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建设网络强国思想论略

2020-05-19 15:15荣开明
江汉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网络安全发展

摘要:互联网是人类社会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颖产物,是当今世界改变人类社会的颠覆性力量。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深刻地不可逆转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促进了人们思想文化技術等方面的加速交流,大大缩短了人类地球村的距离,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和空间,给全世界的政党活动、政府治理、国际交往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新时代建设网络强国思想,系统科学地回答了我国建设什么样的网络强国、为什么要建设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网络强国的时代课题。新时代建设网络强国思想,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意义重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应对科技挑战和机遇的指导思想与实践遵循。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B03;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0)03-0046-10

一、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基本内涵

社会创造了科学,科学造福于社会。科学技术从一开始就是并且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革命性力量。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① 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②。我们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在1963年就说:“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③。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江泽民认为:“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要“自觉地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⑤。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还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为题,主持了中共十六届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明确提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并从当时实际出发,提出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五项基本方针和政策要求⑥。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网络强国思想的形成,从理论上看,是对上述马克思主义重视科学技术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从实践上看,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结合和双向互动,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孕育到形成发展的过程。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在河北省正定县任县长、书记期间,就认定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于1984年在县里创建了信息中心,并成功举办了全省第一个县级“技术信息交流大会”,推出科技项目1500项,使信息成为正定经济起飞的助推器。2000年任福建省长期间,他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创建了以福建为对象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及应用系统,加快了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速度,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担任浙江省委、上海市委书记后,他于2003年3月21日在沪浙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在信息化建设领域,以电子政务和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重点和切入点,共同开发建设综合性或专门信息交流平台。”2007年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后,他多次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提出“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包括探索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借鉴外国执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2011年12月18日还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党的建设特别是拓展党建工作空间、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等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依据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形势,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站在人类历史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度,就建设网络强国问题作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决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举措,推动我国网信事业迅猛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6.33亿;2018年,移动支付规模达277.4万亿,稳居世界第一,数字经济规模超过3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1/3,居全球第二位;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7%,纳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贫困县网络零售额超过1700亿,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极大地激发了农村的创新活力⑦。正如习近平所说,我国虽然是后来者,接入国际互联网只有20多年,但是互联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充分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加强对网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决策和对网信工作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网络强国战略思想。”⑧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互联网发展、治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崭新成果,是中国治网之道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4月20日,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谈及新时代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时用“五个明确”作了高度概括。这“五个明确”实质上阐明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

第一,明确网信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任何一个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国家安全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网信工作的重要地位也必须置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野下去考察。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四条基本方略之—,明确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加强国家安全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就是要确保国家领土主权、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免受各种侵袭、干扰、威胁。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最前沿,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我们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库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⑨

第二,明确网络强国战略目标。从网络大国变成网络强国,从跟跑者、并跑者变为领跑者。建设网络强国是一项艰巨复杂的战略任务,首先要将中国建设成为网络技术强国,即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有效突破,具备网络强国的基本特征,能够在基础理论、实验室设计、工业生产以及市场竞争中占据关键地位。其次必须成为网络治理强国,在国内建构完善治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适应时代需求、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网络治理体系,为全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提供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第三,明确网络强国建设的原则要求。“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此,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点,加速推进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实现网信军民融合发展;做到六个“加快”:“加快推进网络信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防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达到“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推进“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转变为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把互联网这个最高的“变量”变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第四,明确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国际主张。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对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提出了全新挑战。中国对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国际主张,实质上就是要在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平等原则基础上,推进网络国际治理体系良性变革,最终建成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第五,明确做好网信工作的基本方法。对于网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必须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网信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来谋划;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实事求是、战略定力、问题导向、全面协调、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在调查研究中解决好建设网络强国面临的各种问题。决不能浮于表面,搞花架子,也不能片面化、极端化。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精准的理解判断、负责任的国际担当,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时代发展趋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应对新的科技挑战和机遇的指导思想与实践遵循。

二、为什么提出新时代网络强国思想

网络强国思想意义重大而深远,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能否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建设新时代网络强国,是适应新的工业革命要求的创新壮举,是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的紧迫要求

当今时代从科技上看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回顾人类社会工业革命的进程,可以看出,从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算起到目前为止,先后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的是“蒸汽时代”,标志着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创的是“电气时代”,电力、钢铁、铁路、化工、汽车等重工业兴起,石油成为新能源,交通运输业得到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逐渐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创的是“信息时代”,全球信息和资源交流变得更为快捷,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卷入全球化之中,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一步形成,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既促使人类社会进入空前繁荣的时代,也同时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气候变化危机,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与人、社会与社会、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的矛盾日益复杂而且特别尖锐,因而引发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即“人工智能化”时代,或“绿色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

第四次工业革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子和自动化阶段,关键技术有电子、自动控制、激光、材料、航天和原子能等技术。主导产业包括电子工业、计算机、原子能、航天和自动化产业等。第二阶段是信息化和智能化阶段,关键技术有信息、云计算、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和绿色工业等技术。主导产业包括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物联网、无线网、大数据、智能制造(3D打印)、先进材料、智能机器人、智慧城市、绿色能源和生物产业等。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前三次工業革命相比,是一次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科技革命,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生物技术以及量子科技等蓬勃发展。这些工业的发展,正在深度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重塑产业格局。以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引发的产业革命,将呈现出生产方式智能化、产业组织平台化、技术创新开放化等特征,对全球产业分工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⑩。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颖产物,是当今世界改变人类社会的颠覆性力量。自互联网1969年诞生以来,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深刻地不可逆转地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重塑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社交方式,使人类的衣食住行、旅游购物消费娱乐等行为逐步网络化;使信息传播和社会思潮很快超越民族、地区、国家的界限,以丰富快捷、多元多变、开放交融的方式,促进人们思想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加速交流,大大缩短人类地球村的距离;带给人们眼花缭乱的诸多生活形象、经济现象、技术模式和贸易方式,塑造出向数字经济、大数据的转型趋势;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和空间,也给全世界的政党活动、政府治理、国际交往的传统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互联网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和标准,反映出无法抗拒只可顺应的未来科技发展前景。谁能更好认识和把握信息化的这一大势,谁就可以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上,赢得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的竞争。正如习近平指出的:“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11} “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化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12} “互联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很多领域的创新发展带来历史机遇。”“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

中国近代以来,一直因经济科技落后而挨打挨饿挨骂,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是边缘者、落伍者。在20世纪80年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中,也仅仅是搭上了末班车,仍是个“后来者”。但由于40多年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实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成功的追赶者”,成了世界上最大的ICT(信息通信技术)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第一次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站在一条起步线上。这为我国成为追赶型国家注入了巨大活力和动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有关研究表明,未来15年,信息技术与新兴数字经济发展,将为后发经济体赶超提供机遇。数字经济兴起将加快科学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扩散转移,有助于本地化生产,助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产业特性,促使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人工智能密集型产业转变。这不仅会改变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布局,还会加速推动后发经济体转型升级。信息技术与后发经济资源等优势相结合,可以强化后发经济体的发展优势,促使全球南北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发达国家占全世界GDP的70%,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仅占30%。到目前为止,新兴国家体和发展中国家,因为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崛起,占比已经达到56%,发达国家下降到44%。预计到2035年,会形成和二战结束时完全不同的格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占70%左右,发达国家只占30%左右。

(二)建设新时代网络强国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紧迫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3} 新时代互联网的发展,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网络媒体的快速壮大,使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表达渠道,可以通过论坛发帖、微信朋友圈、个人微博等方式,方便、自由、完整地表达个人意见和诉求。互联网成为民意民情的新兴聚集地,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表达权。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获得了实时快捷的信息接收途径,刷新了信息传播的概念和效果。可以说普通人已经是“一机在手,尽知天下事”,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得到空前满足。很明显,移动网络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破解人民新难题、化解人民新矛盾、满足人民新需要方面,发挥着其他手段和途径不可比拟、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网络的平等、虚拟、交互、便利等属性,还大大激发了人们对公共事务和公共议题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社会的动员和高效服务。广大网民在网络上要求了解事实真相,鞭挞丑恶现象,抨击社会不公,呼吁公开透明,回应大众关切,为各方良性互动也提供了有利氛围和条件。这充分表明移动网络已经成为新时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重要引擎,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紧迫需要,也成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保障人民政治权利民主权利的有力武器。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说得好:“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很多网民称自己为‘草根,那网络就是现在的一个‘草野。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对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人民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14}

(三)建设新时代网络强国,是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紧迫需要

早在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要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誤思想观点进行批驳。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做这项工作不容易,但再难也要做。网上负面言论少一些,对我国社会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15} 习近平还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入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从实践看,面对互联网技术和应用飞速发展,现行管理体制存在明显弊端,主要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同时,随着互联网媒体属性越来越强,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特别是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客、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全会决定提出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目的是整合相关机构职能,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互联网管理合力,确保网络正确运用和安全。”{16}他还强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问题值得高度重视。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要把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守土尽责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制度体制优势,坚持管用防并举,方方面面齐动手,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切实维护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17} “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掌控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我多次讲,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18}这些都从政治高度阐明了网络强国建设对我们党加强制度建设、治国理政现代化建设、实施执政理念转型的重大意义;也从执政规律的角度,阐明了网络舆论对巩固党执政地位的深远影响,要求我们将政治和技术统一起来,将管好用好互联网看作是新形势下掌控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加速中国共产党向信息化转型,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使我们党始终能够引领互联网发展潮流,永葆青春活力。

(四)建设新时代网络强国,是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上那些期待用上互联网的国家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的紧迫需要

当今世界,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互联网领域发展很不平衡,而且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不同国家地区之间“信息鸿沟”仍在加深,侵害个人隐私、黑客攻击、网络犯罪等已经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威胁。如何应对这些共同威胁,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互联网面临的严峻挑战。虽然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在信息领域没有双重标准,各国都有权维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习近平指出:“国际社会要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19} “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中国是黑客攻击的受害国。中国政府不会以任何形式参与、鼓励或支持企业从事窃取商业秘密行为。不论是网络商业窃密,还是对政府网络发起黑客攻击,都是违法犯罪行为,都应该根据法律和相关国际公约予以打击。”{20}当前,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从现实情况出发,我们提出了“网络主权”“信息主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新主张,提出了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条原则”:“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这些原则和主张,全面地规划、较为合理地体现了中国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战略框架和具体方案,是中国对国际互联网发展的重大贡献,反映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深度介入国际互联网治理的愿望,得到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认同。至今我国已连续六年举办世界互联網大会,积极参与多个国际互联网技术治理组织的活动,牵头提出新的互联网技术标准,日益成为国际互联网舞台的活跃成员和重要力量。中国建设网络强国思想及其互联网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对外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提供着有益的参考借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我们必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做到全球互联网“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不断丰富“中国方案”内涵,让互联网这一新型科技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三、怎样建设新时代网络强国

概括地讲,网络强国至少有六大标志:一是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是要有明确的网络空间战略和国际社会中的网络话语权。三是关键技术上要自主可控,特别是操作系统和CPU技术。四是网络安全要有足够的保障手段和能力。五是网络应用在规模、质量等方面要处在世界领先水平。六是在网络空间战略中,要有占领制高点的能力和实力。《国家信息化战略纲要》提出,建设网络强国具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信息消费总额达到6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38万亿元,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第二步到2025年,信息消费总额达到12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67万亿元,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21}。

很显然,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按照中央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的安排去做,最为主要的是把握以下九个核心要义。

(一)发展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要,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22} “要坚定不移支持惠民网信企业做大做强,加强规范引导,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企业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更好承担起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23} 要全面落实“互联网﹢”工程,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生产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发展理念: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24}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网信事业发展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支持鼓励互联网企业家、领军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创新创造,为互联网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网信事业的发展要着力解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消除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差异、地区差异,保障信息安全,实现均衡、全面、安全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信息化产业就是绿色产业,信息化、网络化支撑着工业、农业、国防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升级,推动着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网信事业实现绿色发展,就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25}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互联网事业也离不开中国。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把握和引领国际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动网络空间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享是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宗旨。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宗旨是服务百姓、惠及民生、供民共享。要推动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引导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掌握信息、交流思想、创新创业、改善生活,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既惠及14亿中国人民,又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

(三)治理要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双轮驱动

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疆域。“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26}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齐抓共管,切实维护网络安全。”{27}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28} 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各方面齐抓共管,切实维护网络安全。第一,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理念决定行动。当今的网络安全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许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着密切关系。二是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需要树立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三是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只有立足开放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互动、博弈,吸收先进技术,网络安全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四是网络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没有绝对安全,要立足基本国情保安全,避免不计成本追求绝对安全。五是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第二,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可能遭到重点攻击的目标。“物理隔离”防线可被跨网入侵,电力调配指令可被恶意篡改,金融交易信息可被窃取,这些都是重大风险隐患。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就可能导致交通中断、金融紊乱、电力瘫痪,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杀傷力。我们必须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第三,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要全面加强网络安全检查,摸清家底,认清风险,找出漏洞,通报结果,督促整改。要建立统一高效的网络安全风险报告机制、情报共享机制、研判处置机制,准确把握网络安全风险发生的规律、动向、趋势。要建立政府和企业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把企业掌握的大量网络安全信息用起来,龙头企业要带头参加这个机制。第四,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网络安全的本质在对抗,对抗的本质在攻防两端能力较量。要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制定网络安全标准,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层级、保护措施。哪些方面要重兵把守、严防死守,哪些方面由地方政府保障、适度防范,哪些方面由市场力量防护,都要有本清清楚楚的账{29}。

(四)发展保障:紧抓技术突破,建设基础设施和共享体系

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网络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缺蕊少魂”就会不堪一击。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核心技术要取得突破,就要有决心、恒心、重心。我国网信领域广大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树立这个雄心壮志,要争这口气,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为此就要:第一,正确处理开放和自主的关系。第二,在科研投入上集中力量办大事。第三,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第四,推动强强联合、协同攻关{30}。还可以探索组建产学研用联盟、揭榜挂帅。要打好核心技术研发攻坚战,不仅要把冲锋号吹起来,而且要把集合号吹起来,也就是要把最强的力量积聚起来共同干,组成攻关的突击队、特种兵;要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地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五)人才支撑: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31}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我们的脑子要转过弯来,既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引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网信领域可以先行先试,抓紧调研,制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办法,充分调动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有国家担当、社会责任,为促进国家网信事业发展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互联网主要是年轻人的事业,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要解放思想,慧眼识才,爱才惜才。培养网信人才,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们往往不走一般套路,有很多奇思妙想。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32} 要采取特殊政策,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把优秀人才凝聚到技术部门、研究部门、管理部门中来;要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以实际能力为衡量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论文,不唯资历,突出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要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要探索网信领域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机制,在人才入股、技术入股以及税收方面制定专门政策;要打破体制界限,让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国外那种“旋转门”制度的优点,我们也可以借鉴。在人才选拔上要有全球视野,下大气力引进高端人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有很多国家的人才也希望来我国发展。我们要顺势而为,改革人才引进各项配套制度,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这方面要加大力度,不断提高我们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

(六)管理要求:统一领导,依法管理

习近平强调,“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要发挥集中统一领导作用,统筹协调各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33} 在管理思路上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我国7亿多人上互联网,搞好管理,是件很复杂、很繁重的事情。企业要承担企业的责任,党和政府要承担党和政府的责任,网民也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哪一边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党委领导,就是要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领导,突出党在网信工作中的政治引领功能,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政府管理,就是要提升政府对互联网的管理能力,创新传播方式、运用技术手段等更好凝聚社会共识;企业履责,就是要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担负起相应主体责任,在内容审核和安全管控上严格把关;社会监督,就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以法律和社会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对互联网进行监督;网民自律,就是网民通过“自我管理”的方式来参与互联网管理工作,减少政府治理和企业履责成本。当然,进—步提升治理效果,还须依托研究机构,不断研究互联网治理方式,探索经济、法律、技术手段的适用范围和结构方式,逐步实现多种治理方式的统筹协调、各尽所能,达到精细治理的目标。

(七)行业要求:注重自律和健康发展

企业的发展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成正比的。我国互联网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既是企业家奋斗的目标,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企业命运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脱离了国家支持、脱离了群众支持,脱离了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企业难以做强做大。企业如何做强做大?习近平指出,对内,要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让他们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主体;对外,要鼓励和支持我国网信企业走出去,深化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到“国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覆盖到哪里”。外国互联网企业,只要遵守我国法律法规,我们都欢迎。如何避免过去经常出现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现象,走出一条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新路?第一,坚持鼓励支持和规范发展并行。应该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鼓励和支持企业布局前沿技术,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创造和把握更多机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发展空间;要规范市场秩序,鼓励进行良性竞争。党的十八屆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这些要求要尽快落实到位。第二,坚持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并举。政府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快推进审批制度、融资制度、专利制度等改革,减少重复检测认证,施行优质优价政府采购制度,减轻企业负担,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同时,要依法加强对大数据的管理。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第三,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广大互联网企业应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

(八)国际要求: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我们倡导‘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就是希望与国际社会一道,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34} “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种主体作用。既要推动联合国框架内的网络治理,也要更好发挥各类非国家行为主体的积极作用。要以‘一带一路建设等为契机,加强同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建设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35}

(九)组织保障: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

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要注重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独特作用,拓展党建工作空间,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要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工作水平,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导权,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利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控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掌控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重点要解决好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36}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而是说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违法犯罪,不能超越了宪法法律界限。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对网上那些善意的批评和对互联网的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注释:

①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75、372页。

③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

⑤ 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⑥ 《胡锦涛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559—562页。

⑦ 转引自彭波等:《迈出建设网络强国的坚实步伐》,《人民日报》2019年10月19日。

⑧ 转引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学习强国”网“习近平文汇”栏的《习近平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习近平论互联网宣传工作》。以下凡引自该栏的,不再注明出处。

⑨{12} 习近平:《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 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0日。

⑩ 参见李拓:《深刻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逻辑与时代逻辑》,《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年第3期。

{11} 习近平2015年12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3}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页。

{1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5—336页。

{15} 习近平2013年8月19日在全國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6}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06页。

{17} 习近平:《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2015年5月20日),《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页。

{18}{35} 习近平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9} 习近平2014年7月16日在巴西国会发表《弘扬传统友好 共谱合作新篇》的演讲。

{20} 习近平2015年9月22日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的讲话。

{21} 参见萧新桥:《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四梁八柱》,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年2月4日。

{22}{25}{27}{28}{29}{30}{32}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3}{24}{36} 2018年4月20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6}{31}{33}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34} 2017年12月3日,习近平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

作者简介:荣开明,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

(责任编辑  胡  静)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网络安全发展
全国多地联动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还看新法
推动形成网络空间新生态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