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主义视域下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5-11 05:36曹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8期
关键词:空间资源教师

曹娟

摘  要 作为数字化学习空间,网络学习空间为教与学的变革与师生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是促进教育教学的核心与关键。从网络学习空间的背景、本质、意义等方面对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梳理,说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对网络学习空间的支持,通过分析某小学课例,给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客观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教育云;联通主义;网络学习空间;学习空间人人通;微课;智慧教室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8-0001-04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Network Learning Space in Teaching

from Perspective of Connectivism: Taking A Primary School as An Example//CAO Juan

Abstract As a digital learning space, the network learning space pro-

vides great suppor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he personalized servic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s the core

and key to promot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article combs the

network learning space from the background, ess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network learning space. Secondly, it explains the support

of the connected learning theory to the network learning space, and

gives an objective sugges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twork lear-ning space by analyzing a primary school case.

Key words Internet + education; education cloud; Connectivism; network learning space; learning space for everyone; micro lecture; smart classroom

1 研究背景

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目前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发展,给人们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变化。2018年, 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特别强调了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常态化应用、有效应用和创新性应用[1],其基本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其中“一大”是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并提出要实施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旨在规范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保障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开通人人通空间,从“人人有空间”到实现“人人用空间”,使网络学习空间真正成为信息化教学的主阵地[2]。

为了推动宁夏“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完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利用最新的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宁夏教育云进行优化升级,构建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实现到2020年“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与国家的平台互联互通,共同发挥作用,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教育云大平台为网络学习空间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环境支持,便于教师、学生、家长及管理者互联互通。由此可见,宁夏对于宁夏教育云平台网络学习空间的重视程度,云平台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学习,学校管理更加方便智能,家校互动更加频繁,教学科研更加优化,教师培训更加便利有效,促使网络学习空间真正发挥其作用。

2 网络学习空间概述概念

1)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学习空间课堂教学活动是以网络学习空间平台为支撑,面向正式学习,以班级为单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的教学活动,是网络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的融合互动[3];汇聚优质资源,共享资源服务;是教师能够进行资源及开发工具推送的平台,有助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是学校用来管理教师与学生空间的平台,学校根据平台能够监测到教师资源课件的数量,从事教学活动的数量及效果,从而对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进行评价,最终实现师生的个性化发展。

2)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相互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分析、沟通、传达、表达、反思等活动的载体。宁夏教育云平台为每个教师、学生及家长提供空间,开通账号,鼓励学生进行交互,实现共同参与的立體化学习新模式。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能够进行查找资源、备课、上传导学案、网络研修、差异化辅导、学习评价、问题诊断等活动,并且能够随时关注学生的情况,从而给予个性化的帮助支持,引导学生能够完成作业、课前学习资源、参与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探究,并记录学习过程、展现学习结果,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等。家长也能够随时关注自己孩子的变化情况,正确认识空间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获取资源服务的重要途径,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互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环境。

网络学习空间的意义  人人通最主要的是“通”,其目的是改变教学学习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育教学,教学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网络空间中,教师每天能够看到各位专家的文章等,体会不同学者的不同理解与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一些态度与行为,搜索信息、筛选信息、鉴别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获取各种资源与学科相结合,对课程进行全面评价,从而提升信息素养。在空间中,学生使用不同的学习工具、教学软件进行学习、评价、反思,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协作,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高阶思维的培养,也是对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的培养。

3 网络学习空间与联通主义的关系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Connectivism)是由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在2005年提出的,描述了在网络时代学习是怎么发生的理论[4]。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具有数字时代的鲜明特征。

联通主义提到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进行的,而是多个人共同作用的,学习连接着节点即个人及知识源,从而进行互相作用,实现学习的过程[5]。联通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就是网络,强调网络的连通性及学习的网络化,主张学生在网络联通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联通主义主张资源通,即资源作为空间内部的节点,与其他各个要素如人、工具等进行互联互通,使之适应性能力不断增强,从而帮助学生持续学习。知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资源也是互通的过程,网络学习空间中的资源每天在不断更新,新知识能够合适地置身于网络学习空间某一个节点,使得网络的知识不断生长。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人作为网络中一个重要的节点,通过自身的积极性、自主性等因素与其他各个节点相互建立关系。空间具备丰富的社会资源,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选择优质资源,重视与他人之间的联通交流与合作,方便学生之间互相答疑解惑,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的知识水平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4 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本研究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某小学网络学习空间上三节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网络学习空间课堂教学视频作为实例,通过分析三个不同的案例,说明三个案例使用学习空间的共通之处,之后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使用提供可行的建议。

青铜峡作为县级市,虽然属于不发达地区,但是某小学深入开展“三通两平台”应用研究,为了全面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师生人人通空间开通率100%。下面对该小学网络学习空间三个典型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案例进行分析,分别为语文课程《滴水石穿的启示》(主要介绍其中的故事及对成语等的认识)、数学课程“小数点的变化”以及英语课程“I Can Play Football Well”。

如图1所示,本文从这三个案例当中总结出三个教师共同存在的教学中的优势,他们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供学生学习。

课前

1)制作导学案并发布到云平台。教师在课前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便于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以便于更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分析。在制作课前导学案、设计导学案时,考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完成学习活动,突出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完成课前任务,家长将学生的预习情况拍成视频并上传至云平台。

2)筛选资源与制作微课。教师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设计教学方案,包括教学活动、目标、评价等,选择合适资源作为教学中的一部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在云平台上检索资源,或者通过网络检索适合课程的资源进行下载。教师可以自己录制微课,将微课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如将新旧知识的衔接内容做成微课,放入预习中;也可以将教学内容重难点做成微课放入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给学生课前或者课后使用。资源及微课有助于学生随时浏览观看,学生能够提前了解课程目标。

课中

1)展示学生预习情况。教师登录学习空间,查看家长上传的视频并通过对视频的分析,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能够看到学生的完成数量、完成的情况、错题的数量、某道题错误和正确的比例等。根据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完成好的学生给予表扬,找出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更正。這样一来,教师能够很方便地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重难点开展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在主要内容开始前,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动画或者进行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创设情境。例如:某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通过播放小动画《滴水穿石》来引出课程内容《滴水穿石的启示》;数学教师播放小视频引出小数点的变化的情况,视频内容与《西游记》有关,学生能够对视频产生兴趣,更快地开始学习知识,将学生带入课堂,带入课程学习的内容,以此来导入新课。

3)随时跟踪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中设计各种活动,如自主探究任务、小组合作探究任务等。在学生做任务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变化,教师通过智慧教室设备、大屏幕等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等。

4)资源设备的利用。利用智慧教室中的教学助手,教师课前在教学助手上制作PPT,课中播放提前做好的PPT,教学助手有许多优势,可以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可以设置题目,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学生可以上讲台来解答试题,选中正确答案进行拖动,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也能够简单了解智慧教室白板,对智慧教室设备充满兴趣,利于学习。

课后

1)布置课后作业。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布置课后任务,课后作业与本节课的知识点结合,重难点突出,让学生根据课后作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与知识相关联的技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作业并及时上传至云平台,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作业情况,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2)提供拓展资源学习。教师在空间中发布拓展任务,在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发布习题任务,帮助学生学习与知识点相关的其他知识,能够了解更多、学习更多,不仅仅学习本节课内容,更学习额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更多的技能,解决各类问题,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

5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对策

上述课例能够看到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程是如何形成的,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学习空间就能够完善课堂,让自己的课堂变得很精彩。下面提出一些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议对策,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深刻地了解。

积累及分析数据  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发布资源、导学案、作业之后,学生完成课前相关任务、课后相关作业,学习观看发布的资源,这些都能够生成实时的数据,以便于教师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数据中得出学生学习的情况,跟踪学生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从而能及时改正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对优化教学设计有所帮助。教师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反思整个课程的目标、活动及评价的设计,为下一次更好地授课打下基础。

收集、管理及分享资源  教师能够在具备强大资源储备的网络学习空间中进行资源的存储,不断地对知识进行积累。教师能够在平台中通过搜索引擎从大量的信息知识中储备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一些课程资源、拓展性资源、优秀的视频案例、情境导入材料等。教师搜集信息的过程也是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的过程,可以提高信息素养能力,增强原有材料的作用,重复利用。同时,教师多出一条渠道收集资源,使得知识变得多样。教师能够在自己的空间中对资源、日志、工作等进行管理,也能够上传自己的优秀课件、课例等,与其他教师共享资源。

信息发布和交流展示  教师可以随时发布信息,发放试卷,进行点评,布置作业,发布教师、校园、学生的宣传信息等。网络学习空间作为教与学的网络化工具,可以帮助教师进行研修、空间教学等活动,与其他教师根据兴趣学科等进行交流互动。教师能够针对教学材料及内容进行交流、对话,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发展为跨平台、跨区域的交流,这样对知识的传播意义巨大,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为融合。

支持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实施教学以及课后辅导,这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登录空间进行备课,对资料进行筛选收集与再加工,制作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案及课件;为学生提供课前导学案,要求学生高质量完成并上传至平台。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复习、预习、创设、启发等环节。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以课程教案为主,开展教学活动,不再像传统单一的模式,而是开展新型教学方式。课后,教师发布信息,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并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辅导对知识点不清楚的学生。除了这些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题、制定课题、开题等,这些活动均可在空间中完成。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网络学习空间中提供了反思的平台,教师为了提升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对日常工作进行观察、提问、分析、反思与解决,有利于知识、智慧的生成。教师可以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进行搜索,利用名师工作室学习名师的教学,参加研修等,提高专业发展能力。教師上传知识,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就是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的过程。空间资源多而杂,大量的资讯动态不断呈现,教师也在不断地拓宽视野,提升信息素养,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6 结语

全国各地都在建设“三通两平台”,需要优秀的教师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的案例来指导引领应用空间。通过总结案例,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是未来研究网络学习空间过程的重要任务。教师是基础,应用是关键,发展是最终的目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学习空间,加深理解,推到教育信息化发展。教师也要注重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以及虚拟空间的结合,应用于日常教学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过程中,打造名师课堂,供学生学习,进行深度挖掘。

参考文献

[1]张丽霞,朱霞霞,秦丹.连通主义视域下的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与创生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9(6):37-43.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9-04-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3]周鹏,刘佩文,张丹,等.网络学习空间课堂教学活动建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4):44-51.

[4]西蒙斯.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联通[M].詹青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3):5-9.

猜你喜欢
空间资源教师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最美教师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