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14~2019年监测数据对我国糖料蔗种植品种结构与趋势分析

2020-05-11 08:09胡朝晖凌婉阳伍苏然杨继铭闫青云翟少萍张天富陈建华李仕龙罗春毅黄有政黄鸿锦1程方晓1娄永明1穆宗华1莫健强1勇1邓卫武1王英日杨晓丽卓越华廖晨红2白亚东2陈开廉2王剑锋2
甘蔗糖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榨季蔗区糖料

胡朝晖,凌婉阳,伍苏然,杨继铭,闫青云,旗 尔,翟少萍,张天富,陈建华,李仕龙,罗春毅,黄有政,黄鸿锦1,程方晓1,娄永明1,穆宗华1,莫健强1,贺 勇1,邓卫武1,王英日,杨晓丽,卓越华,廖晨红2,白亚东2,陈开廉2,王剑锋2

(1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16;2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广东广州510316;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海口571100;4昌宁县农业农村局,云南保山678100;5来宾市富民双高贸易有限公司,广西来宾546100;6勐海县甘蔗技术推广站,云南西双版纳666200;7遂溪县农业农村局,广东湛江524300;8盈江县农业农村局甘蔗技术推广站,云南德宏679300;9芒市甘蔗技术推广站,云南德宏678400;10广西农垦良圻农场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317;11崇左市江州区糖业发展局,广西崇左532299;12宁明县农业农村局,广西崇左532500;13来宾市兴宾区糖业发展局,广西来宾546199;14扶绥县糖业发展办公室,广西崇左532100;15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云南临沧677500;16永德县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云南临沧677699;17田东县蔗糖生产服务中心,广西百色531500;18富宁县蔗糖产业办公室,云南文山663400;19广东省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湛江524348;20合浦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广西北海536100;21弥勒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红河652399;22龙州县糖业发展局,广西崇左532400;23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广西柳州545200;24元江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云南玉溪653300;25广东省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湛江524151;26雷州市农业农村局,广东湛江524200)

0 引言

扩大糖料蔗良种的种植占比及其在一定蔗区范围的合理布局是提升糖料蔗产业竞争力和维系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主要甘蔗育种单位都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进行良种的选育与推广,育成的新品种很多,政府相关部门和甘蔗制糖企业也一直在积极推动糖料蔗良种种植,这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实现我国糖料蔗优良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的合理布局,实现糖料蔗生产的高效益,依然任重而道远。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主导、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承担的全国甘蔗生产信息监测项目自2013年开始运行,该项目合理选取我国糖料蔗主产区 27个县区大约50%的全国甘蔗种植面积为监测范围,对我国糖料蔗生产进行全程、全方位的动态监测[1]。糖料蔗种植品种是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对2014~2019年有关种植品种的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现有种植品种结构特点以及近几年种植品种的变化趋势,分析种植品种结构存在的不足及其根源,探索我国糖料蔗种植品种结构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为行业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1 我国糖料蔗生产概况及种植品种监测主要内容

1.1 我国糖料蔗生产概况与监测范围

目前,我国是位居巴西、印度和泰国之后的世界第4大食糖生产国,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既生产甘蔗糖又生产甜菜糖的国家,我国食糖产量的90%左右来自于甘蔗糖[1]。据中国糖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我国2018/19年榨季食糖总产量为1076.04万t,其中甘蔗糖产量为944.5万t,甘蔗糖占比达87.78%。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甘蔗生产信息简报》总第 32和 37期数据,2018/19年榨季全国糖料蔗种植面积为113.45万 hm2,糖料蔗农业总估产为 8516万t,而2019/20年榨季,全国糖料蔗种植面积微减至110.85万hm2,农业总估产大幅降低至8008万t,2019/20年榨季仍在进行中,预计本榨季我国甘蔗糖总产量同比减产。

随着过去20多年的产业调整与变迁,我国糖料蔗主产区由广东逐步向西南迁移,目前主产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2],两省2019/20年榨季糖料蔗种植面积占我国糖料蔗种植总面积的88.63%,广东和海南的粤西-琼北片区种植面积占比不足12%。原有糖料蔗种植的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和四川等省份已经基本退出了糖料蔗产业,图1是我国现在主要糖料蔗种植区域及 2019年度监测范围分布示意图。

图1 我国糖料蔗种植区域及2019年度监测县区分布图

监测县区的选取原则是根据各主产省区糖料蔗生产分布的特点,纳入所有3.33万hm2以上的县区,兼顾区域代表性和区域均衡进行选点补充,保障调度数据科学性、准确性与合理性。同时,根据区域糖料蔗产业的变化、监测工作实际成效等因素,每年都会适当调整监测县区单位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019年共有28个县区(单位)纳入监测,其中广西10个、云南9个、广东8个,海南1个,监测范围共种植糖料蔗54.23万hm2,占当年全国糖料蔗种植面积的47.4%,2020年已经对监测范围进行调整,新增了主产区广西和云南4个县区,剔除了部分原监测县区,监测面积全国占比计划达到52%左右,将进一步提高监测的成效。

1.2 糖料蔗种植品种的监测内容及调度方法

种植面积是糖料蔗品种种植情况的首要指标,按照全国甘蔗生产信息监测工作要求,各县区在 5月份汇总全县当年种植信息,种植面积前4位的品种独立填报面积数据,其余品种作为“其它”汇总合并填报面积数据。这样设计的依据是基于前期对以制糖企业为单位的蔗区种植品种的调查分析结论,由于糖企入榨量与甘蔗种植面积近似(例如,2016/17年榨季的ROC22种植面积和入厂榨量全国占比分别为 55.54%和 55.14%[1]),项目组在分析时将甘蔗入榨量与种植面积近似同比,调查了各主产省区具有代表性的制糖企业(集团)9个,按照糖料蔗入厂收购重量统计,前5位的品种合计入榨量占企业总入榨量的70%~80%有2家,80%~90%的有3家,90%以上的有 4家,由于种植条件的差异,不同品种的平均单产差异并不大,并且小而散的品种面积统计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因此选取前4位的品种独立填报可满足品种种植监测信息的需求。2014/15年榨季至2019/20年榨季连续6个榨季的糖料蔗品种种植面积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各县区面积进入前4的品种共有47个,总面积为3312923 hm2,占监测总面积的86.7%,而“其它”品种面积合计仅占 13.3%,虽然“其它”会涵盖部分未进入某些县区前4位的上述47个品种的剩余部分品种,但其面积绝对值和占比均很小,因此,非“其它”品种绝对误差值很小且为正误差,不影响判断结论。另外,由于各省区品种结构差异较大,上述统计方法对各省的种植品种分析结果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也是下文分析各省区品种结构差异的依据之一。

入榨量是糖料蔗品种种植情况的另一个重要数据,每年5~6月份全国所有甘蔗制糖企业榨季生产结束后,项目组将监测区域内各制糖企业实际入榨量按照品种进行分类统计,但由于入榨量数据是榨季结束后才获取,并且因涉及企业商业数据保密等原因,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保障,因此,入榨量数据一般只是用于对相关前期监测数据和分析结论的校验。

同时,为校验各县区上报的种植面积等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项目组也直接对部分制糖企业进行相关数据的调度,过去多年的比对证明,2个渠道获取的数据高度一致、监测调度的数据是可靠和准确的。

2 近 6年我国糖料蔗种植品种结构及变化趋势

2.1 我国糖料蔗种植品种概况

我国栽种甘蔗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以主栽品种的来源来划分,我国甘蔗品种的演变经历了地方品种时期(竹蔗时期)、引进品种时期和自育品种时期[3]。不同地区和不同的甘蔗生产发展阶段,3个时期各有侧重和重叠:台湾地区早在1896年就从夏威夷引进玫瑰竹蔗和 Lahaina品种,台湾地区最早自1913年开始有性杂交育种研究[4];1940年以前,广东、广西和福建,基本处于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并行期,而云南等地区处于地方品种时期;1951~1975年与1976年至90年代初,我国甘蔗品种的演变基本处于引进品种和自育品种并行时期[5],实现了 2轮甘蔗品种换代;90年代以来,基本处于自育品种时期[4];80年代至今,广东、广西和云南3个主产区的糖料蔗品种经历了以台糖F134为主、大陆自育品种为主和ROC系列品种为主的3个发展时期[6]。当前我国引进品种的种植面积总量很少,主要有湛引、桂引、云引等系列品种。

目前,我国糖料蔗品种依据育成单位的不同分为台糖系列、粤糖系列、桂糖系列、桂柳系列、柳糖系列、云蔗系列、德蔗系列、盈育系列、闽蔗系列、福农系列、川糖系列、中糖系列、中蔗系列等,另有部分单位曾有甘蔗育种业务,但现已不再或较少开展相关工作且其育成品种已经很少种植,例如华南(粤农)系列、赣蔗系列、湘蔗系列等等。表 1是我国当前主要糖料蔗品系及其目前主要种植品种或者该品系的代表性品种与新品种。

表1 我国糖料蔗品系及其目前主要种植品种或代表性品种、新品种

全国甘蔗生产信息监测网2014/15年榨季至2019/20年榨季共6个榨季调度的糖料蔗种植品种数据显示,我国现主要种植有除中糖和中蔗系列之外的10个品系78个品种的糖料蔗(由于部分淘汰品种少量种植未列入系统,以及基层使用品种名称的不规范,导致在实际生产中糖料蔗品种数更多),其中台糖系列、粤糖系列、桂柳系列和桂糖系列依次占据种植面积总量的前4位,4个品系6年累计种植面积分别为 3516865、1037152、658801、646387 hm2,4个品系品种合计种植面积占同期全部糖料蔗种植面积的84.78%。

表2是2014/15年榨季至2019/20年榨季我国糖料蔗种植面积前30的品种及其累计种植面积,过去6年汇总数据统计显示,单一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0万hm2的糖料蔗品种有ROC22、桂柳05136、粤糖93-159、桂糖42号、粤糖94-128、ROC25和粤糖00-236共计7个品种。

2.2 我国糖料蔗品种品系区域分布与特点

我国糖料蔗主产区从广东海南的沿海地区,向西延伸到云贵高原的滇西,东西距离超过1600 km,南北最大跨度达到 1000 km,区域气候、海拔、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千差万别,这就造就了我国糖料蔗种植品种分布的多样性。分析 2014/15年榨季至今的6个榨季各省区糖料蔗主要种植品种的面积数据显示,各主产省区主栽品种和品系差异巨大,过去的6年,云南分布有全部10个主要在植糖料蔗品系,合计品种25个,而广西则只有5个品系的品种24个,广东和海南则分别仅有4个和2个品系的品种23个和2个,详细数见如表3。

表2 2014~2019年我国糖料蔗累计种植面积前30位品种一览 单位:hm2

表3 2014~2019年我国糖料蔗主要种植品种按品系分布情况

台糖系列品种在广西“一家独大”,即使2019/20年榨季其面积已经逐年减少至占全省的30.42%,但6年合计占比依然高达59.03%,桂糖系列和桂柳系列则是并驾齐驱,分别以7个和3个品种累计种植面积占比14.4%和12.6%占据广西的2、3位,粤糖系列在广西的面积仅占 5.65%。云南虽然种植的品系最多,但台糖系列和粤糖系列占据绝对优势,面积占比分别为 40.95%和 28.01%,其他品系多数是1~2个品种在植,平均面积占比不到1.4%。粤糖系列在广东和海南占据第 1位,面积占比分别为31.77%和58.26%,但广东的品种多而杂,进入县区前4位的品种只有4个,合计面积占比仅为69.76%。海南则完全不同,除粤糖93-159之外,台糖系列也只有 ROC22一个品种,占比则是39.93%,二者占海南全部面积的98.18%。海南省糖料蔗产业近几年萎缩很快,2019/20年榨季种植面积仅21151 hm2,特别是粤糖93-159在琼北蔗区表现非常优秀,因此,海南糖料蔗种植品种比较单一。

比对各品系的分布可知以 ROC22为代表的台糖系列在4个省区都是排名1、2,究其原因是台糖系列品种在我国糖料蔗主产区的广泛适应性。粤糖系列是我国大陆最早自育的品系,自1953年建设海南崖城甘蔗育种场,后1958年成立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已经选育出数十个优良品种,成为不同时代的当家品种,在广东、海南和云南都有大面积的种植,近年来在广西被桂糖和桂柳系列超越,但依然是过去6年我国种植面积最多的大陆自育品系(台糖系列除外)。桂糖系列近些年推出的部分新品种在广西得到不错的推广效果,这几年广西区加快淘汰老化的ROC22,桂糖系列种植面积得到大幅增长,但桂糖系列在区外推广效果一般,云南几乎没有桂糖品种,监测数据仅录得一个品种,面积占比为 0.27%,在广东虽然有 6个桂糖品种,但总面积也仅仅占1.22%。桂柳系列近几年推广的主要有3个品种,在广西和广东都有不俗的表现,预计未来几年将有很好的发展。

2.3 过去 6个榨季我国主产省区糖料蔗种植品种结构与变化

由于我国不同省区糖料蔗种植品种和品系差异巨大,因此,本文将分省区对我国主产省区过去 6个榨季的糖料蔗种植品种结构进行分析(由于海南品种单一且种植面积很小,本文不做详述)。

近几年,广西区的糖料蔗种植品种集中度逐年提高,在 ROC22种植面积逐年缩小的同时,桂柳05136和桂糖42号快速扩张,2019/20年榨季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并且桂糖42号以微弱优势超越ROC22成为广西区种植面积之首,这是20多年来首次打破 ROC22独大的局面,预计下一榨季ROC22面积将继续萎缩。另外,其它新品种不断推广,淘汰部分老旧劣质品种,逐步完成品种的更新换代,推动着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良种率不断提升。图2和图3是对广西区过去6个榨季的糖料蔗种植品种进行不同方式的统计分析图表,图2分别将每年种植面积前5位、6~10位和剩余其它品种合计3个占比数拿出来,通过百分比堆积图来直观判断糖料蔗种植品种的集中度,图2数据显示,广西区自2014/15年榨季至2016/17年榨季,种植面积前5和前 10的品种合计占比持续提升,分别从 75.5%和84.4%提高到89.8%和93.0%,其它品种面积占比则从15.6%降低至7%。对应图3分析,这几年正是优良新品种桂柳05136和桂糖42号进入快速推广期,二者面积迅速扩大,占比快速上升,同时,一些品性退化或区域内表现不佳的品种被淘汰。而2016/17年榨季至今,广西区的品种集中度基本维持稳定,种植面积前5的品种占比基本维持在87%~90%区间,而排位 6~10的品种合计种植面积仅为 3%~5%,从图2也明显可以看到,占比最大的ROC22、桂糖42号和桂柳05136这3个品种总面积基本维持稳定,但各自占比就出现明显的“此消彼长”现象,同样,列入“其它”的品种占比保持稳定,也是老旧品种被淘汰的同时,新品种也在逐步推广来补位的结果。

图2 广西区2014/15年榨季至2019/20年榨季糖料蔗种植品种面积占比

图3 广西区2014/15年榨季至2019/20年榨季糖料蔗主栽品种面积堆积图

相比于广西,云南的糖料蔗品种集中度偏低且近年呈下降趋势,种植的品种品系呈现更多样化,近几年没有表现突出的新品种得到大面积种植。图4显示,在过去的 6个榨季,云南种植糖料蔗面积前 5位品种的面积占比从 2014/15年榨季的 77.6%下降至2019/20年榨季的58.1%,同期前10位合计占比从88.5%降至71.3%。云南糖料蔗品种结构近几年还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传统优势品种ROC22总面积有所下降,依然是单一品种面积最大的,但当家良种粤糖93-159近几年面积持续逆势上升,2019/20年榨季,两者种植面积已经极为接近,分别是58327和54989 hm2;由于云南省内不同生态区自然条件差异巨大,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一些对当地小区域条件适应、性状优良、稳定的品种被筛选出来,在部分蔗区保有稳定的种植面积,川糖 79-15和盈育91-59就是典型代表,在部分蔗区种植面积稳定,单一品种6个榨季累计面积占比达3.95%和2.13%,类似的品种还有闽糖69-421、云蔗05-51、德蔗03-83等,这些品种在云南以外的蔗区基本没有种植,成为了云南的特有品种。

图4 云南省2014/15年榨季至2019/20年榨季糖料蔗种植品种面积占比

图5 云南省2014/15年榨季至2019/20年榨季糖料蔗主栽品种面积堆积图

广东省目前是我国第3大糖料蔗产区,主要分布在粤西湛江地区,蔗糖产量约占全国的 10%,也是平均产糖率最低的省区[7]。图 6可以看出,广东糖料蔗种植品种的集中度较低,面积前5的品种合计面积徘徊在53.9%到64.3%之间,而6~10位的品种占比也仅仅只占6.13%~14.3%。图7所示,广东省不同榨季的糖料蔗品种都呈现群雄并起的局面,过去几个榨季,以ROC22和ROC89-1626的台糖系列品种逐年减少,而粤糖系列的多个品种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面积,其中粤糖 94-128和粤糖 83-271由于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而得以一直保持了相当的面积,6个榨季该两个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达到13.79万hm2。更值得一提的是,过去的 3个榨季,良种粤糖 55号和桂柳 05136号种植面积持续增长,到2019/20年榨季,该2个品种已经位列广东省前2名,合计占比高达 41.3%,这是近年少有的高集中度和良种占比。

2.4 我国糖料蔗种植品种良种占比及其趋势

图6 广东省2014/15年榨季至2019/20年榨季糖料蔗种植品种面积占比

图7 广东省2014/15年榨季至2019/20年榨季糖料蔗主栽品种面积堆积图

上文主要分析了各省区过去6年的品种集中度和品种结构趋势,下面则从良种占比的角度分析过去6年我国糖料蔗种植品种的结构。

首先,目前糖料蔗良种没有标准的定义,也没有国标、行标的具体数据指标,但综合科研、管理以及生产等不同类型单位的实践与经验,本文所定义的糖料蔗良种是指在某一地区、某一时期、某一栽培制度下获得理想的单位面积产蔗量和产糖量,而且产量稳定,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该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满足制糖工艺要求,经济效益显著,能为制糖业工农双方所接受的品种。糖料蔗良种具有单产高、蔗糖分高、宿根性好、抗逆性强、甘蔗纤维适中、甘蔗砍后糖分转化慢等特性。当前,业内把高产、高糖、早熟作为良种主要指标,但并无具体数据指标的“标准”,且单产、蔗糖分和成熟期的高低与糖料蔗品种遗传特性、生长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技术、成熟期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良种和非良种的区分有时候是比较困难的。一般情况下,新推出的适宜本蔗区的综合性状优秀的品种,把它判定为良种并无争议,但有几种情形则是难以下结论的:一种是经过连续多年的大面积种植,该品种种性逐渐退化,抗病等水平下降,单产和蔗糖分等指标同步下降,例如近几年在各蔗区大幅淘汰的ROC22就是典型代表,但一方面在部分区域它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综合性状,另一方面如果是种植的健康种苗,就不能轻言其为普通品种了;另一种类型,则是成熟期偏晚,例如元旦前是低糖,但元旦后蔗糖分快速增长,元旦后该品种算不算良种,其实是有争议的;还有一种情况,则是一个品种在不同区域具有显著的差异,同样的标准,在一地是良种,到另一地却是淘汰品种了。之所以在此强调良种的判定,是为了避免后面对具体品种的判定出现争议,高糖高产、宿根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和其他综合性状好的甘蔗优良品种[8],是很理想的目标,但现实中很多认定的良种,也许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糖料蔗按质论价的问题讨论了几十年,除了个别制糖企业试验性地采用过快速检测蔗糖分等方式外,我国的糖料蔗都是以品种论价格的[9],除良种之外,还有普通品种、淘汰品种,一些地区或企业甚至把品种分为4~5类,不过,企业只是按甘蔗蔗糖分分等级来定价,并不考虑单产等指标,因此,我们认为也不能简单以制糖企业的良种分类来判定是否良种。基于以上,本文参考广西区《关于 2018/2019年榨季糖料蔗收购价格问题的通知》、《云南省 2018/19年榨季糖料蔗收购行业指导价格的通知》以及《农业农村部关于糖料蔗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的意见》列出的糖料蔗良种名单及文件精神,结合各地制糖企业糖料蔗品种定价等次情况,以主产区域判定为主要参考,综合考虑未来良种推广目标与品种发展趋势,对主要种植的47个品种进行简单分类,详细见表 4,即分为良种和非良种(普通品种和淘汰品种)。部分品种的归类可能存在争议,在此特别指出,本文良种分类非通用判定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仅是为了研究需要。未来的良种统计我们将以不同生态区分类分别对待,力求更加合理的统计分析结论。

表4 2014~2019年我国主要种植糖料蔗品种良种与非良种一览

明确了哪些是良种,我们再来看看全国及各省区糖料蔗种植面积的良种比例趋势,图8是按照表4的良种分类进行统计的结果,从曲线来看,过去6年我国的糖料蔗良种率是逐年增长,且增长速度极快,特别是 2018/19年榨季之后的 2个榨季,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但良种率总体水平依然不高,2019/20年榨季即使达到最高,全国良种率也仅仅是65.5%,而最大产区广西也只有64.8%。广西区一直与全国保持近似趋势,且低于全国水平,这主要原因是广西占全国比例最大,且过去几年其主要种植的品种ROC22未列入良种统计,而广东的良种比例提升是最大的,云南则一直保持较高比例但增速较缓。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当前占比很高的ROC22、ROC25和ROC16在许多蔗区依然被认定为良种,例如广西区明确ROC22不作为加价品种,但可以拿到双高基地的良种补贴,因适宜区域生产条件并具有相对更好的综合表现,ROC16和ROC25在云南和广东部分蔗区作为良种推广,因此,我们将上述3个品种划分为良种再次计算良种率,得到如图9的结果:全国和广西、云南具有近似的良种率,基本在 90%以上,2019/20年榨季更高达 97%以上,而广东省的良种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而与图8的走势及水平基本一致。对比图8和图9,可以明确:我国糖料蔗主产区良种率均持续提高,在将ROC22为代表的新台糖品种列入良种的范围时,过去6年我国的糖料蔗良种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但剔除ROC22等品种,则处于21%~70%之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也再次说明,过去6年,ROC22等品种大幅萎缩,取而代之的是近年推出的新良种。

表5是2019/20年榨季主产省区种植面积前10位的品种及其种植面积,以便大家更多了解当前种植良种的具体品种以及分布情况。

图8 2014/15年榨季至2019/20年榨季我国糖料蔗良种率趋势(按表4划分良种)

图9 2014/15年榨季至2019/20年榨季我国糖料蔗良种率趋势(按表4划分良种,但ROC16/22/25计入良种)

2.4 我国糖料蔗种植品种面临的其他问题

以ROC22为例,品种种性退化却依然被大面积种植是过去几年困扰糖料蔗产业的重要问题,其根源是部分蔗区找不到适合本生态区域的新良种,从表5可以看到,2019/20年榨季,ROC22在广西和云南分别占据第2和第1的位置,合起来依然排在第一位。ROC22在大陆种植已有 30多年的历史,曾经由于其遗传特性与当时的糖料蔗生产力水平非常匹配,以致成为大部分蔗区,特别是广西的绝对主力乃至唯一品种,但经过30多年的种植,该品种品性退化,蔗区单一品种常年种植带来的如病虫害越来越严重等问题,致使蔗糖分降低,制糖企业早已将其列入普通品种,过去几年,以桂糖42号和桂柳05136为代表的新良种在广西得到快速推广,取代了部分ROC22,这给地区品种结构优化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在云南蔗区,桂糖42号和桂柳05136的表现未能尽如人意或者还在观察中,种植面积依然很少,也没有其它合适的良种可以尽快替代现有的ROC22,因此,从整体来说,这个问题依然需要继续努力解决。

表5 2019/20年榨季各省糖料蔗种植面积前10位品种一览 单位:hm2

另一个问题就是以粤糖 94-128为代表的具有良好农艺性状的品种的评价和去留问题,当前各蔗区大多将粤糖94-128列为淘汰品种,但其具有宿根性好、单产稳定等优点,深受蔗农喜爱,而其蔗糖分在1月份开始与ROC22相近,因此,除广东外,在广西的部分糖厂蔗区也依然有大面积的种植,甚至是当家品种。同时,在大力推行机械化收获的当下,该品种机收后较其他品种更高的出苗率,使之成为机械化收获大发展时期的宜机化品种,从而具有了多一种优势。

如上文所述,进入各县区前4位的品种,过去6年总计只有47个,就2019/20年榨季来说,主要种植的品种只有31个,其占据种植总面积的86%,而全部蔗区在种植的糖料蔗品种多达75~80个,也就是说有将近50个品种,其种植的总面积占比不足14%。从制糖企业调研的数据显示,很多的糖厂存在几个到十几个淘汰品种,一直无法实现彻底淘汰,虽然占比不大,但这一部分主要体现为低糖特性的品种加大了糖料蔗生产管理的难度,降低了企业产糖率和效益。

由于近年来糖料蔗种植综合效益偏低,对蔗农家庭收入贡献率逐年下降[1],导致部分种植户对糖料蔗生产的投入下降,配套的先进栽培技术无法得到实施,导致部分良种没有表现出其优势,阻碍了良种在部分区域的推广。

3 进一步优化糖料蔗种植品种结构的建议

3.1 糖料蔗产业利益分配优化与保障蔗农利益

过去几年,部分蔗区糖料蔗种植面积下降、品种结构不合理,除了产业经济大环境等因素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利益分配的合理性问题,蔗农和制糖企业,是一对共生关系的伙伴,但由于行业长期以来的糖料蔗定价规则是简单的按品种分级,并且主要产区广西和云南采取政府指导价的措施,从而造成了蔗农与企业的利益关联度极低,蔗农仅关心糖料蔗的农艺性状和单产,而糖厂则希望高糖和适合的加工性状指标。对蔗农来说,无论糖厂企业利益好坏,只要糖料蔗产量高就行了,即使不同品种有一定价格差异,但相对于产量差异来说,往往是可以忽略的。而近些年来制糖企业普遍原料不足的问题导致企业只能在意“吃饱”而不敢奢望“吃好”,因此,在缺少既高产、又高糖还具备良好农艺性状的良种的情况下,品种改良往往困难重重。本研究认为,在保障蔗农基本利益的前提下,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特别是企业效益好的时候,让蔗农分享更多的红利,从而促使蔗农主动积极配合企业做好品种的规划与改良,实现共同的利益最大化。2019/20年榨季广西区已经实现了“双放开”政策,放开蔗区和蔗价,不再实行蔗价的政府指导行为[10],蔗农与糖企之间的利益与关系必将面临很多新的课题,需要一些时间的探索与磨合,希望可以以此为契机实现良好的发展。

3.2 政策支持与激励措施

为确保我国食糖供给保障安全,推动糖料蔗主产区同时大部分也是老少边穷地区的脱贫攻坚与实现乡村振兴,在当前国际糖价低迷,而国内糖料蔗生产综合成本高企的时期,为提升国内糖料蔗产业的竞争力,必要的扶持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政府正在采取积极的行动。2019年 12月,农业农村部组织种植业糖料专家组专家对广西和云南主产区开展了“糖料蔗产业竞争力提升专题调研”,调研结束后,专家组向农业农村部提交了调研报告,随即,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农业农村部关于糖料蔗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的意见》,主产省区很快制订了详细的实施办法,相关办法明确规定,自2020年开始对新植良种和健康种苗种植实施直接到蔗农的现金补贴,补贴水平为5250元/hm2。补贴政策的实施,将保障补贴省区的新植糖料蔗良种率进一步提升,有序地将一些过时的品种从良种目录剔除,对实现糖料蔗品种更新换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有望在3~5年的时间基本淘汰老旧劣质品种。相关政策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拓展到涵盖所有糖料蔗产区,从而推动我国糖料蔗种植实现全面良种化。

另外,制糖企业的扶持政策,也是推广良种种植的重要动力。近几年,各地部分制糖企业为提高蔗农的种植积极性,对糖料蔗种植予以资金扶持,一方面是为了改扩种增加糖料蔗种植面积,同时,也是良种推广的手段之一,2020/21年榨季,广西已经出现部分企业承诺对改扩种糖料蔗良种予以补贴9000~15000元/hm2(含财政补贴)的措施,如果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进一步采取类似举措,将有效促进良种的推广。

3.3 加强科研攻关多出良种、配套良法

要实现糖料蔗优良品种的合理布局,其重要前提是有足够可以满足不同生态区域的糖料蔗良种被不断选育出来并配套良法栽种,实现合理、及时的品种更新换代。自1953年以来,我国在糖料蔗品种的选育方面,可谓是百花齐放,但是,传统杂交选育存在育种周期长、技术目标不明确、可控性低、后代表现难以预期等不足,已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糖料蔗良种的要求,因此,糖料蔗育种要创新育种理念,探索转基因甘蔗研究,努力实现育种的遗传多样性,培育适宜机收为核心要点的宜机化品种,加强糖料蔗育种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重视并加大糖料蔗育种投入,选育出更多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并及时研究配套的栽培技术并推广,实现良种的快速推广和良好效益。

3.4 科学合理的品种规划

区域范围内科学合理的品种规划,是糖料蔗生产高效益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区域糖料蔗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品种规划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综合评判本区域糖料蔗种植土地及其生态条件、企业加工能力水平、现有糖料蔗良种品种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充分示范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品种规划,发挥不同品种的优势,实现本区域糖料蔗种植与加工的效益最大化。当前,我国在品种规划上做得相对比较好的是云南省,特别是以云南英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部分企业集团蔗区范围,起主导作用的是企业。广西区在品种规划方面的重视程度是整体不如云南的,一来是广西的区域生态条件更为近似,不存在因海拔、土地类型等不同条件下需要部署不同品种,二来也是前几年可供选择的良种捉襟见肘的缘故,因此,前些年出现了单一制糖企业ROC22占比超过95%的“普遍”现象,近2年广西区大规模推广桂糖42号和桂柳05136,个别企业又出现了新的品种单一问题,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新动向。由于企业经济效益连年不好加上管理理念上的滞后,广东省的糖料蔗区域品种规划相对而言更为落后,一些制糖企业在种植的品种甚至超过50个,这也是过去几年广东省糖料蔗良种占比最低的重要原因。科学合理的品种规划,需要企业积极主导,科研单位倾力技术支持,广大蔗农热心参与,在效益与产业发展的共同目标下,相信未来会结合得更好。

4 总结

过去几年,我国各主产区糖料蔗种植品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大产区广西区从ROC22一统天下到其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桂糖42号和桂柳05136号为代表的大陆自育新良种,这一趋势将延续下去;云南省的 ROC22面积逐年降低,粤糖 93-159面积继续增长,桂柳 05136在2019/20年榨季快速推广,一些区域性的良种继续保持稳定面积;广东省的ROC22从第一大品种到接近全部淘汰,新良种桂柳05136和粤糖55号成为种植主力。良种率不断提高、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是过去几年的变化趋势,在政府及制糖企业更加重视糖料蔗产业、加大对糖料蔗发展的政策与资金支持的大环境下,在企业、科研机构和广大蔗农的积极参与下,我国糖料蔗产业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5 致谢

特别感谢过去6年所有参与全国甘蔗生产信息监测工作的各级领导和一线调查人员!

猜你喜欢
榨季蔗区糖料
广西崇左大力推动糖料蔗产业集群发展
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
郑糖价格难大跌
糖料蔗 中国最大“糖罐子”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
受种植面积减少影响,印度2016/2017年度榨季糖产量或下滑7 %
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在河池蔗区种植密度试验
2016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广西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方式适应性调查
2013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