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双溪快递”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0-05-13 14:27唐建苗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4期

唐建苗

【摘  要】  “双溪快递”是室内自主游戏的一种类型,“双溪快递”将还给幼儿大大的“空间”,在快递中体现自由的游戏人数、自由的游戏情节发展、自由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索的空间、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本文以室内自主游戏“双溪快递”为例,从场地规划、环境创设、材料跟进、游戏开展为研究点进行尝试与探索,不断提高教师“创设环境”的能力,解读“创设环境”需注意什么,最终助推全园幼儿的游戏情节和行为,通过游戏获得了动作、语言、认知、社会性等综合性实践能力提升。

【关键词】  双溪快递;特质游戏;环境调整;更进策略

如今快递包裹随处可见,收快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态。幼儿对快递也不再陌生,从调查中发现幼儿期待自己能收到快递、享受拆快递的乐趣、关注送快递的工具等等,他们对快递充满着各种好奇。于是,我园创设了“双溪快递”游戏,在一年的尝试中我们发现了形形色色的问题。

一、问题缘由

经过一年的实施和观察,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快递游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玩、快递游戏无人选择、快递游戏过于无奈、快递游戏走马观花、快递游戏过于形式等,基于此,我们对“双溪快递”进行了把脉诊断。

1.基于对“双溪快递”静态的观察

问题一:琳琅满目——照片墙面过于形式化

在“双溪快递”中我们张贴了很多幼儿活动的照片,但是照片的张贴过于随意和形式化,缺少互动,这样的墙面布置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

问题二:照本宣科——活动内容过于形式化

在投放材料的时候,教师本着自己对快递的真实了解投放了自认为可以玩的游戏材料,设计了自认为很好玩的游戏内容,结果活动中幼儿的游戏浮于表面。

2.基于对“双溪快递”动态的观察

问题一:随心所欲——快递包裹到处都是

现象: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AA在当“快递员”运送快递时,将运走的快递盒子放在了一个角落里,而后与BB小朋友在那里堆快递盒子,玩起了建构类的游戏。

问题二:枯燥乏味——老师我不要玩了

现象:区域里有工作人员,CC做了柜台前寄包裹的员工,看着别的小朋友忙忙碌碌,自己坐在桌前发呆,她马上就表示“老师,我不要玩了”。

3.“雙溪快递”问题的梳理

(1)“双溪快递”缺乏目标性:教师对本区域发展的目标不够明确,对幼儿的能力培养模糊不清。

(2)“双溪快递”缺乏层次性:对材料的预设、可操作性、层次性缺乏一定的思考。

(3)“双溪快递”缺乏动态性:教师对幼儿的动态观察缺乏思考,游戏一成不变,缺乏新意。

二、实践跟进

当问题都呈现后,教师进行了观察、调整与实践,试图将那些原先格格不入的游戏材料进行调整,让幼儿重新爱上“双溪快递”,激发幼儿在玩中学的兴趣。

(一)设想游戏环境,打造特质游戏

1.“像模像样”做环境——组员动起来

对“双溪快递”有了新的认识后,我们开始组织教师进行区域规划和创设,然后将区域内容进行认领和落实。

区域规划图:

区域墙面:对于墙面创设,我们从“双溪快递”的特质去考虑,如在本区域的墙面上我们可以制作一面快递柜墙面,把快递放在快递盒里,然后让幼儿去对应、寻找,也可以加锁,让幼儿用钥匙去匹配、探索等。

区域材料:材料由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家长与幼儿共同商量区域里需要哪些游戏材料,可以怎样取材。

区域分工:设计类材料由大班教师负责落实,孩子参与其中。材料的收集全园负责,区域里的小内容、小知识班级老师负责。

2.“面面俱到”来思考——细节大调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下,我们迎来了大班幼儿的初游戏,我们试图通过游戏发现“双溪快递”环境存在的不足。

(1)通过案例,寻找问题

案例:我找不到你

“双溪快递”红红火火地开展着,有个快递员幼儿突然找到我说:“老师,你知道小二班教室在哪里吗?”我口述了一番,孩子随后就离开了。过了一会儿孩子依然找不到,对我说:“我还是没有找到,你帮我去送一下吧。”孩子的智慧突显而出,我接替了他的工作,送完第一个快递。

分析:大班幼儿对全园的路线过于生疏,要帮助孩子弥补这方面的经验,让孩子能顺利地根据图示找到收件人的地点。

(2)借助案例,解决问题

①不熟息全园路线

a全园路线图,区域落实:图文并茂的将脉络图分划出来,运用磁铁的磁性让幼儿在区域中玩迷宫游戏,借助游戏丰富幼儿对全园的认识。

b全景图布置,区域张贴:把全园教师、幼儿的位置在全景图中标记出来,匹配相应的照片。

c图章来落实,具体形象:根据每个班的图章去寻找楼层,如一楼用小猪佩奇里的三个人物;二楼用熊出没里的三个人物;三楼用哆唻A梦里的三个人物,这样幼儿就能根据熟悉的动画人物找到相应的班级。

②快递单过于复杂

a快递单简单化:吉祥物+照片(吉祥物代表几楼,照片代表人物)

b快递单童趣化:幼儿设计快递单的封面,然后公选后全员使用。

c快递单常态化:各班教师让孩子认识快递单,并且明确快递单上的信息。

(二)开启游戏模式,再度发现问题

1.显特质,凸显游戏的独有魅力

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了: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带动下,中班幼儿对游戏有了初步的了解。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大班的哥哥姐姐会教他怎么做,在教的过程中幼儿自我成长的能力得到发展。

解决问题能力提升了:在送快递过程中,幼儿需要将快递从一拉拉到指定的楼层和班级,由于快递过重,他请了几名幼儿协同完成。

语言表达能力变强了:在送快递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幼儿需要沟通、交流解决这些问题。

2.分阶段,观察游戏的实施途径

3.轻摆设,明确游戏的操作价值

区域材料做加减:为了提高幼儿的材料运用率,我们对区域的材料做了加减,对使用率高的材料我们多样提供,对于使用率低的材料我们进行去除。

区域墙面做筛选:大批量去除没有意义的照片,增添互动的墙面,如现在的快递箱、楼层布置图等等。

游戏状态在转变:游戏活动随着环境的不断创设、更进诞生了新的“面貌”,游戏中幼儿喜欢用各种工具去探索,喜欢尝试做同一件事情,会把快递角色表演地惟妙惟肖。

三、实践成效

“双溪快递”的创设与实施让教师认识到区域创设中需要注意什么,以点带面延伸到班级的自主游戏区,教师对区域创设更加得心应手。

1.跟进环境创设 助推教师的发展

之前,教师觉得环境创设是非常头疼的事,经过这一次的跟进式创设,教师在创设环境中不再迷茫、无措,对环境创设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路。

2.跟进环境调整 助推幼儿的发展

原来那么不好玩的“双溪快递”经过精心的设计,重新让幼儿喜欢上了它,它最大的魅力是幼儿能通过游戏了解社会生活。

3.以教师观察为基石促使教师发现真游戏

在对“双溪快递”一路的跟踪、观察、更进中,教师和幼儿共成长,无论在观察技能、方法、分析、更进、撰写能力上都有提升。

一路上,教师和幼儿一起做“双溪快递”,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设想和效果总不能一致;常常会感到迷茫和困难,在这一路的实践与创设中,我学会了用浅显、生动、易懂的方式和幼儿沟通。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