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疆棉花机械化采收经济效益研究

2020-05-08 08:43杜伟伟
大经贸 2020年2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新疆

【摘 要】 作为纺织大国,我国棉花年均消费量在800万吨左右,占全球总产量的1/3,维持适度的棉花自给率对维护棉花产业安全和保障纺织服装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但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正临植棉成本高、机械化采收发展缓慢、机采棉品质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破解当前产业瓶颈,关键在于转变棉花产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棉花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尤其是机械化采收水平。本文通过分析新疆棉花机械化采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寻提高机采棉经济绩效的途径。

【关键词】 新疆 机械化采收 经济效益

棉花是劳动密集型的大田经济作物,种植管理复杂,从种到收有40多道工序,每公顷用工300多个,是粮食作物的3倍,生产的用工成本很高。机采棉成为推进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采棉机的推广使用和棉花种植的各个环节密不可分,任何一个环节跟不上,机采就受到限制。因此,本文将机采棉技术应用引致产业的每个环节,客观评价机采棉的经济效益。

一、新疆棉花机械化采收状况

长期以来,新疆高度重视棉花生产,经过多年的试验、改造、研发和推广,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疆棉花机械化采摘体系。近年来新疆棉花机械化采收发展速度加快,但棉花机械化采收水平发展不平衡,整体表现为:北疆机采水平高于南疆。自2011年兵团进入机采棉推广期以来,机采面积、采棉机及机采棉加工生产线逐年增加,机采技术逐步成熟,而地方因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加上机采棉涉及品种选择、田间管理、采收储运、清理加工等诸多环节,机采棉发展困难重重,但考虑到种植成本的差异,机采棉发展已势不可挡。

二、新疆棉花机械化采收存在的问题

2.1适宜机采的品种较少。长期以来,新疆种植的棉花均是人工采收,为提高产量,育种及栽培模式向“矮密早”方向发展,而“矮密早”的品种与棉花机械化采收相背离。现阶段主栽品种都不是以适应机采要求进行培育的,一般棉花始节高度为8-10cm,而采棉机采摘头距地面高度为18cm,采收作业时,很容易吸附田间残存地膜、地面尘土等,并且大多数品种表现出植株松散、成熟晚、结铃相对不集中,且脱落率高,吐絮时间长,不利于机械采收。目前适应机采的棉花品种尚未培育出。

2.2种植与管理模式不配套。原有种植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适合机械化采收的种植模式仍未成熟。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种植密度偏高。目前新疆机采棉的主栽模式是16000株以上/亩,过高的种植密度不利于通风、透光和脱叶,对生产品质和采收品质都造成影响。二是对地膜的依赖性强。受积温低和地理气候环境限制,新疆普遍使用地膜覆盖技术,但地膜覆盖后残留在棉田,不仅污染棉田土壤,还导致机械采收时把地膜碎片带入棉花中,降低采收品质。三是农艺农机不配套。采棉机摘锭高度与棉花高度不配套、棉花种植密度、成铃模式、气候特征与脱叶剂使用要求不配套等导致含杂率高,容易造成过度加工,纺纱品质明显下降。

2.3采收作业不规范,含杂率较高。采收前,田间杂草、破碎地膜难以清理干净。采收时,在早晚空气湿度较大或籽棉回潮率超过12%时仍然采收,加上新疆采花时间较短且机采设备相对短缺,棉花采收后不能及时转运至加工厂,许多农户为加快采收进度选择将采收的棉花直接堆放在地边,部分农户为节省成本,没有垫布或使用非棉纤维垫布,在打包过程中混入泥快,很难清理,对棉花品质影响较大。采收后,籽棉采摘后如不及时打包,遇阴雨天气容易产生水锈棉,雨量较大时会引起棉垛内部发霉,影响皮棉质量。据统计,机采棉的含杂量高于手摘棉,扣杂率一般在18%-20%,这大大降低了机采棉种植利润,相对于手采棉来说,每亩机采棉要减少大约600元的销售收入。

2.4采收与加工能力不匹配。当机采棉种植规模较大时,机采籽棉的贮运和加工之间的矛盾凸现,由于机采速度远远大于加工速度,轧花工厂不能及时加工,为防止机采籽棉长期堆放造成品质下降,一方面,加工厂加大日吞吐量,这样将造成皮棉纤维绒长减短,强度减弱,含杂率较高、马克隆值较低等问题,影响了棉花品级。另一方面,由于机采棉品种不统一,加工厂将不同品种的棉花统一堆放、加工,使得皮棉纤维在粗细、光泽度和绒长等有差异,影响到皮棉的品级、整齐度和感官度。

三、政策建议

3.1设立机采棉品种研究专项基金,培育适合机采的品种。机采棉品种是决定后续生产各环节和最终皮棉品质的核心因素,优良的机采品种可使机采棉发展事半功倍。因此,政府应设立机采棉种子研究专项基金,加大对种子科研机构和制种企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培育出优质高产、吐絮集中、适应性广的机采棉品种。

3.2加大对机采棉种植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机采棉管理水平。目前,多数农户不能有效掌握机采棉栽培管理技术,当地政府应重视机采棉种植管理技术的培训,认真学习借鉴兵团已经成熟的机采棉技术体系,研究制定本地更适合机械采收的种植管理模式。同时让棉农明确认识到科学种棉是打好棉花种植市场攻坚战的最终武器和保障。当前棉花种植路径选择:一是要提高棉花的产出质量,保证质量是实现收益回报的前提;二是要尽量降低生产成本,这样才能增加利润空间。

3.3制定机采棉管理指导标准,推进产业规范化发展。机采棉是一项系统的技术革新,由于机采棉在采收、轧花过程中与手采棉存在很大差异,使得机采棉的纤维特性和外观形态与手采棉均不相同。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制定机采棉各环节标准,作为指导机采棉生产、收购、加工的重要依据,如《机采棉的田间管理指南》、《机采棉的采收作业指南》及《机采棉的加工作业指南》等,推进机采棉生产规范发展。

3.4建立棉花产业集团,提升棉花产品附加值。延长棉花产业链条,实现棉花产品价值链增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全产业链健康发展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以优质皮棉产品为核心发展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形成多行业紧密协作、产业链相对完整、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综合效益较好的一体化经营体系,提高棉花生产经营质量和效益,带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毛樹春. 我国棉花种植技术的现代化问题[J]. 中国棉花,2010,37(3):2-5.

[2] 张杰,刘林.新疆兵团机采棉与手采棉经济效益比较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3:372-375.

作者简介:杜伟伟(1994—),女,硕士研究生,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新疆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对提高煤矿经济效益措施的探讨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