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课堂实践探索

2020-05-14 02:42倪涌舟郭中富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6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倪涌舟 郭中富

摘要:文章通过对大学物理课堂思政教学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建立了一套符合大学物理课程思政需要的思政映射和融入点方案,并且以动量守恒、反冲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为例,分析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6-005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对非思政类课程的课堂思政教学提出了要求。大学物理课程作为理工科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授课面广,思想教育的典型事例多,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很好途径。我们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通过唯物主义辩证分析,结合中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以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物理学的成果和物理学家的介绍,设计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学习科学、投身科学研究的信心[1-4]。

一、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是达成大学物理教学育人目标的重要方式。但是大学物理课程毕竟不是专门的思政课程,大学物理教学有自身的教学内容和任务需要完成,因此生搬硬套的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肯定是不行的,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尤为关键。

1.物理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漫长的发展历程使得物理学集聚了大量优秀的科学研究素材,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科研精神、探索科学的信心培养具有天然的优势。

2.物理学是一门讲究唯物主义的科学,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大量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在物理学的教学中结合唯物辩证法的讲解,对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思想很有好处。

3.中国古代在物理学上有辉煌的成就,《考工记》《墨经》《水经注》《淮南子》等中国古代著作记录了丰富的物理学知识,造纸、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地动仪、浑天仪等都是中国古人对物理学的具体应用,在大学物理教学的相关知识点中穿插这些历史成就的介绍,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可以体现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中国物理学家牺牲个人利益投身祖国的科研事业,在“两弹一星”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在基础建设、设备制造、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涉及物理学的方向成绩显著。在物理课程相关知识点讲解时,介绍这些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为中国崛起努力学习的热情。

二、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

根据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主要集中在培养科学精神、唯物辩证法思想教育、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我们经过长期大学物理教学的实践,在分析大量物理学发展资料的基础上,梳理了一套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方案,对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规范。表1为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方案。

三、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以动量守恒、反冲教学为例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很重要,但是大学物理教学毕竟不是完全的思政教学,如何在物理知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既让学生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中学习到物理知识,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既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又让学生不反感精神洗礼,一个好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就格外重要。我们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设计了情景设定、问题导入、课堂讨论、课外研讨等环节,运用视频、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物理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将以动量守恒、反冲教学为例,具体分析课程思政的融入方法。

(一)课程引入

问题导入:平时玩的鞭炮的飞天原理?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鞭炮的飞天原理,讲解中国古代火药发明与运用,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融入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激励教育。

(二)课程讲解

动量守恒:∑m=C,条件:合外力为零或外力远小于内力。

反冲:以火箭为例,地面为参照系,设抛射质量为Δm,抛射物体相对火箭速度为u,抛射后剩余质量为m,火箭初速度为v,抛射后火箭速度增量为Δv,有

教学目的:分析火箭飞行速度的变化,引入中国火箭的发展历史讨论。

(三)课堂讨论(思政融入)

网络查找:钱学森事迹。

情景设定1:钱学森不回国行不行?

情景设定2:钱学森不回国,中国的导弹事业会不会发展?

问题引导:个人命运如何与国家发展相融合?

视频教学1:电影《钱学森》中钱学森回国前后的情节,钱学森主持“东风2型”导弹研制情节。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钱学森回国主持中国导弹研制的经历,融入科学报国、爱国主义教育。

视频教学2:“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情节。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课外研讨

小组讨论:载人登月的过程设计。

教学目的:将已经学习的知识贯通运用,融入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教育。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物理学历史悠久,物理学家群星璀璨,為“培养什么人”提供了大量的思政教育素材。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物理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物理,立志树德,是每个物理教育工作者应该长期坚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宝平.“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63-65.

[2]张立瑶,顾铮先,田伟,许春燕,丁亚琼,李小丹.大学物理中的课程思政[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78.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戴晔,白丽华,张萌颖,张义邴.“课程思政”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9,(8):84-86.

The Classroom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in College Physics Course

NI Yong-zhou,GUO Zhong-fu

(School of Science,Zhejiang A&F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13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rting poi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 physics class,establishes a se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pping and integration point program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 physics course,and takes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momentum conservation and recoiling teaching as an example,analyzes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 physics course.

Key words:university physics;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teaching design

收稿日期:2019-10-26

基金項目:浙江农林大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项目名称:中国物理学成就与大学物理课程有机衔接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KGZD18017

作者简介:倪涌舟(1974-),男(汉族),浙江杭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物理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物理教学中需要做到十个“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