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高校学生党员弘扬良好家风机制研究

2020-05-08 08:43李嘉欣王欢毛梓文捷丁语情廖丹彭思敏蒋寿杰
大经贸 2020年2期
关键词:家风建设高校党建学生党员

李嘉欣 王欢 毛梓文捷 丁语情 廖丹 彭思敏 蒋寿杰

【摘 要】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将家风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点,而高校学生党员作为祖国栋梁中的佼佼者,通过好家风涵养好党风,有利于其更好地发挥先锋带头作用,提升高校党风建设质量,真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基于调研结果,本文阐述了高校学生党员良好家风与党风的联动机制及其现存问题,并从党内环境营造、理论基础建设、家风党风互动机制建立以及社会宣传托底四方面提出了健全高校学生党员弘扬良好家风机制的具体措施,旨在以“好家风”促“好党风”,创新地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 高校党建 学生党员 家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将家风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基點,从战略高度提出了“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1]的任务和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2]。以“优良家风”促“优良党风”,是高校党风建设的一大新思路,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一、习近平家风建设的含义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为家中后人树立价值准则,主要表现在家教、家规、家训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第一届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全社会要广泛参与家庭精神文明建设,要“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3],从总体上概括了新时代“好家风”的核心内涵。其关于家风建设的论述,囊括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富强等一系列内容,体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为推进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新风尚指明了方向[4]。

家风建设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文献。[5]在那时他们就开始研究家庭的形成、结构及社会功能,这些在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论述中仍有体现,为我国新时代的家风建设提供了珍贵的精神财富。调研显示,8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家风的显著特征为“勤奋”“诚信”等优良品质。且家中长辈为共产党员的学生中,超过2/3认为党员对家风建设的贡献度较大,说明家风与党风联系紧密,二者相互影响。由此可见,健全高校学生党员弘扬良好家风机制有利于培育主流、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培育文化自信,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同时,有利于端正其党内工作作风,增强政治认同,坚定党性原则,进一步提升高校党建质量。

二、高校学生党员弘扬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一)高校学生党员的重要性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政治导向、学习楷模,他们是校园中最具影响力优秀群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拥有较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调研显示,近70.54%的学生把身边的学生党员作为自己的榜样。学生党员是校园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代表者,他们除了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外,他们还积极带头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将青春的力量献给社会献给祖国,无愧为当代学校文明建设的领头羊。

(二)高校学生党员弘扬良好家风对建设优良党风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调研显示,97.87%的受调查者认为家风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人的道德品质;95.74%的受调查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塑造人的性格方面;92.55%的受调查者则认为主要体现在影响待人接物方面;而91.49%的受调查者则认为主要体现在影响人的价值观念方面。由此可见,家风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家庭成员的相互督促与支持,共同营造良好家风,对党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作为未来栋梁中的佼佼者,高校学生党员弘扬良好家风则有利于保持自身先进性与纯洁性,坚持内仁外义、真实把家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通过好家风涵养成好党风,进一步提升高校党风建设质量,真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三、高校学生党员弘扬家风的现状与不足

家风对高校学生党员影响深远,良好的家风塑造人的性格,影响人的道德水平、价值观念及言行举止,并表现在高校学生党员在党组织的成长过程中。

(一)高校学生党员弘扬家风的良好现状

学生党员言行受良好家风影响较明显。调研显示,受调查者普遍认为:个人自觉性、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良好社会氛围是影响家风的主要因素,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家风偏向“勤奋”、“诚信”、“爱国”等积极方面,则反映出当前学生党员中优良家风占比较大,整体上对“家风”的重视程度较高。并且,当前学生党员的质量普遍较好,其言行表现与其家风一致性较高,因此,当前学生党员优良言行受良好家风影响较为明显。

学生党员良好家风与党风相互联动。家风关联党风,家风与党风相互影响。在家庭中,家风对家中党员有影响;在学校里,学生党员对党风有影响。学生是家庭的年轻一辈,党员家庭中的老一辈党员是学生党员的表率,其言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同时,学生党员在家风中沿袭的良好作风也会影响其校园生活,并与同辈形成合力,从而推动高校良好党风的形成。因此,学生党员的良好家风与党风一定程度上相互联动、和谐互促。

(二)高校学生党员弘扬家风的显著问题

1.学生党员的作用有限

据调查,学生是家庭的年轻一辈,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与决定权较小,其在校生活时间多于家庭生活时间,能够发挥作用的空间较小。在受调查者中,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占比27.66%,非中共党员占比72.34%,可见高校学生党员在高校学生中占比较小,从高校学生党员群体目前所做工作来看,对家风的影响仍较小。因此,如何使“小党员”发挥对家庭甚至社会的“大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难题。

2.高校党风建设的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

调研显示,60.64%的受调查者认为党风建设中关于弘扬良好家风存在着“党员对家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47.87%的受调查者认为存在“党员考核中未将家风纳入考核标准”的问题;53.19%的受调查者认为存在“党员评价中未将家风纳入评价标准”的问题;还有11.7%的受调查者持有其他观点,如:对优良家风的认同度和理解度不高等。高校学生党员未完全脱离家庭步入社会,他们更倾向于作为家庭的“受影响者”而非主动的“影响者”,缺乏身为党员应主动建设良好家风的自觉性。且不同家庭的具体状况不同,家风虽对学生党员的言行有影响,但该影响不是绝对的,学生党员是否为“好苗子”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把家风硬性纳入学生党员考核评价体系有失公正,但学生党员考核评价也不能完全不考虑家风因素。因此,如何将家风纳入学生党员考核评价标准仍是一大难题。

3.家庭与学校、家风与党风的联动机制建设不完善

调研显示,受调查者家中,仅2.13%有代代相传、明确成文的家风家训;10.64%的受调查者家中有比较明确的家风家训,但传承度不高;80.85%的受调查者家中家风不太明确,主要是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家中完全没有家风家训的受调查者占6.38%。由此反映出:当前大多数家庭对于家风家训的认识不足的普遍现象。对于这一现象,82.98%的受调查者认为学生党员应当自觉培育良好家风,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道德修养;92.55%的受调查者认为学生党员应当弘扬、倡导优良家风;85.11%的受调查者认为应当将家风建设纳入社会实践;3.19%的受调查者持有其他观点,如可以将良好家风引入寝室室风、班级班风建设等。

在现实状况中,家庭与学校是分离的,家风建设与党风建设也有所区别,高校学生党员虽联结了这四方面,但其联动机制并未真正建立。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社会的未来,他们背靠家庭但缺乏主动改变家庭的义务感,面向社会但未真正进入社会。因此,党内教育培训极其关键,既要使高校学生党员“根正苗红”,又要使其主动肩负社会教育的责任,这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四、健全高校学生党员弘扬家风建设的机制

(一)树立良好家风模范人物,引领党内崇尚良好家风环境

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优秀家风模范人物”评选活动,搜集优秀家风故事,并进行表彰学习,营造党内积极弘扬和践行优秀家风的良好风尚。树立良好家风模范人物有利于调动党员主动践行和弘扬优良家风的积极性,向优秀家风模范人物学习,自觉建设良好的家风。从而加强其对家风建设的重视,不断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最终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优秀家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典型人物,讲好家风故事,让优秀家风成为党员政治素质的一部分,成为党风建设的有力保障,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支撑。

(二)扎实家风党风理论基础,促进家风理论实践良性互动

学习和挖掘家风内涵,是高校党员弘扬家风的理论基础;将家风教诲融入党员生活实践,才是高校党员弘扬家风的最终目的。高校学生党员是高校党组织弘扬优良家风的主力军,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首先,高校学生党员必须扎实自身家风理论基础,挖掘家庭的家风内涵,从“家风”、“家训”、“家礼”、“家德”等方面深入认识自己家庭的“家教精华”。其次,高校学生党员必须扎实自身党风党纪理论基础,明确党内纪律的理论建设和制度规范,遵从党内纪律实施。最后,高校学生党员要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家风与党风之间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将家庭的优良家风融入到党内作风建设并积极践行,同时以党章党规约束自身家庭行为、影响家庭成员,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

(三)建立家风党风互动机制,完善高校党组织制度建设

家风建设与党风建设二者是相互关联的,优良的家风会促进党风建设,有效的党风建设也会反过来滋养优秀家风的营造。家风给一个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打上了深刻烙印,大学生党员自身的品质影响着党风建设的成效。善良、诚信、正义的家风熏陶之下成长的党员是正直可靠的,有利于保持党的清廉本色;节俭、勤劳、艰苦奋斗的家风教育下的党员朴实纯真,更有利于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因此,发展党员和考核党员是都应考虑其家风的情况。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可以调查其家庭背景与家庭成员的品德与作为,在考核和评优时也将其家庭考评作为标准之一。另一方面,有效的党风建设会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与道德素质,党员通过家庭活动和日常言行又会影响其家庭氛围与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和价值观。在党员的集中学习与自学过程中,可以提倡其家庭成员的适度参与和共同学习,有利于党风带动家风建设。

(四)增强社会宣传托底作用,营造优良家风社会生长环境

优良家风作为一种家庭准则、持家之道,体现了对家庭的负责、对美德的认同与尊崇。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要保持和弘扬优良家风,离不开积极的社会大环境和社会机制。首先,国家和社会要大力加强对优良家风的宣传力度,采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让优良家风能被“看得见”、“听得清”,广大人民群众能理解、能践行。其次,国家和社会要落实对高校党员中的贫困优良家风群体的保障机制和奖励机制。习近平指出, “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3]“精准扶贫”不仅要扶“智”,更要扶“志”,高校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表率,国家应对乐观积极、上进拼搏的贫困学生党员家庭给予相应扶持,以使其能更加坚定优秀家风教诲和理想信念,促进党内及高校、社会中的优良家风传播,营造优良家风社会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2-18(1).

[2]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4] 李毅弘,戴歆馨.习近平新时代“好家风”论述:内涵、价值与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6)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985.

本文系:项目名称《健全高校学生党员弘扬良好家风机制研究——基于成都市部分高校的实地调研》,项目基金S201910636296

作者簡介:李嘉欣(1998.06-),女,汉,重庆·铜梁,大学本科在读,四川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高校党建

猜你喜欢
家风建设高校党建学生党员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探析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建设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