技术快速发展,大学生成为使用新媒体最主要的群体,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传播性都对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需要与时俱进,这也需要高校共青团组织重新审视并研究新媒体,以实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与时俱进和模式创新;最后,探寻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形式路径,有利于增强思想引领工作的针对性。生产力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科技条件,新产业、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共青团的工作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适应这种新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问题与根源

(一)现存问题

(1)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 依托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介质之间的壁垒,突破了地域限制,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其体验度远远优于其他传统通信工具。微信、微博、搜狐、腾讯QQ、抖音等所具备的强大功能,更大地迎合了年轻人的需求。但是新媒体在为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虚假性、煽动性的信息也混杂其中,污染了网络环境,给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带来了不良乃至负面影响。另外,新媒体的监管还存在漏洞,参与者能够隐藏身份,这使得一些大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导致网络行为出现偏差。

(2)运用能力不足。从多数高校共青团目前的工作方式来看,新媒体的使用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其根源在于无法充分合理利用新媒体这一“全新”的工具。相对于大学生这一年轻群体对于新事物的学习能力,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新媒体的运用上存在能力缺失。一方面,很多高校团组织在新媒体的日常使用上,多停留于日常信息的发布等事务性工作,大部分稿件以文字为主,对声音、视频的运用较少,缺少趣味性,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较低,影响了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干部是大学校园生活中的“积极分子”,由于日常工作繁重,导致对新媒体平台的运营管理不够,新媒体运营者在创造性、技术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与新媒体工具的更新发展保持同步。另外,在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过于相信传统媒体的作用,可能对新生事物产生抵触情绪。

(3)高校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接受度存在差异。受到多元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在互联网使用上的认知水平差距较大。来自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生,对新媒体的运用较为熟练;而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经济不富裕或者高中学习任务重等原因,对新媒体的使用缺乏足够的热情,甚至抵触。这些个性化的差异直接影响到高校共青团对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使用。

(二)原因分析

(1)专业人才匮乏

人才是开展共青团工作的基础,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增大,很多高校在整体师资力量上存在滞后的情况,共青团工作队伍人才匮乏也在情理之中。受限于这种客观因素,能够熟练应用新媒体并能开展创新性共青团工作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高校共青团工作本身就需要具备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气质,引进并培养相关人才已成为推动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工作建设的“密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新媒体时代,开展高校共青团思想工作必须依托于信息制作与发布,但如何巧妙的发布推广,依然受限于人才匮乏这一瓶颈。

(2)工作形式内容滞后

高校共青团干部在认识上存在不足,造成工作与青年需求间存在滞后和脱节。服务青年,满足青年的实际需求是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切入点,但目前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都较为守旧,主要表现为工作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历史悠久,较大地影响着共青团干部的言行,自上而下层层传递的工作模式依然占据主要位置,各级团组织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和互动。在虚拟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未能脱颖而出,发扬出“领袖气质”。新媒体多将有趣、有料作为吸引眼球的噱头,但部分高校共青团在新媒体平台上直接将政策性的文件原封不动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未顾及到受众者的认知诉求,造成部分大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不同时间,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所采取的思想引领方法不尽相同,过度依赖转载上级团组织或其他平台的内容,缺乏原创性和针对性,最终降低了新媒体平台的思想政治宣传效果。

(3)大学生主观重视不足

大学生群体缺乏足够的重视,主动性重视不足源于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多元化,思想引领面对形势复杂多变的局面。各媒体平台以营利为目的,对点击量形成片面的追求,一些“博眼球”、“走流量”的信息大量出现,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型,鉴别能力不强,容易在众多的信息中盲目跟从,受到负面影响。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实现路径

(一)完善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制度体系建设

思想引领是高校共青团的根本职能,也是共青团工作的践行脉络和行动方向。高校共青团组织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引领工作需要以新媒体为媒介,提出要求,说出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制定目标应先制定出大目标,在目标激励中奋勇向前,同时通过分解将大目标按照阶段分解成众多小目标,保证小目标之间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构建完善的考核机制是在高校共青团组织中推广新媒体的重要保证,可结合新媒体工作的需求让更多的共青团工作者参与进来,在新媒体设计、选择、应用、修订、反馈等环节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可结合不定期的座谈、问卷(线上、线下)、交流会等形式完善新媒体平台建設。推行考核制度时应充分借鉴大学生的建议,通过这种形式可获得大学生的支持和关注。考核机制要辅以奖惩制度,在信仰感召的基础上增加物质奖励,并形成量化评价体系,推送各种热点、举办各类活动,以此作为大学生关注度的评价指标。通过考核机制打造出个性化的新媒体品牌,促进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循序渐进。

(二)加强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平台监管审核

要想让新媒体这个工具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就必须要管理好这个工具。在高校团委设置新媒体中心,对新媒体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其文案编辑、图片处理、后期制作等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在使用过程中要坚守政治底线,对共青团新媒体平台发出的信息内容施行两级审核制。原创的文稿完成后,先交由新媒体平台负责人审核,再提交团委负责人终审,经过两级审核后才可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新媒体中心要对新媒体平台进行监督,及时清理不良信息,并指导大学生规范使用。

(三)提升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平台关注度

(1)加强思想道德宣传教育

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能够自由的选择和读取,在各种价值观、文化观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容易出现偏差,高校共青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武装头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具体实践,特别是学习和应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主体优势,始终把思想引领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帮助青年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正向引导大学生抵制各种不良信息,不断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优化校园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提高大学生的自身媒介素养等手段,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供成长空间和条件。

(2)加强新媒体的内容管理

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较为单一枯燥,难以激发青年的兴趣,大学生主动关注度较低。从目前使用情况看,很多高校共青团仅将新媒体作为传播内容的平台,充其量发挥了告知作用,并没有真正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要注重思想引领工作多样性、广泛性的特质,在宣传教育中要将通俗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在发挥传统线下活动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建设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想引领传播模式,利用微信、微博、QQ、抖音等工具,以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转静态为动态,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地向大学生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同时,结合校内相关活动,如校内新闻、时尚动态、创业资讯、助学贷款、志愿服务等等,从青年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互动活动,解决青年最关心的问题,从而扩大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平台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四、结语

《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突出强调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强化工作的群众性,做青年的知心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不是空中楼阁,应植根于大学生群体,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新媒体的影响和冲击,高校共青团应积极迎合,主动出击,合理、科学地利用新媒体这一工具,通过改革和创新创造出符合高校共青团工作实际的运营模式,使之更好地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8/t20190830_70800.htm.

[2] 刘建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 韦康博.新媒体运营与营销秘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新法则[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6.

[4] 陈跃男.新媒体对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18.

[5] 王万奇.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发挥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18.

[6] 朱雄君.运用网络手段创新共青团工作[J].中国青年研究,2009(03).

[7] 刘耀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工作探析[J].采写编,2017(06):184-185.

[8] 刘振宇,张谋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路径探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05).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