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欠发达地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对策

2020-05-22 08:16黄梓淇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1期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激励人才

黄梓淇

【摘 要】人才是第一资源,经济竞争的核心归根结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人才资源的缺乏、管理机制滞后、用人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发展平台不足,是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欠发达地区应采取大力发展制造业吸引人才、搭建好为人才服务的平台、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等措施,吸引、培养、留住人才,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本地区经济快速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激励

【中图分类号】C9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1-0205-03

人才是指具有相当的专门技术能力或专业知识,能进行创新性劳动,对社会做出比较大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素质及能力都比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强盛国家之基,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已成为各地区争夺的核心资源,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就拥有知识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谁就能赢得市场竞争更多的主动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兴国”已是大家一致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总书记的指示,就是向全党全国发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强大号召。为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人才体制改革方面的政策,为加快人才事业发展,促进人才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持续发展,主要是依靠其区位优势、良好的经济基础及灵活的政策等吸引大批人才到当地工作,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并不缺乏,但由于在思想观念、薪酬体系、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种种差异,造成这些地区对外地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也很难留得住人才。没有人才,要实现经济迅速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要从改变思想观念、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搭建人才发展平台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本地区吸引并留住人才,实现经济向前、快速、可持续发展[2-3]。

1 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数量不足

人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经济发达地区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个人发展机会,从而吸引大批人才到当地工作,促进当地经济迅速持续发展,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人才聚集,形成一种良性发展循环。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无法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人才资源的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落后的经济,不但吸引不到外地的人才进来,而花了大量时间和资源培养出来的本土人才,也会因受经济发达地区各种优厚条件的吸引而流走,进一步加剧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的缺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1.2 人才结构不合理

制造业是吸纳和培养大批人才的产业,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支撑,是很难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前景的。经济发达地区在发展之初都是依靠制造业而发展起来的,强大的制造业不但吸纳大批科技人才,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又培养出大量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复合型高新技术产业,更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量人才集中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非产业部门,产业部门吸收的人才数量严重短缺,即便在产业部门,也是一些农、林、牧、副、渔等传统行业,没有高端支柱产业的支撑,很难汇聚大批高技能的人才,造成人才的严重缺失。这种不合理的人才结构分布,直接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滞后和经济增长速度缓慢。

1.3 人才队伍不稳定

如果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及发展潜力大,自然对人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经济发达地区,因为经济基础好且增长速度快,各方面的生活条件良好,提供给个人发展的机会多,从而吸引大批人才汇集。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劳动者的整体工资水平不高、福利待遇普遍偏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子女教育、住房条件等各种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不完善,特别是偏低的工资水平,生活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没有体现出人才的价值,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肯定会向条件更好的地区流动,人才队伍不稳定,使经济欠发达地区本来就不多的人才资源变得更加稀缺,人才数量越来越少,没有人才何谈发展?

1.4 人才观念落后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的数量本来就少,同时由于观念上的一些原因,导致大量的科技人才的专业技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人才结构配置及合理使用等问题上,不根据实际情况,一味盲目地追求高学历、高职称等。更主要的是,官本位主义思想比较严重,一旦某人在业务上取得一些成绩,不管其本人是否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马上封官加爵让其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本来应用于做技术创新的时间大量消耗于日常的管理事务中,浪费了人才资源,荒废了业务,没能发挥人才应有的作用,根本无法体现出人才的价值,严重影响了人才的职业选择与能力发挥。此外,在分配制度上,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思想,不能把人才体现出的价值与贡献与其收入很好地结合起来,没能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造成人才缺乏与浪费并存,不能充分发挥人才对促进经济发展应有的作用[4-8]。

2 解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问题的对策

2.1 大力发展制造业,设法吸引人才

首先,制造业能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发展,能吸引大批人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海绵体”,因此政府要从当地的资源实际出发,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优先发展制造业,重点支持一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项目,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发展制造业;其次,通过增加础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有效措施,快速提高当地的整体受教育水平,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人才。

2.2 多渠道引进各类急需人才

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政府和企业都要想方设法多渠道地引进当地急需的各类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政府层面,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出台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用政策吸引人才,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吸引大量人才到当地工作,使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住;二是采用项目引才,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寻找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为各类人才提供展示个人能力和价值的平台;三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待遇、发展机会、生活环境条件等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大量引进人才可能存在实际困难,但可拓宽渠道,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借鸡生蛋”,为当地企业和单位柔性引进各类急需的人才。

2.3 积极开发本地人才资源

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积极引进外地人才的同时,也需要重视本地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一般情况下,政府和用人单位对引进的人才相当重视,在薪酬、生活、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会给予很多政策支持,但如果缺乏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那么就会冷落到本地的人才,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当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极大的打击,甚至加快本土人才离开本地。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引进和培养本地人才的关系。首先,要为本地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从实际出发,制定鼓励本地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努力改善现有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其工资水平和生活福利待遇;其次,本地人才熟悉当地环境,对发展本地经济、振兴家乡的愿望比较强烈,要大胆使用,努力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充分调动他们为家乡做贡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 转变人才观念,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认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性,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建立一个有利于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的长效机制,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待遇和工作环境,健全和落实人才的养老、医疗、住房等福利保障政策,确保人才没有后顾之忧。

在人才使用上,要摒弃“官本位”意识,改变“唯高学历、唯长资历、唯职称”的落后观念,代之以工作能力和业绩为考核机制,激发各个层次人才立足自己岗位,安心工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选拔人才方面,要有识才、爱才、用才的意识,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选拔及使用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时间被使用在合适的岗位上,使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激励人才做出成绩和贡献[9-11]。

在分配方面,为调动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分配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就必须完善分配制度,保护人才的劳动价值,合理拉开收入档次,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形式,对于在工作中成绩突出和有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

3 结语

人才是实现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欠发达地区应该在人才理念、方法、制度上与时俱进,在思想观念上要从领导型向服务型、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为人才积极搭建服务平台,让人才安心扎根于当地工作,使人才能引得进来又留得住;采取大量引进各类急需的人才与精心培养本土人才两手并举,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尤其是高尖端的制造产业吸引和培养大批人才;完善各种保障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充分利用人才的聪明才干,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嫒.对企业留住人才的思考[J].煤矿现代化,2008(2):8-9.

[2]李晓蓉,周利民,蒋玉鹤.国有企业科技人才激励现状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7(8):104-106.

[3]解慧娟.习近平新时代科技观探索[J].理论探索,2018(5):35-41.

[4]武模桥.留住企业关键性人才之我见[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6):67-70.

[5]王建生.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J].研究与探讨,2007(7):28-29.

[6]兰庆文.企业留住人才五策[J].人力资源,2018(10):73-74.

[7]黄开训.企业如何发掘、培养并留住高水平人才[J].当代经理人,2006(21):982.

[8]韩晓莉.论当今人才激励的形式和原则[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17(7):38-40.

[9]盛文考,肖军政,胡国然.谈谈施工企业聚才与用才之道[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1(2):58:60.

[10]李宁,罗妍,蒋文沛.广西工业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现状的调查研究[J].现代商业,2018(4):105-107.

[12]刘洪银.科技人才激励政策成效评估[J].开放导报,2015(4):106-109.

[13]黄盛泉.浅论我国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机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0(8):49-51.

[14]刘志海.浅论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J].价值工程,2005(10):1-3.

[15]贾佳.浅谈企业如何留住优秀人才[J].希望月报,2007(9):86.

[16]李瑛.欠发达地区人才激励机制的创新[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2):6-13.

[17]赵红.中小民营企业如何留住核心人才[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1):60-61.

猜你喜欢
欠发达地区激励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