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分析

2020-05-20 15:06白雯君
卷宗 2020年7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文精神高中

白雯君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成为发展现代教育的重点。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文精神主要以历史记忆的方式得以传承与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研究,意在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美好的精神、高尚的品德和积极向上的人格,才能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历史这门学科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就要通过各种方法,从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中阶段的学生比较叛逆,他们有足够活跃的思维,内心也比较敏感,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却也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同时,他们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分着好奇,心怀远大抱负。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心智还不够成熟,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极易走上歪路。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当注意高中生的这些心理特点,主动和他们沟通交流,为人文精神培养打下基础。一直以来,教师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我认识,不断完善自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十分重要,只有教师拥有良好的品德,对学生的教育才能起到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差异和特点,比如个性等。只有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学生才能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2 改变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满堂灌输知识的形式,压得学生几何喘不过气来,自己的想法无法表达出来,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尤其是历史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更加厌倦历史,对教师的授课极为不利。所以,教师在讲课时也奉行现代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出他们的创造力。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提高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思维特点,学习过程构建与学生平等和谐的关系,给予学生足够自由和学习空间。只有学生变得积极主动了,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打造高质量的历史课堂。历史的学习,不仅需要教师的讲解,更需要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学生在不断思索中去发掘其中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让他们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有裨益。

3 立足教材,加深人文精神体会

上文提到的,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也就是现代教育推行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从以往死记硬背出解脱出来。“以生为本”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选择不同的教学措施,从而促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深刻内涵,并积极建设自己的精神世界。例如,在讲解“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这一内容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确隋炀帝是一位施展暴政的皇帝,还应让学生了解大运河的由来。虽然隋炀帝施展了一系列的暴政,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但是他下令修建的大运河,却成为连通南北的交通枢纽,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教师在授课时,要多与学生交流、互动,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建设正确的精神世界,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4 注重美育,学习历史人文情怀

美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也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美育教育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通过在历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让学生在历史中欣赏美、感悟美和创造美。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则是对他们最好记录,其中自然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历史是人类生活、文化和战争等的记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瑰宝。历史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其中美的因素,比如说科学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地动仪”这一内容时,就可以挖掘其中科学的符号,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美。在學习“秦兵马俑”这一内容时,就可以播放一些视频片段,让学生审视艺术美,等等。

5 历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与方法

5.1 要营造一个人文之“场”

这里的“场”,指的是师生间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师生良好的课堂心态以及课堂诸要素之间的和谐状态。主要指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教师充满激情的启发、诱导,学生激情四溢的参与思维活动,最终形成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教学情境。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和顾虑,而提高高中教师的基本素质是转变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关键点。只有当高中历史老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时,他才能把高中生教好。更重要的是,高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自己的历史教学模式和策略,而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历史朗读式的教学。因此,高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积极学习历史的理论知识和听历史录音、录像。只有高中老师做了一个正确的示范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5.2 在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

生动的介绍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染。在上课开始时,学生处于放松状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呢?实践证明,创造一个情境,唱一首歌曲,猜测一个谜,播放一段音乐等等,都会带来非常良好的引导效果。

教师应注重激情的导入,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比如,教师讲解“百家争鸣”这段历史时,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辩论,模拟百家争鸣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听到了大家的兴奋,很快就接近了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人文精神。

5.3 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

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激发和促进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作为历史学习的引导者,高中历史教师在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需要一定的学习环境,而高中生是处于最有趣、最活跃的年龄,所以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一点。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对待缺乏自信的学生应该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和严厉批评。高中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调动高中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精神。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历史知识,还应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学生接受良好的人文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道德,帮助他们塑造正确人格。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实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必然成为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但目前这样的教学方式还需不断地研究,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和交流,以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以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王雯静.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4(20).

[2]汤红彦.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4,(17):19+21.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人文精神高中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