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宿经济与红色旅游发展研究

2020-06-01 07:29袁斐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共享经济红色旅游体验

袁斐

【摘   要】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宿经济的发展要拓展投资模式,借力共享经济,建设示范民宿以提升整个行业水准。红色旅游的发展应该重视革命老区借助国家支持红色旅游的政策大力发展旅游新形态,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顺应旅客的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提升旅客的体验。

【关键词】 乡村振兴;民宿;红色旅游;共享经济;体验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omestay economy needs to expand investment mode. The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to vigorously develop new forms of tourism with the help of national policies to support red tourism, to meet the needs of tourists for tourism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the era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to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f tourist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homestay; red tourism; sharing economy; experience

1  鄉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务院也多次颁布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及相关扶持文件政策,可以说,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

2  民宿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

2.1  把握时代机遇,拓展投资模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财富的积聚,以及法定假期的制度化保障,中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民宿早初起源于欧美,英国的B&B被列为最早的民宿类型。国家在2017年颁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行业标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探索利用闲置农宅发展民宿经济。投资主体一般是政府、企业和居民三类,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基础建设,投资数量大但收益较低,居民投资则数量少且抵御风险能力弱,相较而言,企业的投资将占较大比重,尤其是具有独特旅游资源的乡村更吸引各种资本投资机构的融资,以达到振兴乡村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目标。

2.2  借力共享经济,加快民宿推广

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对于当前中国乡村存在的农民主体缺位和利益失衡等问题提出解决的新思路。共享经济的发展可以帮助农民破除产业发展的局限性,也避免民宿经济的发展陷入个人主义或家长式管理的泥沼,让利益平衡和主体矛盾冲突的影响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首先在农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保证市场配置资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厚植 共享发展物质基础的必要条件。具体实施中,结合旅游景区创建和乡村环境的发展规划,通过结构性力量及多元力量的整合,用市场决定收益分配和方向控制,保障政府的约束力、资本的产业机制和农民的权利保障。

2.3  建设示范民宿,提升行业水准

民宿经济是依托于乡村生态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增长点的新经济形式。随着国家和地方民宿行业的规范与要求,民宿的规范和发展适应了大众化旅游的自由、自主和自我特征需求,在餐饮和住宿方面都可以提供严格和更高标准的舒适度。民宿的特征之一就是非标准化住宿,在管理和服务流程等方面有别于酒店的标准程序化,其重点是个性化、差异化和精品化的服务。以民宿经济的健康发展已经走出了依托生态优势和山水资源,走多业融合的道路,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硬实力。鉴于民宿经济的发展也滋长了良莠不齐的资本和商家进入市场,做好示范民宿的创建,提高行业服务标准,对于旅游景点的评论也会有积极正面影响。根据问卷调研,游客对景点体验的满意度方面,高质量的民宿为景点带来高于均值的评分[3]。如杭州市临安区自2015年培育了5个民宿示范点之后,在“民宿经济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中,一方面大力招商引资修建景区,另一方面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市的民宿发展,提升乡村环境,为旅游民宿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在2018年又有2个民宿入选省级金宿、9家入选杭州市优秀民宿,推动着民宿在数量、质量和 品质上的多维联动升级,打造了民宿区域品牌创建。

3  红色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

3.1  红色旅游开发,革命老区崛起

由中共中央发文件确定红色旅游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说明了党中央对红色旅游的高度重视,十九大以来中央及各地党委、政府基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战略高度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红色旅游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也因其针对性和教育性而得到快速增长。2019年上半年全国红色旅游出游达2.68亿人次,旅游收入1643.63亿元。2019年红色旅游目的地排在前十的是嘉兴、徐州、延安、安顺、遵义、锦州、赣州、枣庄、信阳和抚顺。其中部分红色旅游地区经济不太发达,有些地方是属于中心地带和边缘地带的关系。发展红色旅游,做好旅游环境的组合,也有助于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以江西为例,井冈山就是“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主题,但因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影响到服务质量。让当地居民参与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照顾好各个利益主体,将旅游景区由封闭的系统,经由各部门的配合和支持,融合好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地方特色,做好红色旅游网及旅游形象的建立,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3.2  文化生活变迁,旅游新兴业态

首先,在红色旅游提出之前,一些老少边穷的地区,尤其是和民族地区相重合的区域,基础设施差,服务管理水平也跟不上,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物质和服务的需求。其次,红色旅游设施和红色旅游商品也较为单调,纪念品多是伟人像章和铜像、故居纪念册等,产销量低,经济收入也较差。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文化形态发了很大变化,要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的动态需要,要从游客的需求出发,促进游客与景区的互动性,让游客体现红色资源蕴含的巨大历史和现实价值。红色旅游从产品到浏览到旅游体验的提升,是红色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目标所在,构建红色遗产保护体系,从保护和教育的角度進行展示服务。红色资源的开发要按规划逐步推进,要向生态学者和环保专家、历史学家进行严谨的实证,从制度和法律、管理方面落实,确保旅游尤其是红色旅游成为当地经济发阿讷的支柱性产业。

3.3  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环境发展

红色和市场经济之间的衔接与持续,是振兴乡村经济与发展红色旅游共同的需求。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习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文明文化绵延数千年,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跻身世界强国,已经引发国际的关注。红色旅游正是资源基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需求。休闲旅游、自驾旅游在蓬勃发展,中央将红色旅游定义为政治工程、经济工程和文化工程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借鉴国外对于此类产品的研究,以诺曼底纪念馆为例,它在展示诺曼底战役的同时,又通过整个二次大战的发展过程,把事件放置于一个更大的时间空间中引导人们审视。而我国的红色旅游目前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开发还不够,也可以在场景中结合VR等新科技展示。社会环境发展是指做好红色旅游产品多元化开发,要从历史、多元、特色等方面着手,提高配套设施和附加旅游产品的质量,做好旅游文创开发,研发游客需要。如北理工的思政课教学中在2016年就开始引入VR让学生体验爬雪山过草地的重走征路,这种沉浸式体验也可以引入红色旅游的场馆和景区,为游客提供更强烈更经典的旅游体验,也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

4  结语

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民宿经济的发展和红色旅游的开发并举,要坚持在产业结构转型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以促进和谐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红色旅游的推进。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等.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

[2] 宁自军,隗斌贤.乡村振兴战略下民宿产业演进特征与发展路径[J].科技通报,2020,36(02):112-120.

[3] 戴 莹. 农村休闲农业资源产业开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分析[D].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92-94.

(编辑:赫亮)

猜你喜欢
共享经济红色旅游体验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