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小麦新品种云麦76 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评价

2020-06-01 07:25王志龙程加省杨金华王志伟乔祥梅于亚雄
中国种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稳产穗数区域试验

王志龙 程加省 杨金华 王志伟 乔祥梅 程 耿 黄 锦 于亚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昆明 650205)

云麦76(区试编号:易2011-1)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2 年以自育品种云麦50 和云麦39 进行杂交,采用系统选育和穿梭育种方法,经多年多点抗旱性筛选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的旱地小麦新品种,2019 年经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小麦2019001 号。该品种为弱春性,幼苗半匍匐,生育期173d,株高85cm;穗方型,长芒,籽粒饱满,耐寒,耐旱,抗倒伏。

品种最主要的特性是其丰产性和稳产性。前人通常采用与对照品种比较产量的方法来衡量品种的丰产性[1-2],以高稳系数(HSC,high stability coefficient)来衡量品种的稳产性,HSC 越大说明品种的稳产性越好,适应性越强[3]。产量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与千粒重的乘积[4],分析产量与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为有针对性地提高产量提供依据。为加快云麦76 的推广,实现其应用价值,本研究以2015-2017 年度云南省地麦区域试验汇总资料为依据,分析了云麦76 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关系,旨在为云麦76 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以期为云南旱地小麦品种的发展贡献力量。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与数据来源试验数据源自2015-2017 年2 个年度的云南省地麦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共计20 个点次。其中2015-2016 年度10 个参试品种,2016-2017 年度12 个参试品种,具体品种名称见表1。2015-2016 年度以云麦54 为对照,2016-2017 年度以云麦56 为对照。每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 个试点同时进行,分别为嵩明、大理、楚雄、临翔、宁洱、镇雄、蒙自、会泽、易门、文山。

1.2试验方法区域试验按照云南省地麦区域试验方案要求实施。参试品种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长3.62m、宽2.76m,行距23cm,面积10m2。全区收获计产,成熟后按小区单独收获,晾晒、称重计产。田间管理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

丰产性采用与对照产量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用高稳系数法对品种的稳产性进行评价。高稳系数计算公式:HSC=(Xi-Si)/1.10XCK×100[3],其中Xi为某品种的平均产量,Si为某品种的标准差,XCK为对照(CK)品种的平均产量。

1.3数据分析利用Excel 和SPSS 19.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丰产性分析由表1 可以看出,在2015-2016年度,云麦76 平均产量为5741.96kg/hm2,在10 个参试品种中排第1名,较对照品种云麦54(4565.38kg/hm2)增产25.77%,增产点率100%,增产极显著。在2016-2017 年度,云麦76 平均产量为5163.92kg/hm2,在12 个参试品种中排第2 名,比对照品种云麦56(5047.99kg/hm2)增产2.30%,增产点率50.00%,增产不显著。综合2 年数据,云麦76 均比对照增产且2016 年增产极显著,产量在2 年参试品种中分别居第1、第2 位,表现出强劲的丰产性。

2.2稳产性分析由表1 可以看出,在2015-2016年度区域试验中,云麦76 的高稳系数为79.16%,在10 个参试品种中排第1 名,对照云麦54 的高稳系数为66.79%,排第6 名。在2016-2017 年度区域试验中,云麦76 的高稳系数为61.05%,在12 个参试品种中排第2 名,稳产性居第2 位,对照云麦56 的高稳系数为58.12%,排第4 名。云麦76 在2 年区试中的高稳系数分别居第1 和第2 位,均比对照高,表现出很好的稳产性,说明云麦76 是一个稳产性好的品种。

表1 2015-2017 年区试参试品种产量和高稳系数

2.3产量与产量要素相关性分析为分析云麦76产量与产量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利用2 年的产量与产量三要素的数据,进行变异系数及相关性分析。由表2 可知,云麦76 的平均有效穗数为345.87 万/hm2,穗粒数为43.72 粒,千粒重为46.10g。产量构成三要素的变异系数依次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说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易受环境变化和种植方式的影响,更易通过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和适宜的种植环境来提高云麦76 的产量。外界条件对千粒重的影响最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产量因素。

表2 产量三要素变异系数

进一步对产量三要素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表3):穗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千粒重与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说明云麦76 的产量易受穗粒数的影响,可以通过增加穗粒数来提高云麦76 的产量。

表3 产量与产量三要素相关性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小麦的高产是产量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在对云麦76 产量三要素对产量影响的分析中可知,有效穗数变异系数最大,最易受环境和栽培方式的影响,穗粒数次之,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小,最稳定。在相关分析中,穗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可通过增加穗粒数来提高云麦76 的产量。在生产中,可以通过在拔节期增加追肥量促进开花、保花,以提高穗粒数,提高产量[5]。

小麦选育在注重高产的同时,还要兼顾稳产性和适应性。云麦76 在2 年区试中,产量分别居第1和第2 位,均比对照增产,表现出很强的高产特性;增产点率高,高稳系数大,表现出好的稳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是一个高产稳产的品种。同时在多年的种植中发现云麦76 抗倒伏,抗旱性好,增产潜力巨大,是一个极具推广潜力的耐病、高产稳产、广适的旱地小麦新品种。

猜你喜欢
稳产穗数区域试验
高阶煤煤层气井稳产时间预测方法及应用−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郑庄为例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气井稳产时间新方法
黄淮北片水地小麦育种现状及性状演变分析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