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如何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5-26 14:12黄晓琪
锋绘 2020年2期
关键词:发展创新传统工艺非遗

黄晓琪

摘 要: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技艺在当今时代如何进入现代生活,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此次论坛,在“非遗”本体分析、“非遗”传承人、“非遗”共同体建设、“非遗”文化生态环境等等几个角度来探讨“非遗”如何进入现代生活,如何振兴传统工艺。

关键词:传统工艺;“非遗”保护;发展创新

2019年12月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主办的“海南省首届传统工艺高峰论坛暨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周年”活动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开幕。此次论坛有四场学术会议。以“匠心新意 赋能传统”为主題,研讨如何赋予传统工艺新创意,使传统工艺具有新活力,新能量;探讨传统工艺发展新思路,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挥传统工艺的新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参加此次论坛的人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老先生、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巡视员马盛德;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展处调研员张志云;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研究员朱飞跃;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建君;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宋俊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龚建培,还有来自北京建筑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全国25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设计师、省内文化单位负责人、传承人代表和媒体参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建言献策。

1 各方保护力量形成合力,助推“非遗”发展

刘魁立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继承,也要发展。“非遗”传承人应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高成就作为榜样和目标,努力去吸收,并且突破这个最高成就,在这个基础之上不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前推进。在黎锦的发展上,媒体应该培育受众对它的关注,从观念上增加对黎锦的喜爱,研究者将其符号化,包括受众、媒体、政府和商家等形成合力去助推黎锦项目,激发传承人对项目传承的信心。

王文章认为,传统工艺是人们世代相传,采用天然材料制作手工完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特色的品种,传统工艺影响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各方面,与当代人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传统工艺的形态,历史文化技艺深深融入人们时代之中,构成了我们精神的技艺,也是构成我们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的一个重要源泉。

2 抓住“文化特色”,促进“非遗”与旅游有效融合

马盛德在文化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度融合中,提出两者的融合要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有效对接、开展深度合作上;要抓住“文化特色”这个关键点;反对把民间具有约定俗成的祭祀性民俗活动进行反季节表演,要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规律。

3 建设“非遗”共同体

宋俊华《“非遗”共享:“非遗”藏品票的创新探索》中,提出“非遗”共享,是衡量“非遗”共同体构建与“非遗”保护成败的重要尺度。作为人类社区、群体世代传承的活态的精神财富,“非遗”本质上是一种共享的文化。“非遗”保护,凸显了“非遗”共享本质。

藏品票是“非遗”共享的一种创新探索,是一种综合性共享创新体系,包括产品、平台、权益、传承创新。“非遗”共享既要注重产品的共享,还要注重实践过程、实践技艺等的共享。既要坚持以传承人为中心,确保传承人的权益,又要与当代科技、文化相结合,推动多方参与的“非遗”共同体建设。

4 分析“非遗”生态环境,寻找再生途径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龚建培在《文化生态学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范式研究——兼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提出,以文化生态学为视角,阐述了“非遗”的非物质特征和生态环境制约性。从文化环境的变量与消亡,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和设计与生产机制的“循例”、“封闭”、“保守”三个方面。探讨了“非遗”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显现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结合黎族传统纺织绣的特点,从整体生态系统的维护与重建、群落生态的保护与传承、技艺程式性、习得性、艺术性的拓展与蜕变等方面,提出“非遗”在现代发展中蜕变和再生的几种和生态发展。

龚建培说,“非遗”作为一种民族性、地方性文化,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变迁中遭遇了种种生存、发展的危机。面对现代社会发展中“非遗”的种种危机。无须去否定、回避这些危机,采取的手段也不应该只是“拯救”、“复兴”,而是要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正确认识、分析现代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变量以及引发生态的原因,然后再客观、科学地探讨其发展范式的多元可能性,寻找活化,蜕变,再生的途径。

5 结语

“非遗”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遭遇了现代社会带来的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我们应该客观、深刻分析“非遗”遭遇危机的深层原因。从整体生态系统的维护与重建、群落生态的保护与传承、技艺程式性、习得性、艺术性等方面剖析原因,寻求变量、形成“非遗”的活态性发展、规律性发展。确立“非遗”在现代生活当中的角色,使“非遗”成为现代人在精神记忆、文化传承、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存在,实现传统文化复兴,从而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

猜你喜欢
发展创新传统工艺非遗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市场发展趋势下的电子商务运营教学研究
物流化背景下物流货运险的发展与创新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打造与发展创新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刍议现代工业设计对传统工艺的发展性继承
砖与竹
——印度传统工艺成就的家具系列
浅谈“锔瓷”传统工艺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