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化测度方法研究

2020-05-15 10:56
经济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测度进程城市化

●张 哲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特征。对地区城市化进行测度不仅可以更加准确把握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可以通过更加全面了解地区发展结构从而进一步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早期研究中国城市化问题的学者通常采用单一指标测度城市化进程,其中城市化率便是最主要的指标之一,即城市人口与地区总人口的比重。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单纯的城市化率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城市化进程,尤其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因此,开始有学者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互动关系来探索城市化发展的情况,当一个地区城市化领先与工业化时被称为超前城市化现象,当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时被称为滞后城市化现象。近年来,随着城市结构逐渐高级化、城市各项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以及城市人口对城市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城市化的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测度城市化的指标也更加多元化。孙全胜(2018)认为城市化有多重内涵,测度城市化应当采用综合水平的测度方法,解释城市化进程要通过社会学、文化学、人口学和经济学等多个角度。吴煜(2018)提出了采用熵值法构建城市化测度指标体系的方法,通过计算各个影响指标的熵值和权重进而计算出城市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张思峰(2006)最早采用层次分析法测度中国城市化进程,从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和地域景观四个方面讨论了城市化进程。朱邦耀(2013)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吉林省四平市城市化进程进行了测度,从社会、经济、人口和土地四个方面评价了四平市的城市化进程。通过梳理既有研究可以发现,城市化的多元内涵逐渐得到学者的认可,城市化的测度体系也应当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健全。另一方面,在我国已经有学者将层次分析法作为测度城市化的方法之一,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清晰地看出城市化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和各个因素的权重。但是,本文认为,既有的层次分析法框架仍存在进一步的优化空间。一方面,既有的层次分析法框架相对缺少理论层面的支持,分析指标相对缺少理论层面的意义;另一方面,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城市化应当被赋予更多的含义。因此,本文进一步丰富了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框架,并对相应指标进行了理论层面的解释。

一、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从人口、空间、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六个方面考虑了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并将这六个因素作为层次分析法的指标层。

1.人口方面。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最主要特征。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城市的发展过程就是要素和劳动力在城乡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其中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从人口流动的视角揭示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口在城乡之间的流动特征。并指出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刘易斯第一拐点以及刘易斯第二拐点分别反映了流动状态的转折点,并在刘易斯第二拐点之后流动人口才能实现真正的与城市居民无异,城市化高度发展。

2.空间方面。从城市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角度讲,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城市逐渐完成自我强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在空间上会不断扩大,成为周边地区的中心。城市早期就是经济和工业的中心,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个中心逐渐扩大。这个扩张不仅体现在城市化规模的扩大,也包括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健全。因此城市的空间特征也是反映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参考之一。

3.经济方面。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讲,城市化过程就是生产要素逐渐向城市集中并形成增长极的过程。相对高级的产业会优先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聚集,进而为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新经济地理学也从要素流动的角度解释了城市化进程中生产要素逐渐向城市聚集的阶段性特点,同时强调了工业部门的发展对于城市化绝对的促进作用。

4.社会方面。城市化发展的关键一环就是人口市民化的过程,而城市的社会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人口是否会进入城市并成为城市人口。在社会学的认知下,城市化是社会由早期原始社会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城市内部的科教文卫等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因此本次研究将城市的社会特征也纳入城市化的测度体系当中。

5.环境方面。城市发展早期更多注重的是城市的经济效益,但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动。环境因素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也越发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不仅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也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研究学者也越发关注城市污染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影响关系。本次研究将城市的环境因素作为城市化测度指标体系的另一大指标。

6.文化方面。既有研究从文化方面测度城市化进程的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的逐渐推广,全国各地区的文化产业也在蓬勃发展。文化是一个城市精神的集中体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融入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到城市化进程。

综上,本次研究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因素,并通过理论分析梳理每个影响因素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最终将从这六个方面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化测度指标体系。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化测度指标体系

本部分通过层次分析法层次划分、判定矩阵的建立、数据检验、判定矩阵求解和结果分析五个部分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化测度指标体系。

1.层次划分。本次研究以人口、经济、社会、空间、文化和环境为指标体系的六个准则层,并选取了适当的指标作为每个准则层下的指标层。人口和经济两个准则层下建立的6个指标是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城市化最为相关的指标,人口指标为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和非农业就业率。经济方面的指标为,人均GDP、城市家庭人均消费水平和二、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空间准则层下采用城市土地面积、公路运营里程和人均住宅三个指标,主要原因在于城市面积可以直观反映地区城市发展规模,公路里程是城市空间扩张的重要途径,而人均住宅面积则可以从居住的角度反映城市化的空间特征。社会层面则结合现有的数据获取途径,选择了教育、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的三个方面指标反映地区的城市社会发展水平。文化方面采用文化机构组织文艺演出活动次数和人均文化事业支出作为分析指标,从居民文化支出意愿和机构重视程度反映城市文化水平。环境方面则通过污染治理投资占比、人均绿化面积和空气质量排名反映城市的环境状况。本次指标体系主要创新点在于引入了多维的准则层,更加全面地描述了城市化进程,并通过建立适当的指标层指标更加细致地分析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2.判定矩阵建立。在确定层次划分后需要通过建立判定矩阵来完成各因素重要程度的排序,才能进一步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关系。本次研究采用“1-9”比较尺度法分析指标之间的重要性关系。具体操作时将指标变量进行相关性比较,之后采用“1-9”的比较尺度表示相互之间的重要强度关系。“1-9”比较尺度的具体关系含义如表1所示。

表1 相关性比较尺度表

3.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是指通过数据比对,找出第二步中已经建立的指标之间的重要性关系是否符合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当甲重要于乙重要于丁时,不能出现丁重要于甲的反事实。通常通过计算一致性比率来判断,一致性指标通常控制在0,1以内,越接近于0一致性越好。一致性指标的计算通常通过和积法求得。

4.判定矩阵求解。判定矩阵的求解首先将判定矩阵的列向量单位化处理,然后对单位化处理的矩阵按行求和。求得的结果为权重向量,进行单位化处理后便得到设想指标的权重。

5.结果分析。通过求解判定矩阵将会得到不同准则层下各个指标的权重,同时求得各个评价结果下各个准则层的权重,通过加权分析可以求出每个指标最终的综合权重。

三、结论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综合发展的结果,探索城市化进程是了解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发展的多元化城市化的内涵也被不断赋予新的含义。本次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特征,丰富了既有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测度城市化进程的方法,并对指标体系中的准则层指标从理论方面分析了与城市化之间的相关性,为测度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具体采用本次研究评价体系分析城市化进程时,可以先根据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专家打分法或地区问卷调查的方法确定适合本地区的判定矩阵,进而得到更加符合地区特色的城市化测度结果。

猜你喜欢
测度进程城市化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与反思
Linux僵死进程的产生与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