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全科型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路径研究

2020-05-26 14:12赵丽刘睿邢赛
锋绘 2020年2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感道德品质专业知识

赵丽 刘睿 邢赛

摘 要:“3+4”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扎根农村教育,胜任小学所有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能力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3+4”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系统的培养,培养出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关键词:专业知识;师范从教素养;职业认同感;道德品质;心理素质

我校自2016年与青岛大学合作招收“3+4”小学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前三年在平度师范学校学习,后四年升入青岛大学学习,“公费培养、定向就业”,开启了山东省“3+4”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新模式,为青岛市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小学教师。经过近四年的时间,我们培养的公费师范生已顺利升入青岛大学本科阶段学习,已显示出具有知识博、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广的学科教师特点,和“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的“多能”特点。这一模式在前三年的培养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夯实学生专业知识

1.1 注重学习的全面性

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未来的发展展望是全科型教师,所以需要学生掌握多科知识,要求学生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同时还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的素质,做到“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能教善研、能用善创”,即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集体组织能力、文艺体育能力等。概括为学生要具备的“七艺”为说、唱、弹、跳、写、画、教。

1.2 注重学习系统性

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方面与普通高中的学习内容基本是一致的,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逻辑思维,为以后培养学生打下基础。

2 培养学生师范从教素养

“3+4”专业的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已经确定,就是为乡镇培养优秀教师,首先要在此阶段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从教素养。

2.1 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中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老师和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当运用品德心理结构的理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学生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習惯

有这样一句俗话叫“一言亦兴邦,一言亦败邦”,教师的言行是品格的外在体现,它不仅是教师自身素质的反映,而且是思想道德的体现。因此,一个人格健全的教师能透过自己的言行,给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3 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1994年的罗马“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上,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教师担负着培养输送社会所需各类人才的重责,更应用终身学习的教育模式培育学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因此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有的认识,更是一名教师必备的优良品质。

2.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应培养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研创作能力的创新型教师。因此教师要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成果,将其积极地运用于教育、教学、管理等过程中,形成具有独特见解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教育学指出:“根植于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教师这份职业。因此,在培养“3+4”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时,我们首先应该确定学生具有做老师的意愿,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课堂授课、课外活动以及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时刻提醒学生不忘初心,热爱学生,热爱教育,提高学生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为学生开展师德教育打下重要基础。

4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人的心理素质,会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4.1 保持良好的情绪

人生百态,世事难料,有些事情是不会因为我们的主观意识的改变而改变的。所以,在日常教育中我们要以一些生动的例子作为对比,逐步培养学生宽阔的心胸,保持乐观的情绪,为今后缓解工作压力打下基础。

4.2 学校创设情境

学校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首先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其次创设育人情境,定期开展心理咨询,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第三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积极参加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形成。

4.3 加强家庭教育

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家校共育,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让家长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

“3+4”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要“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培养出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参考文献

[1]塔勒·本·沙哈尔.哈佛积极教育心理学[M].胡海建,杨小秋,胡潇译.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7:80.

[2]马克思.马克思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7-108.

[3]邬志辉,秦玉友.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5[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感道德品质专业知识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护生实习期间影响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分析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