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软式排球开展及发展路径阐释

2020-05-23 15:47白洪煜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6期
关键词:开展发展路径高校

【摘 要】近几年,伴随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高校软式排球的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软式排球教学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一些高校在实际的软式排球教学中,教学的理念、方法等比较落后,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排球技能,制约着高校软式排球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介绍了软式排球运动的特点,分析了高校软式排球开展现状,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指出高校软式排球发展路径[1-5]。

【关键词】高校;软式排球;开展;发展路径

前言:

排球运动是一种娱乐性比较强的活动,伴随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不断发展,排球运动的游戏性与娱乐性渐渐地被竞技性代替。近些年,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高,有很多人不再满足于观看排球比赛,希望有机会加入到排球比赛活动中,但是排球运动的技巧性偏高,有很多原本兴致勃勃的人失望而归,影响着人们对排球运动的喜爱。在这样的背景下,软式排球由于其具备质地柔软、充气、运行速度慢、难度低,适合各个年龄段参与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渐渐走進大中小学校园[6-8]。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国民体质健康教育的阵地,高校教育质量决定着国民体质提升的效果,近些年,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以传统的体育项目排球为例,参与的人越来越少,怎样利用排球技术将学校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衔接在一起,是高校排球改革教学的重中之重。软式排球运动符合这一需求,能够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

一、软式排球运动概述

(一)定义

软式排球是使用橡胶制作而成的,因为橡胶比较柔软,所以制作出的软式排球不仅手感比较柔软,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在使用期间不会造成伤害,是一种适用于练习和比赛的排球,软式排球的适用范围比较广,从青少年至老年群体都适合参与软式排球运动。

软式排球运动是一种形式丰富而且趣味性十足的活动形式,从比赛的组织形式方面,可以将其分成混合制、四人制、三人制和家庭制等形式,不仅涉及到学生在学习硬式排球时对各类技术的基础性练习,还包括大众娱乐、健身和游戏等方面的内容。总而言之,软式排球是一种融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于一体的体育项目。

(二)软式排球特点

软式排球的特点主要如下:第一,观赏性与趣味性。因为软式排球的飞行速度比较缓慢,容易掌握,失误率低,所以此项运动的观赏性与趣味性非常强。第二,安全性。由于软式排球的质量比较轻而且质地比较柔软,气压比较小不会导致人员的受伤,能够保证运动期间的安全性。第三,使用比较方便。软式排球运动几乎任何年龄层次的人都可以适用,而且对于网的高度和场地的大小要求不高,活动的方式限制比较少,体现出一定的简单性和易行性。第四,实用性,软式排球有着亮丽的色彩,它比较美观,而且价格比较便宜,不用担心挤压或被扎,耐磨性和耐打性比较好[9-15]。

(三)软式排球定位

从材质方面来看,软式排球全都是橡胶式的无胆的球体,软式排球的球皮是单层的,硬式排球的周长是65厘米,软式排球的周长有78厘米和66厘米两种,所以软式排球的应用更加灵活,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以使用软式排球运动,受众的范围比较广。从重量方面来看,因为硬式排球和软式排球的结构与材质不同,硬式排球的质量更大,通常为270克,而软式排球中,适合成人的软式排球是220克,适宜儿童的软式排球只有155克。由于柔软度高、重量轻、球体的运动速度慢等特点,被人们叫作软式排球,它的健身功能和趣味性功能要强于硬式排球,而且参与的人群、参与者的年龄、性别和技术水平等要求较小,软式排球运动的普及率比较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软式排球比赛方法与规则

软式排球比赛可以分成两个组别,一个是年龄组,另一个是家庭组,每队成员3到8人,比赛期间,双方分别上场6名队员(如果是家庭组上方各上3名队员),场地范围是13.40*6.10m,比赛施行三局两胜制,前2局施行发球权得分制,最高限分是17分,第3局施行每球得分制,没有最高限分。

软式排球比赛中,家庭组比赛成员是一对夫妇和一位年龄不足12岁的儿童。年龄组主要可以分成10岁以下和金银铜组,10岁以下的儿童可以进行男女混合组队的打法,金组队员年龄均大于50岁,银组队员的年龄范围为40-49岁;铜组队员的年龄范围是30-39岁,各组均有两名男成员和两名女成员。由于软式排球的分组特点,所以刺激了许多年龄不同的人参与运动。

二、软式排球的社会功能

(一)给竞技体育带来的影响

软式排球的球体比较柔软,速度比较慢,重量比较轻,气压较小,所以它的趣味性和健身性比较强,可以调动人们参与排球运动的积极性,对受众的吸引力比较大,有益于选拔排球竞技人才,可以推动排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给全民健身带来的影响

因为软式排球的开展对硬件方面的要求不是特别高,而且很少会受到人员、场地或规则的影响,任何性别、年龄段和技术水平的人都能够参与,对技术水平要求不是特别高,与全民健身的要求相符,所以只需适当地宣传和引导,就可以促进软式排球运动在全民健身领域中的推广,扩充全民运动健身的种类和方法,锻炼人们的身体素质,进一步扩大软式排球运动的影响[16-20]。

三、高校软式排球开展意义

(一)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良好发展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多年,它的目的是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当作重点。高校教育应当把学生当作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健全他们的个性。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优化体育教学方式方法是重点,同时还要提高体育教学的娱乐性、观赏性和趣味性,软式排球刚好符合这些特点,满足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某些意义上来看,高校体育是中小学体育的延续,在高校范围内开展软式排球一方面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扩充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有助于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健身方法,可以创新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排球学习兴趣

硬式排球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对技战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比赛比以前更加精彩,但是将其作为大众健身的人越来越少,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硬式排球对单个技术的要求特别高,无法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而且还是一种集体配合的项目,如果缺乏技术保障,比赛的精彩性也会缺少保证。不能如此,在传球和拦网等动作中,一不小心就会挫伤练习者的手指,垫球期间因为硬式排球重量大,还有可能会砸伤人的手臂,所以一些学生对排球的学习兴趣不高。特别是那些上公共体育课的学生,很少会有人选择排球。软式排球与之不同,因为软式排球的球体比较柔软、重量小,初学者在学习技术动作时比较容易,而且练习的安全性更高,受伤的几率小。此外,软式排球的飞行速度比较慢,而且体积比较大,便于人们判断软式排球的运动方向,可以增多比赛的回合,观赏性和趣味性都比较高。可以在排球专项班中先开展一段时间的软式排球教学,之后在进行硬式排球的教学,让学生有一个过渡阶段,激发学生们排球学习的主动性,保证排球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助力全民运动建设的良好发展

国家在1995年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国内许多地区和不同的行业中,纷纷组织开展了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由于软式排球对参与者的运动水平、年龄和身体素质等因素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不需要身体的直接接触,而且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受到各个阶层人们的欢迎。作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高校体育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效果,如果可以让高校大学生在校园期间学习和掌握软式排球这种对身体素质、年龄和技术要求都不高的运动,在毕业之后可以把这项运动带到社会上,带动身边的人参与此项运动。参与各种类型的业余排球比赛能够让人们处于愉快的氛围,陶冶人们的情操,同时还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进而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21-25]。

(四)促进硬式排球运动的普及

排球运动对技战术要求较高,而且训练的时间比较长,需要耗费比较多的人力、物力,因此排球运动的普及率不是特别高,人们的参与兴趣偏低。在硬式排球队员的培养过程中,需要经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要想组建排球队需要耗费更多的心血。虽然一直以来,排球都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随着学生兴趣和爱好的迁移以及人们娱乐性健身思想的影响,排球运动项目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与之相比,软式排球是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平衡点,因为软式排球体现出质量轻、柔软、不容易受伤等特丹,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个特点吸引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软式排球知识,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他们的体质,使其掌握更多的排球运动技巧,提升排球运动人数,为硬式排球的学习和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促进硬式排球运动的普及。

四、高校软式排球开展现状

(一)场地和器材现状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学校,如果缺少相应的体育设施,便无法确保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无法真正意义上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丰富他们的体育技能,提偶他们的体育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通过一项对高校的调查可以发现,有将近89%的高校设置了3到4片硬式排球的场地,有3/5的高校建设了室内排球运动场地,实验结果显示,几乎大部分高校都具备实施软式排球教学的基础设施,这些条件为高校开展软式排球教育创设了硬件基础,有助于在高校推广软式排球。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9%的高校设置了软式排球的专门场地,虽然软式排球对场地选择的自由度比较高,但是在软式排球的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基础技术的学习之外,还需要结合一些比赛方面的内容,因而要想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建设标准化的软式排球场地,但目前只有极少数的高校可以满足这一标准。在运动的器材方面,有近9%的高校能够保证一人一球,有近52的高校两人一球,经过调查发现,有的高校只是针对女生开设了软式排球,男生没有开设软式排球课,这意味着一些高校没能在器材方面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伴随体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逐步落实,高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目标,在建设方面逐渐向着完备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这一点需要引起各高校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二)体育教师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才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时,首先要组建一支素质高的队伍,教师的专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效果,教师的综合素质影响着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体育教育是提高民族体质的重要因素,要想振兴体育教育,重点在于体育教师,所以要想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必须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在高校体育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年龄不足30岁的高校体育教师占比将近23%,年龄在30岁到45岁之间的体育教师占62%,年龄大于45岁的高校体育教师占比将近16%,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师大多是中青年,年龄结构方面比较合理。站在教龄的角度上來看,教龄超过10年的教师占总人数的57%左右,意味着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比较丰富,能够胜任软式排球的教学工作,有助于推动软式排球在高校的普及。

在高校体育教师软式排球进修培训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高校的体育教师需要实时把握软式排球运动的专业性理论知识,使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拓宽知识视野,建立起全面的知识框架,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多高校的软式排球教学都是由硬式排球教师组织开展的,这些教师对软式排球的理解不够全面,没有参与过软式排球培训或进修的教师肩井68%,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软式排球的推广。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可行性比较强的实施办法,分步开展教学活动,定期安排教师培训活动,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壮大教师队伍。不仅如此,还需要让高校体育教师在软式排球的教学中投入足够的热情,提高他们对软式排球课程的认识,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技能目标,提高教学计划的可操作性,更好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软式排球科研方面的现状。软式排球科研活动依法面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可以令扩充学校软式排球教育的理论,助力软式排球的良好发展,保证学校的体育工作质量和水平。软式排球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是仍有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师对软式排球的科研工作不重视,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近84%的高校没有发表过和软式排球发展有关的研究,其余的高校虽然发表了软式排球相关的研究,但也比较少。纵观全国,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师对于软式排球的调研欲望正处在萌动的状态,限制着软式排球在高校中的快速发展,为改变这一局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软式排球的教研,促进软式排球的普及。

(三)学生参与软式排球的现状

学生对软式排球的认知不清晰。认知代表的是人们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反应着一个人的心理过程,涉及到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语言和思维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人脑在接收外界的信息之后,用头脑加工和处理这些信息,将其转化成内心的活动,进而影响自身行为,这一过程便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可以称其为认知过程,让学生形成对软式排球的正确认识,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软式排球练习。但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只有10%左右的学生对软式排球非常了解,一般了解的学生占58%左右,其他学生对软式排球理解特别少,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对软式排球的理解十分有限,制约着软式排球在高校的发展。

在学生的软式排球学习兴趣方面,因为软式排球的质量轻、比较柔软,反弹力比较小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消除部分学生的恐惧心理,令软式排球兼具趣味性和竞争性,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软式排球都非常感兴趣,有助于软式排球在高校中的发展。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男生对于软式排球的喜好程度不如女生高,这是因为男生更在乎运动的力量、速度、难度和精彩性等等。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地指导学生展开软式排球的练习,促进他们对软式排球运动的认识与了解,激发他们学习软式排球的积极性,有助于高校顺利开展软式排球运动[26]。

(四)授课内容现状

高校软式排球的教学内容和硬式排球基本相同,除了要讲解一些排球运动中的基本技术、适当地讲解一些战术以外,一些高校还引入了软式排球操和软式排球游戏,将其当作软式排球教学的辅助内容,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软式排球的进一步了解,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体质,更好的促进学生专项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边学边玩,体会到软式排球学习的乐趣。

在授课的教材方面,没有专门的软式排球的教材,绝大多数的高校都是结合自身情况展开教学活动的,应用硬式排球教材的占比为24%,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当编制统一的高校软式排球教材,确保排球教学的规范性,推动高校软式排球的健康发展。

在授课形式方面,大多数采取的是选修课的形式,俱乐部和其他形式的占比比较少,不利于提高软式排球的受众范围。针对这一情况,高校需要进一步丰富软式排球的开设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软式排球接触的机会,同时开设软式排球必修课,促进学生对软式排球运动的认识和了解。

五、影响高校学生选修排球课的因素

(一)落后的教学理念

在我国的体育发展史上,竞技体育的思想占据着主要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形成与之对应的思想,在早期,我国体育重点是向世界展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自强,在所有的经济体育项目中,始终把夺取第一当作主要的目标,因而在排球训练期间严格地按照‘三从一大的原则,虽然此种做法提高了运动成绩,但是运动员的心理负荷和身体负荷严重超标。伴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内的体育逐渐显现出一种去竞技化的趋势,大众体育及终身体育等思想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然而在体育教学中,有些教师仍未摆脱落后的教学理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忽视学生的负荷能力,导致学生的负担过于大。教师总是以培养专业运动员的标准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基础能力等缺乏重视,因而很少有学生会选修排球课。

(二)单一的教学目标

高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通常情况下面对的都是没有排球基础或者是排球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但教师很少采取差异教学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把硬式排球教材中的内容当作指导,遵循垫球、传球、扣球、发球和拦网的流程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过多地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理解每个动作技术,也有的学生知道该使用哪种技术,但是不知道该怎样使用技术。在一刀切式的教学形势下,常常会出现学生吃不饱和吃不好的问题,为了取得更高的成绩,学生只是重点记忆教师强调的内容,完成体育教师安排的任务,却没有真正地学会怎样正确打排球,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排球知识,不利于在高校内发展软式排球[27]。

(三)陈旧的考核方式

体育教学中的评价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技能和体能,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某段时间内学習的情况。大部分高校的公共体育课通常都是依据先学习、再练习、最后考试的顺序展开的,排球课程也一样。在考试时,教师通常会指定传球的范围,记录下可以传几个,发球之后会分前场区和后场区,检查学生按要求能够发进多少个球,把扣球分为直线、斜线和小斜线等各个区域,思考按照要求可以分成几个区域,结合各个分项的得分给出最终的成绩,此种考评方式凸显了排球运动的标准性和规范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进步。

(四)过高的技技术难度

排球运动的基础技术主要有垫球、传球、扣球、发球和拦网等等,在硬式排球运动中,击球点和触球部位的不同,产生的冲击力是不同的,有时会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不适。排球是一种团体型的运动,需要队友间的互相配合,因而渐渐地形成了种类丰富的战术。在赛场上,队员通过换位来迷惑对方,拦网球员需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做出准确判断,移动到拦网的位置。进攻的队员需要交叉、掩护,保护队员,按照对手的进攻变化合理选择适宜的位置,繁多的技战术对于初学排球的学生来说把握起来非常困难。

(五)对软式排球不够重视

据一项针对高校软式排球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制约软式排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宣传和报道不足的占比将近49%,领导重视程度不足占比为23%,资金匮乏的占比是7%,场地运动器材不足的占比是7%,教师专业水平不足的占13%,学生兴趣低的占比是2%。通过这项调查数据不难发现,缺少宣传和领导重视程度不足是制约高校软式排球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当提高对软式排球的重视,加大对软式排球教学的重视,为软式排球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六、高校软式排球发展路径

(一)提高对软式排球的重视,加强调控

国内的高校软式排球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性,要想推动软式排球的良好发展,政府部门应当出台一些制度、规范展开合理调控,针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需要加大软式排球开展的扶持力度,借助发达地区的软式排球开展经验带动其他地区高校软式排球的开展,真正实现以点带面,提升国内高校排球开展的整体水平。不仅如此,还应当进一步加强高校软式排球与社会的联系,对高校软式排球和大众软式排球进行改革,建立起一体化的软式排球体系,用会员的形式成立距离不,聘请专业的软式排球指导员,建立起以学校为核心、社会为依托的软式排球协会,深度挖掘高校的优势与潜力,丰富全面健身的运动形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软式排球运动自身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推动高校软式排球的良好发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软式排球知识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任何事物都无法脱离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体育行为和体育态度,在推广软式排球时,应当充分地借助媒体宣传的力量,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加大对软式排球的推广力度,从运动的特点、方法、作用等方面进行宣传,促进高校学生对软式排球的认识与了解,渐渐接受软式排球运动,提高软式排球的影响力。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软式排球活动,大力宣传软式排球的娱乐性和健身性,促进高校师生对软式排球的喜爱,促进软式排球在高校的不断发展。

(三)开展软式排球比赛,提高运动水平

高校应当每隔一段时间举办一次软式排球比赛,有计划地开展比赛活动,按照系别、年级的不同组织软式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同时还可以组织教职工参加各学院、各高校教师间的软式排球比赛,适当的提高比赛的次数,达到以赛促练的效果,推动高校软式排球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软式排球能力,培养更多的软式排球运动人才。

(四)壮大教师队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有很多的高校将软式排球归入体育的选修课,虽然部分高校已经注意到开展软式排球的重要意义,但是大多数高校仅仅是提高了思想方面的重视,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严重滞后,不仅如此,教师的专业性偏低,无法彻底地跟上软式排球发展的步伐,这就意味着各高校的领导需要加强重视,适当的提高资金投入力度,规范化地建设软式排球场地等基础设施,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研能力与水平。学校应当提高资金支持,鼓励体育教师开展软式排球的科研活动,同时设置相应的科研项目,一方面可以促进体育教师对软式排球理论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目前,一些高校在开展软式排球的教学时,使用的是硬式排球的教材,需要按照软式排球特点,综合考虑学校软式排球场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合理安排软式排球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的生动性、活泼性,激发学生对软式排球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时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纠正他们的失误,保证软式排球教学的高效性。高校应创新教学评价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展开全方位的考察,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比如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等,综合考察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从学生的心理、行为和态度等方面展开综合性的评价,建立起系统的评价体系,保证软式排球在高校教学中的良好发展。

(五)结合运动特点,适当调整学习内容

和硬式排球相比,软式排球与其教学方式是不同的,除了要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充分彰显教学的趣味性和创造性,适当地调高排球比赛和排球游戏的占比,结合排球比赛的特点形成特色,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学群体的选择方面,可以适当的区别对待,针对高校的女生群体,可以开设软式排球课,针对高校的男生群体,可以采用软式排球+硬式排球的方法,先学习软式排球,等到学生大致掌握了排球技术以后,再学习硬式排球,在男生群体的教学中把软式排球当作学习硬式排球的一种辅助手段。

(六)设立多元教学目标,优化考评方法

高校体育教师在学期初需要评估学生们的排球基础,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的目标和考评目标,针对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体育教师可以直接应用软式排球代替普通排球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的内容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充分发挥软式排球游戏性、趣味性强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愉快的环境下向学生传授排球知识和技巧;在期末考试阶段,重点考察学生的进步情况而不是技能的掌握情况。针对排球基础良好的学生,体育教师可以为其设立更高一些的要求,促使学生的不断进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考评机制有助于推动教师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完一段时间之后,都可以获取进步,提高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七)适当模糊战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软式排球对学生技术方面的要求不是特别高,有很多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发现,把相同的动作用在硬式排球运动中通常会失误,但是该动作在软式排球中可以起到良好的运用效果,这是因为软式排球具有质量小、体积大、飞行速度慢等因素决定的。在学生没有全面掌握排球技术时,教师可以利用软式排球的这些优势,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在战术教学时,可以组织软式排球比赛,让学生们模糊自身的位置,当有球来的时候在场上争一争,在反复的来回球当中,垫球较好的学生会一点点地向后场移动,传球比较稳定的学生会适当的进攻,扣球的成功率比较高的学生也会组织进攻,没有必要过于强调转换位置,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适宜自己的位置。伴随学生对软式排球运动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学生可以通过对自身的一些细小的改变令整场比赛更加的顺畅,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体育教师在這种情况下给予学生战术指导,能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收获,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八)降低规则硬性要求,点燃学生热情

规则是判定体育比赛的重要依据,对于软式排球的运动来说,在实际的比赛中可以大幅降低比赛的规则要求,只要学生可以把球击回对手的场区即可。在比赛活动中,可以通过淡化边界、自由轮转以及降低网高等方式保证比赛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学生比赛期间,可能会发生触网、持球、连击等犯规或违例的情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都看作正常,通过打造这样的宽松环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因为赛场上学生不需要顾忌太多,只管尽情游戏即可,当大部分学生对软式排球运动感兴趣之后,发自内心的喜欢软式排球,教师可以对规则作出细化,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式排球趣味性和健身性比较强,因其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然而目前高校软式排球教学现状并不乐观。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充分参考上述高校软式排球发展路径,提高对软式排球的重视,加强对软式排球的宣传和推广,创新教学的形式,革新评价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软式排球技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符诗杭. 沈阳市普通高校软式排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9,009(034):135-136.

[2]焦懿维. 高校女生软式排球教学的创新思路探究[J]. 休闲,2019,000(003):87-87.

[3]周新宁. 从软式排球课谈高校排球教学改革方式构建初探[J]. 卷宗,2020,010(003):260.

[4]杨桂云. 排球教学中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交叉应用[J]. 新丝路:中旬,2020,000(001):P.1-1.

[5]王伶,石丽云,田轶,等. 软式排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0(27).

[6]毛琪超,姜彦春. 浅析软式排球运动的技术特点及健身价值[J]. 贵州体育科技,2019,000(002):P.44-47.

[7]朱晓丹. 将软式排球运动融入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研究[J]. 科技资讯,2019(18).

[8]胡俭.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排球教学改革研究[J]. 小学生(下旬刊),2019(12).

[9]蒋兆红. 高校软式排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 体育风尚,2017,000(010):P.75-76.

[10]谭虹. 浅谈高校软式排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00(007):P.57-,60.

[11]杨文士. 浅析高校排球课教学中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效果的对比[J]. 明日风尚,2017,000(002):P.231-231.

[12]郭帅. 高校开展软式排球的教学实验研究[J]. 环球市场,2016,000(025):152-152.

[13]罗力恩. 谈高职教学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研究与方法对比[J]. 文渊(高中版),2018,000(012):511.

[14]林世琴. 将软式排球运动融入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研究[J]. 运动,2017(01):131-132.

[15]杨山. 软式排球教学的研究探讨[J]. 教师,2017,000(034):102-102.

[16]李玉娇. 普通高校排球课教学中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6,6(036):85-86.

[17]穆一哲. 高校排球教学应用软式排球和硬式排球的分析[J]. 才智,2016,000(022):65-65.

[18]王海蛟. 高校开设软式排球课程的可行性研究——以海南医学院为例[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000(021):79-80.

[19]原艳玲. 高校体育教学中软式排球的地位及作用研究[J]. 体育风尚,2018(9):82-83.

[20]巴哈尔·木沙. 软式排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7(3).

[21]裴水廷. 我国高校开展不同形式排球运动的对比研究[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6,33(002):14-15.

[22]林世琴. 将软式排球运动融入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研究[J]. 运动,2017,000(001):125-126.

[23]刘俊昌. 软式排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J]. 运动,2017,000(002):P.121-121,156.

[24]朱亚玲. 试论软式排球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发展前景[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000(006):202,164.

[25]樊月平. 大学体育课程开设软式排球之设想[J]. 赢未来,2018,000(007):P.13-13.

[26]钟雷. 对软式排球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 体育时空,2016,000(021):44.

[27]周李德. 软式排球在中学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 青少年体育,2016,000(010):61-62.

作者简介:

白洪煜,男,满,1984.11,辽宁开原市,本科,講师,研究方向:体育。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校)

猜你喜欢
开展发展路径高校
试分析交通企业管理中政工工作的开展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基于人本理念背景下的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开展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