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20-05-20 08:56曹冬英王少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殖民地拉丁美洲大变局

曹冬英 王少泉

摘  要: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催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拉丁美洲大量地区在这一“大变局”中沦为殖民地,殖民统治在这些殖民地催生经济依附和保守环境并强化阶级分化,对拉丁美洲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明显的负面影响。基于这一“大变局”及其对拉丁美洲影响的分析,能够寻获一些启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机遇,也有可能是威胁;每一个“大变局”都会对世界产生显著影响,但这些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大变局”会对诸多国家较长时间内的发展情况产生影响;“大变局”受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须以全面系统观加以审视、应对。

关键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航海时代;拉丁美洲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20)01-0031-08

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回国参加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时,指出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其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具体阐释这一“大变局”,形成一个完整的新论断。从学界对这一“大变局”的研究现状来看,李杰、阮宗泽和杨蓉荣分析“大变局”的涵义[2]、五大特点[3]、我国的机遇和挑战[4];王少泉在探究当前“大变局”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哲理[5];吴传毅与金庭碧探讨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战略与“大变局”的相关性[6];赵磊认为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是“大变局”的两个关键变量[7];王文从5个时间维度分析“大变局”的特征及中国崛起面临的问题[8]。这些研究均极具学术价值,但必须注意到:这些研究极少述及历史上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大航海时代的“大变局”)。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世界上大量地区产生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在拉丁美洲尤为明显——拉丁美洲在这一“大变局”中沦为一些欧洲国家(尤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这一情况对拉丁美洲大量国家在获得独立之后长期未能实现崛起具有重要影响。从拉丁美洲国家长期未能崛起这一领域的研究来看,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如王晓德认为拉美人持天主教伦理观是拉丁美洲长期不发达的文化根源[9]。此类观点极具学术价值,但极少有学者对拉丁美洲国家长期未能崛起与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鉴于此,有必要在阐析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础上,从这一“大变局”在拉丁美洲催生(拉丁美洲国家对西方国家的)经济依附、催生保守环境并强化阶层分化这三个方面分析这一“大变局”与拉丁美洲国家长期未能崛起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究这些情况对我国的启示。

一、大航海时代催生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时代更替(即新时代来临)通常会催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演进,助推蒙古帝国的快速崛起,在13世纪催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演进,助推以英国为首的一些欧洲国家快速崛起,在18世纪催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演进,催生数字经济、强化世界的多极化态势等,在当前催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这些时代催生“大变局”相似:大航海时代在16世纪催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之前,欧亚大陆及北非地区之间的交流较多,其他地区(美洲、澳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与欧亚大陆、北非地区之间的交流则极少,甚至不存在。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出现,显著强化了世界上大量地区之间的联系,西方世界开始快速崛起,与之相伴的是亚非拉诸多地区(尤其是拉丁美洲)沦为殖民地。除巴塔哥尼亚等地区之外的拉丁美洲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之后,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拉丁美洲的影响力开始走向顶峰:将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纳入欧洲国家主导的政治—经济体系之中,对拉丁美洲各殖民地及之后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这种影响长期存在的主要根源: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之前,拉丁美洲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三大文明区分别发展,未明显受到外部干扰,大航海时代来临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西班牙殖民者侵占这三个文明区,阻断其发展,拉丁美洲沦为欧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殖民地,殖民时期的拉丁美洲一直是欧洲诸多国家(美国独立后加上美国)的金银及其他原材料输出地、产品倾销地,在西方国家主导的政治—经济体系中处于最底层。19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各殖民地纷纷独立,这一时期,世界已经处于工业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但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拉丁美洲的影响依然存在:拉丁美洲各国依然处于西方国家主导的政治—经济体系最底层,差异在于——殖民时期,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拉丁美洲各殖民地的宗主国,在多个领域盘剥这些殖民地;拉丁美洲独立之后,以英国和美国为主的一些西方国家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影响甚至控制拉丁美洲各国。可见大航海时代至今的500余年中,拉丁美洲长期处于西方国家主导的政治—经济体系底层,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赐”的这一处境,是拉丁美洲不发达的最重要原因。

二、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催生的经济依附

19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诸多国家在政治上获得独立之后,依然保存了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催生的經济依附关系,这是拉丁美洲国家原本有较好的发展机遇但未成功演进为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

(一)经济运行产生的“惯性”影响

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出现,使拉丁美洲绝大部分地方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欧洲国家的殖民地,这些地区不仅在政治上受制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经济上也明显受制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这两个宗主国,拉丁美洲国家获得独立之后推进工业化的速度极为缓慢,经济上长期依附于西方国家。

西班牙和葡萄牙构建的贸易体系限定了拉丁美洲各地区进口货物的来源和性质,而且西班牙还严格禁止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员在西班牙殖民地建立商业企业。拉丁美洲各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兴起之后,这些禁令失去效力,欧洲诸多国家的商船从众多港口驶向拉丁美洲诸多港口,运抵这些港口的货物因来源地(港口)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拉丁美洲的本地商人主要从事零售买卖,留给他们的获利空间极小。由此,拉丁美洲绝大部分地方由对西班牙、葡萄牙的经济依附变更为对诸多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及美国的经济依附。在获得独立之后的约一个世纪之中,拉丁美洲诸多国家均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这些国家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对西方国家而言这一情况十分有益,但从拉丁美洲各国的情况来看,这一情况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在获得独立一百年之后,拉丁美洲国家依然未能摆脱经济上依附于西方国家的命运;拉丁美洲各国会因为初级产品出口量的增加或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实现经济增长,但极难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难以为这些国家的政治稳定提供良好经济环境。

整体而言,拉丁美洲各殖民地获得独立之后,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催生的经济依附状态依然存在,拉丁美洲的经济运行“惯性”使这些国家依然在较长时间内继续把种植业和采矿业而非制造业作为经济支柱,其产品中的绝大部分依然销往欧洲国家抑或美国,并未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二)内需不足且商贸制度不良

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拉丁美洲的影响极为明显:殖民者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压迫拉丁美洲人民,还对拉丁美洲的人口构成产生明显影响,使拉丁美洲由印第安人主导之地变为多个族群共同生活之地。这一族群构成形成于殖民地时期,对获得独立之后的拉丁美洲各国产生长期影响。拉丁美洲国家之中数量极大的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和黑人长期处于被压迫地位,这些群体的购买力不足导致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难以获得强力支持,绝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只能继续依靠原材料、初级产品的出口支撑国民经济,也就只能继续依赖前宗主国且无力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西班牙和葡萄牙将拉丁美洲大量地区变为其殖民地之后,在这些地区建立大量种植园。这些殖民地获得独立之后,大型种植园遍布拉丁美洲各国,这些大型种植园的存在,使园主能够获得大量财富,西方国家也能够从中获取大量利益,但是作为种植园主要劳动力的广大民众获利较少,贫困的民众不可能大量购买商品,内需严重不足。

拉丁美洲在获得独立之后的一段时期内未能建立良好的商贸制度,投资者(主要是天主教会与商人)因为考虑到资金风险太高而不愿意展开投资,导致拉丁美洲难以获得实现工业化的足够资金,其经济结构也就难以获得优化,只能延续原有的经济模式。这一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拉丁美洲主要国家前宗主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情况密切相关,以西班牙的情况为例: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催生了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扩张,殖民时代,西班牙本土及殖民地并未构建良好的商贸制度,拉丁美洲诸多殖民地获得独立之后,也与前宗主国一样未能依托良好的商贸制度推进国家的发展,难以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

(三)垄断经济的负面影响

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的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建立大量种植园,这决定了拉丁美洲的种植园经济十分发达,而且很多国家的大量种植园被西方国家的一些公司控制,出于增加或维持收益这一考虑,这些国际公司在横向上和纵向上形成了垄断:从横向上来看,这些国际公司控制了这些拉丁美洲大量地區的核心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而且这些种植园所获收益进行分配之时,国际公司通常占很大一部分,这些国际公司通常不会将收益用于发展种植园所在地的其它经济产业(尤其是会对种植园收益造成负面影响的经济产业),由此,诸多国际公司不仅在拉丁美洲某些商品的生产—销售链中形成垄断,而且在这些拉丁美洲的经济产业中形成垄断,使种植园经济在拉丁美洲一支独大;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国际公司所处的发达国家绝大部分位于世界地图的上方,拉丁美洲则位于地图的中下方,国际公司借助种植园经济使大量资金不断流向发达国家(这种情况在非洲和亚洲很多地方也大量存在),种植园之中作物种植规模的扩大或缩小,主要取决于国际公司认为怎样才能保持收益增加,因此从纵向上来看,在国际公司的实际控制下一种纵向的垄断状态得以生成。由此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生成一种惯性:拉丁美洲大量群体经济收益的维护及增加主要依靠种植园经济的维护及扩张,也就缺乏借助工业化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动力,因而只能在较长时间内依赖宗主国维持国民经济运作,难以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

三、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催生的保守环境

大航海时代来临后的约300年中,拉丁美洲曾是一些欧洲国家(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改革极少在这些殖民地出现,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拉丁美洲各殖民地获得独立之后的较长时间内,主要有以下成因。

(一)宗主国抵制改革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构建较为稳定的殖民体系之后的较长时间内,拉丁美洲各殖民地为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这两个国家提供大量财富(金银以及各种农产品等),这一情况使这样一种理念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统治阶层中固化:“拉丁美洲现存社会—政治机构及经济机构能够有效运行,助力帝国统治的稳固。”受这一理念影响,西班牙和葡萄牙统治阶层中大部分成员不支持对拉丁美洲当时的社会—政治机构及经济机构展开改革。在拉丁美洲殖民体系较为稳定之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统治阶层的进取心日益淡化,保守势力的整体实力逐渐增强,在这些群体眼中,与其展开一场结果未知的改革,不如维持现状。拉丁美洲诸多殖民地在经济上依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则在经济上依附于英国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因此,西班牙统治者只希望大幅度地从拉丁美洲各殖民地榨取财富以供他们购买欧洲其他国家的产品,任何改革(即使看起来有助于提升拉丁美洲各殖民地社会—政治机构及经济机构的效能)都有可能与这一目标相悖,西班牙统治者因而抵制改革。

(二)殖民者为维护既得利益而抵制改革

拉丁美洲殖民者能够凭借各殖民地社会—政治机构及经济机构的运行获取大量财富,将大部分财富运往西班牙和葡萄牙本土之后,这些殖民地依然能够获得丰厚利益。因此,当改革无法保证使这些殖民地的收益显著增加之时,他们不会支持改革。当然,拉丁美洲各殖民地之中并非不存在倡导改革的殖民者,实际上,这些殖民者归属于两大派别:矿主、出口商及西班牙帝国官僚共同组成的保守派,由新兴工业家、教会和大庄园主共同组成的改革派。保守势力在较长时间内实力强于改革派,因而拉丁美洲各殖民地较长时间内没有展开有效的改革。整体上来看,拉丁美洲各殖民地获得独立之前的极长时间内,殖民地的官员、海军军官及商人等,处于一个腐败的系统之中,商人向官员行贿以获得更好、更多的商业机会,甚至码头工人及海员等也受到这一腐败系统影响,这种腐败行为犹如一种润滑剂,使僵化的拉丁美洲社会—政治机构及经济机构重新快速运转,这一状态一直持续到拉丁美洲各殖民地独立之前。在这一宏观环境之中的殖民地能够长期获益,自然不会贸然实施以提升社会—政治机构及经济机构效能为目标但结果未知的改革。

(三)执政者为维护统治而抵制改革

拉丁美洲各殖民地获得独立之后,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这些地方的影响依然存在。拉丁美洲各殖民地的独立,并不意味着它们对西方国家的经济依附消失,这些国家的统治者明晰这种依附关系对拉丁美洲国家的重要性,如经济上的依附能够保障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获得增长(不一定能够保证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为这些国家统治阶层牢牢掌控统治权提供便利;西方国家通常不会允许拉丁美洲国家成为其经济抑或政治领域的竞争者,因此不支持拉丁美洲国家的改革,甚至有可能会推翻试图在拉丁美洲国家展开改革的政府(阿连德政府被推翻是实例),为了一场改革失去统治权甚至生命,不是拉丁美洲绝大部分统治者愿意的事情。当国内问题严重、执政者的统治受到威胁之时,很多执政者宁愿寻求国内矛盾的转移都不愿意展开改革——国内矛盾的转移容易在短时间内见效且成功概率较高,展开改革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见到显著成效且成功与否具有较高不确定性。这一情况的实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加尔铁里政府并未通过改革缓解国内矛盾,而是发动马岛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结果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失败,加尔铁里政府倒台。从以上分析及实例中能够看出: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遗毒”使拉丁美洲国家绝大部分统治者不愿意冒险展开改革,其社会—政治机构及经济机构长期以低效状态运行,难以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商业寡头为维护利益而抵制改革

拉丁美洲各殖民地获得独立之后,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大洲催生的大种植园主、大商人(通常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或克里奥尔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拉丁美洲的非混血后裔)摇身一变,成为拉丁美洲各国的商业寡头。拉丁美洲各殖民地独立过程中及独立之后,极少数中层民众从中获获利,成功脱离社会中层,“演变”为商业寡头。这些商业寡头在拉丁美洲传统的社会—政治机构及经济机构形成的制度框架内展开商业活动,依托拉丁美洲各国对西方国家的经济依附获取利益。增加所获利益是这些商业寡头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有可能基于改革的展开得以实现,但是改革举措的实施能否增加这些商业寡头所获利益存在明显不确定性,与之相比,在现存社会—政治机构及经济机构形成的制度框架内展开商业活动,至少能够保证这些商业寡头维护所获利益。因此,这些商业寡头通常不会冒险支持改革。

(五)民众为维护利益而抵制改革

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底层民众有一些共性,其中一点是:即使所处环境对这些民众形成的压力极大,但只要这种压力尚不至于使这些民众无法生存,那么他们通常不会采取措施改变所处环境。拉丁美洲独立之前,各殖民地在经济上长期从属于西方国家(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这些殖民地中大部分阶层的民众安于现状,愿意在当时基于社会—政治机构和经济机构形成的政治架构中生存,因此倡导推进改革的人群数量相对较小。这一情况曾在拉丁美洲各殖民地独立期间出现变化:革命态势在各殖民地扩展,一些殖民地的底层民众发动起义,试图彻底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这些起义遭到西班牙殖民者残酷镇压,其后,拉丁美洲各殖民地的独立运动领导权转至克里奥尔人的寡头集团手中,领导人主要是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保守派再次在与改革派的力量对比中占据优势,拉丁美洲各殖民地获得独立之后,拉丁美洲各国大部分民众的“安于现状”属性再次凸显。大量民众已经适应对西方国家的从属关系,宁愿在这一关系中获取微薄利润,也不愿意冒险支持有可能改变甚至推翻现存社会—政治机构和经济机构的改革。

四、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化阶层分化

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也对拉丁美洲各阶层之间的沟通抑或交流产生明显影响。

(一)中上层对体力劳动(者)的蔑视强化阶层分化

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在大航海時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将拉丁美洲大量地区变为殖民地,不仅在拉丁美洲各殖民地构建了这些地方对欧洲市场的依附关系,还塑造明显具有伊比利亚风格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风尚。在获得独立之前的较长时间内,殖民地的(非西班牙、葡萄牙籍)上层人物已经在“复制”殖民者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风尚,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上层人物及大量平民效仿殖民地对劳动、劳动者的歧视,导致阶层明显分化。拉丁美洲各国的上层人物及大量平民认为:体力劳动是奴隶和佣工从事的。这些上层人物及大量平民不仅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而且鄙视劳动者,使劳动者阶层与其他阶层之间的沟通极为不畅。1856年,一位美国人在巴西游览,他在游览后在报告中指出:克里奥尔人即使面临被饿死的威胁也不愿意从事技工领域的劳动,诸如泥水匠、木匠、印刷工、铺路工、画匠、宝石匠以及其他一些工厂中的工人,都是黑人(及其孩子)[10]。这种对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者的蔑视导致不同阶层之间的分化十分明显,更为可悲的是这一情况并未随着时代变迁有所改善。这种蔑视直到20世纪初依然十分明显,如巴西获得独立之后建立了多所农业学校,但极少有人自愿报名入学,大量民众希冀的是进入培养非体力劳动人才的医学院及法学院等就读。由此可见,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拉丁美洲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工业时代,拉丁美洲中上层对体力劳动(者)的蔑视长期存在,这种蔑视是拉丁美洲阶层分化的重要原因。

(二)教育体制的弊端强化阶层分化

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之前,大部分欧洲国家的教育已经较为发达,尤其是很多地方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系统教育。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拉丁美洲期间,并未在殖民地建立太多学校,而且学校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出身是社会的中上层。拉丁美洲各殖民地获得独立之后,学校数量增加较快但绝大部分学生出身依然是社会的中上层,下层民众的很多孩子没有受教育机会,即便获得教育机会的下层民众孩子也大部分无望获得高等教育机会,只有极少数下层民众的孩子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但绝大部分是在与农业等(与体力劳动密切相关的)行业相关的院校就读。这一情况意味着下层人民将连续数代被限制在下层,表明拉丁美洲诸多国家的阶层流动情况不佳。这种情况下,上层人物常常难以准确、及时获知(总数量占据大多数的)下层民众的诉求,当下层民众的某一种或某一些重要诉求在较长时间内难以获得满足之时,就会产生“变更现行政治体制”的诉求,实现这一目标最常见的途径是通过暴力推翻政府、构建新的政治体制,拉丁美洲发展的宏观环境随之恶化。这些情况表明:西班牙和葡萄牙借助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拉丁美洲大量地区变为殖民地,但未在这些殖民地构建良好的教育体系,这一情况对拉丁美洲的长期发展形成明显负面影响。

(三)种族歧视强化阶层分化

拉丁美洲沦为殖民地之前,阶层分化就极为明显,这一情况在拉丁美洲沦为殖民地之后并未得到改善,殖民地的阶层分化依然明显、阶层流动极不顺畅。不同族群之间剥削和压榨的存在,尤其是欧洲移民、克里奥尔人和混血种人对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剥削和压榨的存在,严重阻滞了不同族群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导致拉丁美洲诸多国家内部的沟通网络效能偏低,这些国家的中上层族群不愿意也较难获知人数上占据明显优势的下层族群的各种诉求,政治体制的运行难以有效维护或增加下层广大族群的利益,削弱了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稳定性,提升了这些国家出现政治体制变更的可能性,进而阻滞了这些国家稳步、持续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借助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催生的种族歧视长期存在,是拉丁美洲阶层分化一直十分明显、经济难以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五、结论与启示

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借助西班牙与葡萄牙殖民者之手,导致拉丁美洲处于“路径闭锁”状态,长期限定了拉丁美洲的发展。具体来看,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之初,西班牙和葡萄牙快速崛起,將拉丁美洲大量地区变为其殖民地,在这些殖民地催生经济依附、强化阶级分化、催生保守环境,拉丁美洲这些殖民地获得独立之后,经济依附、阶级分化和保守环境长期存在,对拉丁美洲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明显负面影响。当今世界再次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基于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其对拉丁美洲影响的分析,能够寻获一些启示。

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机遇,也有可能是威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出现,必然有一个或数个国家的衰落,通常也会有一个或数个国家崛起,这是一种必然现象。如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快速崛起,拉丁美洲的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则急剧衰落,这三大文明的主导国家快速灭亡。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必须抓住机遇,成功实现崛起。

2.每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都会对世界产生显著影响,但这些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如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世界的影响完全存在于实体空间之中,导致亚非拉很多地区(尤其是拉丁美洲大量地方)沦为殖民地;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世界的影响同时存在于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之中,不会再使任何地方沦为殖民地。因此,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必须同时关注实体空间的建设及虚拟空间的建设,反对霸权主义,以助推国家成功崛起。

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会对诸多国家较长时间内的发展产生影响,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出现,是拉丁美洲沦为殖民地的重要宏观环境,这一“大变局”对拉丁美洲产生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几十年:大航海时代“大变局”借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在拉丁美洲催生经济依附、强化阶层分化、催生保守环境,长期阻滞了拉丁美洲各国的经济发展。鉴于此,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我国必须注意:“大变局”出现之初就必须进一步优化政治—经济结构,催生“路径依赖”状态。

4.“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须以全面系统观加以审视、应对。大航海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出现与演变,受到印加帝国内乱、西葡两国经济发展、武器技术进步及文艺复兴等因素共同影响,是多种因素共同催生的结果。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我国必须以全面系统观加以审视、应对当前的“大变局”,切不可忽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接见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与会使节并发表重要讲话[J].世界知识,2018(2):6.

[2] 李杰.深刻理解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J].领导科学,2018(27):20.

[3] 阮宗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五大特点前所未有[J].世界知识,2018(24):14-15.

[4] 杨蓉荣,李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和挑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9(2):101-106.

[5] 王少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涵与哲理[J].科学社会主义,2019(4):68-73.

[6] 吴传毅,金庭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战略[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6):33-40.

[7] 赵磊.从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3):

114-121.

[8] 王文.500年?400年?300年?200年?100年?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

(7):32-38.

[9] 王晓德.天主教伦理与拉丁美洲不发达的文化根源——兼与新教伦理对美国发展作用的比较[J].拉丁美洲研

究,2006(4):34-42.

[10] GRAHAM R. Britain and the Onset of Modernization in Brazil 1850-1914[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8:16.

(责任编辑:张建升)

“Change Unseen in a Hundred Years” in the Great Voyage Era: The Origin of Latin Americas Underdevelopment

CAO Dongying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Fujian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Fuzhou 350001, China)

Abstract: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great voyage has spawned “changes unseen in a hundred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Latin American regions have become colonies in this “big change”. Colonial rule has promoted economic dependence and conservative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ed class differentiation in these colonies. It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any countries in Latin America. Inspiration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is “big change” and its influence on Latin America include the “big change” could both be an opportunity as well as a threat; every “big change”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orld but different in degree; the “big change” will show its power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countries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and the “big change” is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politics, economy, milit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ulture. All these inspirations require an overall interjection and find out proper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change unseen in a hundred years”; the great voyage era; Latin America

猜你喜欢
殖民地拉丁美洲大变局
深度解读世界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对策
大变局下的中国与国际发展合作
如何认识大变局
“百年大变局”中的世界与中国
拉丁美洲国家营商环境排名
殖民地时期南北美洲农地制度为什么大相径庭
早期华侨文学中的东南亚地区殖民地状况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原因初探
二战后英属各殖民地分离倾向探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