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高中阶段学生体质健康与学业成绩相关性的研究

2020-05-13 14:14孟祥瑞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体质健康体育锻炼

孟祥瑞

摘要: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走低,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来自应试教育。高考竞争激烈,学生对成绩的追求愈加强烈。“体育锻炼会缩短学生学习文化课学习的时间”这种观点似乎天然地被多数人接受,以至于当下大多数高中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足。体育锻炼与学业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本文试图采用实证方式探究学生体质健康与学业成绩两者的关系,探讨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变化能否给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带来积极作用。

关键词:体质健康;学业成绩;体育锻炼;高中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由于现行高考制度的影响,我国的学校体育一直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怎么重要”的尴尬境地。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学生学业成绩下滑的重要原因的人有很多。而教育行政机关考核学校领导都是以升学率为重要依据来评价其工作成绩。同时,高考成绩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也已经成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在如此社会氛围渲染之下,许多学校不得不放弃初衷进而妥协,把体育等非高考学科当作一门不重要的学科来对待。

为了探究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与学生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探讨高中阶段学生学业成绩与参与体育锻炼是否存在矛盾,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1056名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与学业成绩为研究对象,探讨高中阶段学生体质健康与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

2.研究意义

(1)论证体质健康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2)引导社会和学校领导重视学生体质健康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研究体质健康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2)探索高中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体质健康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2.研究内容

(1)高中生体质健康与学业成绩相关性的研究

(2)高中三个年级学生体质健康与学业成绩发展趋势及相关性研究

(3)高中三年男、女生体质健康动态发展与对应学业成绩相关研究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分别从合肥市第一中学抽取2016届、2017届、2018届18个班级共1056位在校高中生,统计其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以及与其对应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测量法

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要求,运用相关仪器设备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测试。

(3)数理统计法

拟采用SPSS19. 0软件对体质健康数据与学业成绩(各学科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体质健康三个维度与学业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为论文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4)比较分析法

所测高中三个年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现状分析;学生体质健康与语文、数学、外语相关性分析;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体质健康与学业成绩相关性分析;学生体质健康与学业成绩关系动态分析。

3.測试指标

(1)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测试指标为身高、体重、BMI指数。在分析身体形态与学业成绩关系时,为了便于统计,将BMI正常定义为1,BMI超重、较低体重定义为2,将BMI肥胖定义为3。

(2)身体机能

身体机能测试指标为肺活量,最大呼出的气量为肺活量。

(3)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为1000/800米、5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

(4)学业成绩

本文所探讨研究的学业成绩是指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各门高考学科的期末考试总分、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各门高考学科(文理分科)期末考试总分、高三年级的合肥市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理分科)总分。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体质健康各维度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1)身体形态与学业成绩成显著负相关

研究表明,全体学生的BMI指数与学业成绩成负相关(学业成绩Pearson系数=-0.125,P=0.001<0.01,见表2),相关显著。由此可见,学生BMI指数越接近标准值1,其对应的学业成绩也明显进步。就在校学生而言,控制身体形态在正常范围,对其学业成绩的进步有促进作用。

(3)身体素质与学业成绩成显著正相关

研究表明,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学业成绩成正相关(学业成绩Pearson系数=0.168,P=0.01<0.05,见表4),相关显著。由此可见,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对学业成绩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学生身体形态指标与文化成绩存在负相关,降低BMI指数不仅对学习有好处,还对学生的健康有意义;学生身体素质与学业成绩存在正相关,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对学习有积极意义;但是心肺功能对象为全体学生时,显示具有相关显著性,分别进行男女探究时,存在矛盾。

2.体质健康与学业成绩关系动态变化

(1)高二年级学生与高一年级相比,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上升无明显差异,但学业成绩退步显著

研究表明,体质健康略有提升(高二年级体质健康进步幅度为0.18,P=0.53>0.05,见表5),但相关不显著。高二年级学生学业成绩呈退步趋势(高二年级学业成绩进步幅度为-8.3,P=0.001<0.01,见表5),非常显著。男生体质健康水平也是处于下降状态,女生则呈上升状态。

(2)高三年级学生与高二年级相比,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趋势显著,学业成绩退步显著

研究表明,高三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下滑趋势(体质进步幅度=-6.64,P=0.001见表6),非常显著,对应的学业成绩呈现退步现状(学业成绩进步幅度=-14.39,P=0.001,见表6)。似乎可以得出,随着体质健康水平的明显下滑,其学业成绩也成明显退步。

(3)高三年级学生与高一年级相比,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显著,学业成绩也退步显著

研究表明,高三年级相较于高一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成绩下滑(高三年级学生体质健康进步幅度=-6.43,P=0.001<0.01,见表7),非常显著,对应的学业成绩退步(学业成绩进步幅度=-22.69,P=0.001<0.01,见表7),非常显著。

综上所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对应的学业成绩也下滑显著,或许有很多因素,但不能作为阻碍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理由。研究显示,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对促进文化成绩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参加身体锻炼只是占用时间而已,并不会影响文化学习。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高中阶段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学业成绩成正相关。

(2)在高中阶段学生体质健康多维度中,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与学业成绩成显著正相关;身体形态与学业成绩成显著负相关。

(3)近三年来高中阶段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对应地,其学业成绩也逐年退步,体质健康问题依然形势严峻。

2.建议

(1)学校、家庭和社会要统一认识、提高认识,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树立“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生理保证,提高体质健康能促进文化学习”的观念。

(2)学校要重视体育工作,切实保障青少年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以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来促进学业成绩进步。

(3)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高中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与高中体育学业水平测试工作,成立专门部门,建立地区统一的评价体系与考核办法,形成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体育学业水平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考核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第一版):2830.

[2]李一宁.增进青少年体质座谈会发言摘要[J].体育与科学,2007,28 (2):36.

[3]沈光茹.美国SPARK 课程对上海市小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何仲恺.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1,4.

[5]熊绍高.论成人学生非智力因素完善的必要性[J].广西教育,2010(12):147149.

[6]杨智琛.学校体育习惯的养成与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J].科学导报.2015(5):316.

[7]孙成福.体育锻炼对学生文化学习影响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2(3).

[8]王振宏,刘萍.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习成就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32(1):6569.

[9]卢爱东.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的关系初探[J].学术论坛,2011(3):73.

[10]李达伟.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进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3):7273.

[11]徐士强.美国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SPARK 项目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7(4):2326.

[12]林崇德.智力结构与多元智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13]林崇德.智力的培养及其干预实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14]王立新.家庭教育中青少年非智力因素培养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6.

[15]江崇民,张一民.中国体质研究的进展与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8,9.

[16]周军铁.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07.

[17]袁艺,谭红专.婴幼儿智力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10(4).

[18]董哓虹.大学男生BMI的分型与身体机能和素质的差异性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2).

[19]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

[20]张淑娟.优质体育课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J].少年体育训练,2010,4.

[21]韦拥军.中学生体育锻炼对学生文化学习的影响研究调查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8,9.

[22]王为民.影响学习成绩的四大因素的因果模型之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23]刘春晓.体育运动的良好心理品质在文化学习中的迁移探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2.

[24]谢翔.体育对创造性人格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8.

[25]许科,赵长海.论学校體育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6.

[26] 王晓东.谈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27]卓宗善.体育高考训练与文化学习之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

[28]张霖,王海,杜社敏.厦门特区中学生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关系的研究[J].福建体育学院学报,1992,2.

[29]施正惠.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双赢的策略[J].科技信息,2010(13).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体质健康体育锻炼
浅谈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
学习策略、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情绪调节特征的相关研究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