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在中职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2020-05-07 17:34宣峥嵘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5期
关键词:学科中职语文

宣峥嵘

[摘           要]  中职学生因文化课基础薄弱,厌学情绪严重,违规违纪事件时有发生,给中职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带来了很大难度,试图从语文学科教学角度,从上好中职生“家国情怀课”“尊师重教课”“诚实守信课”三方面寻求加强中职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中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5-0136-02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时代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中职生因一技之长而备受社会青睐,中等职业学校也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但因为诸多因素,中职生往往都是些文化课差的学困生报考,他们大多被打上了“差生”的符号。中职生或整天无所事事,或无事生非,无形中加重了中职学校的中职生管理难度。

一、中职生管理难度大的原因

笔者曾担任过中职班班主任兼中职语文教学,中职生整天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犯错后,对于班主任的询问,不是积极承认错误,改正缺点,而是千方百计掩盖、撒谎甚至欺骗老师,这些现象的发生,暴露出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职学生现有的招生政策

目前的招生政策,首先是省级示范高中招生、市级示范高中招生,最后才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只有那些连普高线都未达到的学生群体,才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这些学生往往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甚至是教师眼中调皮捣蛋的学生。这些学生聚集在一起,好的习惯不能养成,坏的习惯却相互影响,缺少正能量的影响,导致学生管理难度较大。

(二)中职学生思想道德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脱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实践技能、轻文化素养的现象,学校的专门的思想道德教育被边缘化。其他学科教育只注重本学科内容的教学,没有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导致学科育人的功能和效果被弱化,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被窄化或只达成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这一点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尤为突出。除语文文本知识外,我们可以从鲁迅的《呐喊》中读出知识分子对国家深沉的热爱,可以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读出对生命的热爱,可以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读出对亲人的深情,这些文章都是我们对中职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三)语文教师的文化熏陶作用发挥不明显

语文的世界是情感的、人文的、审美的世界,语文作为理解世界的生命符号,是对生命意志和情怀的一种阐述,也是对历史社会和民族文化的一种透视。语文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提升审美心灵和人文素养的文化使命。我相信:一个深受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影响的中职生不会置家国于不顾,一个深受《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中职生不 会损坏公物,一个阅读过“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的中职生不会对同学大打出手。

二、从语文学科角度加强中职生教育管理的途径

解决中职教育管理中的难题,应利用语文课堂主阵地的作用,通过语文教学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又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发挥语文的育人作用,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中,充分发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作用,让中职生涵养文化,注重礼仪,自我管理。努力上好中职生的“家国情怀课”“尊师重教课”“诚实守信课”,中职生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一)家国情怀课

“家国情怀”是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基础,是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的前提。家国情怀具备了,学生就会自觉摒弃目光短浅、自私自利、贪图享乐的不良倾向,积极主动承担起肩负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以中职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为例,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培训学生的文言文知识,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重点字词句的知识,积累文言文知识,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点。在学生掌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再重点分析烛之武的说辞,烛之武充分利用秦围郑的原因“以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选择从秦国入手,向秦国提出:亡郑陪邻论(害处)、舍郑有利论(好处)、过河拆桥论(历史)、贪得无厌论(未来)说。面面俱到,委婉曲折,层层深入,极富逻辑性,让学生感受烛之武的睿智和语言的严谨,这是课文教学的拔高点。这些都是语文学科本身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也就是要尊重语文学科的特质。另一方面,作为语文老师,通过深入细致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秦晋围鄭”,当郑公请求烛之武时,烛之武却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年轻时满腹经纶,也曾想报效国家,立行立功,但缺少伯乐,致使自己蹉跎岁月,在未被国家早先重用的情况下,常人思维烛之武早就心怀不满,绝不会再为之卖命,甚至想早点看到郑伯有难,好一解多年心中的怨气。但涉及国家安全时,他仍然挺身而出,“夜缒而出”,当时已兵临城下,他这一去,是去和虎狼讲道理,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临危受命,没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烛之武是不会羊入虎口的。正是烛之武的爱国情、言论智、行为勇,最终使郑国转危为安,可以引导学生得出“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雄师”的结论。这充分说明了烛之武深爱自己的国家,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对学生开展教育,要求中职学生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既要有报国之志又要有本领之能。放手让中职生通过实验、实训课苦练本领。努力创造条件让其刻苦学习、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教育学生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强化内功,提升涵养,竭尽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他们心中有理想、手中有任务、闲暇有事做,将注意力转移到好好学习、苦练本领上,就会逐步减少错误行为,降低班级管理难度。

(二)尊师重教课

在对中职生的管理中,部分中职生任性而为,不服从教师、班主任的管理,违反学校纪律现象屡屡发生,究其原因,就是不愿意听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教育,缺乏尊师意识。

我们在讲授《师说》这一课时,可以培养中职生的尊师意识,如文章中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通过学习,明确人都有学习的必要,求学的人肯定有老师,肯定是跟从老师学习。老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其中,解惑是教师最具体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而从师学习的前提就是要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育和管理。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延伸开来,在古代,人们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并列敬仰。《礼记·曲礼上》载:“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意思是学习之礼,只听说到老师处学习,没听说让老师上门来教的;懂礼的人,只听说别人主动来学,没听说主动去教人的。足见师道之尊。特别是在古代,师生相处,尊师的礼数套路严格细致。诸如出行、站立、路遇、谈话、饮食、穿戴等都有详细的条目规定。比如跟老师出行,只能尾随其后,不可越过老师而与旁人搭腔说话。路遇老师,要快步向前,先站正了,再拱手向老师表示敬意;老师问话就答,不问速退一侧。在座谈或筵席之间,面前倘有老师的书籍或琴、瑟等,应跪着把它搬开,切不可抬脚跨过。陪老师闲坐,老师问事,要等老师说完再回答;向老师请教时要起立。老师召唤时,答应不能用“诺”,而要用“唯”来回答,并且起立,以示恭敬,再补充“程门立雪”的故事。最后教师总结:虽然时代在发展,观念在进步,虽然现在的中职生不需要古代尊师的繁文缛节,但尊师意识永远都不过时,学生听从教师的教诲、服从教师的管理只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程度的进步而历久弥新。

(三)诚实守信课

中职生犯错后往往不是积极承认错误,而是千方百计掩盖错误,为自己的错误寻找理由和借口,实质是诚信意识缺乏,丢弃了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们在讲授课文时,也可做适当的延伸,比如在讲授《鸿门宴》时,在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时,我们可以提及成语“一诺千金”——历史人物季布。季布是秦末汉初人,此人曾是项羽手下的得力干将,极为诚信,也因此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当时流行“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楚汉之争时,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王朝后,刘邦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当时有不少人感念于季布的诚信,都愿意舍命千方百计保护他,帮他免于灾祸,连深受刘邦信任的大臣夏侯婴也不例外,亲自为季布向刘邦说情,让刘邦收为己用。刘邦迫于巨大压力,也意识到如杀害季布,相当于做了一件失信于天下的蠢事,最后权衡利弊,终于不再缉拿季布,反而将季布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封季布为郎中,以收买人心,为己所用。以此为教学素材,对中职生开展诚信教育。

总之,“文道合一”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选进中职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这一特点决定了该学科教学必须把学科知识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学,离开了“文”的传授来讲“道”,就不是语文教学了。同样,离开“道”的教育来谈“文”,也就成了灌输机械枯燥道德的文字符号,也是不可想象的,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才能把握语文学科性质特点的真谛。正如语文课程标准界定的那样:“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对于中职语文教师,我们应当从细处着眼,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教育任务,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字、詞、句、篇等语文知识,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这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点,是语文学科的特质,也是尊重语文学科知识要点和理论体系以及自身规律的必然要求,更要通过语文教学净化学生心灵,塑造学生美好道德,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促进道德精神的内化,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通过语文的学习来熏陶、感染中职学生。这既是中职生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强中职学生教育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吴蕴曾.试论中小学诚信教育[J].教育文汇,2016(3).

[2]马春芬.上好人生第一课,切实发挥家庭的育人功能[J].中国德育,2018(19).

[3]郑彩华.中小学校德育衔接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德育,2018(19).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学科中职语文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