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

2020-05-21 05:54张惠菊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品德状态心理健康

张惠菊

【摘   要】  随着教育的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是否能够很好地进行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重视学生德育的时候,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理解并培养正确的品德。本文将从三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德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字】  小学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教育是学生一生中最基础的教育,我国长期实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教育。近年来,学生中不断暴露的问题,大多与其不良的心理状态有关,所以,在小学课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长年开设德育课程,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又相辅相成,二者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在实施教育的过程当中应当将二者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德育课堂

思想品德作为小学的日常课程,其重视程度仅为一般,教师在教授此课时,仅仅注重品德二字,并且上课的方式多为“朗诵式”,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非常薄弱。其实,思想品德是由思想+品德组成,这里的思想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不能只重视德育,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此,我们要在德育课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德育课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思想和品德二者的共同重视,推动思想品德课堂步入科学化轨道。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心理,心理状态有哪些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培育健康的心理。例如,可以在德育课中加入情绪的讲解,教师通过生活案例引发学生的各种情绪,并引导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比如,当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准备点名发言时,学生的心理都是什么想法呢,有学生说:开心,希望老师点名;有学生说:紧张,不想被点名;有同学说:害怕,不敢在班级发言。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都不一样,表现出来的情绪也不一样,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理解这些情绪都是正常心理状态的体现,鼓励学生拥有好的心理状态来打败坏情绪的干扰,从而建立正确的品德习惯。由此可见,好的思想是培养好品德的基础,好品德可以稳固好思想,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二者不分彼此、相互促进。同时,德育课堂不该是“填鸭式”理论教育,教师应当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发现学生的疑问和存在的问题,及早教育,及早解决,推进德育课堂的有效创新和真正实施。

二、结合生活整合教育,建立正确观念

要想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融入德育,必须将二者的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整合。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不是架空在课堂内“高大上”的理论知识,应该走入实践中去,“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活动中得到体验、感悟,才能更好地建立正确的观念,对这个世界、周边环境以及自身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有效培养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感受德育学习的快乐。

在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之前,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观察、询问、记录学生的个人生活习惯和状态,有了充分的了解,我们的活动才会有效果、有意义。例如,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带领学生参加“我是安全小达人”“做文明小市民”“环保人人有责”等社会实践。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融入了社会这个大家庭,感受到奉献的力量,增强了其社会集体意识,获得了情感上的深刻体验,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帮助他人、融入集体、保护环境、关心国家”的责任心。社会实践不是单一的活動,它对学生的人际交往以及个人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养成学会感恩、诚实守信、敢于承担、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获得抗挫折、耐压、自控的良好心理,帮助学生获得心理教育和德育的和谐发展。

三、学校家长共同配合,营造良好环境

孩子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其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在校受到教师的指导,很多时候也会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而在家,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习惯就与父母的日常作为有很大的关联。因此,要顺利开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就必须将学校和家庭都重视起来,将其整合到一起,为学生的日常教育创建良好的环境。

教师除了重视学生在校的表现,还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形成有效统一的教育观念。这一点上,家访就是很好的沟通形式,班主任应该定期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其家庭构成与具体情况,比如了解学生与父母之间相处是否和谐、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及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烦恼以及对老师的建议。通过家访,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案,有效合作,将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更深入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还应该重视家长会的作用,在家长会上,可以组织家长谈一谈对学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看法和建议,说一说自身在教育孩子思想品德时存在的疑问。还可举办亲子活动,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同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也应从活动中探索出更适合与孩子相处的模式。家校合作是如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升注入活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漫长的教育路程上,小学生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与心理健康状态达到社会的要求,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心理健康与德育的科学融合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社会、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利芳,黄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6(08X).

[2]朱颖羲.浅析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8(12):31.

[3]尹冬平.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求知导刊,2017(02).

猜你喜欢
品德状态心理健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智珠二则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品德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