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及防范对策

2020-05-08 08:43石美红
大经贸 2020年2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动机

【摘 要】 上市公司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越发普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致使盈余管理行为一直备受关注,目前盈余管理作为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已成为目前实务界和学术界广泛讨论的热点。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展开了简要的研究,在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和动机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动机 对策

自深交所和上交所设立多年以来,证券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在剧增,然而尾随证券市场繁荣局面而来的是,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越发频繁,各类财务舞弊现象层出不穷,一些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粉饰对外财务报告致使盈余信息失真,而盈余又作为衡量公司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一直备受企业投资者等人关注,虚假的盈余信息将会误导投资者和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尤其打击投资者积极性和信心,降低证券交易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针对上市公司日益严重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探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并围绕如何有效控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一些对策,力求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盈余管理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不同学者之间有着不同的见解。相对权威的界定是美国会计学家斯科特,他将盈余管理界定为:在不违反GAAP的前提下,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使企业(或个人)利益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国内学者中最早的界定是魏明海(2000),他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了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判断的结果,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本文基于上述定义的盈余管理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总结出盈余管理都有着以下共同的特征:

(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公司管理层。现代企业制度中,由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管理层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管理层的职责之一即出具财务报告,管理层在出具财务报告时,基于各种动机,通过各种方法,调整财务报告内容,进行盈余管理,达到目的,其有着天然的实施条件。

(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以财务报告为载体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尤其是利润表数据。

(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

(四)盈余管理的结果是提供无法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误导投资者决策,同时使企业(或个人)利益实现最大化。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一)资本市场动机

1.股票发行动机。首次公开发行,即IPO。根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我国公司 IPO 上市需满足申请上市前连续三年盈利,中国证监会对此进行了相对严格的规定,但是事实上企业往往很难达到这些上市条件,因此为了能达到上市要求并取得上市后所能带来的巨大收益,一些公司引发了盈余管理动机,操作公司近三年会计利润,将财务报告进行一系列包装。

2.配股动机。通过配股方式进行融资是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融资渠道,因此已经上市的公司绝大部分会想方设法争取配股机会。但是我国证监会给已经上市的公司的配股活动设置了不低的门槛,所规定的的配股政策一直都是将净资产收益率(ROE)设定为评定条件。那些不符合标准却又想达到配股要求的公司为了扩大融资规模、达到融资目的,会通过盈余管理将ROE超过国家规定的配股标准。

3.避免摘牌动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已经上市的公司如果连续两年发生亏损,其股票将会被特别处理(即被带上叫“ST”的帽子);如果连续三年发生亏损,将会被暂停上市,亏损局面倘若在法定期限内依然没有改变,也不在具备上市条件的,將会被摘牌退市。所以为了避免被“ST”或退市,维持上市资格,保住“壳”资源,一些亏损公司将存在通过盈余管理来挽救局面的动机。

(二)契约动机

1.债务契约动机。我国企业目前比较普遍的融资方式就是通过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银行等金融机构作出授信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依然是偿债和盈利能力。在一些借款的合同中,金融机构会明确规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要达到某一特定的标准。如果该企业没有达到金融机构给定的这些标准,就有可能会得不到这些贷款资金,甚至还会导致这些企业被要求提前还款。因此,为了能达到金融机构给定的标准与要求,那些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就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操控企业会计盈余,修饰、美化会计报表,从而达到债务契约中的相关规定。

2.管理者薪酬动机。当代企业的一大特色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公司股东与管理者就是对应的委托与被委托关系,由于两权分离导致信息不对称,最先也只有管理当局能真正了解公司的实际盈余情况,但是外部利益关系人就没有办法获取最真实的情况。又由于高级管理者所能获得的优越报酬往往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所以当公司业绩达不到既定要求时,管理层就会为了自身利益,有较大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操控盈余,从而达到薪酬最大化的目的。

(三)政治动机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转变而来的,其中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大部分是由一些政府部门直接委派,管理者要想得到提拔,就必须要提高自身企业的业绩水平。企业的经营业绩往往与地方政府的政绩息息相关,当企业盈利更多时,其纳税额就会增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从管理层的自身利益以及地方政府的利益出发,基于政治动机,企业有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调高盈余。而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说,他们害怕对外发布的利润较高时,会引起公众和政府部门的注意,政府部门可能会对其增加新税负或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了避免发生此类政治成本,管理当局便可能会设法利用盈余管理来调减会计收益,从而减少社会关注度。

(四)避税动机

我國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以应计利润为基础,上市公司的利润与收入费用有关,因此收入和费用的确定都会影响到公司利润的变动。目前我国的税法改革还在逐步推进,在改革过程中尚有不完善之处,加之大量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这也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较大的可操作性。所以上市公司为了避免纳税或减少上交税额,管理当局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来减少财务报表中的净收益,减少资金流出。

三、盈余管理的防范及治理对策

(一)完善健全会计准则:目前我国大多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比较多样,主要是在会计准则中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可变更性上进行盈余管理。基于此,我国急需一构建一个健全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来抑制企业进行盈余管理。

(二)加强监管证券市场:我国证监会应当加强对上市企业尤其是发生严重亏损企业的监管,同时进一步提升上市企业信息公开的透明程度,比如通过增加上市企业披露的内容,加大其实施盈余管理的难度系数,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企业调节利润。一旦出现严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盈余管理行为,必当严厉处罚,从而保证上市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证券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

(三)强化外部审计监督:为有效防止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行为,还需完善对我国审计机构的监管制度,对出现不公允现象的审计机构应列入黑名单。当注册会计师出具失实审计报告并造成严重经济后果的,应当加大其惩罚力度,以督促其进一步提升执业水平。

(四)优化内部治理机构:上市公司在出台对高管激励机制的同时,应制定对应的惩罚制度,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密切挂钩,因此会造成其盈余管理动机强烈,那么对于违规操纵利润的行为就该限制其管理权限。比如在经理人市场上形成一个经理人人才库,将经理人的个人行为纳入经理人人才库征信系统,若其违反相关规定,将影响其个人征信,其他上市公司在选择经理人时会引起戒备。

【参考文献】

[1] 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1(7).

[2] 姚婕.论企业盈余管理[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3).

[3] 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09):37- 42.

[4] 何沁蔚.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J].新经济,2015(10):10- 11.

[5] 吕奕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69(01):125- 126.

[6] 陈洁.盈余管理动机浅析[J].金融探讨,2011(2).

[7] 杜兴阳.探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时代经贸,2017(19).

作者简介:石美红(1993—),女,汉族,江苏盐城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会计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