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银行授信审批机制探讨

2020-05-08 08:43牟艳娥
大经贸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疫情

牟艳娥

【摘 要】 本文从银行传统授信审批机制特征入手,分析了实体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对授信审批带来的挑战和矛盾,进而提出创新、改革授信审批机制的合理建议和意见,帮助实体经济度过难关。

【关键词】 授信审批 疫情 实体经济

新冠疫情国内传播逐渐减弱,但全球疫情形势愈发严峻,封关限制和国内外需求放缓已非常明显,同时伴随的还有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要求产业回归,疫情后国内实体经济困局形势严峻。而商业银行作为链接资金和实体经济的纽带,也将受到直接冲击,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和矛盾: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银行融资杠杠,大量投放以支持实际经济度过难关;另一方面,面临国内外需求放缓,实体经济步履维艰,还款能力不容乐观,存量和增量贷款风险剧增。各种矛盾都将集中到商业银行风控部门的授信审批环节,因此新形势下对银行授信审批机制的反思和探讨尤为必要。

一、银行传统授信审批机制特征

(一)授信审批机制与经济形势高度相关

商业银行一般将授信审批定位于中台,独立于其他部门,赋予其较大的独立审批权利,具备政策制定、制度解释、统一授信管理等职能,也就具备了统一全行风险偏好的功能,直接决定着全行的信贷投放方向和规模。传统授信审批机制在经济形势向好时,会放松政策,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在经济形势下行时则会紧缩贷款规模,强化资金监管。

(二)授信审批机制与审批人员风险偏好高度相关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信贷投放部门正努力转向到大数据审核决策,但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实际还处于线上模式的探索阶段,利用大数据监测、分析的综合授信集中在以小额授信为主的消费贷款,而经营类、小微企业类贷款通常仍然采用线下人工审批模式。不同于线上模式,线下模式与授信审批人员个人风险偏好程度高度相关,即授信审批人员若为风险偏好者,则通常不会对前台申报贷款施加限制和影响;而风险厌恶者则通常会采用退回、限制条件、缩减额度等措施控制风险,进而影响着银行的前台申报的积极性,从而对银行信贷投放规模产生影响。

(三)授信审批机制与审批流程高度相关

授信审批是授信全流程的重要环节,对信贷投放效率产生重要影响,目前线下审批流程一般采用多级审核模式,即信贷客户经理完成后,首先应交由信贷业务主管进行审核,然后提交上级授信部门审查,根据金额不同,商业银行一般还分为初审和复审以及技术审查,审查完成后再提交审批,审批模式又分为单签、双签、贷审会等,审批后一般还存在着终审环节,终审有权直接推翻前述结论,而根据各行授权不同可能还需提交市级、省级或总行级别进行审核,因此传统授信审批流程过多、环节过多、审批人员过多,拉长审批战线,影响审批效率,这也就是部分贷款申请者甘愿采用更高息的民间借贷而不愿寻求银行支持的原因之一,该模式较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授信效率。

二、新冠疫情影响下的授信审批矛盾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扩大内需和支持实体经济是当前复工復产的两件要务,银行支持必不可少,传统授信审批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形势,授信审批矛盾日益加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信贷需求方和供给方不匹配矛盾

授信审批作为风险防控的核心环节,其根本目的是将贷款资金发放到经营情况好的企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银行“嫌贫爱富”,投放贷款更愿意“锦上添花”,而不愿“雪中送炭”,在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时甚至可能出现抽贷、断贷、压贷等“落井下石”的行为,站在实体经济角度也就是说有需求的未必经营好,经营好的未必有需求。在疫情影响下不论是政策还是长远发展来讲都需要将资金投放到存在困难的企业上面,但实际情况我们也看到,目前信贷资金的实际投放是大量投向少数如医药、民生等行业,造成过渡授信,而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诸如酒店、餐饮、娱乐服务等行业难以得到资金支持,该矛盾不利于真正解决疫情所带来的实体经济资金困境。

(二)风险把控和信贷发展的矛盾

从传统授信审批角度当前经济下行,实体经济经营困难,授信审批的重点应当是逐步化解风险,而站在长远角度则必需大幅增加授信,扩大内需才能逐步走出困境,这也就是政府、人行等行政及监管部门反复强调扩大普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根本原因。如若授信审批以风险化解为主,则会不断抽贷、断贷、压贷,必将对实体经济造成更大影响,而盲目扩大规模,增加投放,则银行必将承担更大的损失,风险把控和信贷发展的矛盾正愈发明显。

(三)控风险和高效率的矛盾

同上文所述,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授信审批的层级过多,审批限制过大,已经很大程度制约了贷款发放的效率。一方面面对大量的监管和风控要求,制度制订者尽量将制度细化,渗入到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过多的制度约束,使得授信审批执行者束手束脚、裹步不前。如若将每一审查审批层级程序执行到位,那么无疑使得授信审批流程低效率运行,有些贷款甚至数月未能审批。时间拖延就似成了一种风控严格的表象,就这一点无论是否发生疫情都已经成为了当前授信审批高效率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亟待制度制订者站在未来发展角度进行改革。

三、政策建议

(一)银行主动让利,解决授信审批敢贷、愿贷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银行必需主动让利,近年来国内实体经济利润不断下滑,而主要商业银行都保持着两位数左右的增长率,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只有脱虚向实才能真正保持可持续发展。因此商业银行除了降低贷款利息主动让利之外,站在授信审批角度更能发挥实际影响。首先是放宽尺度,授信政策要敢于制订一些纯信用的、创业性质的政策,不能一直停留在风控基础上去做国有大型企业、抵押、担保等低风险贷款;其次要完善授信审批的追责机制,对于尽职免责应更加明确和宽松,当然存在道德风险的除外,以此可减少授信审批人员对责任认定的后顾之忧;第三,在适当情况下可以对授信审批人员进行一定的综合激励措施。上述策略必将增加银行贷款损失的可能性,但与其说是损失,不如说是让利,必将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从长远来看,对银行也是有益的。

(二)放宽授权,解决授信审批低效率问题

多级审查,多级审批,反复补充完善真的可以有效控制风险吗?从笔者所接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以同样制度作为决策依据情况下,不断增加授信审批层级对风险控制效果并不明显,同时授信审批只是作为风险的判断,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所有的授信风险。从国外经验来看,在道德风险可控情况下,采用一级审查,一级审批已经足够把控风险,与多级审查、多级审批的结果并无明显差异。真正体现出信贷风险差异的,应该是授信审批人员的专业能力,因此建议商业银行内部逐步放宽授权,将授信审批的重心放到专业能力建设上,尽量细致分配到几个细分行业中去,让真正有能力的授信审批人员成为少数几个行业的专家即可。

(三)整合要素,解决疫情影响下实体经济的痛点问题

当前商业银行贷款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还款方式主要为按月还息、到期一次性还本,等额本息、等额本金等方式,在每次贷款时重视对贷款用途的审核。这种要素机制下,国内实体经济面临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资金的整合问题,特别是在普惠型小微企业,固贷和流贷往往相互渗透,短贷长用也较为普遍。当面临资金还款时,往往会把流动资金再投入,很难在短期内整合出足够的还款资金,这也就是过桥存在的主要原因。因此不管是监管还是银行内部授信审批在经济放缓,国内外需求不振情况下,应当同实体经济同呼吸,共患难,鼓励发放长期流动资金贷款,采用借新还旧,无还本续贷、按计划还款等要素的重新整合,以全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四、结束语

银行与实体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银行授信审批机制必需拿出改革的勇气,适应疫情后实体经济的新形势和新常态,才能实现互利共赢,互促共生。

【参考文献】

[1] 王涛.银行授信审批流程的优化与管理创新[J].中外企业家,2020(04):65-66.

[2] 中国人民银行宜昌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新冠肺炎疫情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基于湖北宜昌市的调查[J].武汉金融,2020(03):85-88.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