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假象及其警示

2020-05-09 07:23毛中根王泽昊
经济与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降级消费结构居民消费

孙 豪,毛中根,王泽昊

(1.浙江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一、引言

当前中国消费领域关于“消费降级”的讨论成为舆论热点。消费降级的舆论基础主要有两点:一是榨菜、二锅头等较低层次的商品销量大幅上涨,共享经济和二手市场快速发展;二是社交拼购电商平台拼多多上市成功,拼多多迅速俘获大量活跃买家。不同专家、学者对“消费降级”舆论给出不同解读。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王耀认为,个别商品市场销售状况不足以作为“消费降级”的注解;京东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刘晖认为,整体上消费一直处于升级状态,当前的“消费降级”舆论折射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加理性、消费心态更加成熟;哈尔滨工业大学王雅林教授认为,“消费降级”是部分家庭财务负担加重和部分群体财务状况恶化的一种社会心理投射①。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消费升级的本质是消费总福利提升,判断是否存在“消费降级”不应陷入“盯质”“盯价”“盯物”的迷思②。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中国当前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并存,表现出消费分级特征③。2018 年9 月6 日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高峰指出,“消费降级”说法有失偏颇,当前市场商品销售状况体现了居民消费方式、消费心态和消费观念的升级,居民消费升级状况良好④。商务部的表态可以理解为对“消费降级”舆论的官方定位。

消费升级是消费演进的常态。技术进步是推动社会生产能力提高和消费升级的供给侧动力,收入增长是推动消费升级的需求侧动力,二者共同从供需两侧构成推动消费升级的基础动力。外生冲击影响技术进步和收入增长条件下的消费升级路径。本文在考虑收入增长、技术进步和外生冲击的条件下,考察中国居民消费演进问题。居民消费的外生冲击包括流动性约束、财富波动、大额消费支出等。流动性约束假说指出,信贷约束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导致消费的过度敏感性[1-2]。预防性储蓄理论认为,消费者会在消费时间偏好与利息成本之间进行跨期选择[3]。中国居民家庭储蓄率较高,特定的支出高峰,如购房、结婚等,会产生相应的储蓄目标,进而影响居民消费[4-5]。在外生冲击影响消费者预算约束的条件下,消费演进路径存在多种可能。比如,在收入增长的条件下,由于需要应对未来特定的支出高峰,消费者选择提高储蓄倾向,收紧预算约束,甚至可能减少当前消费。

近年来中国城市房价持续上涨,住房价格上涨和购房冲击成为影响消费者预算约束的重要外生冲击。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较为复杂:其一,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不确定,有可能通过家庭资产增值的“财富效应”促进居民消费[6-11];也有可能为购房而储蓄或偿还购房贷款,导致“流动性约束效应”,进而抑制居民消费[12-14];还有可能因房价过高导致“绝望消费效应”,即租房家庭放弃购房计划,转向增加非住房消费[15]。其二,房价上涨对不同群体(租房家庭、单一住房家庭或多套房家庭)消费储蓄决策的影响存在差异[16-18],家庭资产配置和资产属性影响居民消费[19]。因此,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演进的影响效果并不确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促进消费升级,抑制消费分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前“消费降级”舆论及其争议,本文在技术进步、收入增长和购房冲击条件下讨论以下消费演进问题:如何界定“消费降级”概念?居民消费演进逻辑和特征是什么?当前中国是否存在“消费降级”?“消费降级”舆论有何警示?

二、概念界定与分析框架

(一)概念界定:消费升级、消费降级与消费分化

在消费经济学的基本范畴里,并没有“消费升级”“消费降级”概念。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包括消费规模、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消费经济学范畴里的升级一般指消费结构升级,即在居民最大化效用水平下的消费决策结果中,居民消费更多中高端商品和更少的必需品。从需求收入弹性的角度划分:中高端商品(Ch)是指那些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 的商品,见式(1);必需品(Cn)是指那些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 的商品,见式(2)。消费结构升级即在所有的商品消费中,中高端商品消费支出的比重增加,必需品消费支出的比重降低,即Ch/(Ch+Cn)的值越来越大,或者Cn/(Ch+Cn)的值越来越小。恩格尔系数是测度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恩格尔系数越来越小,即恩格尔系数是从食品(一种必需品)消费占总消费支出比重的角度考察消费结构变化。

一般而言,收入越高的群体,消费结构越高,恩格尔系数越小,消费水平越高。为简化分析,本文重点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考察消费升级。基于消费经济学基本范畴,本文将“消费升级”规定为: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外生冲击情形下,如居民收入在外生冲击作用下突然减少,居民消费决策受到更强的消费约束,从而人们选择消费更多的必需品和更少的中高端商品。本文将消费结构的这种变化规定为“消费结构降级”。与“消费升级”的概念相对应,本文将“消费降级”规定为:消费水平下降和消费结构降级。当社会中同时存在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时,本文将这种情况规定为“消费分化”。消费升级、消费降级和消费分化三者关系如图1 所示⑤。

图1 消费升级、消费降级与消费分化

(二)消费演进的分析框架:消费者选择理论

基于上文界定的概念,本文在消费者选择理论中讨论消费演进的多重情形。消费者在既定消费约束下进行消费决策,购买各种商品,以期获得效用最大化。为简化分析,假设消费者仅消费x1和x2两种商品,x2是除x1外的其他所有商品,即某种综合商品。因此,x1和x2能够包含消费者消费的所有商品。假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C-D)效用函数,即该效用函数具有良好的性状。在分析消费升级问题时,本文依据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将商品分为中高端商品(Ch)和必需品(Cn)两类商品。在上述假设条件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模型为式(3)和式(4):

其中,ph和pn分别为Ch和Cn的价格,I 为消费者的收入。式(4)即图2 中预算约束线MN,E 点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图2 消费者的消费选择

本文在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论框架下,讨论收入增长、技术进步、房价上涨⑥条件下消费演进的多重情形。假设推动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动力有两种:一是需求侧的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二是供给侧的技术进步。收入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消费决策: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在预算约束扩张时,选择消费更多、更优质的商品;替代效应使消费者增加相对价格降低商品的消费,减少相对价格提高商品的消费。由于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具有良好的性状,并且对消费升级的分析只需要考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因此,下文关于消费演进多重情形的分析略去效用曲线,直接标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三、消费演进的多重情形:理论分析

这一部分在消费者选择理论框架内,分析技术进步、收入增长和外生冲击条件下消费演进的多重情形。

(一)技术进步、收入增长与消费升级

消费需求遵循消费需求上升规律,即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层次逐渐上升,从而形成消费升级。图3 展示了收入增长推动的消费升级:收入增长使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从M1N1提高至M2N2,收入效应使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从A 点移至B点,消费支出增加,消费束中高端商品的支出比重提高、必需品的支出比重降低。

图3 收入增长和技术进步推动的消费升级

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技术进步是推动产品更新换代的关键。假设技术进步对必需品价格不产生影响,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技术进步推动的中高端商品价格下降,导致消费者面临的预算约束线发生旋转,消费者选择消费更多价格降低的中高端商品,从而形成消费升级。图3 展示了技术进步推动的消费升级:技术进步使预算约束线从M2N2旋转至M2N3,技术进步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决定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从B 点移至C 点,消费支出增加,消费结构升级。

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化,技术进步越来越快,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技术进步对中高端商品价格的冲击就越来越大。虽然技术进步越来越快,但商品更新换代需要时间,因此,技术进步和收入增长同时发生,共同推动消费升级,使消费均衡从A 点移至C 点(见图3)。

(二)外生冲击与消费分化

外生冲击将对家庭预算约束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房价上涨作为代表性外生冲击,分析在房价上涨条件下,外生冲击对消费演进的影响(见图4a)。收入增长和技术进步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引起的消费升级,使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从A 点移至B 点,进一步移至C 点。本文将打算购房和按揭购房的消费者,称为刚需性购房群体。该群体为购房进行储蓄或按揭还贷的行为,使消费者预算约束收紧,预算约束从M2N4平移至M3N3⑦,将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即收入效应为负,使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从C 点移至D 点。如果购房冲击较大,导致预算约束严重收紧,比如使预算约束从M2N4平移至M0N0,将对消费产生巨大的消费挤出,使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从C 点移至E 点,以至于E 点的消费均衡低于A 点⑧。相对于C 点,新的均衡D 点是消费降级,但相对于最初的均衡A 点,D 点仍是消费升级。对于新的均衡E 点而言,无论相对于C 点还是相对于A 点,都是消费降级。因此,D 点的消费降级是相对的,E 点的消费降级是绝对的。

社会中除了刚需性购房群体外,还有另外两类群体:一是无购房需求群体,比如短期内不打算进城定居的农村居民;二是已有住房群体,比如在城市已经拥有一套或多套住房的群体。因此,本文大体上将所有居民家庭划分为三类:刚需性购房群体、无购房需求群体和已有住房群体。

图4 群体细分、外生冲击与消费分化

对于所有的消费者,收入增长和技术进步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引起消费升级,使消费均衡从A 点移至C 点。对于不同类别的群体,房价上涨使三类群体产生消费分化:(1)对于无购房需求群体,房价上涨并不会对该群体的预算约束带来冲击,因此,该群体的消费升级仍然是从A 点升级至C 点;(2)对于刚需性购房群体,房价上涨使预算约束收紧,发生挤出效应,收入效应为负,消费均衡从C 点降级至D 点或者E 点,该群体有消费降级风险;(3)对于已有住房群体,房价上涨产生财富效应,对于消费者预算约束是一种正的收入效应,从而使消费者预算约束在M2N4的基础上扩张至M4N5,该群体的消费均衡在C 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至F 点。

外生冲击使三类群体的消费演进路径产生消费分化(见图4b)。消费均衡分别稳定在C 点、D 点(或E 点)和F 点。除消费均衡E 点属于绝对消费降级外,相对于最初的消费均衡A 点,消费均衡C 点、D点和F 点都是消费升级。相对于无购房需求群体和已有住房群体的消费均衡C 点、F 点,在房价上涨冲击下,刚需性购房群体的消费均衡D 点或E 点是消费降级。归纳而言:消费均衡E 点的消费降级是绝对的;消费均衡D 点的消费降级是相对的,消费升级是绝对的;消费均衡C 点和F 点的消费升级是绝对的。

(三)一个延伸:拼多多会导致消费降级吗?

社交拼购电商平台拼多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上市并俘获众多买家参与,是“消费降级”的舆论基础之一。那么,拼多多这种新型电商平台会导致消费降级吗?拼多多是一家以低价销售为主要特点的电商平台,与一般的技术进步不同,拼多多是一种销售渠道(平台)的创新,而非产品本身的创新。因此,拼多多对中高端商品价格的影响较小,但该平台通过“拼单”实现了更低价的商品交易,正如拼多多官网首页所标示的那样,“拼着买更便宜”。由于大量买家从拼多多购买的商品大多属于必需品,因此,本文假设拼多多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必需品的价格,而不对中高端商品价格产生影响(见图5)。

图5 新型电商平台拼多多对消费均衡的影响

在收入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上,拼多多电商平台进一步改变了拼多多使用者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约束从M2N3旋转至M3N3,新的消费均衡点处于D 点(见图5)。由于必需品价格降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使消费均衡从C 点移至D 点,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更高,消费束里中高端商品的支出比重降低、必需品的支出比重提高。根据消费降级的定义,拼多多使用者并没有发生消费降级现象。因此,拼多多并不能导致消费降级,相反,作为一种新型电商平台,拼多多优化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

四、消费演进的基本特征:经验证据

上文在消费者选择理论框架内讨论了消费演进的多重情形。理论上,房价上涨和购房冲击使消费降级成为可能,那么中国真的存在消费降级吗?因此,本文从消费演进动力和消费演进状况两个方面考察当前中国居民消费演进特征。

(一)对消费演进动力的考察:技术进步和收入水平

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能力提升,扩大了生产可能性边界。2019 年中国GDP 达到14.4 万亿美元⑨,约占世界总量的16.6%,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 达到10 276 美元,处于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标准的距离不断缩小。自2010 年起,中国制造业规模持续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总产出的20%左右。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国谷物、肉类、花生、籽棉、茶叶、水果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2019 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15 505 亿元,比2018 年增长3.4%。中国对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研发投入不断提高。2008—2019 年,研发经费支出从4 570 亿元增长至21 737 亿元,研发支出占GDP 的比重从1.52%提高至2.19%;授予专利权从41.2 万件提高至259.2 万件;技术市场成交额从2 665 亿元提高至22 398 亿元;在学研究生从128.3 万人扩张至286.4 万人。研发投入为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能力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进而促进企业向社会提供更丰富的产品,成为推动消费升级的供给侧动力。

近年来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基本实现了“两个同步”。2013—2019 年⑩,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 311元提高至30 733 元(见表1)。收入增长为消费升级提供了坚实基础,是促进消费升级的需求侧动力。

(二)对消费演进状况的考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从需求结构看,消费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正在提高。2013—2019 年,最终消费率从50.1%提高至57.8%。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率长期偏低,但近年来消费率扭转了过去十多年的下降趋势,并开始上升。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来看(见表2),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需求,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逐渐增强。2013—201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42 843 亿元增长至411 649 亿元,人均消费支出从13 220 元提高至21 559 元(见表1);网络零售规模从18 851 亿元上升至85 239 亿元。因此,在居民消费水平方面,居民消费升级趋势良好。恩格尔系数是衡量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指标。2013—2019年,居民恩格尔系数从31.2%下降至28.2%,总体上达到富裕水平。因此,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方面,居民消费升级趋势良好。

表1 居民收入与消费增长

表2 三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

综上所述:一方面,技术进步持续发生,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推动居民消费升级的动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良好。因此,无论消费演进动力还是消费演进状况都表明:中国居民消费升级趋势稳定,消费降级是一种假象。

五、消费降级假象的警示

上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消费演进多重情形,其中,当预算约束收紧时,有发生消费降级的可能;对中国最近几年居民消费演进事实的分析表明,消费降级是一种假象。既然没有发生消费降级,那么当前关于消费降级的舆论是空穴来风吗?本文认为:整体上,居民消费升级趋势稳定,消费降级是一种假象;对于部分群体,有发生消费降级的风险。消费降级舆论折射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状况,消费降级假象带来多重警示。

(一)消费增长与增速下行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四十年的经济起飞,中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2013—2019 年,经济增长速度从7.8%下降至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从10.6%下降至8.0%(见表3)。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导致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速度下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从2013 年的8.1%下降至2019 年的5.8%,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从2014 年的7.5%下降至2019 年的5.5%。特别地,2017—2019 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连续三年落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表明人们的消费预期在变差。

在经济学意义上,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下降即衰退。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导致居民消费增长率下降,为消费升级带来压力。总体上,当前的消费升级表现为:绝对的增长和增速的下行。尽管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但投资增速慢于经济增长,投资增速下行,将进一步引致下一期消费增速下行风险。

表3 2013—2019 年经济新常态下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率(%)

(二)增长中的不平等导致消费分化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伴随收入不平等扩张,快速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收入不平等问题。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表现为经济增速下降和经济不平等程度处于高位: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近年来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处于0.47 左右。中国的不平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集体性因素,比如,经济不平等表现出城乡不平等、区域不平等、行业不平等等特征[20]。一般而言,财产不平等程度高于收入不平等程度,消费不平等程度低于收入不平等程度。根据《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的数据,最富有的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1/3 的财产,最贫穷的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约占1%,1995—2012 年,中国家庭财产基尼系数从0.45 扩大至0.73。孙豪等[21]估算的消费基尼系数处于0.4 左右,低于收入基尼系数,但仍处于高位。

收入不平等和财产不平等导致消费约束差异,进而导致消费不平等。一方面,先富阶层开始追求奢侈品消费,根据麦肯锡2017 年5 月发布的《2017中国奢侈品报告》,2016 年中国约有760 万户购买了奢侈品,奢侈品消费支出超过5 000 亿元,占全球奢侈品市场的份额接近1/3;另一方面,大量中低收入家庭对价格极其敏感,拼团社交购物平台拼多多成立两年多的时间内迅速俘获3.44 亿活跃买家和“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单日销售额不断创新高,成为中低收入家庭消费状况的现实写照。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不平等导致消费分化:一些人早已达到享受型消费水准,而另一些人还在生存型消费上苦苦挣扎[22]。

人们厌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平等社会,更希望能够获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机会。因此,与静态的消费不平等相比,动态意义上的消费不平等更令人沮丧。动态意义上的不平等分为两种:一是代际传递,二是增长中的不平等。对于代际传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社会流动性较高,但近年来社会阶层固化风险在增加,进而强化了消费不平等的代际传递。对于增长中的不平等,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增长落后于高收入群体,导致消费差距拉大。人们总是生活在既定的社交群体之中,并习惯性地将周围人的消费状况作为参照系,当自己消费状况的改善落后于周围人消费状况的改善时,就会产生消费降级的错觉。

(三)局部消费降级风险

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壮大,或已超过3 亿人。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人均财富较低,约为13.9 万美元,美国、日本中产阶级的人均财富分别为18.4万美元和15.7 万美元;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总成年人数的比重较低,约为20.1%,美国和日本的中产阶级人数比重分别为37.7%和59.5%。因此,中国在财富分配上仍未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中等收入群体扩张仍有较大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15 年度中国社会状况调查显示,认同自己中产阶级身份的中等收入者比例不足50%。中等收入群体,正是上文提到的“刚需性购房群体”的主体,在人均财富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条件下,中等收入群体面临消费降级风险。

刚性购房需求收紧预算约束。中国正在经历快速城镇化进程,大量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购房成为进城人口在城市定居的标志。因此,住房资产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最重要的资产配置方式。中国中产阶层财富的资产结构中,房产的配置比重达到79.5%,远高于美国的34.1%。近年来中国房价持续快速上涨,强化了居民购房动机,使个人购房贷款成为家庭债务的主体,加重了家庭债务负担。中国居民杠杆率从2008 年的18%提升至2017 年的49%,2017 年第三季度末住房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例达到54%,居民房贷收入比从2007 年的38%提高至75%。2018 年上半年股市下跌、P2P 爆雷、信用债违约等金融问题,进一步收紧了消费预算约束。

房价上涨影响消费预期,冲击消费者预算约束。在技术进步和收入增长之外,完善消费的体制机制,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稳定消费预期,对于消费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当较低的人均财富水平、刚性购房需求、房价上涨、金融信用风险等,共同作用于脆弱的中等收入群体时,将导致中等收入群体的预算约束收紧,进而引发消费降级风险。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在消费者选择理论框架内分析了消费演进的多重情形,并结合居民消费演进事实,讨论了消费降级舆论的警示意义。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技术进步和收入增长是推动消费升级的两个基本动力,但外生冲击影响消费者预算约束,从而引致消费降级风险。第二,对消费升级动力和消费升级状态的考察表明,总体上中国当前消费升级趋势稳定,消费降级是假象。第三,当前消费降级舆论警示居民消费领域出现消费增速下行、消费分化初显和局部消费降级风险等问题。

(二)政策建议

当前消费降级舆论警示社会需要推进更优质的消费升级。本文的分析表明,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延伸生产可能性边界,通过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包容性的增长,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消费者预算约束的外生冲击影响,是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三个主要途径。

第一,在促进技术进步方面,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近年来中国消费外流现象较为严重,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本国技术创新能力,扶持本国品牌发展,有助于海外消费回流。中国正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通过增加研发投入,优化市场供给结构,提升供需匹配程度,促进消费升级。

第二,在收入增长方面,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续推进精准扶贫,把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实施累进制的资本收益税,探索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增强政府再分配能力。

第三,在社会制度保障方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稳定消费预期。深化房地产市场改革,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实行差别化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平台监管,加强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增强社会代际流动性。打破产品和要素市场垄断,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注释:

①是“消费降级”还是“结构升级”?数据有话说,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8-09/08/c_1123398113.htm。

②消费升级VS 消费降级:破解迷思,https://finance.sina.cn/zl/2018-09-10/zl-ihiixzkm6851117.d.html。

③任泽平:消费升级降级并存与社会分层,http://news.windin.com/ns/findsnap.php?t=1&ad=0&refertype=ws&id=446856596&code=41592788E655&device=ios&terminaltype=wft.m&version=5.1.0&show=wft&share=wechat&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④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2018 年9 月6 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h/diaocd/201809/20180902784109.shtml。

⑤整个社会中也可能出现部分群体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反方向变化,即消费水平提高但消费结构降级,或者消费水平下降但消费结构升级。一般而言,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同方向变化,因此,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相反方向变化的概率非常小,本文在讨论消费分化时忽略了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反方向变化这种小概率事件。

⑥对家庭预算约束造成重大冲击的因素很多,如P2P 平台爆雷、股市波动、生病、结婚等。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对于中等收入群体而言,购房成为较为普遍性的大额支出,因此,此处以购房行为作为对家庭预算约束的代表性冲击。

⑦刚需性购房群体预算约束的收紧程度并不确定,进而预算约束线M3N3向左平移的程度也不确定,因此,此处新预算约束线M3N3用虚线表示。文中虚线均有类似含义。当M3N3经过B 点时,表示经购房冲击后的购买力水平,等于B 点所代表的购买力水平;当M3N3处于B 点左侧时(如图4 所示),表示经购房冲击后的购买力水平,低于B 点所代表的购买力水平;当M3N3处于B 点右侧时,表示经购房冲击后的购买力水平,高于B 点所代表的购买力水平。

⑧这种由外生冲击引起的绝对消费降级真实存在。比如,当外生冲击为“生病”时,可能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⑨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⑩从2013 年起,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城乡一体化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与2013 年前的分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指标口径有所不同。因此,本文使用2013—2019 年的城乡一体化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数据。

⑪报告称我国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财产,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4/0725/c1008-25345140.html。

⑫颜色: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有多严重?http://www.aisixiang.com/data/97653.html。

⑬甘犁: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已超过两亿,http://business.sohu.com/20151117/n426657041.shtml。

⑭数据来源于2015 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2013 年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

⑮数据来源于Wind 数据库。

猜你喜欢
降级消费结构居民消费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吹牛皮
消费降级了吗?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十八大后遭“断崖式降级”的官员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十三五”能源消费结构怎么变?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