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论述及时代价值分析

2020-05-08 08:43李文浩
大经贸 2020年2期
关键词:爱国精神家国情怀习近平

【摘 要】 在中国的几千年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一直是凝聚中国人的精神纽带,蕴涵着爱国主义精神。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论述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种对人与家、家与国之间关系的价值思考,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启发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家国情怀 爱国精神

传统家国情怀是在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中形成的个体对家庭、宗族以及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集合,包含着“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下之乐而乐”的家国忧患意识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想,传递着“天下为公”的无私精神。以传统家国情怀的理念为基础,结合当代社会发展,习近平在不同的重要场合关于家国情怀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习近平重视家庭建设,传承家庭美德和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家国思想。

一、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重要论述的形成基础

传统家国情怀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代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传统家国情怀在内涵上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家国”关系,由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层层递进,将个体修身立德、兴家立业及报效国家整合为人生价值的究极目标,最终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宏伟理想,这也是古代儒家士人推崇的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传统家国情怀将“家”与“国”置于统一有序的个体价值理想中,以齐家而治国,从古至今影响着每个中国人。比如《礼记》中记载一句:“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1]。大概的意思是国君家仁爱,一国也会仁爱;国君家礼让,一国也会礼让。古人倡导的这种“家国”关系在维系古代社会稳定上发挥着巨大作用,并且作为一种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被习近平总书记吸收与发展,习近平曾引用《礼记·大学》中“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在讲话中强调“齐家”即家庭、家风对于社会风气带动作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1传统家国情怀包含了许多优秀价值理念,如天下为公、乡土之情、民族精神等,蕴含着爱国主义思想。中国古代长期是一种自然经济下的自给自足生活,这种社会模式在受到外来力量作用时非常脆弱,因此传统社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宗族为社会枝干,整个社会形成了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内部相互扶持,其内涵被延伸逐步形成了具有民胞物与之量的天下情怀”[2]。每当受到外来侵略时这种情怀又会转化成同仇敌忾,为抵御外辱不惜生命的精神动力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家庭教育与工作经历的影响。习近平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父亲习仲勋是老一辈革命家和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在改革开放时期作为广东省第一书记,引领广东发展。习近平的母亲也很早加入共产党,投身于革命建设中。在这种光荣的革命家庭环境下,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习近平成长影响深远,父亲习仲勋疼爱孩子但不娇惯,用自己言行举止作榜样,教育孩子要勤俭持家,不搞特殊化,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鼓励子女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奉献。在习近平给父亲习仲勋拜寿信中写到:“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3]。母亲齐心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从小就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习近平曾经回忆在自己五六岁时,路过新华书店,“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4]。买回来齐心就给习近平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

知青七年,清华四年,军委机关三年,正定三年,福建十七年,浙江五年,上海近一年,中央高层五年。[5]其中陕北知青七年岁月是习近平最艰难最曲折的成长时期,也是这段时期更加深化了习近平心系祖国、心系人民的家国情怀。“年龄最小、地方最苦、时间跨度也最长”,这“三个最”就是习近平插队生涯的真实写照,在这七年的艰苦岁月中,习近平贴近群众,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基层工作经验,为后来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基础。习近平在最艰难的时期也从不怨天尤人,踏实诚恳为群众办事,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称自己是农民,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深受群众的拥护,在他将离开梁家河时,全村自发为他送行,使得习近平不忍落泪。习近平一直注重读书学习,在七年知青岁月中,即使在最累的时候也要读书到深夜,之后又在清华大学学习了四年,深厚的知识與理论积累使得习近平能够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科学、长远的决策。

二、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论述

(一)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家国相依”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句歌词唱出了习近平的家国情怀,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强调家庭的重要性,体现了一种“家国相依”的紧密关系。

“家庭是国家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在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家庭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层面上,首先是个体层面,人民群众和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家庭功能与作用,家庭是个体的第一教育场所,家庭教育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俗语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家庭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个体的价值观,影响个体未来的人生选择。对于人民群众来说,要传承家庭美德,培养好子女的品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对子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使之成长为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人。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及家庭,以身作则教育子女,警惕家风败坏影响干群关系。其二是社会与国家层面,家庭是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途径,所谓“家和万事兴”,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习近平希望“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6]。家风影响家庭成员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家风好,家庭才会幸福美满,家风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殃及子孙,甚至危害社会。习近平多次在重大场合强调家庭、家教与家风的重要作用,就是希望全社会能够形成爱国爱家、尊老爱亲、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论述表达出一种“家国相依”的关系,所谓“家国相依”就是家庭好,国家才会好,国家富强则家庭才能安康,国弱则家不安。习近平曾经在讲话中强调:“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3近代以来国家穷弱,饱受列强侵略,不知多少家庭遭受战争而家破人亡,正是由于“家国相依”,才会有无数仁人志士不畏犧牲,拯救国家于危亡之中,在国家建设时期舍小家为大家,也正是因为“家国相依”,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解决贫困家庭问题。习近平经常走访贫困家庭,了解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在不同的重要会议场合都不忘对脱贫攻坚作出布局、指导,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漏掉一个贫困家庭,一个困难群众。

(二)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以人民为中心,从幼年起革命家庭的熏陶,到参加工作后实践感悟,已经使习近平与人民群众建立起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习近平的家国情怀建立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基础之上,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论述最终价值指向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家庭幸福美满是人民群众一直以来的追求与奋斗目标,习近平重视家庭建设,弘扬传统家庭美德,正是人民群众殷切的希望,一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先,家庭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生存单位,习近平经常看望贫困家庭,询问并解决群众的难处,在2018年春节拜会上指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4“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7]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大场合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性。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5 2016年7月1 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6习近平在二〇二〇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要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7从青年知青岁月到成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一直坚持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利益为根本,倾听群众呼声,在这一系列的重要讲话中体现了人民至上,彰显了习近平的一切为了人民的家国情怀。

(三)从“家国”到世界

习近平的家国情怀体现了中国传统共同体意识蕴含的价值追求,“家国情怀在本质上是情感主体对于家园、故土、祖国甚至于整个地球的依恋情感,对于家庭养育、国家培育、地球承载滋养的一种感恩之情,是一种自发的共同体意识”[8]。家庭与国家是典型的共同体,以家与国为代表的传统共同体代表一种整体意识,或者更确切表达是一种集体意识,与个体凌驾于集体之上的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相反,在这种集体意识蕴藏着对于家国的热爱和大公无私的传统精神,在更大的思维视野中代表着一种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即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功实现都是倾向于个体融入集体的方式表达出来,强调的是一种人与人、人与家、人与国、乃至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论述弘扬了这种和谐思想,从“人与家和谐”到“家与国和谐”最终上升到“国与国”的世界和谐。习近平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强调:“世界大同,天下一家”8,希望全世界的人民摆脱战乱和贫困,获得和平与幸福。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论述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家国”,而是升华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9]以习近平为领导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着眼于人类未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是地球家园的一份子。

三、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论述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出现的家庭伦理问题有着重要的启发与指导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个人主义至上淡化了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与义务,利益至上淡薄了亲情和友情,影响了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剥蚀着“仁、孝、忠、义”的家国情怀。”[10]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国界”已经被跨越,传统天下观念已经被全球观念取代,人们的思想与视野扩展到全球,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甚至意识形态的冲击,中国几千年以来延续的家国情怀正遭受到严重冲击,优秀传统家庭观念也面临冲击与破坏,其突出表现就是代际关系以及传统孝道思想变化。中国自古的“家庭养老”模式,其支撑的伦理基础就是孝道思想,“孝”即“事亲”和“敬老”,但由于外来文化与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孝亲”思想淡薄,甚至演变成为“代际不平等”,“家庭养老”模式逐渐瓦解,优秀的传统孝道理念也逐渐消亡。现代社会物质财富丰富,诱使个体追求极端需求,使得个别家庭成员自私的放任,漠视其伦理责任。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之间不愿承担本分责任与义务,婚姻极易破碎,不顾子女感受极力推卸抚养义务,“ 啃老”与“巨婴”,重“下”不重“上”,极端的甚至虐待老人,杀害父母。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论述中多次强调家庭的作用与功能,发挥家风、家教、家训在建设文明家庭的积极作用,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理念,将传统孝道优秀理念扩展到社会与国家治理层面,使“孝”成为社会弘扬的大爱,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家庭文明风尚。

其次,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论述是社会中个体处理与家庭、国家关系的价值标准。个体处理家庭关系要做到孝亲敬老、兄友弟和、睦邻友好,最重要的是赡养老人与树立好下一代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个体处理与国家的关系,要明确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在中国党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是一体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党是每一个人应该做到的。每个人要心怀爱国主义精神,恪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老信条,将个人荣辱、家庭安康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与社会和谐的行为作斗争。党的十九以来,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网络时代到来,信息的传播超越了时空的局限,在西方某些势力利用与鼓动下个别不法分子罔顾国家利益,制造谣言攻击自己的祖国,损害人民利益,公然污蔑民族英雄,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代家国情怀的缺失。“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淋淋的教训,身为一个中国人不能遗忘历史教训,不能缺失家国情怀,要具备国家的忧患意识,积极履行公民的责任与义务,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爱国主义是人们长期凝结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与信念,是调节个人同本国、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习近平以家庭为基础,强调爱家与爱国具有统一性,将爱国主义精神传递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家庭成员,通过家风、家教、家训等以家庭的方式使爱国主义精神内化到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四、结语

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倡导,包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如精忠报国、孝顺父母、团结和睦等,增强了个体对家庭、对祖国的归属感与情感认同,弘扬了爱国精神。习近平从自身出发,以身作则将爱家与爱国结合起来,在许多场合与会议中多次强调家国情怀,引导家庭及家庭成员深刻认识到“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激励千千万万个家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奋斗。另一方面习近平将传统家国情怀蕴含着共同体意识升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联结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人自古追求的和谐思想。在这个思想激荡的时代,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所弘扬的家国情怀是自古至今每个中国人的价值追求,激励着每个中国人为祖國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奉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新时代家国情怀的时代特征。

【注 释】

1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6日,第2版。

2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5年2月18日,第2版。

3 习近平:《在二〇一九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年第3期,第1页。

4 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8年2月15日,第2版。

5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4年9月6日,第2版。

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2版。

7 习近平:《在二〇二〇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20年1月24日,第1版。

8习近平:《在二〇一七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7 年1 月27 日,第 1 版。

【参考文献】

[1] 大学·中庸[M ].王国轩译.北京:中华书局,2016:31-32.

[2] 杨威,张金秋.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国情怀刍议[J].长白学刊,2019(02):145-150.

[3] 袁武振.《习仲勋传》下卷的六大亮点[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21):4-11.

[4] 从家出发:习近平的“家国情怀”[J].共产党员(河北),2017(04):20-22.

[5]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450.

[6] 李毅弘,戴歆馨.习近平新时代“好家风”论述:内涵、价值与建构[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6):4-9.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3.

[8] 张军.共同体意识下的家国情怀论[J].伦理学研究,2019(03):113-119.

[9] 张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228.

[10] 刘紫春,汪红亮.家国情怀的传承与重构[J].江西社会科学,2015,35(07):41-46.

作者简介:姓名:李文浩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河北省沧州市 学历:在读研究生  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所在:河北省秦皇岛市 研究方向:政治学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家国情怀习近平
弘扬爱国精神 凝聚侨心侨力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