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教育扶贫模式的研究与创新

2020-05-08 08:43沙尔吉刘乃礴
大经贸 2020年2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

沙尔吉 刘乃礴

【摘 要】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之中明确提出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扶贫的关键不仅在于给予贫困区足够的资金扶持,同时也需要提高其受教育程度,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根本所在。故而,各级政府选用合理的教育扶贫模式针对其是否可以充分发挥效果而言至关重要。凉山州盐源县地区居民教育水平明显偏低,教育扶贫迫在眉睫,为此,本文结合“拾柴人”项目,分析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扶贫的可行性,以期为凉山州盐源县及同类型教育贫困地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实现对当地教育的精准扶贫,提高我国各个地区民众平均受教育程度。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教育扶贫模式 凉山州盐源县

针对精准扶贫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扶贫工作中开展“扶智”活动。美国学者舒尔表示贫困地区根本原因并非物质的缺少,而是人力资本深度的不足。所以,加强教育投入,加快贫困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才是累积人力资本,促使本地经济迅速提高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精准扶贫下,教育扶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次结合“拾柴人”这一项目讨论一种新型教育扶贫模式的应用,以研究及创新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模式。

一、研究背景

凉山是我国目前最大规模的彝族聚居区,也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并不高,2018年 《凉山州统计年鉴》数据表明,人均受教育年限为4.4年。凉山包含有11个深度贫困县,盐源县即为其中之一。我们对盐源县博大乡西沟村、砖楼村、几波村以及柳树湾村的村民以及村长展开问卷调查,总计发放村民问卷334份,实录统计334份,村问卷4份,实录统计4份,录入比例100%。调查结果显示,未曾上过学的居民占样本总数的47.91%,小学学历居民占样本总数的30.23%,初中学历占13.78%,高中学历占5.83%,中专及大专学历占总数的1.93%,大学及以上仅占0.32%。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教育扶贫工作迫在眉睫,需要采用更为新颖的教育扶贫方式开展扶贫活动,这就对教育扶贫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拾柴人”项目简介及其可行性分析

(一)“拾柴人”项目简介

针对盐源县地区教育资源缺乏,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孩子回家以后得不到基本辅导的情况,我们展开了“拾柴人”项目。 “拾柴人”项目是线上辅导和线下支教相结合的具备公益性质的教育扶贫方式。项目实施者主要为来自凉山州地区的大学生,服务对象为该地区小学阶段家庭。目前线上辅导采用的APP是普及度较高、操作简单的微信。在和泸沽湖镇小学签订了合作协议之后,我们根据孩子们的年级和知识掌握情况,按2:10(老师:学生)的比例建立“拾柴人”微信群,两个老师会根据帮扶对象的情况,通过语音,图片及视频等方式,进行精准帮扶。同时“格姆山上的篝火”公众号,整理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推送,拓宽学生知面。寒暑假期间,我们会展开线下支教,支教对象为面临升学但基础薄弱的六年级学生。 “拾柴人”项目从2019年运营至今,线上服务时长超过720小时,服务家庭数超过300,成功在第一个试点泸沽湖镇小学开展了两次线下支教,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二)“拾柴人”项目优势和可行性:

第一,忽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线上帮扶普遍在校内课程结束之后开始,帮扶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答疑。

第二,对经济依赖性较低。从宏观角度而言,“十二五”之后,凉山州财政性教育經费累积投入不少于579亿元,教师与学生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之中,注册学生总量占比达到34.51%。今全州中小学已经接入互联网的学校占比为74%,而在人民生活方面,全州总计3390个行政村已然完成了村村通光纤工作,3701个行政村达到通讯网络全面普及的目的,普及率高达90.5%以及98.8%,上述网络远程教育数量不少于116所中小学。从微观角度而言,2019年凉山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增加,达到20516元,而四川互联网发展报告之中明确提出2017年1月至12月之间,移动端使用的月独立设备总量从1月初期的6520.5万台增加至12月的7371.0万台,代表四川省网民之中,平均每人拥有两部手机。由于目前凉山州每个家庭最起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而本教育扶贫模式依托微信等社交软件,所以基本不会对参与者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而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使“互联网+”教育扶贫模式成为可能。

(三)“拾柴人”与“互联网+”教育扶贫模式

通过对“拾柴人”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技术同教育之间结合的可能性以及优势。通过结合互联网技术和教育,可以在投入较少成本的情况下,尽可能拓展教育的延伸范围,实现远程即时性的教育。如此一来,对部分贫困地区而言,为教育所需支付的资金成本便大幅降低,包括人力成本、教学成本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可以忽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即便学生因故未能及时参与教学活动,也可通过回放、查找相关资料补充,如近期爆发的新冠肺炎事故,在学生与教师均无法前往学校进行学习与教学活动情况下,学生依旧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中的各类应用接受教学,与教师开展教学互动。借助互联网,帮扶者无需前往扶贫地区支教,可借由网络开展远程教育,输出优质教学资源。借由“拾柴人”项目可以看出,“互联网+”教育扶贫模式可以作为未来教育扶贫的主要模式之一,它可以在减少贫困地区政府财政压力的同时,明显提高效率,对提高当地受教育程度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三、“互联网+”教育扶贫模式具体内容

(一)“互联网+”教育扶贫模式下学生扶贫

关于学生的扶贫,政府应作为主导,借助引导市场、社会共同发力,结合贫困地区现实状况,建立“互联网+教育”的模式。而关于学生扶贫的首要工作便是保证措施的针对性,政府可以动员本地高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借助学生的走访与摸排,以了解本地真实贫困人口数据,家庭基本状况以及帮扶记录等,为精准扶贫供应相应的数据。与此同时令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信息及时共享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构建教育扶贫数据库,为学生建立精准扶贫档案,以令精准教育扶贫确实得到落实。而社会教育机构,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实现教师与扶贫对象的匹配与对应。政府可以积极组织开发相应的APP功能,然后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设计专业的教育扶贫模块,使得家境较差的家庭以及学生借助APP便能第一时间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学习咨询以及教师的辅导。依靠大数据以及精准帮扶,也可为不同学子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使得教育教学计划更加富有针对性,并借助“互联网+”的方式,转变为可操作与落实的具体方案,这也是开展教育扶贫的根本。而“互联网+”教育的全新理念以及技术支持,也促进了贫困地区、家庭以及学生扶贫工作的发展。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精准扶贫问题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刍议智慧金融下的精准扶贫
普惠金融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论高校“智库”扶贫工程的实施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