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隔代互学研究

2020-05-16 08:45涂淑莉
江苏教育 2020年31期
关键词:互学祖孙隔代

涂淑莉 吴 洋

一、研究背景

浙江省武义县泉溪镇中心小学处于城乡交界处。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许多私人加工企业迅速崛起,很多家长选择附近工厂就业,平时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任务就落在家中老人的身上,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起居成了乡村老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乡村多数老人文化程度不高,在孩子的教育上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与教师的沟通有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高科技产品的使用上,多数老人表示“实在困难”。

同时,人口老龄化是21 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老年人的学习,对于顺应老龄化社会的要求,以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浙江老年开放大学学习平台依托自有的“浙江终身学习在线”“浙江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优化了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第三年龄学堂”,首期将向社会免费提供近5000 个数字化学习资源,将打造“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四大主题学习空间。

基于上述背景,乡村班主任可以借助互联网学习平台开展隔代互学活动,拓宽乡村老人的学习渠道,让他们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互学活动可以增进祖孙间的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研究准备

为了全面了解乡村老人对“学习”的认识和需求,2019 年11 月初,我们要求学生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并在“问卷星”上做好反馈。

我所带班级共有48 位学生,但部分外地学生的长辈不在武义县,因此接受调查的只有40位祖辈。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40 位祖辈中,年龄在50 到70 岁之间的人数较多;祖辈的文化程度偏低,其中文盲占2.5%,小学文化程度的占6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0%,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2.5%;对于“学习”一词的理解,有25位老人能够明白“学习”的含义,有4 位老人不明白,有点答非所问。

2019 年12 月初,我们深入学生家庭对老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采访,了解他们对“学习”的理解,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跟孩子一起学习,让隔代互学成为一种可能。当我们提起可以借助“浙江老年开放大学”这个平台时,多数老人表示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愿意尝试。

2019 年12 月中下旬,通过“你好,寒假!”学生讨论会,我对2020 年“你好,寒假!”班级隔代互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将“基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的隔代互学研究”作为研究重点。

2020 年寒假前,学校工会要求全校学生的祖辈注册“浙江老年开放大学”学习平台。在家长的指导下,班里有48 个家庭的老人在平台完成了申请学习账号和注册工作,注册率达到100%。我们觉得这是一个促进老人学习的良好平台,如果合理利用的话,对于提升老人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也担心老人完成注册后,不能真正利用这个平台开展学习。如何发挥学生的引领性,帮助老人熟练地在学习平台操作,实现自主学习?祖孙的互学是如何发生的?祖孙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又有怎样的收获?这都是我们要在假期实践中探讨的话题。

三、活动开展

根据班级学生的志愿报名情况,我们组建了班级隔代互学微信群,引领学生和老人通过家庭内部互学共学、线上反馈交流、线下成果汇报的方式进行居家隔代互学。乡村老人文化程度低,不会使用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如何引领学生教会老人在电脑或者手机上熟练地打开“浙江老年开放大学”平台并开展学习,也成了我们开展隔代互学的主要工作之一。

(一)巧用休业式,邀请长辈进课堂

2020 年1 月17 日上午,我们在教室开展了班级休业式暨“你好,寒假!”隔代互学项目培训会。与往年不一样的是,参会人员除了学生家长,还有祖辈代表。祖孙三代共聚教室,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由此发生。在“你好,寒假!”隔代互学项目培训会上,我们重点讲解了隔代互学项目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操作步骤。

本班学生的祖辈年龄大都在50 到60 岁,文化程度相差甚远,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针对如何利用“浙江老年开放大学”学习平台开展学习,我们做了详细介绍。学习平台上有大量的视频,这对于识字不多的乡村老人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操作起来也相对简单;班上的绝大部分学生对电子产品都很喜爱,让他们教老人学习,能够激发他们的潜力,提升自豪感。祖孙互学、共学随时发生,其间也少不了父母的参与和协调,这样的学习也会促进了家庭关系的和谐。

(二)召开家庭会议,量身制订计划

根据休业式上的培训内容,各个家庭针对自己对2020 年“你好,寒假!”隔代互学项目的设想,祖孙三代围坐在一起召开家庭会议。班里共有48 个学生,组织家庭会议的有43 个家庭,占比达到89%。会议中,各个家庭根据孩子和老人的兴趣爱好,商量确定祖孙互学的主要内容,学生需明白要跟长辈学什么或者要教长辈学什么。确定每人每天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学习过程要详细,学习要持续进行,并以照片、视频、美篇总结等方式呈现学习结果。同时,由父母负责做好记录,完成“家庭隔代互学共学讨论表”,制订“你好,寒假!”活动计划。最后,根据教师提供的初稿,家庭内部再讨论,细化内容,从而形成方案,制订学习协议并签字承诺等。

(三)祖孙互学,打开新世界

1.“小老师”上线。

寒假里,我利用班级微信群对学生进行线上指导,教会他们在手机和电脑上打开学习平台,在熟记操作步骤的基础上,学会迅速登录平台;通过让学生在微信群里按时打卡的方式,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小老师”们掌握登录学习平台的要领后,就可以进行教学了,他们教学的对象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教学第一步就是让他们学会登录学习平台。这个任务对于从来没有上网经验的乡村老人来说还真不容易,学生首先要教祖辈们认识“浙江老年开放大学”这几个汉字以及拼音,接着引导老人在手机或者电脑上找到浏览器页面,输入“浙江老年开放大学”,然后按下回车键,再找到网页,根据注册的账号登入平台。

老人们的文化程度不同,学生教学的时间也不一样:有些老人要从最基础的识字、打字学起,教学的时间相对要长一点;有些老人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也会快一点,学习的时间就短一些。看似简单的登录平台学习,对于老人来说真的不简单,小欣在教学体会中这样写道:“这是我第一次教爷爷用手机打字,爷爷虽然认识这几个字,但是让他在手机上操作,还是挺费劲的,手机总是不听爷爷的话,总爱跟他捉迷藏。不过,经过多次实践,最终爷爷成功登录学习平台了。看着爷爷成功的那一刻,我开心极了。”

2.祖孙共实践。

让老人们在视频学习的基础上把知识合理消化,运用于生活实际并且传授给孩子,促成真实发生的隔代互学,是我们研究的意义所在;让乡村老人也能够像城里的退休老人一样有充实的老年生活,了解外面的世界,跟高科技接轨,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是我们研究的重要目标。这个春节,因为疫情,居家不出门成了我们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在线学习也成了老人和孩子们每天的必修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小老师”们已经成功教会长辈打开电脑或者手机登录学习平台。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情况,祖孙商议合理选择学习项目。学习平台上的项目很多,祖孙俩在项目选择上进行了协商,最终选择了彼此都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如书法、绘画、养生保健、生活休闲、体育锻炼等。很多学生跟长辈一起认真观看视频,一起学习,学习过程中还不忘动手操作,并根据学习记录表做好记录,学习过程中有收获、有思考(见48 页表1)。

再如杜昊轩和爷爷的记录就更加详细了,他们把学习心得写成了日记:

2020 年2 月4 日 跟爷爷看课随想

今天,我跟爷爷打开“浙江老年开放大学”学习平台,观看了“老年安全合理用药”这个视频。看完后,我跟爷爷的感受很深。爷爷告诉我,他通过观看这个视频,知道了抗酸药、胃酸分泌药物和多潘立酮不能一起使用;年龄大、对药物的吸收能力和耐受性下降,以及自身患多种疾病、使用多种药物等原因,易出现用药安全问题,尤其是药物不良反应;药品一定要放在密闭干燥处,且不能放在儿童接触到的地方;用药期间一定不能喝酒。对呀,以前我经常发现爷爷吃药后还喝酒。我想,看了这个视频,他下次应该会注意了。我的感受是:爷爷奶奶生病用药期间,我一定要注意观察,如果出现皮肤过敏现象,必须让他们立即停药;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那就立即就医。这样的学习真好,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

表1 “祖孙共实践”记录表

四、活动收获

(一)丰富老年生活

乡村老人白天基本在田间、工厂、家中干活,除了看电视、适当休息,也没其他娱乐活动了。参与平台学习后,老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参与的活动更加广泛了。这项活动让他们天天有事可做,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让他们获得了价值感,对自我有了新的认识。

这次的隔代互学活动,不但使乡村老人学会了使用手机或者电脑,更帮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生活质量。老人们通过上网学习、查看微信等方式,了解到更多外面的信息,从而实现了与时代接轨。

(二)孙辈学会了感恩

传统的隔代教育造就了一些“小皇帝”“小公主”,学生们习惯了从长辈那里索取,主动关心长辈的意识不强。但自从参与隔代互学活动后,学生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杜昊轩汇报心得时这样说道:“我觉得,平时我要多关心爷爷奶奶的饮食情况,让他们吃得健康吃得营养,从而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爷爷奶奶对我太好了,以前我还经常跟他们顶嘴,现在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今后一定好好改正。敬老爱老的孝道文化是我们的财富,值得一直传承下去。”

(三)增进祖孙关系

对于经过平台学习后的祖孙关系,我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所有参与学习的祖辈都认为参与这项隔代互学活动后,自己能跟晚辈和谐相处,逐渐消除了因观念不统一而产生的隔阂;同时,也促进了家庭和谐氛围的形成,为创建学习型家庭奠定了基础。

我还通过线上互动交流的方式采访了参与学习的学生,他们一致认为,自从跟长辈在平台一起学习后,跟祖辈有了共同的话题,对祖辈也多了些崇拜。何辰宁在她的学习感悟中这样写道:“以前我总觉得爷爷什么都不懂,问他很多问题他都不会。自从爷爷在‘浙江老年开放大学’平台上学习后,我发现爷爷变得很厉害了,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我很崇拜他。”

猜你喜欢
互学祖孙隔代
迈向共学互学的未来:当前隔代学习研究的知识图景*
人间至爱祖孙情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祖孙情
亲情祖孙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安徽省关工委开展互学交流活动
增强认知互动 促进精制加工
四“学”立“品”: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隔代家长怎样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