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派视角下的博物馆导览手册英译研究

2020-05-25 10:58许蝶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策略

许蝶

摘 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中国。博物馆作为中华文明精髓的聚集地,为外国游客欣赏和了解中国提供了最科学便捷的途径。本文以上海博物馆导览手册作为研究对象,以功能翻譯学派的主要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比分析手册的原文和译文,总结出针对此文本类型的实用翻译策略与技巧。

关键词:博物馆导览手册;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策略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如何向世界展示优秀辉煌的中华文明成为旅游服务行业的一大挑战。博物馆作为“中国话语”外宣的重要窗口,也是各国游客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最直接和便捷的途径。纵观全国省市的博物馆文本英译,语言性、语用性以及文化传播性方面的翻译失误仍屡见不鲜,给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对外交往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上海博物馆作为国内一所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誉,而其在展厅导览手册英译方面的规范与标准也值得同行的认知与鉴赏。本研究以上海博物馆11个专馆的导览手册为研究对象,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文本语料的分类研究,旨在探明以下几个问题,即博物馆导览手册属于哪种文本类型、上海博物馆导览手册英译的目的、原文与译文在哪方面有所区别以及适合博物馆导览手册英译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

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至80年代的德国,它打破了将翻译视作语言学科学附属品这一观念,将视线从源语文本转向目标文本,融合了跨文化交际、行动理论、美学思想等,使其成为当代德国译学界最活跃、影响最深远的学派。

功能派翻译理论最早可追溯到赖斯(Katharina Reiss),她首次将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赖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以及交际功能方面都与源语文本相对等,并将其成为“综合性交际翻译”。曼塔利(Justa Holz-Manttari)在交际理论和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行为模型,她认为翻译行为是一种目的驱动型和结果导向型的交际活动,译文在形式和体裁上都应符合译语的文化环境,而不是对源语文本纯粹的复制。作为赖斯学生的弗米尔(Hans J. Vermeer),他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认为译者需要先了解为何要翻译一篇源文以及译文的功能,他提出翻译在实现“功能充分”方面需要遵循的两个准则,即语内连贯性准则和语际忠实性准则。语内连贯性准则要求译文的翻译应考虑译文接受者的条件、知识水平和需求;语际忠实性准则要求在译者接收的源语信息、译者对源语信息的解读和译语接受者对信息的理解之间保持连贯一致性。诺德(Christiane Nord)对功能翻译学派各个理论进行了梳理,肯定了翻译功能实现的重要性,但她认为译语文本的目的应该与源语文本作者的目的保持一致,而忠诚原则的存在能够过滤某一源文的译文,让译者与客户之间对翻译任务进行进一步的推敲和商讨。

上海博物馆导览手册英译实例分析

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博物馆文本指的是以书面形式对展品基本内容的介绍,合理而富有逻辑性的文字包含展品名称、图片、展品描述、视频、音乐及其他象征性符号,从而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基于作者收集的材料,上海博物馆导览手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中国绘画、中国铜器、中国古代印章、中国少数民族工艺、中国古代货币、中国书法、中国明清时期家具、中国古代玉器、中国古代雕塑及中国陶器。所有的导览手册都以文字、表格和图解的形式介绍展品,且译文遵循同样的格式。导览手册及其翻译均由博物馆学者及博物馆的教育部门编写完成。

根据赖斯对文本类型的划分,博物馆导览手册应介于信息性文本和操作型文本之间,译文应通俗简练地向参观者传达客观事实和隐藏展品背后的文化历史,译文对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应辅以必要的解释。根据翻译行为理论,博物馆导览手册的英译发生在活动发起者兼译文使用者、翻译机构、源文编写单位、译者及外国参观者之间。为功能性交际目的的达成,导览手册的翻译应从内容和形式上贴近英语为母语国家游客的文化环境,或配以必要的图片或表格说明。目的论强调功能性充分,要求译者必须考虑到外国参观者现有的知识水平、文化需求。根据诺德对翻译类型的划分,博物馆导览手册为工具型翻译,译者在翻译时应注意保留中国特色文化词汇以保留异国韵味。此外,导览手册的英译应以传递客观信息为目的,尽可能将源文完整地翻译出来。

综合功能派各个理论和要求,博物馆导览手册的翻译应利用增译、减译、释译、改译等增强译文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增译指的是译者应根据外国参观者的阅读习惯及兴趣需要增添必要信息,如将“新石器时代晚期”翻译成late Neolithic period (21st century BC),有助于外国参观者明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确切年份。减译法指的是删除不必要或重复的信息,如译者在介绍清代邓琰的篆书轴时,为增强手册的可读性且让外国游客更好地欣赏书法之美,译者只用一句话概括了原本晦涩难懂的文言文。释译法针对的是专业性强但为了欣赏而不得不理解的词汇,如在陶器展品区,译者对抽象专业的制作方法描述进行了提炼,缩短了篇幅,使内容更具有可读性。改译指的是不再遵循源文架构,通过添加副标题、增减信息、同义词转换等方式对源文内容重新组合排列。

此外,译者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作为活动发起人的博物馆教育部门需要将有关信息告知译者,而译者要确保被告知的信息准确地体现在译文中,并对翻译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对于源文出现的专业性较强的词汇与概念,译者也要翻阅资料提升自己对于概念的认知。在最后的翻译作品提交阶段,客户可请外国参观者试读译文并提出合理意见。

结语

博物馆作为“中国话语”外宣的重要窗口,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思想,为外国游客认识中国提供了最真实可靠的信息。功能翻译理论在博物馆导览手册中的应用验证了其理论的科学性,也使得译文更具有可读性。上海博物馆导览手册作为信息型兼操作型文本,能够向外国参观者传递客观信息的同时,也激起人们心中对中华文明的仰慕和赞叹,这需要翻译活动各方的努力与相互配合。对于译者来说,不仅要先分析和深度挖掘源文内容,也要综合翻译活动的目的和译文受众的需求,基于工具型翻译的特点,利用增译、减译、释译和改译等方法保证译文的科学性,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参考文献

[1]Munday, J 2001.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Nord, Christiane 2001.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李芳. 中国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策略[J]. 中国翻译. 2007, 3(74-77).

[4]郦青. 博物馆文物展品英译研究—以浙江省博物馆为例[J]. 中国科技翻译,2011, 3(6).

[5]郑佳. 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以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1(1): 87-90.

猜你喜欢
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策略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目的论指导下的化妆品广告翻译策略研究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浅谈商务英语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