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电视频道服务“三农”问题研究

2020-05-08 08:43胡梦杰
大经贸 2020年2期
关键词:三农

【摘 要】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心的问题,电视作为覆盖面广、成本较低、普及程度高的传统媒体,在服务“三农”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专业的农业电视频道更是服务“三农”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然而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年底,全国电视频道共计3359家,而省级农业频道却只有8套,占全国频道总数的 0.22%,而农业频道所服务的乡村人口有56401万人。很明显我国的专业涉农电视资源配置严重不足,这势必影响到涉农电视频道本身和农村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三农” 涉农电视频道 完善发展

一、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全国人口总数为1370536875人,而农村居民人口数量接近九亿,农业人口更是高达7亿人,在我国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高达50%。可见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占比较高;同时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对我国工业和其它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农村是我国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社会的发展程度。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其实,党和政府一直在高度关注“三农”问题,20世纪70年底末的改革开放就是发端于农村,之后历届领导人和政府都将“三农”问题作为当时期的重点问题。1982年,我国政府下发了历史上第一个“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农村改革事业发展基本现状。此后四年,一直到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与“三农”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提“三农”,提出了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若干意见,此后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三农相关的政策。从2004年至2020年连续17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表明党和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2004年发布主题为“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一号文件;2005年一号文件主题为“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主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主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主题“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2009年主题“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主题“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1年主題“加快水利改革发展”;2012年主题“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2013年主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2014年主题“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15年主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2016年主题“落实发展新理念 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2017年主题“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功能”;2018年主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主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2020年主题“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及至到宏观政策上,从胡锦涛时期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到习近平时期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些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重大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实践意义。

在具体政策上,党和政府颁布了许多的关注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如“三补一减”政策、免征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等等,这些政策的颁布及其实施充分的表明党和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

二、涉农电视频道存在的困境

(一)涉农频道不受社会重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截止到2018年全国总人口(万人)139538,其中城镇人口(万人)83137,乡村人口(万人)56401占比40.4%。在乡村人口占比40%的情况下,针对乡村的节目有多少呢?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8年底,全国电视频道共有3559套,而省级农业频道当前只有8套,在全国频道总数中只有0.22%[1]。农业电视频道是为农村受众、部分进城务工农民和部分城市受众提供农村信息和服务的专业电视频道。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几乎达到50%,但是针对农民的频道只有0.22%,农业电视频道市场需求非常旺盛,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强烈的渴望有更多的此类专业频道,能够供农民群体欣赏和观看。纵观我国省级农业频道近年来发展状况,很多省份为了弥补此方面的不足,推出了很多以农业为主的电视频道,但是和庞大的受众群体相比,数量仍是不足。

(二)传播媒介之间竞争激烈

在当前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互联网凭借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关注,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选择了新媒体,成为新媒体的忠实用户。据2019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到2019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同比增长了1.6%,具体高达8.54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同比增长0.5%,具体数额高达8.47亿人,手机上网网民所占比重已经达到了99.1%。我国农村农民规模同比增长305万,所占比重为26.3%,具体网民规模数额达到2.25亿。城镇网民规模同比增长2293万,所占比重达到73.7%,具体网民规模数量达到6.3亿。其中,65.1%的网名群体年龄在10~39岁,24.6%的网民群体年龄在20~29岁[2]。数据显示,移动终端设备迅速受到互联网用户的欢迎。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巨大增长,严重分化了传统媒体的受众数量,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年轻的受众甚至放弃了传统媒体,选择了新媒体。电视作为传统媒体之一其受众数量、影响力、权威性正在逐渐被新媒体所分化,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主导的媒介时代的辉煌已经消失。

传播媒介之间相互竞争激烈,对于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带来了巨大冲击。而涉农电视频道依托于传统电视媒介,且在电视传播中比起其他频道本身就不占优势,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涉农电视频道的处境益发艰难。本身涉农电视频道的受众较之其他频道就要狭窄一些,加上新媒体的分流,受众变得更少。而涉农电视频道用以吸引普通受众的电视剧,本身并非独播,又因为网络平台的受欢迎而失掉了竞争力。

(三)涉农频道发展的局限性

涉农频道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要面对外在的新媒体、其它类型电视频道的激烈竞争外,其自身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制约着涉农频道服务“三农”的效果。

一个方面,涉农电视频道存在着电视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在和新媒体进行比较过程中更加凸显。第一,电视存在收视时间的局限性和互动的限制性。收视方面,电视节目有其固定的播放时间,观众一定要按时收看,不然就容易错过。但是,网络则不受时间限制,网络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接受信息,并且还可以用碎片化的时间去浏览信息,比如在等公交排队的过程中就可以浏览信息,网络信息的便捷性更受受众群体的欢迎。在互动方面,传统电视观众要想参与活动,其方法就是发短信、打电话,或者采取最原始的写信。参与互动的方式非常被动。而网络用户只要有移动设备观看电视节目,他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参与互动,受众的自主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受众还可以通过贴吧、微博等平台,从接受者进入传播者的角色。例如,粮食作物无法销售,信息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发布,卖家与感兴趣的买家直接对话,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第二,电视存在地域性和传播路径的局限性。电视节目的采、编、播流程固定,传播渠道也固定,不仅往往局限于采访区域,而且具有一定的“封闭性”,难以向全世界受众播出。但是网络传播则不同,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节目的内容可以随着网络渠道散布到世界上的每一个有网络的角落,還可以通过网站的翻译功能,翻译成各种语言,供不同地区受众欣赏。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已经实现了跨国跨文化传播,网络的开放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互联网拥有世界性的信息,观众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在传播途径上,电视的传播途径是聚众,观众只有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才能观看。而网络传播的传播途径是以大众传播为基础的,它促进了受众群体的分化,使其向着小众化、分众化发展。

另一个方面,农业频道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服务“三农”,但农业、农村、农民本身也存在诸多限制,尤其是农业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时效性强等特点,因而涉农频道无可避免的要受制于农业自身的局限性。例如突发的气象灾害或是病毒灾害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电视频道的采编播都需要遵循相应流程,往往等到节目可播出的时候,情况已经好转或消失,而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只能通过紧急直播或是新媒体短视频平台对此进行报道,更详细的解答可以在之后出一个专题节目,总结经验教训,尽量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情况。

三、完善涉农电视频道服务“三农”的相关思考

(一)丰富文化娱乐节目

作为当前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事业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也同样应得到农业频道的关注和重视。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更为吸引农民群众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丰富农村文化。首先是积极设计更为贴近农村现实生活的文娱项目;其次是添加一些必要的互动环节,让观众在互动之中爱上栏目;最后,要通过有效的线下活动调动农村观众的参与积极性,在舞台上更多地展示农村文化艺术形式。此外,在节目编排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当前农村观众群体年龄的变化,适当添加文化、娱乐、艺术方面的元素。过去,农业频道的文化娱乐节目往往是肤浅的,没有深入到农业、农村的实际生活,忽视了农村文化建设的特殊性。可以通过深层互动,在满足广大农村居民表达欲望的同时,全面强化农村居民的整体文化素养水平。同时,农业频道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邀请农民观众作为现场嘉宾,与节目主持人进行互动。

我们可以从线上到线下的角度,通过农村文化建设来营造农民精神文化的空间,结合当前流行趋势,如广场舞、短视频流行、人人都是主持人的概念,涉农频道可以与各种短视频平台合作创建单独的片段或标题概念,让农民可以参与到这个概念中来,通过一系列的线下文化活动,创造另一种新的文化模式。

(二)提升传播覆盖效果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视节目和观众之间出现了广泛的双向互动。因此,涉农频道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介入,增强频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第一,注重“多屏幕”营销。相对于电视传播来说,网络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可以随时滚动传播,在电视、微信、官方网站和合作网站上投放广告,让观众在移动终端上接收广告,有利于扩大广告的影响力。第二是提高渠道信息整合能力。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逐年扩大,城乡知识鸿沟不断拉大,城市网络普及率远高于农村,所以农业电视节目和频道应积极主动地在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缩小这种城乡之间所客观存在的知识鸿沟。

(三)增强节目的针对性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户籍制度的放松,为农村人口的流动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这种规模庞大、速度迅猛的人口流动,是过去我们所没有遇到过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客观存在,对我国农业电视频道的发展也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事实上,当前“农民”已经不再是农业电视频道的唯一受众了,而以此为基础所设计的频道发展方向、节目类型更是难以得到农村居民的认可和支持。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将受众群体细化为传统农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进城务工人员等等。第一要提高留守儿童、老年人和妇女的关注度。第二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的重视,据我国相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就业人员(万人)77586,其中乡村就业人员(万人)34167,约占总就业人人员44%[3]。针对农民工的工作特点,涉农电视频道可以开设全面加强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方面的内容;其次,针对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目前进程务工农民工的年纪逐渐变小这一现象,可进一步增设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相关内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涉农电视频道作为农村覆盖面最广的传播媒介,希望在这重要关头可以发挥自身力量,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做出贡献。

【注 释】

[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2018年

[2] 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作者简介:胡梦杰,1995年,女,硕士,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

猜你喜欢
三农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五个坚持”做好“三农”工作
讲好三农好故事 唱响三农好声音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观察·图说三农
栉风沐雨,服务三农
微观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