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个体体验 提升小学生个性化习作能力

2020-05-13 14:27蒋花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习作能力小学教学个性化

蒋花

【摘  要】  小学生作文有无个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文的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个性化作文必然会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本文围绕小学习作教学展开论述,在分析影响小学生习作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小学生个性化习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教学;个性化;习作能力

小学习作教学是一个综合性训练过程,在这个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语言文字,描述真实客观的人、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其逐渐形成习作能力。一直以来,习作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主要问题之一。作文是学生借助文字表达自己想法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个性化表达过程。个性化发展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思考探索如何帮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克服作文千篇一律的问题。

一、影响小学生习作的因素

归纳总结当前小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大体可分为以下3类。(1)心理因素。为了帮助学生提升习作水平,很多教师会使用红笔明确勾画出学生作文中的每一处错误,久而久之学生变得“投鼠忌器”,习作时存在恐惧心理,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存在畏难心理,望而却步。(2)知识因素。学生缺少丰富的生活经验,习作素材大都来源于书本或生活常识,因此,在习作过程中常常将这些素材套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导致作文不生动。(3)能力因素。小学生观察能力不强,观察事物比较片面,把观察理解为用眼睛看,存在“眼中有物、心中无物”的问题。

二、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能力的培养策略

1.开展个性化阅读,丰富知识储备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强化学生个性意识。语文课程标准将阅读定义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指出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读物的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习作个性。如今,市场上可供小学生自由选择读物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大部分父母会更倾向于给孩子提升习作能力、优化习作技巧的书籍。学生文学阅读量较小,文學储备不够,极大地增加了习作难度。教师应适时地指导家长购买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畅游,潜移默化中丰富自己的文学底蕴,为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汲取文本营养,收获真实体验。此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读书方法,给予学生相对充裕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和感悟。

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开展《作品梗概》习作练习,教师可以为学生家长提供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课外阅读文本,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下五千年》等。一方面教师应高效利用阅读教学时间,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以便他们更高效地进行自由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家长督促学生利用休息时间阅读文本,鼓励他们摘好词好句,写读书感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清书籍框架,学会使用叙述性语言概括文本内容,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引导他们阐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然后让他们根据文本主题用简练的语言列出文本大纲。学生在写作时,教师应巡回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他们的疑惑,进而提升他们的习作能力。由于学生前期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重新选择文本进行自由习作,巩固他们的习作技巧。

2.营造个性化氛围,激活学生内在潜能

小学语文教师应打破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个性化阅读环境,这不是简单的优化教学方法,更是深刻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应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注意学生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利用他们本来的才能、智慧帮助他们获得更高质量的学习成长。在营造习作氛围时,教师要遵循“三多三少”原则,三多即多鼓励、多空间、多开放,三少即少批评、少要求、少封闭训练,利用小学生探索欲强的特点,向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阅读实践途径和方法,强化让学生的阅读体验,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其创造力和个性得以进一步发展。

比如,在进行六年级《让真情自然流露》习作教学时,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播放学生小学生阶段的学习、活动等照片,鼓励学生阐述自己当时的感受。教师还可以进行情景描述,比如考试得了99分、帮助妈妈做了家务事、走路摔跤了等等,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其中会有什么表现。如果学生表述比较消极,教师应尽量避免批评教育,适时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让他们能真正“释放”自我,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了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都有过什么样的心情,是在什么情况下的呢?”这种富含亲和力的话语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经历过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让他们明白既可以写自己开心的经历,也可以写令自己恐惧、沮丧的经历。学生情绪达到高潮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展示习作例文,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习作技巧,并鼓励学生动笔写作,在笔尖流露真情。

3.加强个性化训练,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学生要想写出思想深刻、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必须用心观察和体验生活,认真思考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若学生能从多个视角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发现生活中的隐藏的小精彩,必定会加深对作文主题的理解,写出一篇富含个性的作文。这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人和事,并养成记录自己对学习、生活思考和感悟的习惯,让学生明白作文来源于生活,甚至是生活中很琐碎事,一切能触动自己情感、引发思考的人事物都是写作的素材,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文艺、科技、新闻等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在关注日常生活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开拓学生视野,在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量的同时提升他们对社会的观察和认识能力。

比如,在进行《家乡的风俗》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从民间传说、节日、饮食、建筑等不同方面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了解的方式可以是询问家长、看相关书籍、上网找资料等,让学生在课前对自己了解的家乡风俗进行整理,强化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播放所在地风俗习惯的视频,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鼓励他们寻找视频中的精彩瞬间,形成习作素材,以便更好地进行习作训练。通过对家乡习俗的写作,学生会发现很多平时自己没有注意的东西。“同学们,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小精彩,只是我们常常会忽略它,让我们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发掘生活中精彩,好不好?”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同时进行习作练习,或定期上交作文,或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生活瞬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师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引导在作文中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升学生的个性化习作能力。在个性化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个性化阅读、个性化氛围、个性化训练三方面进行努力,推动学生个性化习作能力的进步,让小学生作文呈现出“百花齐放、满园春色”的绚烂景象。

【参考文献】

[1]洪美惠.小学生习作个性化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5):81-82.

[2]张士功.指导小学生习作之我见[J].华夏教师,2019(24):96.

[3]夏瑜.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需抓住四个关键点[J].甘肃教育,2019(22):157.

猜你喜欢
习作能力小学教学个性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多点开花,务实有效的举措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用“开放式”作文教学点燃学生写作激情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弱连接”理论视野下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