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舞蹈表演专业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思路

2020-05-12 01:07秦贺
歌海 2020年2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中等职业学校数据库

秦贺

[摘    要]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针对目前中职舞蹈表演专业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普遍薄弱的现状,按照“建、用、评”的逻辑思维,凝练成了数据库的“三位一体”建设思路。在回答“怎么建”上,提出了供需匹配,精准论证资源结构;在回答“如何用”上,提出了打通渠道,融合推动实践教学;在回答“由谁评”上,提出了多元参与,着重强化过程评价。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舞蹈表演专业;三位一体;数据库;文艺企事业单位

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强调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部要求“到2022年,师生信息化水平普遍提高,数字资源服务要达到普及的目标”。①山东省明确提出“到2020年,逐步实现职业院校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② 而现有资料显示,国内可供中职舞蹈表演专业查阅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仅有“桃李杯”“荷花奖”“全国舞蹈展演”等为数不多的视频资料,以及舞谱网、舞蹈圈、抖音等几个网络平台。北舞附中等少数学校借助大学图书馆,初步构建起了数据系统。上述资源,有些缺乏教学性,有些缺乏专业性,有些缺乏应用性……总体上水平不高。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突出就业指向,建设优质、高效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已成为中职舞蹈表演专业当务之急。

一、供需匹配,精准论证资源结构

艺术类中职学生出口大多为文艺企事业单位,因此实施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进行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学校必须主动对接文艺企事业单位,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总的目标,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做好谋篇布局、论证资源结构,与文艺企事业单位需求在水平上相适应,解决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两张皮”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制订培养方案

中职应与文艺企事业单位合作,做好舞蹈表演专业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的顶层设计。课程内容从属于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从属于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首先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订工作。在2019年12月辽宁省大连市召开的全国中等艺术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研讨会上,行指委专家表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一定要把就业单位和高等院校的要求摆在突出位置,要按照他们的需求论证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到切合实际,有的放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学校要牵好头,与舞蹈团、歌舞剧院等专业院团,演艺集团、文化公司等文艺企业,舞蹈家协会、舞蹈教育联盟等行业协会,文化馆、青少年宫等文艺机构,舞蹈学院、艺术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艺术学校、附属艺术学校等同类学校,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深入上述各单位调研,并组织研讨会,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课程标準、课程评价等环节逐一论证,集众家之经验形成合力,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性、合理性、实操性。

(二)产教融合进行资源开发

中职舞蹈表演专业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应在文艺企事业单位的指导下完成与完善既全又精的数据库。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后,甄选课程内容就变得举足轻重了,它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完成情况。舞蹈教育家吕艺生认为,课程内容“实际上是体现教学目的的,它关系到舞蹈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培养,关系到世界观与舞蹈观的形成,关系到智力的开发与发展,关系到各类舞蹈人才都应具有怎样的专业知识与技能”。①舞蹈表演专业课程内容(不包含公共基础课)的设计,可以按照北京舞蹈学院“建立学科特色数据库,完善书目数据库,整合数据库信息检索方式等,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复合信息”②的方式进行建设,即课程类别数据库法。数据库下设专业技能课、专业理论课、艺术实践课三大类,每类分子项目若干。如专业技能课可分为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芭蕾舞、国际标准舞、现代舞等。各子项目仍可继续细化,如中国民族民间舞可再分为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朝鲜族舞、傣族舞等。如条件允许,还可再继续细化,如藏族舞可分基础训练性组合、步法训练性组合、风格性组合、表演性组合等,包括共11个教学学期,每一个学期完成什么课程内容,既有视频又有图片,还有文字。如此,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数据库。

二、打通渠道,融合推动实践教学

利用率不高是数据库建成后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相关院校申报积极,老师建得辛苦,但应用却较为平淡,甚至于课程录好之后放在网上却少人问津。本该在教学和培训中起重要作用的资源库,却成了一个好看不好用的摆设”。③在数据库建成后,便要运用于实践教学,而运用的关键则在于如何打通线上、线下融合渠道。

(一)实现在线教学

充分利用自建和他方平台,实现数据库在网络上的教与学相统一。一方面,各学校的信息技术中心、计算机实训室、多媒体影音室等场所,为开展在线教学提供了依托,教师可通过学校自身网络系统,创建属于任课班级或课程的交流群,将数据库中对应资源上传并布置要求,学生则通过另一端进行观看学习,接受教师在线指导。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自媒体传播如井喷潮涌,微信、QQ、博客、抖音、快手、美拍等APP应用程序层出不穷,且容量大、速度快、更新快。教师可合理利用这些程序,微信可创建群聊天,将每堂课的课程内容数据提前分享,给学生们留下充足的预习和准备时间。如预讲授傣族舞的《体态组合》,除了将组合视频提前分享外,还可以把与舞蹈有关的傣族历史沿革、风俗习惯、审美属性、音乐特色等视频、图片、文字资料一并分享,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形成良性互动。舞蹈是一门肢体性很强的艺术,身教的示范性和纠正性大于言传,单纯的在线教学更适用于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而专业技能课与艺术实践课的教学,更多的要借助数据库,在实训场所完成。

(二)模拟情境教学

充分利用实训设备,实现数据库在实践上的教与学相统一。任何舞蹈动作的学习,都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已知向新知、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舞蹈是肢体艺术,更是抒情艺术,“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人的复杂的情感状态,用人体的动作却能予以充分的表达”④。而情境越逼真,启发越容易,情感越鲜活,正所谓“入戏”了。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给了我们这样一种观点:“在规定情境中的热情的真实和情感的逼真——这就是我们的智慧要求于戏剧作家的东西。”{1}斯氏所坚持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正是现今舞蹈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情境教学法所追求的效果,借助于数据库,营造生活场景,进而启发学生完成舞蹈表演,实现情境教学。如在进行蒙古族舞的《软手组合》教学时,可从数据库中调出蓝色主调的顶光、绿色的耳光、白色的流光,蓝天、白云、草原为背景的LED背景、悠扬的马头琴乐曲等一整套完整的灯光音响编程,使学生产生置身于内蒙古大草原上像鸿雁般翩翩起舞的感觉,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多元参与,着重强化过程评价

再好的演员,也要接受观众的检验;再好的药品,也要经过临床的验证。同理,再高大上的数据库,也要经受各方的考察评价,尤其是直接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数据库,不能丝毫马虎,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象牙塔”,让文艺企事业单位时刻把脉、及时调整,并根据专业发展态势和前沿主张不断完善。

(一)完善全要素评价机制

中职舞蹈表演专业要建立“多方参与、多级标准、多重考核”与“可行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三多三性”数据库建设评价制度。单一的学校评价已很难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建立文艺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数据库建设评价制度,实施多元评价模式,切合实际。“三多”,即由文艺企事业单位的名家名師组成评审组,从操作方法、难易程度、受众群体、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如对于专业技能课类别的评价,就要由学校专业师生、专业院团演员、文艺企业职工、行业协会专家、高等院校教师、同类学校教师等,从不同角度切入,对同一数据库进行评价。“三性”,是针对学生学习时间纵向而言的。可行性评价发生于数据库建设前,主要论证合不合理、可不可行,是一个描绘规划蓝图和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可行性评价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阶段已经完成。过程性评价下文单独论述。终结性评价依托校企合作的基础,结合过程性评价结果与顶岗实习考核结果,作出总结评价。

(二)提高过程性评价比重

在全要素评价机制运行过程中,过程性评价占的比重应当最大。相较于可行性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学习全过程,时间跨度最长、出现状况最多。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不在体现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在于要区分与比较数据库之间的优劣程度,而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促使主导者本身对建设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提升数据库水平。进行过程性评价,一方面要评价教师运用数据库的教学情况,即日常考查进课堂。日常考查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采取教师评课、学生评议等形式,着重对课程内容的设定及资源运用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估情况反馈至相关教师,督导其适时修正。另一方面,要评价学生运用数据库的学习结果,即阶段考查上舞台。数据库建设归根到底是艺术人才培养的一种手段,最后的“果实”仍然要结在学生职业技能上,舞蹈表演专业师生运用数据库完成教学过程,必然要体现在舞台上,这是学生最真实的工作环境,也是检验数据库成效的必经环节。

四、结语

新时代,中等艺术职业教育亟须推进信息技术发展与专业艺术教育深度融合。通过舞蹈表演专业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兼顾专业课程标准和社会产业动态发展特征,以最高的质量与效率融合办学与就业,达到课程建设与办学效能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进一步提升中等舞蹈艺术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有效方式。中职舞蹈表演专业数字化课程资源数据库建设,在开发上,坚持供需匹配,精准论证资源结构的原则,在应用上,本着打通渠道,融合推动实践教学的思路,在考评上,按照多元参与,着重强化过程评价的方式,不失为一条可供参考的思路。本文的探讨尚且处于研究阶段,但随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舞蹈表演专业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课程资源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价值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建设也必将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得以发展和完善。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中等职业学校数据库
数据库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数据库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