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侯外庐佚文《黎孤岛<俄人东侵史>序》述评

2020-05-07 14:24程鹏宇高龙彬
华夏文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哈尔滨铁路大学

□程鹏宇 高龙彬

1930年,侯外庐结束了三年的旅法求学生涯回国,第一份职业便是在哈尔滨法政大学经济系任教,讲授经济思想史等课程。

自1898年东清铁路开工以来,就有大批的俄国人移民到哈尔滨。至1920年,哈尔滨的俄侨人数已达13万以上,数量如此庞大的俄侨自然产生了迫切的教育需求。因此,在1920年3月1日,俄侨高校“哈尔滨高等经济法律专门学校”正式成立,并于1922年7月1日更名为“哈尔滨法政大学”。(蒋三军 :《哈尔滨法政大学溯源》,《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24期)1929年冯庸视察哈尔滨法政大学时记载此校道 :“法政大学、原亦系俄人开办、我国与工大同时收回、校舍甚小、学生二百余人、男女合校、中俄参半、因校舍狭小之故、故上课分早晚两种、学费华生每人每年六十元、俄生每人每年一百二十卢布、学校经费每年十五万。”(张文琦编 :《冯庸与冯庸大学》第二辑,内部资料,2008年,第105页)此时正值侯外庐入职前夕,哈尔滨法政大学的发展情况可见一斑。

侯外庐在哈尔滨法政大学任教期间,主要从事两项工作:一是翻译《资本论》,由于在法国完成的《资本论》译稿留在了柏林,他这时只得重新开始翻译工作;二是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在此期间,侯外庐撰写了不少经济学论文,并在《中东经济月刊》《中东半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这些文章基本上都收入了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第4卷中。但是,笔者最近发现了一篇侯外庐在哈尔滨时期的佚文,即其为黎孤岛的《俄人东侵史》(哈尔滨商务印书局1930年版)所做的序文,这篇序文不见于侯外庐此后的各种文集当中。

黎孤岛,本名黎际涛,江西萍乡人,生卒年不详,与侯外庐在欧洲时便有交往,回国后又同在哈尔滨法政大学任教。黎际涛的主要著作有《俄人东侵史》《东省特别区法政大学中国外交史讲义》《中国经济地理讲义》《世界史讲义》《中国法制史》《世界经济史》《世界政治经济地理学》等,笔述有雷殷的《国法学》,论文有《欧战后世界各国银行事业变迁之大势》《全世界之金银》《如何振兴我国农业》《世界经济制度改革之潮流》《外人经济势力下之我国》《委员制之特性及其采用之条件》《研究人类起源论者之发展小史》《中国教育制度之沿革》《中国社会构造的史的观察》等。黎际涛的学生王替夫曾回忆他道 :“地理、历史课由黎孤岛教授任教。他是一位有强烈爱国心的南方人。记得他讲中俄历史时,不知不觉一小时延长到二小时。老人声泪俱下,我们也热泪盈眶,群情激愤。他殷切地激励我们做热爱祖国的新青年,期望我们成为栋梁之材!”(王替夫口述,沈珂整理 :《我记忆中的法政大学》,《哈尔滨文史资料》第19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第243页)王替夫1928年进入哈尔滨法政大学学习,因此他这里所回忆的黎际涛讲授中俄历史的情形,实际上可以印证《俄人东侵史》写作时的心境。

《俄人东侵史》共有四篇序言,作者分别为雷殷(1886-1972,字渭南,广西邕宁人,时任哈尔滨法政大学名誉校长)、侯玉枢(侯外庐)、申仲铭(1906-1986,字秀亭,山东阳谷人,时任哈尔滨《国际协报》记者及编辑)以及作者黎际涛本人。侯外庐在其所做的序言中概述了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列强东侵的历史,对中国东北当时的局势表示出强烈的担忧,同时对《俄人东侵史》写作的现实意义做出了肯定。

《俄人东侵史》的写作背景是1929年发生的中东路事件。1929年7月,张学良单方面宣布收回当时为苏联控制的中东铁路的部分管理权,导致中苏断绝外交关系;9月,苏联远东特别集团军进攻东北军,经过两个月战争后,东北军惨败。12月22日,中苏达成《伯力议定书》,中东铁路遂恢复在7月前的状态。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苏矛盾一度十分尖锐,而在哈尔滨的法政大学同仁们感受更加深切。黎际涛在《自序》中就说 :“吾国受俄人之侵略者,远溯百年以前,迄于今日,其势愈演而愈烈。去年中东路一役,自七月十日以后,苏俄摧残吾国之焰,弥漫万丈。……于是乃以秃笔,回溯往事,拟述《俄人东侵史》一卷。”雷殷在序言中也指出 :“去年因中东路问题之故,演成七月十一日以后之变,乃有伯力会议记录。今者将又以伯力会议记录之故,而在莫斯科开中俄正式会议。会议结果,姑勿论是利是害,而中俄前途纠纷,正未知可届。回想往事,何胜感慨繁之!”

关于《俄人东侵史》的内容,其出版预告概括较为详细 :“举凡俄国之已往历史,与夫俄国大革命,共产党治下后之现在苏俄土地,民族,政治,工商业等状况,以及俄人传统式之东进策,历来侵占西伯利亚,中亚细亚,兼远及我国新疆,蒙古,东三省之过去现在事实,无一不原原本本,详述靡遗,参考中外书籍,约八十余种,都凡十余万言,并附有铜版精印之照片及地图,不下二百余幅。”(《读物介绍:黎孤岛先生著<俄人东侵史>出版预吿》,《文物月刊》,1930年第1卷第2期)关于此书的学术意义,黎际涛在《凡例》中指出 :“现在吾国因为俄人侵略所及之故,对于叙述俄人或俄事之书籍,为数甚多。然大概可分为两类,其一为叙述俄国现在之国事者,又其一则为中俄外交关系史。至其对俄人东侵全体关系,则无一专册述及。”关于本书的学术特色,申仲铭在其序言中表示 :“愚爱此著对于俄人东方之经略,甚为详尽,且喜其能从经济之立场为史的分析,一洗前代惯为英雄记述之陈弊。”这说明黎际涛在学术思想上受到了以侯外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影响,试图从唯物史观而非英雄史观的角度来解释俄国东侵的原因。

据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建华教授总结,新中国建立前中国的俄国史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发展阶段:前期自18世纪初至20世纪初,可以称作是“中俄互相观察和散点记录时期”,内容则以各种游记为主,特点是“知夷”和“猎奇”,本质是以“边政学”为形式的被动认识;后期自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可以称作是“社会关注和学术启蒙时期”,尤其是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其政治立场为标准又可分为“防寇”和“盗火”两种意图不同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黎际涛似乎并没有国民党或共产党的政治背景,所以《俄人东侵史》兼具“防寇”和“盗火”两种意图,正如黎际涛在《自序》中所强调的那样 :“苏俄一国,在文化上后进之民族也。现在苏俄所实行之社会主义,其成其败,欲作深测,固非一语可尽。又其对于东方民族,外假提携之名,而内行侵略之实者,亦为吾人之所极端反对。然在苏俄国民之勇往豪迈作事努力,使以较之吾国国民之颓唐腐败,事事退后者,吾人雅不愿以反对之感情,而失却对于苏俄国民相当之敬意。”《俄人东侵史》就是在这种“爱恨交加”的情结中写成的。

但是,由于历史和个人的原因,《俄人东侵史》自问世以来都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俄国史研究的“孤本”。不过,客观地说,《俄人东侵史》确实是一部目的较为明确、体系较为完整、材料较为详备、学术较为规范的史学著作,侯外庐也称赞他的这位同事道 :“其广搜博引,裁短取长二端,已叹为鸿业,使余拜倒也!”这充分说明了黎际涛这部著作的史学价值。因此,《俄人东侵史》虽然是一部“被遗忘”的作品,但仍然是一部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的俄国史著作。

侯外庐的序言还提到了几个专有名词,此处再略加以说明。所谓“三B政策”即德国在一战前提出的自柏林(Berlin)起,中经拜占庭(Byzantium)的君士坦丁堡而与巴格达(Bagdad)连接的铁路修建计划,其主要目的在于打击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的交通运输地位。所谓“三C政策”即英国和法国在一战前提出的修建一条自南非的开普敦(Capetown)到北非的埃及首都开罗(Cairo)的铁路,进而再与印度的加尔各答(Calcutta)相连接的铁路计划,其目的在于打通非洲殖民地与印度殖民地。而“二P政策”则是俄国设想的从圣彼得堡(Petersburg)到波斯湾(Persian Gulf)的铁路修建计划。所谓“环全球路线计划”今又作“环球运输计划”或“环球运输系统计划”,是由美国东部“铁路大王”哈里曼(Edward Henry Harriman,1848-1909)在1905年提出的铁路修建计划,即意图修建一条西起大西洋经俄国及中国的东三省而连接太平洋的欧亚大铁路,其目的是要将中国、日本、俄国以及欧洲的大部分都置于美国的经济控制之下。

侯外庐的这篇序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写成,这在其文章中也是十分罕见的——侯外庐的文笔虽然向来以晦涩著称,但基本上仍是以白话文的形式写成的。

原文在排版上有个别错误的地方,如“历史的使命”误作“历使的史命”, “环全球路线计划”中衍一“环”字,“卖与”误作“买与”等,本文在整理的过程中都直接加以改正。

附:侯外庐《黎孤岛<俄人东侵史>序》

余友黎君孤岛,笃学好思,博文约礼。余在欧游学时,尝以其著述《中国法制史》《世界经济史》之内容见告,约余于大陆著丛中搜求参考材料;不数月余归,复出其精心撰述之《俄人东侵史》示余,受而读之,即其广搜博引,裁短取长二端,已叹为鸿业,使余拜倒也!原欧人“东侵”,以十五世纪欧亚古代商路失却历史的使命,葡人发见经南非以达印度之新航路为始,以英人之“东印度公司”集其大成。待后,世界产业中心自纺织移于钢铁,“东侵”之商路益急:德国欲筑由柏林经君士但丁至巴古达,横贯欧亚循陆路以出印度洋,減杀苏彝士运河价值之大铁路,是谓三B政策;英法则欲筑保护非亚联络,由南非洲海角经埃及开罗直达加尔加答之铁路,是为三C政策;俄人则计划其圣彼得堡至波斯湾之铁路,是谓二P政策。三B也,C也,二P也,概莫不以“东侵”作主眼,而“东侵”之跕台为印度,吾国之首蒙其光顾者则为广州。然列强争雄,互忌图羁,所谓三大政策皆中道而废者,非天惠我东亚也。横贯欧亚之铁路虽未成于三大政策,而背道驰驱,则成于西伯利亚大铁道。此路实现,“东侵”大站即在满蒙,我国门户南北皆受其胁迫矣!故论者咸谓北之满洲,政治经济地理上,与南之广州相并,而为列强东侵之角力场。迨后,美国亦上世界舞台,独唱太平洋门口开放政策,哈里曼之环全球路线计划,要点犹只在满洲。观乎一九〇六年美人向俄购买中东路,俄以日本南满路卖与美国银行界为条件答覆,可以知矣。去岁中东路事件发生,法人提倡共管,美人则于其时有借款日本开发满蒙之计议,是国际之侵略满蒙,于今更急。关心吾国痛史者,以研究近世列强向远东侵略之进路为枢纽,而过去俄人之东侵历史,则最要之一支,黎君此书之作,谓为开路之先河也亦宜。是为序。

中华民国十九年四月 侯玉枢

猜你喜欢
哈尔滨铁路大学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留白”是个大学问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滇藏铁路丽香段站后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有望年内开通
《大学》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静听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