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

2020-05-26 01:54王琛
今日财富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会计师导向企业

王琛

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是经过识别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了解企业在发展的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不利环境,从而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进而提升审计的科学性。本文通过剖析传统审计模式的弊病,导出风险导向审计出现的缘由,并且论述当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利害,最后提出加以完善的措施。

一、传统审计的缺陷

第一,由于全球经济的飞速的进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经济的时代。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正在经历着太多的新的困难。假使仍采用原来传统的审计模式,则已不能够顺利的开展审计的工作。这种改变使得被审计单位已不能再是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环环相连的一个大整体。然而,在传统的审计中,它只是单纯的考虑被审计单位自身的要素,却没有考虑到那些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的众多外部的关键的要素。

第二,传统的审计大体上都是比较简略的分析方法。例如,审计模式基本上采用自上而下、从部分到全局的简单方式。而没有从整体的角度对企业所在的内外环境进行全面剖析。因而,也不可能立足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企业的财务报表,从企业的整体的角度去考虑、分析问题,以此来对企业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估。因而,采取传统审计而进行的风险评估往往不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由于其评估出来的结果带有局限性,因此,它不可以准确的运用在现实的工作当中。

二、风险导向审计出现的原因

首先,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形势的不断发展,当今时代已经向信息化、知识化的方向快速转变,企业的发展也向多样化,复杂化,动态化的方向转变。但是传统审计仍然是比较孤立的审计方法,它并没有立足于联系和发展这个大前提。因此,在企业自身运行发展壮大的进程中,已不能使用传统审计的方法来帮助企业解决其自身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而风险导向审计则立足于企业的整体,它从企业的宏观整体大局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环境,不断找出其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可能具有的风险,一针见血,更加具有针对性。

其次,因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利益心更加地强烈。近年来,在社会上、在公司内部不断地出现了很多重大的财务欺诈事件,特别是公司管理层参与公司财务而导致舞弊的现象越来越多。因此,为了防范解决这些重大风险,企业应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将发展战略的目光从追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问题上转向实现企业内部协调管理以及控制风险的问题之上。为了帮助企业了解其内部存在的重大风险,并加以处理、解决,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应运而生。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

要掌握风险导向审计,首先必须充分了解的是其深刻的内涵。风险导向审计,是以针对被审计企业是否存在重大错误或者舞弊风险加以调查、分析搜集审计证据,并出具审计报告为宗旨;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作为基础依据,以分析被审计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出发点;综合利用各种审计战略分析工具,将企业内部高风险的领域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通过分析企业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不断发现内部控制环节中的薄弱点,并且找寻原因,进而施以解决的措施,从而将检查到的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的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

四、风险导向审计的利弊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优点

风险导向审计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审计的效率,而且还可以帮助被审计单位及时地发现企业内部在管理运营方面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从而加以解决,以此提升审计的效率。风险导向审计在手段上主要采用的是“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综合分析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内部的发展规划战略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等方面,以此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并且通过采取实质性分析和控制测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进一步的重大错报风险分析,通过提高审计效率来降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

这种模式最重要的特征是注册会计师需要时刻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和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保持职业怀疑不但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控进行把握,还能够对企业有可能发生的舞弊的行为以及管理层的诚信问题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且能及时发现企业在开展工作的进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所以,在审计的进程中,充分合理的使用风险评估程序,能够帮助降低审计的风险,提升审计的效率。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不足

1.内部控制不健全

在风险导向审计中,注册会计师经常使用内部控制程序来识别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通常,企业会从外部聘请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审计人员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战略目标等方面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在经过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部分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有可能会与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串通,出具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审计报告。因此,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就有可能不能充分发挥其本身应该具有的作用。此外,在企业中可能会存在权力制約的现象。另外,审计人员为了出具准确完整的审计报告,一般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实施控制测试,再加上管理层的限制,可能会使得审计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审计的结果。

2.缺少法律法规

在审计发展历程中,尽管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但是由于有些法律存在着不配套、表示意图不明确等等问题,导致现代审计发展较为缓慢。除此之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责任的划分方面存在着界限不清的问题,由此以来使得审计相关人员有机会钻空子,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审计工作,更有甚者会在审计的过程中抱着消极的态度,对企业存在的严重问题漠不关心。

3.风险导向审计成本较高

风险导向审计尽管具有领先性、成熟性,但是其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审计人员的能力有着更进一步的要求,因此需要耗费资金时间来对审计人员进行理论系统的培养。对其从基础知识方面、审计事务处理流程方面进行培训,以及聘请具有丰硕的审计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高级注册会计师,都需要耗费大额的人工成本。

五、完善的措施

(一)充分制定审计计划

在制订审计计划之前,要求对被审计单位有较为充足的认识,熟知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内外部发展的环境以及其经营战略等相关方面的信息。这个要求需要对审计人员做出如下的规范。第一,需要与企业的管理人员针对于企业目前的经营发展情况进行充分深刻的讨论,并且可以通过实施检查观察程序,例如对企业的重要场所进行实地观测或者对会议记录、重大决策信息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进行了解。第二,需要根据企业内部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进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及时的帮助企业发现其自身在运行的过程中的存在的风险。第三,需要合理地安排审计资源,有效的利用审计的时间,以此来帮助降低审计的风险。

(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清晰明确的找准自身的定位,承担起自身的责任。这就首先需要国家颁布、完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对违法的从业人员实施较为严厉的惩治措施,以帮助其认清楚自己的职责、责任。其次,事务所以及企业内部可以建立相对完整的规章制度,并针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的办法。

(三)降低审计成本

首先,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扩大自身的知名度,招募一些具有较高知识素养的并且立志于从事审计事业的应届毕业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其次,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通讯工具,建立信息数据库,不断通过调查来搜集数据,将相关企业的经营模式、内外部环境等重要的生产信息保存在此审计信息库中。通过此方法来帮助审计人员快速地进行审计工作,从而减少降低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除此之外,会计师事务可以不断加强同其他企业的合作,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水平,不断降低培训成本。最后,审计人员可以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状况进行充分的讨论,并且可以从审计的角度对企业提出一些建议,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会计师导向企业
证监会处罚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影响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2018上海企业100强
财政部修订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许可和监督办法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存在的问题解决建议
犬只导向炮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香港会计师可成为内地会计所合伙人
树立“五个导向”严格党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