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择时护理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2020-05-30 08:52李冰石季春艳王赟赟
上海护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子午流经穴症候

李冰石,季春艳,王赟赟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根据高血压的主要临床表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指定的33个优势病种中,将高血压归属于“眩晕”范畴,其辨证分型主要包括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痰瘀互结型、肾气亏虚型,其中以阴虚阳亢型最常见[1]。成人血压具有昼夜节律性,夜间0∶00—3∶00处于最低,早上活动后迅速上升,约8∶00—10∶00 达到高峰(第 1 峰),下午 16∶00—18∶00 再次轻微升高(第2峰)[2],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具有更大的时间波动性。“子午流注”以“天人相应”为理论基础,在医学中最早运用人体时间节律,提出“因时施治”。本研究将子午流注理论运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择时护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就诊于本院普内科的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117例。纳入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 年)》[3], 即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张压≥90 mmHg(1 mmHg=0.133 kPa),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证候分类为主症眩晕、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次症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而数,具备主症3项、次症2项以上诊断为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年龄18~75岁;病程≥3个月;意识清楚,能配合穴位按摩、足浴等治疗;施穴部位皮肤完好;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保证定期复查和随访。排除标准:高血压急症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急危重症或精神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存在足浴禁忌证;存在沟通障碍,无法充分知情同意者;本研究前2周已参与其他相关研究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9)。观察组中,男28例,女30例,平均年龄(57.4±10.4)岁,平均病程(65.1±20.8)个月。对照组中,男30例,女29例,平均年龄(55.7 ± 11.0)岁,平均病程(66.7 ± 23.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措施在药物降压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护理措施。

1.2.1.1 经穴推拿取穴:太溪、涌泉、三阴交。方法:嘱患者仰卧,全身放松,护士运用揉法,用拇指指腹揉太溪、涌泉、三阴交各2 min,120~160次/min,每日 2次,28 d为1个疗程。经穴推拿以患者感到舒适、无痛感为度。

1.2.1.2 中药足浴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选取足浴方加减:钩藤20 g、吴茱萸10 g、桑寄生 30 g、夏枯草 30 g,水煎取药液1 500 mL,加入食醋100 mL,每次足浴约30 min,每日1次,14 d为 1 个疗程[5]。 选定温度 38~43℃,水温因人而异,以脚感温热为准,空腹及餐后1 h不宜足浴,足浴结束后及时擦干双脚,并卧床休息30 min。

1.2.2 观察组护理措施在药物降压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子午流注理论,按经络流注的时间进行护理操作。

1.2.2.1 经穴推拿分别在足少阴肾经气血流注功能最强时即酉时(17∶00—19∶00)及足少阴肾经气血流注功能最弱时即卯时(5∶00—7∶00)按揉涌泉、太溪、三阴交穴。推拿方法同对照组。

1.2.2.2 中药足浴在足少阴肾经气血流注功能最强时借药力发挥滋养肝肾使正气充盛,即选取酉时(17∶00—19∶00)进行足浴。 中药足浴方法同对照组。

1.2.3 操作指导干预前研究人员向患者讲解示范经穴推拿操作,发放穴位图,要求患者每次操作前洗手、修剪指甲,揉法要做到在穴位处做环形运动时需带动皮肤及皮下组织,频率保证在120~160次/min,患者操作考核合格后进入干预阶段。

1.3 评价方法

1.3.1 血压疗效

1.3.1.1 血压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订的高血压临床治疗判断评定标准。①显效:干预后舒张压下降10 mmHg达到正常标准;舒张压下降20 mmHg或以上。②有效:舒张压下降范围在10 mmHg以内,但已降至正常范围;与治疗前比较舒张压虽未达到正常,但下降10~19 mmHg;与治疗前收缩压比较,下降30 mmHg以上;符合其中1项即可视为有效。③无效:经治疗未达到上述标准。

1.3.1.2 监测方法患者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行动态血压监测,采用美国 stace lap无创动态血压仪,血压监测从上午9:00至次日上午9∶00,监测期间日常活动不受限制。 第1时区(7∶00—22∶59)每60分钟测压1次,第 2 时区 (23∶00—6∶59)每 60 分钟测压 1 次。 第 1时区平均动脉压的平均值为日间血压,第2时区平均动脉压的平均值为夜间血压。

1.3.2 症候疗效

1.3.2.1 症候疗效判定标准按高血压中医症候评分量表进行评分。①显效:经干预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显著,症候积分与干预前相比减少≥70%。②有效:经干预后患者症状、体征有所好转,症候积分与干预前比较减少≥30%。③无效:干预前后比较患者症状、体征无显著变化或加重,症候积分干预后减少<30%。

1.3.2.2 监测方法根据 《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高血压中医症候评分量表进行评分,见表1。

1.3.3 监测时点入组第1天、第14天、第28天各观察记录1次。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日间血压见表2。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夜间血压见表3。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舒张压见表4。

2.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主症积分、次症积分见表5。

表1 高血压中医症候评分量表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日间血压 (mmHg,±s)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日间血压 (mmHg,±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14 d 干预后28 d日间平均收缩压 日间平均收缩压 日间平均收缩压 日间平均舒张压观察组 58 161.8±9.7 89.4±5.8 150.6±7.6 81.2±5.0 137.8±6.5 75.0±4.7对照组 59 164.4±7.5 91.1±3.4 156.2±7.0 86.4±3.4 149.4±4.6 82.2±3.6 F值 -1.608 -1.918 -4.134 -6.643 -11.120 -9.334 F 值 0.110 0.058 <0.010 <0.010 <0.010 <0.010日间平均舒张压 日间平均舒张压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夜间血压 (mmHg,x±s)

表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舒张压 (mmHg,x±s)

表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分,x±s)

2.5 两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

3 讨论

3.1 子午流注理论在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子午流注理论最早起源于金代,在明代发展起来,它是从时间角度研究人体脏腑、经络的气血流注,以其独特的内容、完整的理论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医学时间治疗学的缩影,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人的血压也以24 h为周期反复发生昼夜节律性变化,子丑时处于最低谷,卯辰时及申酉时达到高峰,詹龙亮[6]通过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血压高峰时段12时辰的卯时和辰时范畴,符合子午流注时辰规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位在脑窍,病变脏腑与肝、肾相关,患者多肾精亏虚、肝失所养,水不涵木、阴不制阳,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肾阴虚为本,阴损及阳,治疗予滋养肾阴为主。因此,本研究选取足少阴肾经,同时,按照子午流注理论描述的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时间规律,在足少阴肾经气血流注功能最强时即酉时(17∶00—19∶00)及足少阴肾经气血流注功能最弱时即卯时(5∶00—7∶00)进行操作。

3.2 经穴推拿在阴虚阳亢型高血压中的应用经穴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点、按、揉、推、摩、拿、抹、叩击等手法,在人体的经络穴位规范、节律地做功,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中医学认为“上病治下,百病治足”,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具有调节全身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黄帝内经》记载,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腧穴之一,主治耳鸣、头晕、腰脊痛等,三阴交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健脾益血,调肝补肾[7]。因此,本研究选取涌泉、三阴交、太溪,运用子午流注理论,在酉时、卯时进行经穴推拿。

3.3 中药足浴理论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中药足浴疗法是运用辨证论治,通过中药药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功效,浸泡足部,起到疏通奏理,散风降温,透达筋骨,理气和血等一系列治疗保健功效;同时,中药足浴疗法可扩张足部及全身细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改善循环,缓解血管痉挛,缓解高血压的症状。现中药足浴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疗效。颜春棠[7]用桑珍足浴干预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50例,总有效率为80%。邱萍[8]用熄风通络汤足浴辅助治疗高血压,有效率为79.3%。本研究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中的足浴方加减,在足少阴肾经气血流注功能最强时,借药力发挥滋养肝肾,使正气充盛,即选取酉时(17∶00—19∶00)进行足浴。 因此,在药物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中医择时护理,能有效干预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中医证候。

4 小结

本研究以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药物降压的基础治疗上,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根据经络的气血运行时间择时为患者实施经穴推拿、足浴等中医护理,通过观察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及中医临床症状,判定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择时护理的有效性,以期为制订高血压择时护理提供依据,形成特色中医优质护理服务新方法,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猜你喜欢
子午流经穴症候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运用反射疗法和经穴按摩及配方沐足液调理常见气郁体质袁忠亮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子午流注理论应用于膝骨关节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梁丘穴在治疗急性胃痉挛中的应用
《实用英文中医辞典》针灸经穴英译评析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