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养老护理员认知症照护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2020-05-30 08:52杨爱萍王君俏
上海护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掌握情况护理员条目

杨爱萍 ,薛 奔 ,庹 焱 ,王君俏

(1.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2.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030;3.上海市护理学会,上海 200040)

认知症又称老年痴呆症,是以记忆力障碍、视空间能力障碍、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为主要表现,并伴有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丧失的临床综合征[1]。认知症是危害老年人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目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2]。截至2013年底,中国认知症患者总数高达 818万,每年新增病例超过36万[3]。随着认知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认知症照护需求也不断增多。我国认知症照护发展相对滞后,养老护理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专业素质较差且缺乏认知症照护相关培训,这使得其对认知症患者的照护仍存在着一定问题。认知症由于其疾病特点,对照护者的专业知识和照护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加强养老机构护理员认知症相关的理论和照护技能培训十分必要。本研究对上海市松江区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对认知症照护知识掌握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后续开展养老护理员认知症照护培训提供借鉴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方便抽样,于2018年1—3月选取上海市松江区17家养老机构的150名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养老机构一线养老护理员;②从事养老护理服务工作3个月及以上;③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文盲、新入职人员及兼职护理员。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①一般资料问卷:包括人口社会学资料和职业相关资料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收入、照护对象数量、工作时间段、从业年限、照护对象中有无认知症患者、与照护对象相处感受、接受照护培训及认知症培训情况、对照护工作的自我评价等。②认知症照护相关知识问卷:由研究者自行研制,主要用于测评养老护理员对认知症照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问卷包括5个维度,分别为:疾病知识(9个条目)、日常护理(10个条目)、安全护理(5个条目)、精神行为症状护理(4个条目)以及延缓认知症进展的方法(11个条目),共39个条目。每个条目选项为对、错、不清楚,回答正确得1分,错误或不清楚均得0分。39个条目中包含反向计分条目14项,即选择“错误”选项时计1分。该问卷总分为0~39分,分数越高则说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越好。邀请5位专家进行问卷内容效度评定,得到总的内容效度(S-CVI)为0.980。通过对20名养老护理员进行预试验测得问卷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 0.756,重测信度为0.762。

1.2.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星线上调查与现场发放问卷结合的方式。问卷星调查由研究者在护理员参加养老护理考证培训前将二维码发送给护理员指导其自行填写。现场调查则由研究者在养老机构组织护理员集体活动时发放,采用统一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及内容,要求其独立作答。现场发放的问卷于当场收回,由研究者本人核对、检查有无遗漏项并进行编号。共150名养老护理员自愿参加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50份,包括线上问卷79份,线下问卷7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养老护理员认知症照护相关知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2.2 不同特征养老护理员认知症照护认知水平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养老护理员认知症照护认知水平情况 (n=150)

3 讨论

3.1 被调查养老护理员的基本特征本研究显示,被调查的150名养老护理员中,女性占98.7%,且年龄整体偏大,普遍存在月收入低、上班时间长的特点。这与张向芬等[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目前,养老护理员工作时间长、收入偏低等现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社会人员不愿意从事养老护理服务行业。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程度偏低是养老护理员群体的重要特征。参与本次调查的150名养老护理员中仅9名 (6.0%)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现有养老护理员队伍很难满足不断提升的养老护理服务需求。此外,本研究还显示,31.3%的养老护理员在工作后仅接受过1次或完全没有接受过照护培训,且30%的护理员从事养老照护工作不到1年。这提示现有养老护理员队伍的再教育相对缺乏,员工队伍稳定性不强。

3.2 养老护理员对认知症照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3.2.1 对认知症照护总体知识掌握不理想表1显示,被调查的上海市松江区150名养老护理员认知症照护知识总分为(27.92±5.30)分,表明养老护理员对认知症相关照护知识的总体掌握较差。整体而言,我国养老护理发展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养老护理培训体制,大部分养老机构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或者只经过基本的日常护理培训,未能开展针对老年人生理与心理护理的专业培训[5],且缺乏针对认知症照护的专业培训。现有养老护理员的照顾工作大多停留在打扫卫生、做饭、洗衣等较为初级的层面,缺乏针对认知症患者的专业照护,对于认知症患者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6]。

3.2.2 对不同维度认知症照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异由表1可见,被调查的150名养老机构护理员对于认知症照护知识的不同维度掌握情况存在一定差异。①对认知症疾病知识及精神行为照护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 表1显示,在认知症照护相关知识各维度得分中,正确率最低的是认知症疾病知识及精神行为症状护理两个维度。这可能与养老护理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认知症照护相关培训等有关。精神行为与疾病知识是认知症的特征性行为和专业知识,不经过专业的培训很难理解。如果患者表现出该类症状时,养老护理员往往无法正确应对,有的甚至因为害怕、慌乱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与处理,反而会加重认知症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同时,认知症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出现时往往会有激越行为,如骂人,暴力倾向等,如果养老护理员不具备精神行为症状的相关知识,可能会对照护对象失去耐心,进而加重其照护负担[7]。②对如何延缓认知症进展的方法了解不足。这可能与养老护理员缺乏相关培训、对认知症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有限等有关。知识及培训的缺乏可导致养老护理员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正确、迅速地判断和处理认知症患者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甚至还可能诱发其精神行为症状或导致症状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③对安全照护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究其原因,可能由于安全照护知识在养老机构的115项检查项目中有明文规定,如不准老人独自外出、不准给予其锐器等。各养老机构为了避免纠纷,对患者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视,因此养老护理员对于患者安全照护知识普遍有较好的掌握。但强调安全的同时还需避免忽略对认知症患者的人性化照护,如应避免担心老人跌倒而将其固定在轮椅上等。因此,如何更好地尊重认知症老人,站在其角度和立场为其提供适当的照护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3 养老护理员对认知症照护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因素

3.3.1 养老护理员的学历、收入、从业年限及照顾经验表2显示,文化程度、月收入更高,从业年限更久、有照护经验的养老护理员对认知症照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这可能由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养老护理员对健康的理解更为深刻,能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正确应用照护知识与技能,获取照护知识的渠道也更为多样,对新媒体的使用更为熟练,照护知识掌握也更全面。此外,有研究表明,提高员工工作薪酬能够极大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增加其工作热情,降低人员的流失率[8]。因此,提高养老护理员收入水平,有助于调动其学习、掌握照护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

3.3.2 养老护理员所接受的相关培训情况由表1可见,150名被调查的养老护理员中,接受过照护培训及认知症照护培训者分别有148名 (98.7%)和124名(82.6%),参加过多次照护培训者有103名(68.7%),参加过多次认知症相关培训者83名(55.3%)。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接受过两种培训的养老护理员对认知症照护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高(均P<0.001)。这表明,相关培训对促进养老护理员专业知识的掌握有积极促进作用。在国外,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已形成体系,如日本、美国等国有明确规定,养老护理员必须经过特定的课程学习并通过相关的专业考试获得证书后才能成为合格的养老护理员[9]。然而,目前我国该培训体系尚未完备,养老机构为降低运营成本,对养老护理员的岗前培训开展不规范甚至不开展,也缺乏入职后培训,使得养老护理质量大打折扣[10]。因此,养老机构管理者在管理运行中,要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岗位培训,以提高其照护水平,进而提升照护质量。

3.3.3 养老护理员与照护者的关系以及对自身工作的评价表2显示,大部分养老护理员均能与照护者保持良好的关系(98.7%),这提示养老护理员整体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尚可,且与照护者相处越融洽者对认知症照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更好。这提示养老机构管理者在培训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增加人际沟通的相关培训。此外,本研究还显示,对自身工作评价更高的养老护理员对认知症照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这也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培训中,要加强养老护理员对其自身的岗位认知培训,增强其职业归属感、价值感,进而促进照护质量提升。

3.4 针对养老护理员开展认知症相关培训的建议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养老护理员对认知症相关知识的掌握现状不容乐观,且影响因素中也涉及其之前所接受的培训情况。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养老护理员认知症照护培训,在了解养老护理员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借鉴国外养老护理员培训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具体实际,结合养老护理员年龄、文化程度、需求等方面因素,制订分层培训计划,加大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普通养老照护和认知症照护的岗前培训及在职培训力度,加强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探索制订认知症照护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并结合当地养老护理员特点制订不同的培训方案。同时,可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以更直接、生动的方式传递认知症照护知识和技能。此外,培训中要贯穿以人为中心的照护理念,指导护理员理解、包容认知症患者,尊重其选择和意愿,以提升照护质量和照护满意度。

4 小结

150名被调查的养老护理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接受过照护培训及认知症照护培训的数量较少,对认知症照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疾病知识和精神行为症状护理这2个维度。因此,相关管理者应通过加强养老护理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养老护理服务更加正规,以吸引更多的护理专业人员加入养老护理队伍中,进一步提升养老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并通过提高待遇等措施促进养老护理队伍的稳定,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养老护理的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掌握情况护理员条目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COSMIN-RoB清单中测量工具内容效度研究的偏倚风险清单解读
医疗护理员工作满意度研究进展
你的心声,我来倾听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菏泽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篮球规则掌握情况及对策分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