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发展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020-05-28 02:36王兵
决策探索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促进全面发展

王兵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目标。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促进;全面发展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必然要求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全社会形成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在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讲,一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GDP总量已由1978年的1500亿美元左右、世界第11位,增长到现在14万亿多美元、排世界第二。二是人民的生活跨越了温饱,即将进入全面小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7亿多人脱贫;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比1978年的63.9%下降了35.7个百分点。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和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从追求“生活水平”到追求“美好生活”的转变。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作效率的提升,工作日的缩短,使人们越来越多地拥有个人的时间,实现了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个人“充电”的机会增多,获得了职业和岗位流动的最大空间,从而为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人越是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创造得越多,社会就会越和谐,从而实现良性互动。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三步走”战略到20世纪末,已成功实现了第一和第二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即将在今年完美收官。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个阶段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个阶段,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表明我们党对提前完成“三步走”战略充满自信,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的更高层次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人是主体,而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决定因素。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A·英格尔斯曾经在《人的现代化》中指出,一个国家在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人是一个基本的因素。只有当这个国家的人民成为现代人,国民的心理和行为都转变为现代的心理和行为,各个部门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的时候,这个国家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家。否则,经济高速稳定的发展和社会的有效管理,都不可能实现。即使是经济已经开始腾飞,也不会持久。因此,实现国家现代化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条件,这是建成现代化制度和实现经济长期发展的先决条件。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吹响的冲锋号。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100年间,中国人民不怕流血牺牲,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一切都是为了争取民族解放、实现祖国独立、彻底结束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历史。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为之奋斗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最终还是人民的梦,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实现,不断为人民造福是最终目的。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主题,把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促进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中国梦的逐步实现,让人民群众逐步获得良好教育、穩定工作、满意收入、可靠社会保障、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舒适居住条件、优美生活环境等,达到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目标,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树立新发展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物质生活的需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思路日趋成熟,逐渐由初始的“唯GDP”论过渡到可持续发展思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辩证统一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与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具体来讲,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各种类型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形成一大批由掌握国际尖端技术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组成的创新团队。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映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充分激活市场活力。三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发展总要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尽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满足人民对政治生活的需要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所追求的民主就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如果没有民主权利,个人也就无法实现全面发展。要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建立和完善能够使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政治体制,保证人民依法管理社会经济文化事务。如果人的民主政治意识没有得到逐步提高,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讲,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当中。不断扩大人民有序参与政治的深度和广度,保证人民依法行使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二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确保人大代表能够代表选民的意志,能够正确行使权利,人大机关能够全面担负起宪法赋予的各项职责。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罢免权得到保障,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有效防止“带病提拔”。

(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满足人民对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涵。只有不断地发展先进文化,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化生活才会更加充实,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具体来讲,一是突出先进文化引领,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抓在手里,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二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扎实做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群众成为活动的主体。三是坚持文化为民惠民,加快建成城市“5分钟”、农村“2公里”文化圈,广泛组织开展全民性文化体育活动,促进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整体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大力弘扬勤劳守法致富,逐步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政府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时同步、实现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同步,让居民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五)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宜居环境的需要

一是推进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全社会绿色发展的生态发展体系。二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以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工程为契机,突出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建立全国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为将来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提供依據。三是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序推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污染排放监管领域的体制改革,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过程中,既要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宜居环境需要。

参考文献:

[1]胡宇萱,龙方成.共享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

[2]丰子义.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人学审视[J].山东社会科学,2016(01).

[3]刘旭友.习近平对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的新发展——兼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理论基础[J].改革与战略,2015(12).

[4]李杨,黄晋太.《习近平用典》中人民主体地位思想与意义[J].人民论坛,2015(23).

[5]施敏.论习近平的人民主体思想[J].西藏发展论坛,2015(04).

[6]郭广银.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05).

(作者单位:中共肥城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新发展理念促进全面发展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