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代如何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2020-05-22 10:36唐坚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新时代

唐坚

【摘 要】自人工智能技术面市以来,我国一直坚持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战略方针。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目前一种新兴发展的高科技为实体经济的智能化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为我国实体经济产业智能化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环境土壤,为提速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与实体经济转型注入新动能。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的概念,着重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以及两者深度融合发展的现状、局限性和今后发展,为我国实体经济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人工智能;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1-0012-05

2018年10月,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座谈会,会议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对我国实体经济加速构建智能化现代经济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抓住这几年人工智能高速发展趋势,做好发展规划,明确发展任务,夯实技术基础,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加强相关部门、企业引导工作,切实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早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产业目标”。2019年3月,深改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目标,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特点,探索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的路径和方法,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1 我国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概念正式提出是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当时会议上的科学家将人工智能定义为一门新的技术学科:用机器来模仿人类学习及其他方面的智能,即“智能机器”这一概念。1958年以前,主要是以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作为数据运算机器,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对技术含量要求极高或涉及大量数据运算的领域,如国家高科技研究、高等教育和国防领域等。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升级换代,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形成不同程度上的融合发展,使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始广泛运用到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我国,实体经济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借着新一代人工智能良好的发展趋势和我国丰富的数据环境,人工智能这一先进生产力已经具备与国家实体经济行业融合发展的条件,这有助于实体经济数据结构驱动模式的优化升级,从而带动我国实体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1.2 发展趋势

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超过60年并且在最近3年达到发展高峰,成为技术革命核心内容之一,并已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中,激发出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目前,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还不统一:一种认为人工智能是一种通用技术,可以用来使机器模仿、学习、决策人的行为能力并成为一种技术劳动力;另一种认为人工智能是涉及人类领域的多个社会学科,如社会学、哲学、计算机科学、自动化、生物学、数学等,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各领域并引导社会经济各行业持续革新发展。根据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可以将其划分为通用、专用及超級人工智能,且能够以其为核心、以经济基础产业为支撑应用到社会产业经济发展的各种场景中。

2 人工智能融合实体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以实体经济发展为主,经济体量十分庞大,但是目前我国实体经济中只有小部分制造、科技型企业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①人工智能技术在科技型企业内的应用场景还很窄,技术应用门槛较高,尤其是在中低端科技企业中应用有限,因而形成了产业与技术发展脱节的情况。②人工智能技术在整个制造业的融合层次还不高,制造业整体智能化水平深浅不一,在农业中的智能化程度就更低了。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中国新常态经济发展利器,即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现代化实体经济建设,是促进实体经济智能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2.1 人工智能融合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

体制改革后我国经济市场与经济体制发展虽然日趋完善,但是仍未达到现代化市场经济水平,我们仍需在继续发展实体经济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立在国家经济安全和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其中是否具有完备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要求,此外我们还应该重视培育机制完善成熟的经济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经济建设,保障经济质量提升。人工智能融合实体经济的重点是提升实体经济的智能化水平,使其重点应用于现代农业、新兴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等行业,这就要求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调整原有的产业结构水平使其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从而创新产品价值;二是优化转变实体经济增长方式,即由扩大数量规模保增长转变为升级产品质量促增长,实现降低成本也能获得最大收益。现代化经济体系应当是以人为本、产业结构合理、产业体系完备、开放性包容性并存,是能完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经济体系,建设这样的经济体系关键是具备完善的基础设备设施和领先的生产技术,这就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等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2.2 人工智能融合实体经济是促进制造业转型的需要

我国传统制造业仍处于整体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和智能化程度低的状态,这极大地增加了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智能化制造业转型的难度,同时新兴的制造业还处在小规模发育阶段,成长为现代化智能企业任重道远。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传统制造业还处在一个低端位置,其工业制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不强,这也弱化了制造业整体盈利能力。总的来说,我国制造产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仍处于低价值地位。从制造业智能化程度上来看,制造业智能化程度越高相对的实体经济智能化程度也越高,因此加快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才是人工智能融合实体经济的关键。

2.3 人工智能融合实体经济是服务业智能化的需要

我国传统服务业如商业零售业、餐饮酒店业、旅游业等,占整个服务业总量比重较大,但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却受到诸多限制,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服务业的经营和服务手段、商品流通和经营方式落后;相对传统服务业的新兴服务业,如金融、信息、物流、商务等服务行业占整个服务业总量比重较小,人工智能化水平仍然不高。就目前服务业发展状况来看,新兴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得依靠人工智能技术作支撑,传统服务业想要摆脱落后的经营、服务水平困境还得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变革驱动力,虽然目前我国物联网商业和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服务行业下行发展压力,但是这两种模式多少都还存在自身局限性,如职业标准滞后、运营管理跟不上、相关法规不健全等。总之,我国服务业应当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应用,提升行业与人工智能融合速度,以满足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2.4 人工智能融合实体经济是智能技术功能扩散的需要

目前,人工智能产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经济相对发达的一线城市,其中形成一定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發聚集效应,但是人工智能的普及程度较低,仅应用在城市中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中,而其他中小企业少有涉及,这极大地限制了智能设备应用的规模效应发挥,拉低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传播速度。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现对企业发展规模有一定的客观要求,这是由于人工智能设备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的缘故。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人工智能设备无论是在体积上还是性能上远远满足不了市场中各行业的发展需求,同时相关智能产业制造的产品良莠不齐,加之市场恶性竞争时有发生,这极大地阻碍了人工智能产业有序推进和均衡发展,妨碍了人工智能产业的扩散效应。

3 人工智能融合实体经济的运行机制

3.1 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通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实体经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有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社会经济活动中,才是真正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只有将人工智能技术最大限度地应用到实体经济中,才能发挥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力,所以我们要加大研发力度,使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可以在相关行业中通用、使用更便捷,这才是对智能技术应用的深度开发,也是与实体经济的智能化深度融合。

3.2 促使实体经济各产业自身技术进步以适应智能化要求

实体经济智能化发展趋势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简单的转型发展压力,更是要求企业自身素质过硬,包括拥有或正在建设中的智能化专业人才,能完成好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流程、配套设施等方面的优化升级,攻克企业面临的智能核心技术问题,增强自身对智能设备系统的集成能力。

3.3 人工智能融合实体经济促使相关产业和企业升级

从经济角度来看,人工智能为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将促进企业技术升级、管理升级和规模升级,由此形成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产业集群不断扩大,并促使市场机制加速企业之间良性竞争,这势必会吸收或淘汰掉一些跟不上发展的传统企业,为先进企业扩大发展建设规模提供了地理空间。当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企业中普遍实现机器人替代人力、设备数字化自动化运行,企业生产要素配置优化和高效运行促使企业需要更加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智能技术。为了使实体经济与人工智能实现高效融合,我们要坚持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智能化装备制造业升级,传统低水平服务业向新兴高水平服务业升级。

3.4 人工智能融合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结构与转型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实体经济各行业后,尤其是融入制造业和农业等基础经济产业,将促使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发展成为现代化农业与智能制造业。现代化农业与智能制造业的特征是生产方式更为合理,即从劳动密集型、传统型向技术密集型、智能型转化;劳动生产力更为先进,即机器人或机械自动化取代传统产业中过剩的劳动力。由此,实体经济智能化将实现更为健康的增长方式,即低成本、高效回报式增长。

3.5 实体经济带动经济常态化增长

实体经济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程度越高,人工智能带来的实体经济效益也越高,届时机器人产业、智能化制造业和智能化服务业将成为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极大地优化各产业结构带动整个实体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由规模增长转变为质量增长进而带动经济常态化增长,这对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十分有利。

4 我国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难点

4.1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所需的行业信息数据难以高效利用

这是一个用数据说话的时代,尤其是对实体经济代表行业——制造业而言,想要实现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首先需要对制造业设备生成的数据进行处理,然而这个处理过程比较复杂,因为制造行业中高达90%的数据是“扁平化”的,并且多达40%的数据是没有相关性的。相对消费数据,如消费者偏好、产品销售数量等数据较为容易获取和搜集,但是对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制造业而言,其产品制造过程的数据通用性、获取程度、相关性明显弱于消费者消费数据。这直接导致了人工智能系统无法高效利用制造行业相关数据,不仅如此,目前互联网技术还在不断成熟发展,网络数据传输、存储方面的局限阻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深度应用。

4.2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能采用可复制的系统和整体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应用依赖于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的定制开发,不存在通用的商业化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并且不同生产部门对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化偏向重点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实际上,不同行业人工智能系统的不可复制和相同行业人工智能没有一套通用的整体解决方案,这在行业开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升级前就已经被行业间存在的不同属性所决定。一般服务业信息平台升级方式是比较统一的,这完全不同于对实体行业信息平台的升级,实体行业智能化信息平台的研发,起初大都是以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为标尺,待龙头企业将智能系统的软硬件全部开发出来后才在业内推广与普及。

4.3 严重缺乏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所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目前国内外对人工智能领域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极大,相关领域中能做到既知晓制造业发展规律与制造工艺,又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还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定制开发的综合性技术人才更是稀缺,虽然国家已经着手在一些高等院校内设立相关专业课程,但是仍不能满足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所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4.4 缺乏能引领实体行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发展的企业

我国制造业开始信息化发展还不足30年,与发达国家跨国制造业相比在智能化程度上存在明显差距。国内绝大部分传统制造业领导者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存在误区,很多传统制造业企业不知道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与自身的生产设备、技术、产品进行融合升级,他们对提升产业产能的方式相对保守,对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持观望态度,还没做好完全接纳和计划实施的准备。

5 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5.1 制定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战略规划,构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支持体系

如何制定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战略规划,站在政府角度上,需要政府做好实体经济智能化发展顶层设计,明确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发展规划方向,通过完善相关政策监管机制来降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确立整体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产业融合的战略规划。具体措施:①通过搜集整合各个部门、各个层级的数据信息,通过深化推进各部门与“智能+”的高效融合,从而提升办公效率,降低交易费用。②推进行业创新主体、创新活动,尤其鼓励相关企业在共性基础领域的研发创新投入,集中区域行业内有限的研发要素,促进“产、学、研”协调发展。

(2)构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支持体系。具体措施:①制定完善人工智能发展领域的法律法规和道德框架,尤其是针对加强信息通讯安全、机器人技术、自动化系统等领域的规范。②深化完善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体系,加快推进相关行业和应用场景标准制定,提升專利保护机制强度。③针对性地建立人工智能预警机制和风险管控体系,形成对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和评估体系,将人工智能的复杂性、风险性及不确定性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5.2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基础设施支撑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这一政治任务要求,这其中包括对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设备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包含对道路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过程建设。为了解决我国新型基础设施早空间分布不均衡,信息通讯传输、搜集、深度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对此可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改进:①缩小基础智能设备体积,加快推进智能设备在农村与偏远地区的建设,构建全覆盖的互联网络和大数据信息平台。②整合优化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深入推进“智能交通”网建设进程,形成道路、铁路、航路“一张网”智能化通讯模式。③增加对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等领域基础设施投资,提升互联网带宽速度和普及率,创新对新科技的融投方式,加快社会数字化进程。

5.3 培育产业发展的环境,支持人工智能在工业大数据等重点领域的应用

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仅需要产业政策的支持,还要有良好的社会创业创新氛围,这有利于支持人工智能在工业自动化、大数据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加速成果转化,引导人工智能技术向制造业高效输出。鉴于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市场环境中,在工业、农业尤其是制造业中的应用发展相对滞后,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智能化发展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3点切入引导:①充分利用市场自身导向机制结合功能性产业政策,持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良性竞争带动企业创新发展。②利用产业政策发挥知识创新、技术合作、产业创新、产品创新等在社会背景环境中的协同作用,提高企业技术研发、扩散的效率。③利用财政税务方面的优惠政策分担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成本。

5.4 完善资本市场支撑环境,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应用资本积累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革命性创新技术,势必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人工智能市场也将迎来空前的对智能设施和智能技术的投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和实体经济智能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通过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和新的创业投资模式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传统产业后创新出现的产品、服务,将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化需求并促使更多的市场资本投入进来。人工智能如何在资本市场中加速资本累积和更多地获取金融市场资金注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完善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金融支持体系,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导、市场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融资渠道。②政府相关部门通过适当调控减轻人工智能企业的研发成本和税收负担,发挥大企业的领头羊优势,设立智能化成果奖励基金,鼓励中小企业升级转型,同时引导民间资本加大对智能产业的投入。

5.5 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的交流合作,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地位,还能够释放内需、提升出口供给、降低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兴产业市场中的技术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而带动我国生产能力升级。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我们可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①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开放程度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培育新兴人力资本,进一步提高生产组织效率促进提升沿海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进一步提升智能化加工、制作和售后,延伸并优化产业价值链。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有限,但仍需坚持和深化对外开放,带动中西部地区高端产业直接参与全球价值链,加快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间接带动其融入全球价值链,以产业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加速我国地区经济平衡发展。③加速我国物流与人工智能的高效融合,构建全球高速物流网,提高国民消费能力和水平。

6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行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应用成果

6.1 人工智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对2015年分别在国内超过30个省、市、区的82个实体制造行业中,选出的206项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试点项目统计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试点项目可成功促使项目智能化发展,其生产效率获得30%~200%的不同程度的提高;生产运行成本获得20%~60%的不同程度的下降。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人工智能技术确实高效带动了制造行业制造效率的提升和制造成本的下降,相信今后随着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领域应用不断拓展,将为智能化企业提供更多的生产动能与经济效益上升空间。

6.2 人工智能开拓实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在《最强大脑》这档以比拼脑力智慧为主的综艺节目中,由百度公司制造的人工智能助手“小度”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典型应用,“小度”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下的机器人代表,能够为人们提供交互服务、可以与现场比赛选手对决,这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交互场景中的应用前景,说明通过人工智能开拓实体经济发展空白领域和拓宽实体经济发展路径是行之有效的。

6.3 人工智能助力实体经济转型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做好经济转型、实现经济发展智能化,这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革新。新时代下我们要抓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机遇,利用好新兴技术提高生产力,加速促进实体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6.4 人工智能激发实体经济新增长

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技术将实体经济产业集群升级为智能化产业集群,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新路径,使之成为实体经济新增长的内在驱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完全接纳并适应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融入生产经营活动,使人工智能的使用常态化,这不仅为人们消费提供便利,还能提高实体经济运转速率,提高产业产品质量,实现人的发展与创新,消化过剩劳动力,助力实体经济摆脱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

7 结语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而人工智能技术是未来十年最具有颠覆性的科学技术,它必将成为我国未来实体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要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实体经济,以人工智能设备装备实体经济体,加速促进实体经济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同时,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行业中占比最大的行业,实现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对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和国家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参 考 文 献

[1]任保平,魏语谦.中国地方经济增长向质量型转换的绩效测度与路径选择[J].西北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7(2):50-59.

[2]王珏,黄光灿.全球价值链下制造业嵌入式升级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7(5):86-93.

[3]新华网.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2017-10-27.

[4]雷尚君,李勇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J].经济研究参考,2018(8):50-58.

[5]BRYNJOLFSONE,et al.Artificialinteligence and the modern productivity paradox:A clash of expectations and statistics[M].∥in:A.K Agrawal et al(eds)Economics of Artificial Intelig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7.

[6]央视网.工信部:将新遴选100个左右智能制造试点项目[EB/OL].http://news.cctv.com/2017/11/25/ARTID-CprA8uk4cci7pq7agsz171125.shtml,2017-11-25.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新时代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