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区中小学大课间开展现状调查

2020-05-11 06:06傅卫东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大课间中小学现状

傅卫东

摘  要:由于甘孜藏区特殊的区位条件和发展起步晚等因素,暴露出目前中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开展的诸多问题。笔者运用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甘孜藏区的15个县的20所中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实际调查,总结藏区各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并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深度结合教育扶贫政策,精确各中小学实际对口扶贫领域;完善师资结构,合理分配工作量;提高各级地方领导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甘孜藏区  中小学  大课间  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b)-0147-03

1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概述

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学校体育新的开展方式是2001年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提出的。“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开展的指导思想,其新的教育理念和体育思想就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其主要的表现形式。相对于传统的课间广播操模式,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有许多不同之处:(1)课间活动时间增加。由先前的10min增加至25~35min。(2)活动内容增加且更新频率快。由先前的单一一套广播体操变为由球类、操类、舞蹈类等3~5种不同类型的课间活动;由先前的一套广播体操重复做两三年变为每学期要变换2~3种操类或舞蹈,避免枯燥。(3)参与群体增加。由先前只有学生参与课间广播体操,变革为全校上下,所有教师一起参与,增加了教师带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大课间不只是由体育老师一个人管理,而由是全校教师共同管理。充分体现了各学校对大课间活动开展的重视,落实国家对“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

2  甘孜藏区中小学大课间开展情况

2.1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种类单一

笔者运用电话访谈、实地考察的方式对甘孜藏区11个县的20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所调查的20所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种类均为2~3种,其中8个县的15所中学大课间活动种类都只有2种,且活动的类型为传统的广播体操和跑步或者民族舞和跑步;某县的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有且只有民族舞;其他的3个县的5所中小学有3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民族舞、跑步、广播体操或者自编操、民族舞、跑步。并且这些大课间开展的活动几年不变,某县的1所小学甚至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毕业跳的还是那支相同的舞种,这样单一、机械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极低,并且达不到大课间锻炼的强度,严重影响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大大降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能长远地良性开展下去,更不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

2.2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时间长短不一

国家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大课间规定的时间是25~30min,没有达到1h的放学后学校组织以第二课堂、興趣班等形式补够1h。根据调查显示,所调查的20所中小学里,有10所中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是达到规定时间30min的,另外的10所中小学里低于20min大课间活动时间的占到5所,其中某县1所初中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只有10min,活动时间远远达不到规定的时长。因为没有充裕的时间作为保障,部分学生除去上厕所、洗手的时间,几乎就没有什么时间用来参与到大课间的体育锻炼当中,特别是冬天天气较冷的时候,因为没有充裕的时间来做准备活动,学生在进行锻炼的时候受伤的几率大大增加,客观存在不安全的因素,不能使学生养成科学锻炼的好习惯。

2.3 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群体情况

与以往的课间10min活动时间不同,大课间在长达30min的体育活动过程中,在校的全体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锻炼和管理当中,并不只是体育教师一个人的事。而笔者在对甘孜藏区各中小学的调查中发现却并非如此,在所调查的20所中小学里,13所中小学是全体教师一起参与到锻炼中,负责管理的教师却只有体育教师,其余科任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但不负责管理,面临全校一二百人的师生,体育教师只有3~4个,在管理学生方面管理不过来人手严重短缺,光花在学生队伍的整理上就花了大课间5~6min的时间,在本来大课间时间就很少的情况下耗去一部分时间,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安排,并且对于低年级学生在上下楼时存在安全隐患;其他的7所中学里有5所中学是学生全体参与,教师不参与,且只有体育教师负责管理,这样一来,教师没有同学生一起参与,从一定层面上将不能给学生起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存在一定的影响。

2.4 大课间活动运动量与强度

运动量与强度的把控是衡量科学锻炼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对于不同运动水平、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人群有着不同的指标参数。小学阶段的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年龄差距比较大,而中学阶段的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年龄差距却相对较小,在对20所中小学大课间活动运动量与强度的调查中发现,20所学校的所有年级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时间都是相同的,没有对运动群体的年龄进行区分。对高年级学生来讲,完成跑步、民族操、自编操3项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后并没有出现疲劳,甚至汗水都没有出,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完成这3项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已经非常疲劳了,带着疲倦的身体回教室上下一堂课,严重影响上课的质量;而高年级学生的运动量却又没有达到一定的指标,运动效果相对较小,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具备科学性。

3  原因分析

3.1 学校各级对体育的意识淡薄

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体育开展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从校领导开始,各级对体育开展的意识就非常淡薄,对体育课的监管力度极低,体育可有可无,体育课被其他课占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体育课开展的情况因为学校的监管意识淡薄导致体育课开展多呈“放羊”式发展。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更是非常低下,根据走访调查,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就是自由活动,上课前集合与下课前集合就是总共与体育教师见面的时间,其余时间都是自由活动,等到了中考需要考体育前一学期就开始临时抱佛脚,集中起来停课练体育,因为没有前期运动素质的铺垫,很多学生是很难达到体考的要求,但是尽管如此,大部分学生仍然认为学习体育的作用不大,因为中考体育的分数所占比例不高,体育学的好与不好都不影响回家放牧和挖虫草,以至于部分学生考上大学后弱不禁风,体质测试全部不合格,严重影响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远远达不到国家提出的“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口号的要求。

3.2 场地器材缺少,影响活动开展的多样性

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基础,完备的场地器材是保证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根据走访调查,甘孜藏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都是徒手进行的民族舞或自编操,因为没有足够的器材,例如,篮球、足球、排球、空竹等,所以只能徒手进行。有些学校的场地还是泥土场地,地面凹凸不平,大风吹起来黄沙漫天,存在很大的完全隐患。

3.3 没有比赛,大课间活动开展缺乏鞭策

比赛是促进平时训练最好的动力。甘孜藏区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参差不齐,与成都及周边地区差距甚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比赛的刺激。根据调查,成都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学期都在学校所处的各个区内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比赛,各区的第一名代表所在区参加市里的比赛,如此的激励制度使得各区的学校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种类多,且更新快,教师管理热情高。反观甘孜藏区的各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就缺乏这样比赛的鞭策,以至于在平时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上缺乏积极性,使学生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3.4 管理考核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教学制度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笔者对甘孜藏区20所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访问,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工作由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师接管,工作任务和工作监管由体育教师自行负责,且大课间体育活动任务并没有纳入绩效考核,也没有以额外工作量的形式纳入,这样一来教师的积极性被严重打压,而开展的形式、质量因没有考核标准得不到保障,加上整个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均有体育教师自行负责,“管办不分”的现状让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更是雪上加霜。

4  对策

4.1 深度结合教育扶贫政策,精确对口扶贫领域

习总书记说到2020年底要完成全国脱贫摘帽工作,现在已进入扶贫尾声阶段,基础设施的扶贫也即将完毕,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工作却正步入发展中心环节。“千企帮千村”政策帮助甘孜藏区解决了绝大部分生活上的困难,可这只是长久困难中很小的一段,要想根本性的脱贫,还得要从思想上出发、从教育入手。教育设施的完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教育扶贫的起点也应该是教育设施的基础建设。改善体育活动场地是保证体育活动安全的第一步,在相对安全的体育运动场地上增加体育设施是丰富学生体育活动内容的直接手段。最后就是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提高培训,利用甘孜藏区唯一1所高校的教学资源对其各个区县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丰富其专业技能。结合学生暑期三下乡和实时实训的机会让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各个区县的中小学进行教学的实践,不仅能够丰富当地中小学体育活动的内容,形成良好、健康的运动氛围,同时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在硬件和软件同时提升的背景下,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运动量与强度的监控都会得到稳步的提高。

4.2 完善师资结构,合理分配工作量

完善的师资结构可以促进教师的工作量分配得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教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甘孜藏区各区县的中小学目前的教师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状况,总体情况是体育教师数量少,学历偏低,专业性弱,不少学校的体育教师甚至是其他科任教师兼职的体育教师岗,还有部分学校没有体育教师,体育课由班主任带领。笔者建议與甘孜藏区唯一1所高校保持密切合作的关系,各区县中小学缺乏的专业教师在四川民族学院中提前定向培养,因其学生在大学4年已经基本适应高原地区的生活,与成都内地来藏区参加工作的教师相比能够更快地投入到工作中,这样能减少教师资源人才流失的几率。

经笔者调查显示,甘孜藏区各区县的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自己的工作量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不少体育教师参与全校的所有体育活动。各个学校的大课间开展从活动内容的策划到具体运动项目的编排,最后到传授给学生均是由体育教师1人完成,从编排的多样性来看就存在内容单一的情况,对于学生缺乏新颖的吸引力。最后在每天大课间开展过程中,也只有体育教师在操场中指挥队形,全校多则五六百人,只靠体育教师的力量是远不能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的。因此,笔者建议各区县的中小学应合理的给体育教师分配工作量,动用全校教师的力量一起到大课间活动的编排、传授、监督、指导过程中,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减少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也能够让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4.3 提高各级地方领导的重视程度

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意义在于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并能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有了长期科学锻炼的习惯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才有更好的体魄应对各种困难。提高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能够使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得到更多的监控,学校领导才能更加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质量,形成有制度、抓落实、拼干劲的良好管理体系才能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激情、有持续、有效果,建议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完成的质量作为年终学校考评的指标之一,除了体育教师要完成规定的工作量以外,其他科任教师也要按照体育教师工作量适量的百分比进行考核,这样在体育教师与科任教师的密切配合下才能让老师的工作量减少,让学生的积极性增加,让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的效果跟显著。

5  结语

甘孜藏区中小学大课间开展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与成都内地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其主要问题在于州内各学校的师资配比匮乏,缺乏专业体育教师,在意识形态上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健康意识,对学生参与度和内容创新上的力度还不够,加之场地器材基础设施的缺乏,使得大课间活动开展起来存在较大的困难。再者,各个学校对体育教师和非体育教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分工上任务不明确,造成教师们不仅任务繁重而且分工不明确,严重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借助教育扶贫东风,在完善各中小学硬件场地设施的同时,细化体育教师工作量考核制度,合理分配教师工作量,提高各级地方领导对各中小学大课间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为改善中小学生的体育健康营造一个更好的条件和平台。

参考文献

[1] 肖波.藏区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25(2):88-91.

[2] 李亚辉.甘孜藏区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9.

[3] 陈波.甘孜藏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师资现状及问题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20(1):93-99.

猜你喜欢
大课间中小学现状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解析初中体育大课间的开展策略
农村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大课间”的重视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