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伦理问题的四个维度

2020-05-08 08:43吴雨婷
大经贸 2020年2期
关键词:伦理问题程序人工智能

【摘 要】 人工智能技术从20世纪中期开始兴起到现在只有仅仅几十年的历史,但研究、应用领域却十分广阔,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影响能力都让我们大为惊讶。如医疗系统的人工智能、人脸模式识别、机器人学等的发展都给人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同任何新技术一样,人工智能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值得深思的伦理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人权伦理问题、责任伦理问题、人情伦理问题、道德伦理问题四个方面来对现在的人工智能进步所产生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来引起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关注。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伦理问题 程序

人工智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而兴起,成为了二十一世纪人们直接关注的话题。而人工智能技术在今天也成为各个国家之间进行竞争的一个基点,每个国家都在疯狂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这样说,谁拿下了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谁就拥有了最高的话语权。于是,从生活到生产再到国防军事,无一不充斥着人工智能。当然,人工智能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利。人类可以足不出户的去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一切便利。但是伴随着各种精密程序对人工智能的输入,人工智能可以凭借着其精密的预算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由于各个国家对人工智能资金的投入和科技巨头的推动,人工智能正在朝向一个我们可以预料,但似乎又无法预知的高速迎面而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我们的整个生活都可以寻找到人工的影子。但是,伴随着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一系列的问题开始出现,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伦理问题,像人权伦理问题、责任伦理问题、人情伦理问题、道德伦理问题、环境伦理问题等等。

一、人权伦理问题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人工生命”相继问世,这些人造生命的问世开始对现行的人权形成了冲击。尤其是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又让学者们开始对机器人是否应该被给予“人权”这个问题有了争论。最初机器人的出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协助人类发展,可以说是同普通机器一样作为人类的奴隶的形式存在着,而人权问题在这个时候似乎同他们也无关。而现在出现的高级机器人,人类可以通过对程序的控制来使得机器人有表情和行为。今年的7月20日,英国的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在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的时候来到早稻田大学的科学和工程研究所来看机器人表演,机器人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可以和鲍里斯·约翰进行互动,并且表情搞怪。机器人控制员通过输入代码的形式让机器人有了人类的特征,而且伴随着先进电脑的出现,由电脑武装起来的机器人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人类。机器人可以比人类看得更远,听得更清,更重要的是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机器人可以不停歇的进行工作。

总之,人类和机器人开始有更大的交集,从倾向上来看,机器人开始对人类的人权的侵犯也已经初见端倪。而对于是否应该给机器人人权的讨论也已经变得日益激烈。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一就是反对给予机器人人权。这种观点的持有者主要认为如果放纵机器人,让机器人拥有人权的话就是在危害人类。也违背机器人的“三大法则”。三大法则就是阿西莫夫在其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提到的关于机器人的三大法则。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者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法则: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命令。第三法则:在不违背第一法则和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说给予机器人人权会侵犯人类的利益只要是基于第一原则。可以说是将本应全部属于人类的权利分有给了机器人。这对人类必然会有影响。持赞成给机器人人权的仍然是基于“人”。他们认为如果机器人也有了同人类一样的道德、一样的良知,而且同人类相似的程度较高,这样就应该给予机器人像人一样的权利。斯坦福大学教授克利福德·纳斯便持这种观点,他指出:“生命是特别的,我们不应该像破坏法律那样去虐待那些机器、动物等非人类生命,非人类生命也应该有相应的人权”。他们认为人类不可以像对待奴隶那样对待机器人,而是要尊重他们。(这段可以再丰富一点,展开说明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如何看。)

二、责任伦理问题分析

对于责任伦理问题的思考。责任伦理的提出者是马克思·韦伯,但是真正给予责任伦理下定义的则是德国学者汉斯·伦克。在他看来责任伦理就是在对责任主体行为的目的、后果、手段等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伦理考量的基础上,对当代社会的责任关系、责任归因、责任原因及责任目标等进行整体伦理分析和研究的理论范畴。这个定义的提出让人对人工智能开始有了新的思量,谁能为日后的人工智能所出现的问题负责也值得我们去深思。例如:由于米勒发明了剧毒有机氯杀虫剂DDT,对于蚊子等传播疾病的昆虫有作用,因此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但是伴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在60年代時人们又发现,DDT这种剧毒性杀虫剂不容易降解并且会不断地积累从而对人类的身体产生危害。(2002年DDT由于对疾病有预防作用又被重新提出,这里就不细谈)。从48年到60年DDT可以说是对自然环境和人的身体都造成了危害,那么谁有可以对这件事情负责呢?是作为发明者的米勒,还是作为推动者的诺奖颁奖组呢?这便值得商榷,谁对此负责这便是一个责任伦理问题。同样,在人工智能的运用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自五十年代第一个机器人问世以来至今,机器人已经变得高智能化。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在服务业、工业、农业甚至是国防上面,我们都可以看到智能机器人的影子。在服务业上,机器人可以端盘子,搽地板充当保姆的角色,它甚至可以做到和人类面对面的去聊天;在工业上,机器人不仅可以进行不间断的生产,而且可以凭借程序使工艺变得更为精致;在农业上,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做到控制浇水,而且可以做到根据植物的所需进行判断来进行适量的浇水和施肥;国防上,机器人可以代替人进行观察和控制,无人机的使用便是其代表。总之,不同领域的机器人有着不同的本事,正在充当不同的角色来参与到社会生活中。

但是,机器人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人类感到十分纠结,由于高智能机器人的广泛使用和不断的强化,现在的机器人在不断地被使用中也能够做到自我学习。就像alphago在同李世石进行围棋竞争中,可以随着棋局的开展而变得越来越强。所以说机器人在不断地发展中也在发生变化而且能力越来越强,慢慢的可能会脱离人的控制而自自作主张去进行判断,然后造成事故。就像近期比较热的无人驾驶汽车一样,之所以无人驾驶仍处在研究阶段不被投入使用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智能机器和人工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的,就像在判断力上面机器人按照程序便会以车内乘客的安全为首要前提。这便出现一个问题,当汽车面对着一群人和一块巨石的时候,且这场车祸无法避免时,若撞到人车内乘客可以平安,若撞到石头车内乘客会受伤甚至死亡。按照正常的伦理来讲就得顾全更大多数人的利益,即使不这样出于人的恻隐之心人也会进行考虑应该如何进行判断。但是这种情况要是人工智能机器所遇到则会出于对乘客的保护而选择毫无顾忌的撞上人群。这便值得思量,还有就是虽然一系列的道路标识还有法律法规都被以程序的形式写入到机器当中,但是,我们试想,当遇到雨天、雾天、雪天时。道路标识便会变得模糊不清,人工智能此时便不能进行很好的识别而出现事故等等。

因此,伴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便开始被人们所考虑。人们担心:在生产上,如果人工智能被廣泛的运用到工厂之中,那么必然会对现在所形成的工厂体系有所冲击,使得大多数工人失业,那么谁又可以对这日益加重的失业率去负责?在医疗上,通过人工智能对疾病进行诊断出现误差,导致病人二次伤害甚至致死,谁又能对此负责?还有机器人如果不受程序控制或者自己可以进行程序的输入而对人类造成伤害,谁又能对此负责?总之,由于规范和改善人工智能技术伦理问题相关方面的伦理规则与伦理原则的制定和更新还远远跟不上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由于这样的不平衡让人类自身有了落差和不平衡感。就像spaceX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在去年年底便发出警告说人工智能将会统治世界,那么如果人工智能真的统治了世界,那么谁又可以对人类失去的东西进行负责呢?所以,谁能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危机负责这个责任伦理便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三、人情伦理问题分析

人情伦理,伦理一般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而人情伦理则是通过情感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就现实而言,人类对人工智能的依赖程度增加,这便致使很多人只愿意自己独处去玩手机、去玩电脑等等。而不愿意走出来同人进行交流。传统的家人、朋友之间的聚会已经沦落为聊天工具上冰冷的文字。正是因为对人工智能的长期依赖。这也就使人对人工智能的关心超过对亲人、朋友的关心。当然也有人说这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一种新型的伦理关系的体现,但是这种观点并未得到认可。还有就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让人变得更加的不真实,不能够真正的明确的认识自己,在这个方面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日益强大的手机拍照功能。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让我们的手机摄像头爆炸,尤其是前置摄像头的增加,在配之以修图软件,让人们在拍照的过程中寻找到快感,找到自信。人们似乎只有在修改过的照片中,才能找到自己最真实的存在。这边将自己客观存在的身体给忽视掉了,一张张修过然后变美的图片确实是诱惑,它让人们学会了欺骗和自我欺骗,不再愿意回归现实。就像一个大妈说说的,美图软件让我找到了自己的青春,让我隐约觉得自己还年轻。在这样的影响下人们会格外的去关注手机像素,这种关注甚至强于自己对工作对家庭的关注。并且,这一切并未终结。各大手机厂商正在打手机拍照这张牌,他们在绞尽脑汁的去想如何让摄像头更符合人们的需求,这样才能够扩大销量。就像苹果公司最新出的手机iPhone X的摄像头便在结合新的感光元件外,然后又添加了相当复杂的传感系统。尤其是苹果公司考虑到消费者自拍的心理,在前置摄像头上用“刘海”里原深感摄像头,这就实现了生物识别和动态捕捉,达成了Animoji和人像光效等功能。还有就是面部识别的功能,这让人工智能不仅仅限于受控拍照而且可以进行“感知”。更为惊奇的是现在的手机摄像头已经可以做到可以通过对人拍照习惯的捕捉来进行自我调整,以更好的满足人类的需求。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你便可以用手机在雾霾天中用手机拍摄出绿水青山。这样便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人工智能在适应人类方面会比人类对适应人类更为容易。在这个时候对人情伦理这个问题的考虑便更为迫切。

四、道德伦理问题分析

道德伦理,人工智能是否应该有道德地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人类社会已经可以和科学形成有机的结合,人类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一个真正的“技术时代”。而人工智能便在这个时代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正如人工智能带给人类关于其人权问题的思考一样,对于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道德伦理问题也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是否应该给人工智能一个同人类相类似的基本的道德尊重呢?著名生态哲学家利奥波德便认为:“整个生态系统都应该具有道德地位,即拥有生存和发展下去的权利,但不是每一个生物都拥有这样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从利奥波德的观点中我们便可以发现,他是赞成给予有着同人类一样的情感、行为的人工智能以道德上的地位。对于有着道德地位的事物,我们则必须给予其同对人类一样的道德上的尊重。而一件事物,如果其没有拥有道德地位,我们便可以用自己所喜欢的任何方式去对待他们,也不需要去考虑什么。但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人工智能的使用是非常的小心翼翼。这是出于对人工智能道德上的考虑吗?还是处于我们人本身就具有的“恻隐之心”呢?我们扪心自问,会发现我们对那些人工智能的保护更多的是因为其背后所代表的经济价值,因为其价值高,我们不得不去考虑更换产品时所需付出的代价。但是如果机器人真的有道德地位,我们对它们的保护则更多的是出于道德尊重本身而非由于其背后的经济价值。还有就是如果人工只能被投入到生产当中,我们会不会让其进行那些最危险最肮张的事情呢?这便涉及到道德伦理,这也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参考文献】

[1] 倪斌.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法律风险问题研究[J].时代报告,2019,(24):88-89.

[2] 严卫,钱振江,周立凡, 等.人工智能大数据伦理问题的研究[J].科技风,2019,(28):105-106.

[3] 吴恺.当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研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42(3):65-68.

作者简介:吴雨婷(1987-),女,汉族,湖南娄底,硕士,研究方向:科技哲学。

猜你喜欢
伦理问题程序人工智能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人工智能与就业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
创卫暗访程序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