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陕西精准扶贫的实践与研究

2020-05-13 14:21程珽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路径探析精准扶贫金融

程珽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分析了金融参与陕西精准扶贫工作的现实问题,从建立健全扶贫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发挥金融资源的配置功能、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金融助推陕西精准扶贫的路径。

【关键词】 金融;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一、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

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的内涵,关键是要立足当地贫困地区、贫困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将精准扶贫思想贯穿于扶贫脱贫整个过程。

一是精准扶贫重在“精”,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在帮扶方式上实现精细化,首先,在选取项目上要遵循国家扶贫政策,根据不同地域经济特色,着力推进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和服务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找到一条符合本地特点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子。其次,在扶贫资金上,要加大财政和金融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拓宽投融资服务渠道,实现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精准对接。

二是精准扶贫重在“准”,首先,是把扶贫对象要摸清,切实做好贫困村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做到工作程序透明,甄选结果公正。其次,要把贫困的根源找准,要深入到贫困村户实地走访,入户调查,分析致贫的主要原因,做好贫困户建档工作。再次,帮扶方法要有针对性,贫困地区发展关键是要找准发展路子,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要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有效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二、金融参与陕西精准扶贫工作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我省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金融扶贫工作,先后出台了多项金融扶贫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从农村地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来看,扶贫成效不是十分理想,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金融机构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陕西省县域金融扶贫的主力军是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都可办理扶贫小额信贷来开展金融扶贫工作,但是在金融扶贫的过程中,还存在金融资源配置不精确、不到位,扶贫项目风险较大等问题,不同程度影响了金融服务机构扶贫的积极性。

2、农村金融市场服务产品单一

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开展的金融服务业务,一般都是传统的存贷业务,使金融扶贫产品针对性不强,对农村金融扶贫产品开发、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扶贫项目的对接及后续金融服务缺乏针对性;二是金融产品不够精确,提供扶贫贷款,一般都是金额小、期限短的特点,符合农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则相对较少,导致金融扶贫支持与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适用性不强,金融扶贫资金难以实现精准对接。

3、金融精准扶贫激励机制不健全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之间没有形成精准扶贫工作协调机制,没有把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财政资金以及社会扶贫资金的使用有效结合起来,扶贫信息难以实现共享,在执行扶贫政策上缺乏有效沟通,在政策执行上各自为战,对扶贫贷款和主体的准入条件把关不严,对扶贫信贷资金的流向和使用不清晰,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措施,忽视金融风险,导致金融相关的扶贫政策无法实施。

4、金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比较差,信用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个人信用制度,个人贷款隐含的风险无法及时监控,给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金融扶贫的主体还需要培育,由于贫困地区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无法进行有效交易和流转,加剧了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农村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金融机构无法进行授信工作。

三、金融助推陕西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

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对全省金融系统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金融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增加金融供给,发挥金融造血功能,实现金融资源与脱贫产业发展的精准对接。

1、建立健全扶贫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扶贫工作合力

一是建立健全扶贫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由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人民银行、保监局、金融机构组成的扶贫工作联动机制,加强政策互动、工作联动和信息共享,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融资担保机构,按照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担保基金,在金融扶贫工作中最大限度保护各方利益;二是建立省级贫困地区发展基金和省级农产品信用担保公司,指导贫困区县分别建立相应的扶贫和担保机构,搭建融资平台,对有条件的贫困户,由各级扶贫部门和帮扶干部协调金融机构提供无抵押小额贷款,按照基准利率给扶贫资金支持,充分利用扶贫规模和利率优惠政策,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

2、推动农村金融市场改革,提升精准扶贫服务能力

一是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支持国家政策性银行参与陕西省的金融扶贫工作,依法保障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农村金融机构网络延伸的贫困地区,实施农业相关贷款增量激励和新设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补贴等政策,降低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形成金融信贷投入、金融资本投资和社会资本投资的良好投资环境;二是实行金融精准扶贫责任机制,地方各级政府和人民银行基层支行建立农村金融机构分片包干责任制,银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名单制管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融资对接需求,及时跟进貧困户的用款计划,确保小额扶贫贷款精准发放取得成效。

3、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实现扶贫项目精准对接

一是解决贫困农民贷款难问题,金融机构与省级农业信用担保联盟合作,探索财政金融合作模式,通过优化金融、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向具有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家庭提供无抵押或无担保的扶贫小额信贷,根据贫困户养殖业和种植业发展等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信用贷款模式,合理确定贷款额度,灵活掌握贷款期限,进一步提升小额扶贫贷款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创新精准扶贫金融产品,积极开展农村生产要素识别和市场评估,鼓励通过土地经营权、农业机械设备进行融资,适度延长贷款期限,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有效扩大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4、发挥金融资源的配置功能,支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坚持“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扶贫原则,以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村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够让农民分享三产融合增值收益的新型经营主体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和金融机构的资金配置优势。探索发展贫困地区农村多种类型产业融合方式,培育多元融合市场主体,建立多形式利益共享机制,满足其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优化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链,拓宽农民收益链。

5、优化农村信用环境,营造金融精准扶贫氛围

一是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和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报告和评估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依托地方政府和司法机关打击恶意逃债行为,加大对失信人的惩戒力度,不断提高农民法制意识和契约精神,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探索建立农村信用评价机制,基层银行牵头组织,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开展对本辖区农村企业和居民进行信用评价,建立信用档案,评价结果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信贷的重要依据。

五、总结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扶贫工作自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金融精准扶贫不是单纯地给贫困人口提供一些资金支持,而是应该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以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率,通过加快金融产业和服务创新,加大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力度,以资金支持产业、项目的发展来带动贫困群众生产发展,切实发挥金融在精准扶贫中的主导作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实现贫困群众脱贫的梦想。

【参考文献】

[1] 宋海.关于加大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力度的研究[J].全球化,2017(02)17-28+134.

[2] 张远.金融支持精准扶贫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J].银行家,2017(03)44-47+6.

[3] 唐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探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2)42.

【作者简介】

程 珽(1987.4—)男,汉族,陕西临潼人,任职于中共西安市委党校,会计师,研究方向:经济学、金融学.

猜你喜欢
路径探析精准扶贫金融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基于美国纽约与长三角地区比较视阈下的总部经济转型发展路径探析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