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问题

2020-05-08 08:43辛冠初
大经贸 2020年2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辛冠初

【摘 要】 当前,中国经济在面对更加复杂的发展环境,而经济内外失衡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质量。所以有必要分析内外失衡的原因,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内外失衡问题。

【关键词】 国内经济 内外均衡 经济发展 经济对策

上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全球,经济学家们才开始怀疑,均衡,也许不是那么唾手可得,而是需要人为的努力。这种怀疑直接引致了几十年的争论,政府是否需要运用宏观政策来帮助“看不见的手”实现经济世界的美丽均衡?尽管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各执一词,但毫无疑问的是,力主政策干预的凯恩斯占据了上风。此后,财政和货币政策成了改变、甚至重塑经济世界的利器。

一、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可概括为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等两大部分。 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反映经济内部运行情况的政策目标可归入内部均衡目标。内部均衡一般指国民经济处于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的均衡,其内涵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对资本流动采取了严格的管制措施,经常账户逆差很难通过汇率变动或吸引资本流入来解决,因此外部均衡通常指经常账户平衡。确定外部均衡目标的关键在于确定合理的经常账户余额,一般要求该余额符合经济理性和可维持性的要求。从经济理性的角度看,经常账户余额反映的是投资与储蓄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的优化,因此确定一国经常账户余额目标的基础是其国内储蓄、投资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异, 而这由各国不同的消费时间偏好与资本生产率决定;从可维持性的角度看,一国存在的跨时期预算约束要求一定时期内的经常账户赤字必须通过后续的经常账户盈余加以弥补。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相互影响。 当一国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某一均衡目标时,该措施可能会同时带来另一均衡目标的改善,也可能对另一均衡目标造成干扰或破坏,前者被称为内外均衡的一致,后者被称为内外均衡的冲突。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主要因素包括国内经济条件的变化、国际间经济波动的传递、与基本经济因素无关的国际资金的投机性冲击等。

二、内外均衡目标的含义

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是开放经济社会始终面临的经济学课题。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焦点在于保持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也就是说既保持经济体自身内部的稳定均衡,又要使经济体的对外开放处于合理的状态,这就是开放经济下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但是由于经济的开放性,内外均衡目标之间会发生冲突,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常常会面临难以协调的窘境。同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之间通常也存在冲突。当政府采取某项宏观调控措施来实现某个目标的同时,有可能会使得另一个均衡目标更加难以实现,这些均衡目标之间可能是相互冲突的。

三、国内经济内外失衡的表现形式

(一)总量失衡。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到,存在经济总量失衡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物价、充分率和国际收支方面存在不平衡性。这些问题相互作用导致了经济总量明显的内外失衡。特别在当前经济有下行趋势时,国际收支存在逆差表现时,内外均衡矛盾就凸显出来。为了消除经济下行采用了扩张政策,导致国际收支逆差会持续增加。为了消除国际收支存在的不利影响需要采取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但这类政策会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中伴随着总量失衡问题。

(二)结构失衡。内外经济存在的失衡还在结构性矛盾中得以体现。经济发展中可以从通货膨胀、储蓄投资率以及消费率等指标中体现出来。比如在国际收支方面,经济内外失衡显示出结构性矛盾。经济内外失衡显示出通货膨胀和汇率存在矛盾,货币的内外价值发生了偏离。储蓄投资由于存在缺口,影响到国际收支的平衡。在国内储蓄数量高于投资的情况下,剩余的储蓄就会借助出口或投资的形式外流,间接影响到国际收支,因此加剧了国内经济的失衡问题。内外经济存在的失衡在经济结构更加突显。

四、国内经济内外失衡原因分析

(一)对外开放会产生影响。当前经济内外失衡的发生和经济开放程度有关。改革开放前,国内的经济较为封闭,与世界上的其它国家缺少经济往来,对外经济的比例很小,所以内外失衡问题不存在。随着中国的逐步开放,中国与别国的经济来往变得逐渐增多。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发生了共同作用,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会到国内供求关系的影响,还会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作用。经济的发展是内部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濟发展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难以保证独立性,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会导致内外失衡的发生。

(二)经济结构存在失衡。经济结构导致的失衡问题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资本结构等。这些失衡内容会发生共同作用,对于内外经济失衡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果经济结构调整中没有有效解决发展中的调结构问题,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不仅难以实现根本解决,还会在经济发展中反复产生影响。特别当前经济增长方式依然借助于资源消耗,经济增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实现集约型,所以经济增长是以高投入和高消耗为基础,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改变。

(三)政策的协调效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国家会出台多种政策。这些政策虽然调控目标不同,作用方式存在差异,但是在执行时会发生相互作用,政策效应会发生相互抵消,由于内耗的存在对内外经济失衡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时为了通货紧缩,国家会对汇率进行调控,在汇率维稳中会出台经济政策,在国内经济周期和国际经济形式发生不同步时,财政政策的效果难以保证。如果政策存在不协调,会导致银行信贷发生大的变化,货币供应量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发展环境,经济发展难以实现国外均衡。

【参考文献】

[1] 王子健.当前我国经济内外部均衡矛盾的严重性及宏观调控选择[J].中国经贸,2015,(10):102-103.

[2] 谢晓朴.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三次冲突[J].国 际 经济评论,2016,(8):130-131.[3]孙志红.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J].企业经济,2015,(3):105-106.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